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君平
一
鑼鼓曲是熱鬧鄉(xiāng)村的流動風景。
童年時候,一到年下,一支支竹扎綢裹的花船,會伴隨鑼鼓鏗鏘,游走于集市村道,逗留于鄉(xiāng)間場院。做坐船狀的女子,撐篙的艄公,手持“濟公”扇隨船行走的“小丑”,邊走邊舞,走走唱唱。滑稽的表演,逗人的唱白,引來觀眾朗朗笑聲。時間長了,耳濡目染,個別簡單曲牌,我也能哼哼:“吃飯哪,想起呀毛主席呀!紅薯糊湯甜蜜蜜,哎咳呀,將來吃好哩呀啊……”
昔日的淅川,不論城鎮(zhèn)鄉(xiāng)村,農(nóng)舍場院,鑼鼓一敲,就是一場熱鬧的聯(lián)歡。一人領(lǐng)唱,眾口相和。領(lǐng)唱者如癡如醉,和唱者聲震瓦屋。盡管是些“咿呀喲嗨”,但盡情盡興,群歡群樂。
淅川鑼鼓曲來自民間,是淅川這塊土壤生長起來的藝術(shù)之樹;是丹江、淅水澆灌的山鄉(xiāng)之花。她承接的是鄉(xiāng)土的歷史傳奇,是祖輩相傳的草根文化。
前些年,淅川歌手李紅宇、劉俠,用原生態(tài)唱法,把淅川鑼鼓曲唱到中央電視臺。每聽那圓潤優(yōu)美曲調(diào),我便有了對鄉(xiāng)土藝術(shù)重新審視的激情。一個夏日,有緣與縣文化館退休的老藝術(shù)家張守君、宋金春接觸,面對面聆聽他們的即興演唱。那樂感,竟讓我這門外漢叫絕。張、宋是淅川一流的鄉(xiāng)土藝術(shù)家,親歷過淅川鑼鼓曲的發(fā)掘與整理,與他們接觸,便知道了鑼鼓曲的一些根根秧秧。后來,又有幸拜讀省藝術(shù)學院陶捿女士的《淅川鑼鼓曲樂譜輯選》。因此,寫鑼鼓曲前世今生的興致,愈發(fā)強烈。
作為民間無本傳唱的口頭文學,淅川鑼鼓曲有著群體性參與的特點。演唱形式豐富多彩,曲牌多,唱腔美,易學易唱。不用搭臺,不用扯蓬,鑼鼓一響,嗓門就癢。隨便一個場地,獨唱、對唱、接唱,都成。由鑼、鼓、镲擔當?shù)陌樽?,熱烈張揚?;閱始奕?,起房蓋屋,小孩過歲,抑或群眾集會,慶典活動,多有鑼鼓曲捧場。來自生活,觸景生情,隨口填詞的方便,成為鑼鼓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活力。春燈二節(jié),伴隨彩船,舞獅,高蹺,竹馬,秧歌,鶴蚌舞等民間玩藝的鑼鼓曲,給節(jié)日的城鄉(xiāng),增添著溫馨與熱鬧。用曲牌“八岔子”演唱的《藍撟擔水》,便是一出藝人領(lǐng)唱、眾人唱和的曲目。不用排練,大伙順著哼哼就行,圖的是大家痛快,眾人高興。
應該說,鑼鼓曲是丹江文化一個縮影?!胺h水潮偏綠,山接湘云雨自寒”。歷史上的丹江水運,北通秦晉,南接吳楚,是連接中國南北的一條水陸捷徑。因此,以楚文化為根基的丹江文化,融匯了江漢、秦晉、中原乃至巴蜀文化的因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性格。昔日的丹江,白帆相接,舟來船往,號子震天。一條不足千里的江河,展示出獨有的包容與大氣。而根植丹江文化DNA的鑼鼓曲,就吸收了陜西秦腔,陜北民歌,湖南花鼓,河北民歌及河南梆子的諸多成份,成為獨具風格地域痕跡凸顯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
淅川鑼鼓曲是淅川民風民俗的演繹,是身邊人的情感傾訴。80多個曲牌,唱腔柔美,情感豐富,張揚的是真善美的人性本質(zhì)。以張守君、宋金春為代表的淅川鑼鼓曲藝人,會根據(jù)自己的嗓音和特定表達目的,結(jié)合曲目上的情感色彩,在曲調(diào)上追求更好聽,在填詞上,與時俱進,時有創(chuàng)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淅川鑼鼓曲之所以以大眾娛樂見長,是因為根子扎于民眾。一曲叫《小兩口觀燈》的曲目,表現(xiàn)的俏皮、諧謔,讓人捧腹。曲詞唱到:“小奴家大門站喲喂,大肚子戲羅漢喲喂。懷胎十個月喲喂,不知是女和男喲喂。生兒唱丑角喲喂,生女唱小旦喲喂……”看,孩子還未出生,角色就安排好了。來自民間的東西,有著民間的特殊魅力。
鑼鼓曲的內(nèi)容,雅俗并生。以風土民俗,男婚女愛,農(nóng)家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的鑼鼓曲,同時也頌揚歷史英雄,表現(xiàn)歷史故事。還會依據(jù)時代變遷,增添新的內(nèi)容。所以,淅川鑼鼓曲折射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文精神,丹淅大地是鑼鼓曲生長的土壤。
二
淅川鑼鼓曲源于何時,在我的尋訪和閱讀里,并沒個確切說法。一般認為是清代中期,也就三百年上下??蓮摹鄂庺~鬧蓮》曲目看,“社火唱”特點特別明顯。從這一點講,鑼鼓曲的歷史也許更長。淅川是楚文化搖籃,丹水之濱的丹陽是楚的始都,顯殊的楚文化印跡,使鑼鼓曲有更遠的“前世”。《鯉魚鬧蓮》宣示的祝詛和祁福色彩,又凸顯著楚人尚鬼巫的風習?!鄂庺~鬧蓮》流傳于丹江淇河交匯處的寺灣。表演者有四:鯉魚公子一,蓮花女二,趕魚漢一。伴和鑼鼓節(jié)奏,四人持護由竹子扎成的“魚蓬”,穿插走場,載歌載舞。
“小小鯉魚滿口腮,上江跑到下江來。
上江吃的靈芝草,下江吃的藕蓮苔”。
《鯉魚鬧蓮》只能在元宵節(jié)演出。正月十三下午,由負責演出的“燈頭”帶隊,扛著神旗,敲鑼打鼓,到淇河岸邊履行《鯉魚飲水》儀式。鑼鼓鞭炮聲里,一白羽公雞在“魚蓬”前斬殺。燈頭拿嶄新毛筆,用雞血為“鯉魚”點睛?!磅庺~公子”向河水三鞠躬。畢,魚蓬才在鑼鼓聲中,走街串村給鄉(xiāng)人拜門……十七,燈頭再領(lǐng)歌舞隊,到淇水“卸槳”。鑼鼓鞭炮齊響,燈頭雙膝跪地,朗聲誦禱:“鯉魚來到大河邊,恭賀鯉魚已成仙。今天送你龍宮去,保我富貴萬萬年?!彪S后挖掉鯉魚雙眼,捧送河水,歸還河神。至此,一年一度的鯉魚鬧蓮,偃旗息鼓。
看,活活一幅楚人信鬼好祠的風俗圖!
楚人性情奔放,喜游戲群聚歌舞。所以,淅川鑼鼓曲定格的是兩千年前的楚風楚俗。農(nóng)歷正月十五,農(nóng)戶門前燈籠高掛。游走于村間場院的旱船,往門前一停,先是拜門調(diào),觸景生情,現(xiàn)編現(xiàn)唱,都是吉言吉語。其中,《觀燈》拜門調(diào)很多,一般先夸燈、夸人、再夸家。鑼鼓曲藝人在口口相傳的套詞里,出口成章。夸女子的:“大紅燈籠掛得高,門里坐著女兒嬌。杏眼好似秋水樣,小口一張賽櫻桃”;夸老人的:“門前高懸長壽燈,走上前來把禮行。門前有條長流水,屋里有棵不老拈”;夸私塾學堂的:“這里掛著狀元燈,狀元燈下臥盤龍。先生本是孔門后,學生個個腦殼精?!?/p>
旱船所經(jīng)之處,拜門調(diào)不斷變化。遇上肉鋪、當鋪、雜貨鋪、木匠鋪,即便普通人家,也會臨機而變,隨口唱來:“這個莊是好莊,房子蓋在龍頭上,蓋在龍頭出貴子,蓋在龍腰出娘娘……”鑼鼓曲詞俗的、雅的、黃的,應有盡有,只是受眾對象不同罷了。《賣翠花》曲詞很美,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把丹淅岸邊的村野風光,巧妙嵌入數(shù)字,闔盤托出,描述得靜謐安詳,風韻悠然。
淅川鑼鼓曲唱的都是人們熟知的物事。唱花,就唱辣椒花,水草花,黃瓜南瓜花,石榴茄子花,都是農(nóng)家房前屋后山岡河水里的常見花。說飲食,就是胡椒茶,麩子酒,酥麻葉,鹵雞蛋,醋蒜苔,或豬臀尖,心肺肝,牛羊肉,漏粉條,雞蛋蝦米,燉雞煎魚。再者就是石榴、桃、梨水果之類?!洞謇镉袀€巧大姐》的襯詞更有意思:“心靈手巧菜齊全,一桌碗碟擺面前:咸蒜苔,甜蒜瓣,蔥花豆芽炸花生,四角擺著壓桌碟。油炸酥麻花,配上酥糖丸。糖醋鯉魚擺中間,紅白大肉放兩邊。金色杯子放八個,象牙筷子擺一圈?!甭犞@些散發(fā)濃郁鄉(xiāng)土氣味的曲詞道白,一種特殊情感,便在心頭涌起。
《勸十郎》唱的是年輕妻子勸夫上進的故事。夫婿染上壞習氣,妻子不是吵鬧,而是將十大碗噴香的菜肴擺到桌上,請郎君入坐,然后規(guī)勸:“寒窗苦讀在功名”、“為官一方要清正”、“忠孝節(jié)義顧周全”、“莫讓私情誤前程”。目視郎君狼吞虎咽的吃相,賢妻忽然潸然淚下,開始十勸,內(nèi)容包括:不貪玩,不賭博,不經(jīng)商,不嗜酒,不嫖妓,不當差,不狂言。要么讀書做官,要么持家務農(nóng)。孝雙親,睦四鄰,“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理念,儒家的道德思想,在唱詞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細聽這充滿封建倫理的勸夫曲,自然讓我想起《紅樓夢》中寶釵勸寶玉的情景?!皩氣O”的良苦用心,難道奉勸的只是一個“賈寶玉”嗎?
淅川鑼鼓曲唱的是鄰里事、村中人,是田野的四季莊稼,是莊戶的家長理短。麥收大忙是鄉(xiāng)村的大典,男女老少都在田間忙碌。割麥、曬麥、打場、收麥,最是耽誤不得。鑼鼓曲《勸女》唱的就是麥收五月的情景:“說是那五月天喲,又是一端陽,叫聲賢惠女喲,你趕快下廚房,一時遲慢了啊,長工說短長?!苯果溦ǘ辜竟?jié),連小地主都催促女兒早起床,下廚房,為長工做飯。因為:“趕工的活兒都在那嘴頭上?!笨上?,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夫,又是如何的“心里如湯煮”呢?
鑼鼓曲押韻上口,風趣生動。因此,走近鑼鼓曲,就走進淅川的民風民俗。在淅川鑼鼓曲中,方言俚語的頻繁使用,是她的閃光亮點。淅川人說話喜用連詞疊句,《石榴燒火》“做個風箱亢亢沉”、“呼啦啦想起娘家媽”。這種音韻具佳的疊字,在鑼鼓曲中使用頻率最高。女人要跟男人出門,“我回家頭梳梳,腳包包”,原來是個小腳女人要隨丈夫趕集……不少曲目,為強調(diào)一種特定情景,意在渲染氣氛,增加美感。如《踏青》,面對村郊山野怒放的桃花、杏花,便詠唱到:“桃花杏花次不楞楞楞楞,開開冤家二郎塞呀,喲喲兒啊哎”,表現(xiàn)了人物對自由之春的向往和心情的娛樂。鑼鼓曲的許多襯詞,富有樂感,令人稱道?!独C荷包》中的“青兒梭,柳兒梭,青梭柳梭,青柳二梭,得兒郎當,得兒當,得兒當,楞兒得兒當”?;ㄉ嘁舻那擅钸\用,更增添了田園意味,增添了音樂美。聽著這優(yōu)美的曲調(diào),如飲陳釀,讓人回味無窮。
三
閑來翻書,我發(fā)現(xiàn)兩千多年前的楚地,楚歌特別盛行。諸多楚歌,情歌即占大半。屈原《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恭予兮善窈窕”、“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便是楚人情歌中的經(jīng)典。作為楚地的淅川鑼鼓曲,反映“男女相與歌詠,各言其情”的曲目,給人的感受忒深。這些曲目,旋律婉轉(zhuǎn),情感細膩,節(jié)奏輕慢,一波三折,注重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
《雙探妹》就是一個表現(xiàn)男女幽會的曲目。元宵節(jié)里,情哥欲約情妹出門觀燈。可情哥走至情妹家門,卻不見情妹的人。什么原因?曲中唱到:“小妹聽了開言道,尊一聲哥哥聽我說根苗:爹媽管住了啊。哥哥哎,我心里如刀絞,心里如刀絞?!倍嗲榈穆裨?,情妹的陳說,一問一答,十分有趣。把舊時男女偷偷約會的場景,描述得如在眼前。但是,棒打鴛鴦終不靈,暗中私會,照樣進行。而《妹定跟到水晶宮》,則大膽多了。由唱詞看出,情哥情妹山盟海誓,愛得死去活來,可情妹卻被父母設(shè)置的重重障礙看管住了。曲詞唱到:“大門上了三把鎖,二門套上九根繩。院里拴只大黃狗,檐下掛盞孔明燈。床前挖個攔馬坑,四個被角系銅鈴”;再看癡情女:“一下?lián)纹萍t綾被,一步跳過攔馬坑。一包藥鬧死大黃狗,一口氣吹滅孔明燈。一錘砸爛三把鎖,一剪剪斷九根繩……郎哥若要鉆大海,妹定跟到水晶宮?!?/p>
這種表現(xiàn)敢于沖破封建牢籠,爭取婚姻自主的“叛逆”性格,是淅川鑼鼓曲的言情佳作。但在封建倫理里,少男少女相思相戀,不可能都那么潑辣張揚。《踏青》唱的是清明節(jié)到來,山野郊外的秀美景色,激蕩著閨中女子的春心。表面上她要去踏青,實乃出門“游轉(zhuǎn)”,物色自己的心上人。果然,便與年輕貌美風度翩翩的吳秀才邂逅,二人一見鐘情。
鄉(xiāng)村與愛情,似乎有著神秘聯(lián)系。明亮的田野,和煦的春光,綠樹里的藍天和藍天下的芳草,山花,好像都為有情人所設(shè)。秀才見她,“只看得兩眼撲僧僧”。她瞧秀才,“兩眼不想睜”?!皳渖笔卿来ㄈ藢γ噪x眼神的形容。有緣邂逅,得知秀才“家住小河街,大門朝南開”,“問他二爹媽,早年都不在呀”,憐憫愛慕在癡女子心中油然蕩起??稍凇案改钢?,媒妁之言”的舊淅川,終身大事不能由自己做主,又不便向父母直說,思來想去,只好找干媽吐露心曲。干媽聽了干女兒羞答答的述說,自然愿意出面,玉成美事。
在淅川鑼鼓曲中,燒香拜神,月下相會,表達早結(jié)連理心愿的曲目,纏綿悱惻,意境雋永?!对铝脸鰜砹撂锰谩愤@樣唱道:“月亮出來亮堂堂呦哎,情哥情妹去燒香呦哎,過路神仙多保佑呦,保佑二人早成雙呦哎。月亮出來白又白呦哎,哥妹二人緊相挨呦哎。哥是骨頭妹是肉呦,骨頭連肉分不開呦哎……”
淅川鑼鼓曲表現(xiàn)少男少女暗自相戀私定終身的曲目,曲折婉轉(zhuǎn),情絲綿綿。而表現(xiàn)已婚夫婦新婚燕爾,天各一方的眷眷相思,則是另一種情調(diào)。《思郎》表現(xiàn)的閨中怨婦思夫盼歸、獨守空房的詠唱亦讓人感動:“半夜三更想情哥,思想情哥淚悲傷。郎在外,不知哪年哪月,才回到奴的身旁”,有著明清言情小說的意境,雖顯直白,卻也似李易安悲苦清寂的情懷傾訴。
除情感細膩,淅川鑼鼓曲還以調(diào)侃詼諧,平添藝術(shù)效果?!缎烦氖腔楹髬D女的情感跌宕,用男女對唱,表現(xiàn)了一幅飲食男女的山鄉(xiāng)情愛圖。女的先唱:“誰個替我擔,誰個替我擔,誰個替我擔水上高山?我是他腳頭妻啊,他是我男子漢”;隨之便由男的接來:“我來替你擔哪,我來替你擔,我來替你擔水上高山,你是我腳頭妻啊,我是你男子漢”??磥?,絕非萍水相逢,而是心儀已久。唱到此處,女子話鋒一轉(zhuǎn):“我也不叫你擔哪,我也不叫你擔,我也不叫你擔水上高山。我丈夫知道了啊,把你的狗腿打斷”。出人意料,女子已有丈夫,似乎要試試男人膽量。男的便唱:“偏偏給你擔哪,偏偏給你擔……你丈夫知道了啊,也是個比求蛋”?!氨惹蟮啊笔卿来ǚ窖?。是說,你丈夫知道也不怎么樣。
可以想象,紅杏出墻的背后,必是一宗不幸的婚姻。居住高山的女人,吃水行路自然艱難。男人卻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小擔水》語言通俗,諧謔,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有意境之美,描述的兒女私情,委婉動人。
猶如一眼眼清泉,淅川鑼鼓曲涌出的是一方民風的激情浪花。另有一些曲目,流淌的則是封建婚姻下鄉(xiāng)村婦女的斑斑血淚?!妒藲q姑娘七歲郎》唱的就是一宗極不般配的婚姻:“奴在房中淚汪汪,不該嫁個七歲郎,夜里哭著要他娘。本想和他一頭睡,怕他夜里尿濕床……”包辦婚姻,造成的是無數(shù)個不幸家庭,是無數(shù)個如魯訊筆下《祥林嫂》式的人物悲劇。
《小大姐回娘家》,就是通過新婚女子之口,抱怨父母給她找的孬婆家。直到洞房花燭,新媳婦才發(fā)現(xiàn),“布袋買貓”里的丈夫:“淚蠟眼,聾耳朵,囊鼻子,豁嘴子,瘸腿子,背鍋子”,連“禿”帶“麻”,是個淅川話中的“十不全”。一個水靈似玉的姑娘,嫁給個丑八怪自然不公。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不能違拗,只能認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幾千年的封建禮教,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從走進婆家門檻,不管丈夫是俊是丑,是傻是呆,也要尊夫相子。即是丈夫夭亡,也不能改嫁。淅川縣志上,一宗宗烈女貞婦的命運,難道不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嗎?
我相信,人們在欣賞這樣的曲目時,哪怕是笑著,心里也會忿忿不平,也會默默抗議。從這個角度講,鑼鼓曲的揭露和批判意義,不言而喻。
四
如果說鑼鼓曲是淅川人祖輩承傳、不斷豐富的民間藝術(shù),那么丹江文化就是它的源源清泉。
丹江航運歷史久遠。從有記載說起,已經(jīng)好幾千年。因此,漫長的船工生活,就成了淅川鑼鼓曲反映的直接內(nèi)容。淅川人把水中舟變成岸上船,賦予其文化意蘊和藝術(shù)內(nèi)容。水中舟上了岸,“玩旱船”就成了丹江船工的生活再現(xiàn)。
代表曲目有《趕船》?!囤s船》演出者三人,女子駕舟,或?;蛐校蚨等ψ?,與撐船艄公、跟船伙計搭配,邊唱邊行。也有一人多角,演唱者既以第三人稱,敘述行船碼頭。碼頭大都是丹江沿岸的著名集鎮(zhèn);還以第一人稱,分別表演艄公與搭船的干女娃子,調(diào)侃對白,意趣橫生。表演者還輔以左右搖晃,前仰后合的動作,以示丹江行舟,風浪顛簸。同時變換不同表情,拿捏不同腔調(diào),亦男亦女,說白唱答,曲詞幽默、舒緩,給人聯(lián)想。
用竹扎綢裹的彩船,兩頭尖,中間闊,如同昔日行走多灘多礁、河狹水淺的丹江“鰍子”船,形似鰍魚,瘦身長體。我曾有過一段駕船經(jīng)歷,從事過《丹江航運史》的編寫,對丹江纖夫有一份特殊情感,對趕船調(diào)尤為喜歡。那熟悉的優(yōu)美旋律,諧謔有趣的曲詞,總讓心底涌動一種內(nèi)在的親切。
我見的《趕船》,有兩個版本。一種是從漢口一直唱到縣城;一種則從老河口唱到荊紫關(guān)。歷史上的丹江航運,由陜西商州、龍駒寨、至月兒灣,進入河南的千年古鎮(zhèn)荊紫關(guān)。然后,沿江而下,入漢水,通長江。曲詞便由南及北唱到:“漢口河里開哩開船走啊,扯起風蓬呀風哩風擺柳,搖擼著蕩槳來得快呀……太公哎,抓子哎,也不知前面什么地方呀哎呀?”太公就是艄公?!白プ印笔卿来ㄔ挕案墒裁础钡囊馑肌K嚾俗詥栕源?,或由船中女子作答。曲末以“歇后語”,點出下一碼頭名字。如“兩個老婆去親嘴。怎么講?老河口啊——”接著,長腔長韻:“駕起清風,蕩起雙槳,開船走喲哦……”兜圈,旋轉(zhuǎn)。唱完一個段落,是下一個碼頭。李官橋,雙河鎮(zhèn),淅川城,荊紫關(guān),依次唱來,調(diào)門相同,只換地名,唱詞不變,直唱到荊紫關(guān)止。
旱船調(diào)是人們喜歡的曲目。許多曲頭,也都與“船”相關(guān)。拜年調(diào)《一支花船兩頭尖》,這么唱到:“一支花船兩頭尖,身披彩綢花鑲邊,別人撐船在河里,我在地上玩旱船?!贝男沃?、特色和淅川人淳樸、幽默性情,通過唱詞,可見一斑。
可以說,沒有丹江航運,就沒有淅川鑼鼓曲,沒有淅川的“玩旱船”。鑼鼓曲還原生活,船為玩伴,激發(fā)著人們的藝術(shù)想象,再現(xiàn)著淅川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妒C》的一段曲詞就這么唱到:“奴繡一支船,船在河中間,繡個艄公把船彎?!?/p>
傳統(tǒng)的春燈節(jié),鑼鼓曲演出隊,駕著花船,在鄉(xiāng)村游走。《拜年調(diào)》少不了固定套路:“小小竹船花又花,艄公今日笑哈哈。自從花船玩過后,富貴榮華第一家?!毕矐c,奉承,祝福的祥言吉語,隨口拈來,討一個口彩。鑼鼓镲激揚的鳴響,讓節(jié)日氣氛,益加濃烈,益加祥和。
五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shù),同漢樂府和《詩》三百一樣,勞動是詩歌乃至鑼鼓曲發(fā)展的源泉。淅川人熱愛鑼鼓曲,以中老年人群為多。填詞的靈活性,讓鑼鼓曲跟隨時代步伐,“舊瓶裝新酒”,新詞新曲時有翻新。
新中國建立前后,淅川鑼鼓曲不少曲牌,在傳唱中被賦予新的內(nèi)容。像《掌柜打我我打?!罚氖欠排M拮訉εf社會不平等制度的反抗意識。曲中唱到:“掌柜穿絲又掛綢,放牛娃我凈屁股。掌柜喝酒又吃肉,我吃的是窩窩頭。掌柜住的是高樓,我住牛棚氣味臭。我給掌柜捉鞭桿,掌柜打我我打牛。”恨烏及屋,牛是掌柜地主的,把氣撒在牛身上,也算出一口惡氣。
我想,這該是土改時傳唱的節(jié)目,表現(xiàn)的是對封建剝削的忿懣。也有表現(xiàn)翻身農(nóng)民喜悅心情的曲目,抒發(fā)農(nóng)民當家作主的自豪。《共產(chǎn)黨來了心歡喜》唱到:“鏘哩鏘哩鏘鏘嘁,共產(chǎn)黨來了咱心歡喜。分田分糧又分地,地主惡霸直嘆氣。鏘哩鏘哩鏘鏘嘁,老財屋里有東西,拿出來了寬大你,拿不出來槍崩你!”有共產(chǎn)黨撐腰,貧苦農(nóng)民自然揚眉吐氣。
淅川是革命老區(qū),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中共地下黨組織就活動在這里。1932年11月,徐向前、陳昌浩率領(lǐng)紅四方面軍2萬多人,由內(nèi)鄉(xiāng)進入淅川,又經(jīng)滔河進入湖北。1946年7月,李先念、王震率中原軍區(qū)部隊,為擺脫國民黨30萬重兵圍剿,向西挺進,途經(jīng)淅川。《來了紅軍李先念》便這樣唱到:“中華民國幾十年呶哎,百姓沒有安一天哪,盼得今朝烏云散哪,來了紅軍李先念哪……”紅軍來到淅川,如播種機,如宣傳隊,向往紅軍的淅川青年,走向延安,參加革命。開門調(diào)《跟著領(lǐng)袖打天下》唱出了另一種情愫:“鳥兒出籠飛天涯,哥哥逃出地主家,去到延安找紅軍呶,我的哥呀,你跟著領(lǐng)袖打天下。”
隨著時代變遷,從解放前到新中國建立,乃致改革開放,各時期都有淅川人自編自演的鑼鼓曲新曲目?!秲煞N社會兩樣歌》《迎接四化早到來》《唱唱淅川變化多》《責任田里出金磚》等比比皆是,這種伴隨社會進步的鑼鼓曲,烙刻著時代的印痕,彰顯著來自民間藝術(shù)的固有生命力。1975年,鄉(xiāng)人朱國強根據(jù)鑼鼓曲《繡荷包》曲牌,填寫的《紅心巧手摘銀棉》,經(jīng)張守君先生譜曲,人民音樂出版社《戰(zhàn)地新歌》登載后,經(jīng)各級電臺播放,一種既俏皮又蘊含一方生活情趣的旋律,便走出淅川,被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和非專業(yè)人士所認知,所傳唱。
這些年,我接觸了不少鑼鼓曲研究和演唱的藝術(shù)家,受其熏染,與宋金春先生合作,也創(chuàng)作填寫了一些歌頌新時代、新發(fā)展的新詞新調(diào)。在創(chuàng)作新詞過程中,通過傾聽由淅川鄉(xiāng)土藝人演唱的原始音帶,覺得是一種享受,心底便產(chǎn)生一種感動。像把《趕船》唱得有滋有味的趙杰三;擅長鑼鼓曲、大調(diào)曲、哈蟆嗡等多種鄉(xiāng)土曲藝演唱的閻生俊;還有用土語村言,把《石榴燒火》唱得原汁原味的畢興乾,以及唱《大對花》、《勸郎》、《拐妹》、《小觀燈》、《繡荷包》、《打小禿》的閻文科、郭三成、王鳳山、王銀倉、張新房,張雙成、金玉貴、衡鳳竹、楊秀舉等。我愿記住這一長串名字,雖然他們都是丹江岸邊世代耕作的農(nóng)民,雖然大多已經(jīng)過世,但他們留下的民俗鄉(xiāng)音,到什么時候都那么感人,那么新鮮。我感動這些曾活躍于丹淅岸邊的民間藝術(shù)傳播者,感謝把淅川鑼鼓曲整理收藏的張守君、宋金春等藝術(shù)家,常想,作為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鑼鼓曲是淅川一筆寶貴財富。感覺,在我的肉身中,也寄居著鄉(xiāng)土文化的靈魂,所以,閑暇時候常常一個人也會哼上幾句。
一個夏日,我與北京來的老作家,再次聆聽已是疾病纏身的張守君老人的即席唱段。作家開玩笑說:“鑼鼓曲是好東西,弄得好,可到美國賣2000萬?!碑斎?,作為一種先輩留下的遺產(chǎn),不能用金錢衡量。但深入挖掘、科學保存鑼鼓曲這一民間藝術(shù),不僅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們民族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整理收藏,延續(xù)傳承,不能等待。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就是權(quán)力與物質(zhì)財富至上。當今時代,愈加甚之。這不能說不是一種短期現(xiàn)象。有人說過,無論一個國,一個族,并不是權(quán)力與財富的延續(xù)與繼承,而是因為文化。鑼鼓曲就是先人創(chuàng)造的以文化所傳承的文化。然而,生長鑼鼓曲的淅川,丹江與淅水沿岸,唱法就不盡相同。同一個曲牌,唱腔、襯詞和花舌音運用,就不一樣。清末明初傳之淅川周邊的西峽、內(nèi)鄉(xiāng)、鄧州、鎮(zhèn)平等市縣的鑼鼓曲相比,亦有差異,淅川鑼鼓曲80多個曲牌,延展著楚文化的血脈根系,滋味純正,獨具風格。其實,我并不真懂鑼鼓曲,但卻有一種沖動,想給和我一樣不懂鑼鼓曲的人說一說鑼鼓曲,意在讓更多的人了解淅川鑼鼓曲。雖然膚淺,但卻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我的最大心愿。
在淅川,以鑼鼓曲為代表的多種戲曲,曲藝,民歌,是淅川文化的不盡資源。曲劇、豫劇、越調(diào)、評書、蛤蟆嗡、大調(diào)曲、三弦書、墜子書、鼓兒詞等,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南水北調(diào)丹江口庫區(qū)移民遷徙后,一些遷居異鄉(xiāng)的淅川移民,把鑼鼓曲等生長于丹楚大地的楚音楚調(diào),帶到了黃河南北。許多遷徙新村的白發(fā)老人,自發(fā)組成秧歌隊、鑼鼓曲演唱隊,敲起故鄉(xiāng)的鑼鼓,唱起故土的鄉(xiāng)音。遷居社旗晉莊的曹灣移民,2009年異鄉(xiāng)第一個春節(jié),便唱起自編的鑼鼓曲,用以表達自己的心愿:“首都水缺欠,移民來奉獻。遷居到晉莊,重建新家園……日子比蜜甜,迎來小康年。二○○九年,永遠作紀念?!甭犞@親切的詞曲,我心中就會有一種感動:淅川人不論走到哪里,都會用鑼鼓曲的土語鄉(xiāng)音,抒發(fā)情感,贊美生活,像踩在音樂的琴鍵上,收獲著自己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