李鳳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調(diào)寄《臨江仙》)
這首《三國演義》開篇詞,如今已為廣大電視觀眾津津樂道。但它并非羅貫中所作,而是楊升庵所寫。詞出《歷代史略詞話》第三段“說秦漢”。
楊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第一,充經(jīng)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諫議“大禮儀”事件遭受廷杖,削籍遠戍云南永昌衛(wèi)(今云南保山),流放終生,直至死于貶所。天啟朝追謚其“文憲”。楊慎一生大起大落,24歲中狀元,37歲貶云南,前半生名播海內(nèi),輝煌無限,后半生漂泊南荒,老境凄涼。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讓世人唏噓不已。
楊慎是明代杰出的文學家,其著述之豐,堪稱有明第一。李贄、朱舜水等人均對他贊譽有加,認為他是川蜀的驕傲,把他與司馬相如、揚雄、李白、蘇軾相提并論。明代李贄在《與方初庵》中說:“升庵先生固是才學卓越;人品俊偉,然得弟讀之,益光彩煥發(fā),流光于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續(xù)焚書》卷一)明末朱舜水講學于日本,有個叫小宅生順的人問他:“揚雄、司馬氏鳴漢家,眉山三蘇及陸游等鳴宋家,不知今亦有如此人哉?”朱舜水即向他推介了“楊升庵諱慎者”。(《朱舜水集》卷十一)
楊慎詩詞淵雅博麗,抗衡“七子”,牢籠當世,流風遠及清人。他的《陶情樂府》、《陶情樂府續(xù)集》、《升庵長短句》、《升庵長短句續(xù)集》、《玲瓏唱和》、《歷代史略詞話》,明時都一再重刻,幾至家傳戶誦。
《歷代史略詞話》又稱《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或《廿一史彈詞》,分為總說、說三代、說秦漢、說三分兩晉、說南北史、說五胡亂華、說隋唐二代、說五代史、說宋遼金夏、說元史十部分,故謂之“十段錦”。
《三國演義》作者借《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說秦漢”起首的《臨江仙》開篇,也是順手拈來的事兒,不值得奇怪。那么,楊慎在“說三分兩晉”部分又冠以一首什么詞呢?原來是一首《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shù)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說甚龍爭虎斗。
秦漢那段歷史,比起三國兩晉來,自然恢宏得多,故楊慎以“滾滾長江東逝水”來造勢也是很自然的。大約《三國演義》的作者意在描寫英雄,不在總結(jié)歷史,這才看上了楊氏那首《臨江仙》而放棄了“說三分兩晉”的《西江月》吧!
我以為,《歷代史略詞話》是普及歷史知識的一種不錯的形式。它簡明有韻,瑯瑯上口,易記易誦,譬如“說三分”“東吳”一段的開頭幾句:
東吳主孫仲謀乘時得勢,
乃父兄當漢末奮起江東。
父兄死自崢嶸聰明智勇,
奄荊揚薄南海霸業(yè)金陵。
納魯肅任周瑜同心戮力,
戰(zhàn)三江屯夏口赤壁鏖兵……
倘把《歷代史略詞話》略加改造作為中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輔助讀物,其效果恐怕也是很好的。至少,它不像現(xiàn)今某些教材那般死板而缺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