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侃侃
【摘要】一直以來,區(qū)域地理在地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的地理高考試題,區(qū)域地理都占有較大的比重,學好區(qū)域地理對高考和分析解決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而根據筆者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調查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入高二年級的時候,區(qū)域地理學習非常困難。經過不斷反思和總結,筆者認為高中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會有三重境界,要到達第三重境界,需要經過前兩重境界的磨礪。本文從高中區(qū)域地理學習應該經歷哪三重境界,每重境界要達到的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區(qū)域地理學習;三重境界
一、區(qū)域地理學習的困惑
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闡述地理事物與規(guī)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在高考中,許多以區(qū)域地理為背景的試題就著重考察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些試題要求學生學會從背景圖中獲取信息,并運用地理真是和基本規(guī)律來解決某地的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制的《考試說明》把地理高考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圖、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事實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規(guī)律都融入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大背景中,因此我們學習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內容幾乎涵蓋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所有范圍。的確在近年各地的高考試題中,往往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提供素材,給出區(qū)域范圍,要求學生對這個區(qū)域范圍內的經濟問題、社會發(fā)展熱點、重點問題運用高中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說明,而且比重相當大,因此學好區(qū)域地理對我們解決高考試題以及培養(yǎng)我們學生的地理能力意義重大。
然而根據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調查,高一期末文理科分科,高二文科學生普遍感覺到區(qū)域地理非常難學。很多學生高一能考八九十分,到了高二,只能考六七十分甚至出現(xiàn)不及格的情況。更糟糕的是,這種情況還會持續(xù)比較長。這個時候學生心理很大壓力,對地理學科學習也有了一定的憂慮。學生們覺得區(qū)域地理內容實在是太多太細了,沒系統(tǒng)、沒主線、沒核心,不知道要掌握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學習!
根據高考的現(xiàn)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區(qū)域地理的教學進行了思考,我們教師該怎樣幫助學生去學好區(qū)域地理。經過多屆高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經驗,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學生要學好高中區(qū)域地理,應該經過三重境界,在每種境界中達到相應的目標,共需一年到一年半。這幾年,學校教研組內教師用這樣的步驟在地理教學中進行規(guī)劃和實踐,我校學生在區(qū)域地理學習方面比以往幾屆學生更有的放矢,學習效果更好。
二、區(qū)域地理學習的“三重境界”
近代著名的學者王國維曾經在他的《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人,無不經過讀書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貼切的比喻,使讀書的三種境界形象化了。筆者認為這三重境界也恰好就是高中區(qū)域地理的學習的三重境界。到了高三,許多學生就可以到達“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燈火闌珊處”的第三重境界。想到達第三重境界并非易事,這期間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指導和設計、規(guī)劃。
(一)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話是說必須站得高,看得遠,選定自己的奮斗目標。這一重境界是確定目標。這也是求學的第一步,區(qū)域地理學習中,這個階段的目標需要8周左右時間達成。
高一地理必修知識點相對簡單,每個單元也各成體系,平時的測驗和會考難度都不是很大,學生不需要太多時間就可以掌握的較好。進入高二,很多學生還以為高二的地理延續(xù)著高一的難度,對高二地理難度沒有足夠重視,所以必須要先給學生一個目標。高二年級第一學期,我校主要學習地球、地圖、世界地理的內容。書中文字內容并不難,但是題目不簡單。
比如說等高線這部分內容,如果只從字面來看,內容并不多。經過教師結合實物教學,學生應該比較能夠知道山脊、山谷、山峰、鞍部和盆地用等高線該如何表示,還能基本理解這些等高線是怎樣描繪出來的。在學生自以為簡單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幾道復雜的地形圖,讓學生在大圖的背景上來判別地形類型,看看學生是否能夠隨機應變,應用到大型的等高線圖。還可以展示高考題,讓學生根據等高線的局部走向來判斷河流的局部流向。還可再進一步加深難度,向學生展示以黃土高原上塬、梁、卯或梯田的等高線為背景設置的考題。沒有深刻理解等高線,學生一下子就蒙了:這些等高線怎么這么復雜?山不像山,高原不像高原,平原不像平原。連基本的判定都很困難,更別說解題了。對于“梯田”的等高線,學生也會覺得。我們都知道,沒有目標的學習效果不突出。因此,在進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時,就應適時讓學生了解高考的難度,盡早確立學習的目標。只有確立好目標,我們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自己該達到的高度,在學習的路上不會驕傲自滿。
(二)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在認定自己的奮斗目標之后,就必須刻苦讀書學習,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拼搏,即使衣帶寬了,人也瘦了,都能始終堅持不后悔。
學習區(qū)域地理就要拿出這種精神,這個階段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xù)一年。在開始的一兩個月內,幾次檢測情況可能都很糟糕,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教師的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信心。這個階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多,要及時預習復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體說,在這個階段,我們按照學習的進度該掌握以下幾點:
1.重視地圖,用好地圖
區(qū)域地理的命題趨勢是考查學生學習區(qū)域的空間定位能力、獲取區(qū)域圖形信息及其分析、整合與推理能力等?!暗貓D”是學習區(qū)域地理的靈魂,被稱作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根據實驗證明,同一地理信息,用語言描述傳遞,需2.8秒,用素描圖像傳遞,需1.5秒,用彩色圖像傳遞,只需0.9秒。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地圖”等圖像,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獲取信息。
這一階段我們從學習世界地理開始,我們采取的就是以“地圖”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和策略。所有的信息和內容能夠從圖上展示就從圖上展示,授課過程就是分析圖的過程,除了必要的文字,圖應該占絕對的主導地位?;A功好的教師,在黑板上多畫畫,讓學生跟著畫。畫圖基礎功較差的老師,盡可能要準備好PPT的圖片,并且對PPT上的圖要盡可能的熟悉。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學生進入高二年級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要求學生準備一本世界地圖冊。這本圖冊盡可能統(tǒng)一,便于統(tǒng)一使用。教材、圖冊、PPT三者在課堂上須同時出現(xiàn)。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說道某個地理事物的時候,停下來,指導學生去地圖上找。不要心疼這點留白的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這點時間促使學生養(yǎng)成及時看圖的好習慣要比教師多講幾個地理事物或者多講幾個題重要的多。在學習世界地理的第一周內,就讓學生養(yǎng)成“圖不離手”的好習慣,為圖消得人憔悴后,離第三重境界又進了一步。
2.循序漸進,由粗到細、從整體到局部
我們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學習世界地理概況。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在初中時候學過世界地理,但是學的比較基礎或是淺顯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殘留在學生腦子中的內容所剩無幾,若是再稍微深入一點,學生腦子中的記憶就是一片空白。
高二第一個學期我們由世界地理概況入手?!捌叽笾?、四大洋、六大板塊”,學生們回憶一下還是能說出來,但是這些地理事物的具體位置、分界線和包含的范圍,學生很難說出,即使通過學習,學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好了。此時我們不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記住,因為這本身不符合人的記憶規(guī)律,我們需要循序漸進。我們先幫助學生搭起一個框架,將各大洲和經緯線框架搭建起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這些重要的緯線:0°、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北緯40°、南北緯60°、南北極圈。重要的經線:0°、30°E、60°E、90°E、120°E、75°W、90°W、120°W??纯催@些重要的經緯線經過哪些地區(qū),讓學生有個初步的概念和感覺。接下來我們采取的主要方法幾句是 “畫圖”。多給每個學生幾張空白世界輪廓圖,安排一次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先按照書本描繪這些重要的經緯線一次,要求學生課后自行描繪,一遍沒感覺,那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學生經過課堂畫圖的經歷,會嘗試不看地圖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見很多問題和不確定,畫到某些地方不確定就無法下手了,這些“不確定”就是學習的動力,日思夜想,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描述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教師上課經常強調的那些地理事物或經緯線會掌握的特別好。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不厭其煩,向學生經常強調一些重要的經緯線和結合點。如0°經線經過歐洲格林尼治天文臺,埃及的開羅在30°N和30°E交叉點附近,波斯灣的東北角就在北緯30°和50°E的交接處;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新奧爾良就在30°N和90°W的交界處附近,75°W(西五區(qū))通過的是南美洲的西側以及北美洲的東側;烏拉爾山脈的北段與60°E幾乎重合。這些是比較容易記的地方,知道這些小結合點,再把前面那些重要的經緯線結合,區(qū)域定位就不難了。
3.構建框架、局部學習、零存整取
世界概況后,我們進入到世界地理每個大洲的學習。這個階段是花時較多的階段,前后需要2個月左右。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知道要學什么?該怎么學?世界各大洲內容紛繁復雜,有何主線?需要記住什么?怎樣去記都是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教師一般采取這樣的策略:先帶著學生學習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這兩個亞洲分區(qū)的內容。學生會通過這2個分區(qū)的學習,構建學習某個區(qū)域的基本框架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含地理位置(經緯度、海陸及板塊位置)、河流湖泊、地形地貌、氣候、植被土壤、資源等要素;人文地理主要包含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城市、人口、民族、宗教及區(qū)域熱點。這個階段的“零存”就是記憶大量的地理事物,而更重要的是“整取”,即:解題時調出已有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
那我們的“零存”該如何開展呢?世界地理中有許多的地名、數(shù)據、物產需要大量的記憶,我們如果能夠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首先,我們應該重視及時復習,重復記憶??朔z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從研究遺忘曲線得出的結論: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針對這個特點,我們在學習后回配置當天鞏固作業(yè),一周至十天左右的單元檢測、兩個月內的期中或期末考試。這樣的周期既保證了學習的連續(xù)性,也起到了好的記憶效果。
其次,記憶也需要多多聯(lián)想,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方法。可以利用形象記憶:如意大利像一只靴子一樣深入地中海內部,其靴子的主要骨架就是由北面的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共同組成的。地中海中科西嘉島就是他靴子前面的小尖勾子往上翹。中國政區(qū)圖中黑龍江可看成是一只美麗的天鵝,湖南像一個老婆婆的頭,其下巴發(fā)髻真是栩栩如生。此外也可以利用“諧音記憶”。如學習美國西部地區(qū)的兩個城市,經常會有涉及到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判斷定位為要求,很多學生對這兩個城市還是比較迷糊。我會向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洛杉磯第一個字與“落”諧音,它就在地圖上“落”在了南面。還有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的3條河流,我們可以給學生3個字:“畢業(yè)了”。畢:鄂畢河;業(yè):葉尼塞河;了:勒拿河。這短短的三個字,三條河流的位置順序就很清楚了。鼓勵學生去想象創(chuàng)造。如果掌握諸如此類的方法,學生在記憶方面是可以事半功倍。
再次,結合生活體驗來記憶。在區(qū)域地理的分析題中,有許多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我們可以通過關注身邊的地理事物來達到領會知識,增強記憶的效果。如果中國地理中我國溫度帶一些水果和作物的分布,如大家都知道魯花花生油,魯是山東的簡稱,可想而知花生在暖溫帶這塊分布是比較典型的。如,現(xiàn)在很多水果都有品牌:如河南好想你棗、和田大棗都很有名,說明這是暖溫帶非常典型的水果,新疆庫爾勒的香梨和冰糖心蘋果、陜西紅富士市場上非常有名,因此這里可以掌握的是暖溫帶主要產的水果,并且也能夠理解了遙遠的南疆屬于暖溫帶的事實。
4.歸納方法,注重整理、學會遷移
在高二第一個學期接近尾聲的時候,世界地理內容也基本結束,我們進入了中國地理的學習。此時,我們從“掌握方法、局部學習、零存整取”進入了“歸納方法、注重整理、學會遷移的階段”。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記憶和理解上了,我們應該著重體會區(qū)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多次的試題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區(qū)域和區(qū)域主要的組成:有的區(qū)域的試題都是圍繞著這條線來的:先判斷①在哪里(where)——定位、分布;②再想該地有什么(what)——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等;③為什么(why)——考題一般會選定某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進行分析,有時還需要注意分析歷史根源和國家方針、政策方面原因;④怎么樣(how)——有時會考查我們對對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的評價;⑤怎么辦(will be)——預測發(fā)展方向或提出解決問題的相應措施。這是高中地理學習的內容,也是高考地理考查的主線,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試題都是圍繞著這五個“W”進行設置的。
當學生看到一個區(qū)域,能夠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思考這個區(qū)域所有的相關的地理信息,那說明他已經形成了正確的地理思維。有了這樣的方法,在學習中國地理的時候,學生已經能夠比較得心應手的構建中國地理的框架。這個階段,學習方法不是教師主要的強調重點了,而應該轉向對某些具體的問題分析的透徹性和全面性上,補充學生容易忽視的部分,促使學生遷移。如在學習中國地理黃河的凌汛,“凌汛”對生活在南方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了凌汛產生的條件后,思考怎樣的季節(jié)會產生凌汛。到這里該問題還沒有結束,教師還應該追問:怎樣的河段、什么季節(jié)能形成凌汛?其他大洲有嗎?這個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對產生凌汛河段進行總結和思考。通過例子,道的不僅僅是黃河的凌汛,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地理的基本規(guī)律,以后遇見別的河段或者是模擬區(qū)域的河段,也能對是否會凌汛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高二世界地理基本結束,學生自認為對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內容都比較熟悉了,可以著手解決問題了。可是進入高三,發(fā)現(xiàn)高一必修內容又有很多忘記了,而且發(fā)現(xiàn)每次的月考和模擬考的都很綜合,還是很難應付,成績還是不理想。于是乎,又黯然神傷,在必修3本書的復習的過程中、伴隨著一次一次的月考,在一次次哀嘆自己地理考砸的過程中,在一次一次的跌倒中,我們又重新站起。終于有一天,在執(zhí)著追求途中,學生悟出地理原來是這么回事:地理就是應該搭建扎實的基礎,所有的問題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展開的。這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這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也是我們高中地理學習的目標。
三重境界分步走的學習方法與地理的綜合性并不矛盾。我們的目的是將各個局部之間的關系分析清晰并理順。三重境界,既有前后的時間順序,一步步向前推進,又有整體的聯(lián)系,因為每一個區(qū)域都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我們既要重視局部,我們在觀察和分析問題時更要關注整體。教師在區(qū)域地理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學生一次一次不理想的考試成績,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提醒自己不要灰心,學生的成長需要等待,種子發(fā)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世間萬物都需要等待。只要我們踏踏實實的走好前面兩重境界,耐心等待,最終定會“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參考文獻:
[1]白娥.淺談區(qū)域地理學習方法.職業(yè)技術[J].黑龍江: 哈爾濱市出版社, 2011(01)
[2]李德春.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初探[J].云南報業(yè)集團,2011(19)
[3]王樹生.區(qū)域地理學[M].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