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語言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工具,學習語言重要的是發(fā)展聾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聽覺語言訓練的最終目的。聾兒由于聽力缺陷,語言發(fā)展受到障礙,要使他們通過聽力進行康復訓練,回歸主流社會,只教聾兒學會說一些字、詞和句,背誦幾首兒歌是不行的。那么,怎樣提高聾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培養(yǎng)聾兒“聽”、“看”話的能力
培養(yǎng)聾兒“聽”、“看”成人、同伴說話的習慣,是發(fā)展聾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初受訓練的聾兒不知道語言為何物,沒有語言交往意識,所以他絕不會注意他人嘴唇的活動。聽、看話能力的訓練是指加強聾兒語言交往方面的聽、看話能力的訓練。這方面的訓練可以讓聾兒多聽一些課堂用語和生活用語,進行模仿并正確執(zhí)行,同時聽話訓練可以借助看話作為補償手段,還要訓練聾兒注意他人的體態(tài)、表情。筆者有意識地對我班的聾兒反復地說一些聾兒感興趣的事物,給予聾兒大量的語言刺激,使聾兒慢慢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去聽、去看的習慣。隨著語言刺激量的增加,再要求聾兒理解和掌握老師說的話,要盡量使用實物模型、圖片等,加深聾兒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記憶。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口語環(huán)境
語言訓練的目的是進行語言交往。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的做法并不能使聾兒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必須讓聾兒自己開口說話,能比較自如地運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需要給聾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口語環(huán)境,筆者的做法是:
1.讓聾兒經(jīng)常參與正常兒童的活動。我所任教的聾兒語訓班是附設在普小的,這就為聾兒與正常人交往提供了條件。如: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到飛機場春游,聾兒親眼看到了真正的飛機,他們沒等老師問“這是什么”,就指著飛機說出了“飛機”兩個字,而且吐字很清晰。還有的在數(shù)飛機“一、二、三……”,于是我就問這位聾兒:“飛機場上有幾架飛機?”他不假思索地說:“有三架飛機。”坐飛機的時候,我讓正常學生主動和他們交往,告訴聾兒“我們在坐飛機”、“飛機飛得真高”?;貋碇?,我讓聾兒把坐飛機時的情景講一講,大家都積極舉手搶著發(fā)言,氣氛非?;钴S。
2.發(fā)揮口語教學環(huán)境的作用。在教學中我讓聾兒動手動腦,參與教學掛圖、圖片的設計制作。在做的過程中,開發(fā)聾兒的智力,使聾兒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聾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增加了聾兒語言實踐的機會。一開始,我先把課大概講一下,然后和聾兒一起設計課文圖片和幻燈片,慢慢地,聾兒就能自己制作出課文的一部分圖片。在聾兒自己動手制作的過程中,說話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有的看,有的問,有的說,有的做。我借此機會對他們多說多講,使聾兒從建立用口語交往的意識逐步過渡到用口語進行交流。
三、進行對話練習,增強聾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完成教學大綱和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之外,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別對不同層次的聾兒制定了不同的日常生活對話訓練材料,提高了聾兒的會話能力。如:
高層次(助聽效果最佳,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中午,你吃的什么?中午,我吃的面條。
中層次(助聽效果較好,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中午你吃面條了嗎?我吃了。
低層次(主要靠看話):面條好吃嗎?好吃。
另外,為了提高聾兒的交往能力,我還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機會,結(jié)合實際,帶領聾兒去公園、商店。在商店里,根據(jù)實際的情景,與聾兒進行對話。如問:“這是什么?”“誰是營業(yè)員?”“奶奶在買什么?”等,并教他們怎么買東西,買東西時說什么,消除了他們因生理缺陷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時時刻刻鼓勵聾兒與正常人交往,在交往活動中學習語言。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聾兒語言
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出較抽象的問題時,聾兒常常用一雙茫然的眼睛望著你,不知該如何回答。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的演示,能化靜為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降低了教學難度,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對學習語言也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教學《認識秋天》一課時,展示給學生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樹葉從樹上紛紛落下來,果樹上結(jié)滿了果實,田野里一片金黃……這樣學生對秋天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帶領學生到室外,通過各種感官來尋找秋天:枯黃的小草、變黃并飄落下來的樹葉、涼爽的風……學生親眼看見并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此時教師再讓聾兒說一說秋天的變化,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表述出來。
總之,培養(yǎng)和發(fā)展聾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語訓教師和聾兒家長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jié)更多的有效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使其逐漸適應社會。
(責任編輯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