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至理名言像一塊鐫刻在墓志碑上的箴言,忽視空間及時間的概念,穿梭了古今中外數(shù)千年?!罢J識你自己”,這是對人類心靈的詰問,也是最為真誠的祈禱與警告。正如著名美學家科林伍德說的那樣:“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敝髟兹祟惖膽侨吮旧?,而不是神或上帝,抑或是命運,對于這一點,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給予了震徹蒼穹的呼喊。由此,人文精神滲透在文人的字里行間。
關鍵詞:現(xiàn)當代文學;人文精神;滲透;認識
文學藝術就像女子手中的繡花針,所走的每一個針腳都蘊含著自己的感情,都會繡織成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圖畫。有人也曾說“文學是真實生活的肢解體,有血有肉,有怒有善,有悲有喜。”確實如此,運筆行思者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個體有情,筆下自然會溢出情感,而這種情感便是作者對生活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它蘊含著一股類似于海腥味的人文氣息。這種氣息象征著作為主體人的高貴,同時,也意味著主體精神地位的抬升。從此“神退位,人即之”。
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內(nèi)在靈魂之“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文學的風骨,是文學的內(nèi)蘊,也是文學的靈魂,它的存在將文學拽離空洞邊緣,從此,文學的眸子將像一潭清澈之泉,倒映著的是真實人生下的真正生命。我們透過這種精神,窺探到我們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而人的尊嚴、命運、生命價值在人文精神這種自我關懷的軀殼下,伸展枝葉,扎根深土。
這種精神像血液一樣也滲透在文學文本之中,讓其有了生命力,并隨時間的沉淀而愈顯深刻。因為一切永恒的東西,都是關照人、指涉人的,是對理想人格的肯定與塑造,是對人生本相的透徹琢磨,對生命來說具有梗概性及包容性。所以,我們在閱讀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學著作的時候,心靈、性情總是受其感染萌發(fā)感慨。因何感慨?無疑是那份人性光輝及人性關懷統(tǒng)攝了我們的思想認識,我們在文學著作中任何一個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所遭受的磨難,看到身處窘境中我們的竭力跋涉。這對于以讀者身份出現(xiàn)的我們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滲透著人文精神的作品成為指引我們的明燈,在明燈的引招下,我們與愚昧、懵懂、無知、迷茫告別。
二、人文精神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滲透
文學是以社會背景為土壤的,所以文學著作的根必然不離社會。對于近現(xiàn)代來說,中國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不斷,而救亡圖存、擺脫愚昧的喊號聲嘹亮高亢,于是,有志之士以筆做投槍,針砭時弊,致力于根除封建宗法、君權思想的腫瘤,帶領人民大眾走上“新民”的道路。周作人掀起了“人的文學”的大旗;魯迅棄醫(yī)從文,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郭沫若的“女神”張揚了狂放不羈的精神思想。知識界對個體精神自由追求空前鼎沸,“人文精神”內(nèi)涵也延續(xù)開來。
(一)中國現(xiàn)代文學人文精神滲透
對于三十年代文學來說,五四時期人的文學觀念得以延續(xù),小說作家層出不窮,首先是以丁玲、柔石為代表的左翼作家,他們多是表現(xiàn)人的革命性及階級性。如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記》,這是一部以日記形式而寫成的小說,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叛逆、彷徨的知識女士形象。茅盾也曾對小說中的主人公莎菲女士進行評價“這是一個滿帶著‘五四以來時代的烙印”、“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絕叫者”。另外,柔石的《二月》、《為奴隸的母親》也滲透了一種醇厚的人文精神,《二月》中蕭劍秋的徘徊、悵惘、迷茫、覺悟張揚著人性的光輝。《為奴隸的母親》中春寶娘的母性天職也蘊含著人性的關懷。
三十年代文學是現(xiàn)代文學興起時期,也是高潮時期,其文學也有多個分支,除左翼作家之外還有京派作家和新感覺派作家。首先是京派作家,其主要代表作家有沈從文、蕭乾等,就以沈從文的《邊城》為例,它用雋美的筆調(diào)勾勒出一幅湘西美景,同時,又塑造了翠翠等一系列美好的形象,深刻地體現(xiàn)了一種人文精神內(nèi)涵??v觀小說整體結構,并不曾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個性鮮明人物,就連純真的愛情也只是蜻蜓點水般點點無痕。就在這波瀾不驚的平淡中,作者向我們平鋪了一幅悠然、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塔下的女孩,女孩身邊的一只黃狗。但就在這平淡中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真諦,看到了人文精神之滲透。
(二)中國當代文學人文精神滲透
現(xiàn)代文學及當代文學是以新中國成立為界限,1949年之后,文學更加趨向于“人的文學”,無論是傷痕文學,還是反思文學,改革文學亦或是尋根文學,他們都在力求恢復文革時被扼殺、摧毀的人性,倡導重新發(fā)現(xiàn)“人”。如劉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蝴蝶》、張潔的《沉重的翅膀》等,無不閃現(xiàn)著人文的精神涵韻。
到了八十年代,先鋒文學掀起了一陣狂潮,增加了“人的文學”的深度內(nèi)涵,開始著眼于人的存在狀態(tài),刻畫了孤獨、荒謬的生命本相,讓人們更深層次地思考人與命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種種矛盾及聯(lián)系。先鋒文學就以余華的《活著》為例,作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人與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同時還詮釋了活著的真正意義,活著只是為了活著,而不是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作品中人的精神彰顯無遺,我們受到滲透在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感染,思想品格也得到了熏陶。
人文精神是精神現(xiàn)象中的一種,是人的思想文化精神,是崇高情感、想法及行為的承載體,同時,它也是現(xiàn)當代文學內(nèi)在涵韻的一種尺度。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為一種蘊含人文關懷及歷史意蘊的文學形態(tài),人文是其精神脈絡,其思想的主潮流是挖掘人自身的意識,從而推動“人”覺醒乃至沖破束縛達到解放。所以,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感召下,“人文精神”帶給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新的氣息,并以靈魂的姿態(tài)潛入新文學的底蘊里,以待人去發(fā)現(xiàn),去揣摩。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初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