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在繽紛斑斕的盛唐詩壇上,杰出詩人王維作為山水詩派的主要代表,以其對自然風光的獨特體驗和優(yōu)美表現(xiàn),豐富了盛唐之音的時代內(nèi)涵,開拓出詩歌藝術的新穎境界,為唐詩的繁榮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他早年曾有經(jīng)世致用之志,寫下《從軍行》、《使至塞上》、《觀獵》等邊塞詩的名篇,表現(xiàn)出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中年以后,經(jīng)歷諸多人生變故,特別是在安史之亂中不幸身陷偽職,成為終生之憾,人生況味愈趨平淡,更多的是在優(yōu)美靜謐的自然風光的抒寫中,寄托自己獨特的心靈體驗,從而形成了清幽淡遠、空靈明麗的藝術風格。他與好友孟浩然齊名,時稱“王孟”,被認為代表著唐代(以至于中國古代)山水詩歌的最高境界。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王維不僅精于詩歌創(chuàng)作,律詩、絕句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擅長繪畫藝術,特別在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上卓然成為一代大家?!杜f唐書?文苑傳》王維本傳云:“(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縱措思,參于造化?!焙髞砣藗兂R酝蹙S的藝術創(chuàng)作為范例,來說明詩畫相通的藝術規(guī)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論述,當屬宋代大文豪蘇軾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題跋》卷五《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而最能代表王維山水詩空靈悠遠的境界、體現(xiàn)詩畫相通的藝術規(guī)律的作品,則無疑是他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
王維曾在陜西藍田的終南山下購置別墅,過著亦官亦隱的寧靜生活,長達三十多年?!渡骄忧镪浴芬辉姡褪撬枥L山間的清幽景致、抒發(fā)心中的獨到感受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二句,以敘述的筆調(diào),不露痕跡地點明了地點(雨后的山間)和時間(秋天的傍晚),分別照應著詩題“山居秋暝”四個字,為全詩的景物描寫定下基調(diào)。開篇一個“空”字,當然是大山深處空曠寧靜的自然風光的真實寫照,同時不也正是詩人自己空寂淡泊的內(nèi)心情致的自然表白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苯酉聛?,頷聯(lián)二句則細致描繪出山間傍晚的美好景色:皎潔的月光,透過茂密的松林,稀稀疏疏地傾灑下來;清澈的泉水,順著陡峭的石澗,淙淙潺潺地往前流去。這兩句,緊承首聯(lián)秋雨過后、暮色降臨的特定景色,具體點出明月、松林、清泉、石澗等的鮮明意象,凸現(xiàn)出此時此地的自然山水獨有的風貌,顯示了詩人同時兼為畫家所獨具的對于光線、色彩、形態(tài)的獨特體驗,并把瞬間的感受定格為優(yōu)美清新的詩歌語言,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正如清代吳喬《圍爐詩話》所云:“右丞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極是天真大雅?!?/p>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比绻f頷聯(lián)兩句還側(cè)重于單純的寫景,那么頸聯(lián)二句則把寫景和寫人融匯起來,通過人們的活動,使畫面更富于動感,進一步細膩描繪了山間傍晚的優(yōu)美景色:幽深的竹林中,遠遠傳來喧聲笑語,原來是浣紗的女子們結(jié)伴歸來;綠色的荷葉,在水面上輕輕晃動,原來是一條條漁舟滿載而回。律詩的通常寫法,往往是頷聯(lián)寫景,頸聯(lián)則轉(zhuǎn)入抒情。而詩人這里卻超出常規(guī),在頷聯(lián)以細膩的筆觸繼續(xù)深化著景物的描寫。這種富于動感的描寫,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寧靜、和平安詳?shù)纳介g生活圖景,顯示了詩人細膩而獨到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令人不由聯(lián)想起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鐘嶸《詩品》)的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眱商幟鑼懀m然詳略不同,但在精神氣質(zhì)上,卻是極為相似的。而對于在現(xiàn)實風浪中經(jīng)歷了太多顛簸的人來說,這是多么充滿魅力、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蔽猜?lián)二句,既是收束,更是升華。春來春去,花開花落,四季轉(zhuǎn)移,物候變化,本是自然規(guī)律,而由于山間的景物是如此清新美好,令人留連忘返,所以詩人在尾聯(lián)中流露出長久隱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會為之改變。顯然,前邊三聯(lián)的春景是眼前之景,是實寫;而“春芳歇”則是以后之事,是虛寫。這里虛實結(jié)合,相互輝映,更好地凸顯了詩篇的主題。漢代曾有人寫下著名的辭賦《招隱士》,其中兩句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蹦鞘翘婊茨贤鮿舱屑{隱士的文辭。而此處詩人則反用其意,以對山間美好景色的細致描寫為烘托,深切表明了自己歸隱山林、不與世事的心愿。事實證明,這的確是詩人一貫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他在自己的詩篇中反復詠唱的主題。如《送別》一詩云:“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所謂“王孫”,乃是借喻詩人自己。這兩首詩的結(jié)尾,一個是以肯定句作結(jié),一個是以疑問句作結(jié),形式略有不同;而其中所表達的隱逸情懷,卻是始終如一、不曾改變的。這也恰恰反映出中國古代士大夫在面對世界與自我的關系、進取與退避的取舍之時,亙古長存于其內(nèi)心深處的一個基本趨向。
總之,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以生動的語言和真切的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對優(yōu)美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獨特感受,特別是其中富于畫面感的鮮明清麗的景物描寫,與詩人淡泊寧靜的情志融為一體,形成清幽淡遠的意境,不僅充分印證了人們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的普遍共識,也為深入理解詩畫相通的藝術規(guī)律,提供了一個典型的藝術范例。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