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標準》(簡稱)走進我們的教學生活已經十年了,十年來圍繞著《標準》所涉及到的理念、目標、內容、評價等方面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討論,一些問題在討論中得以解決,但也有一些問題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化而再次凸顯出來。
《標準》出臺以來,體育教學內容自主選擇一直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教師經歷了從不會選到如何選,從能夠選到正確選的成長過程,這體現(xiàn)了教師的探索與反思,可其中依然存在著教學內容選擇與教材體系完整性之間的矛盾。我們單單看一位教師的備課看不出什么問題,教師能夠根據(jù)《標準》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但如果我們拿著四個水平(九年)的備課去看,就會清楚的發(fā)現(xiàn)教師與教師之間、水平與水平之間、小學與初中之間因教學內容選擇的不同而顯現(xiàn)出的諸多問題。
一、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系統(tǒng)性
一位小學六年級的體育老師在技巧項目教學中選擇了技巧組合動作,初看沒有什么問題,學生經過了5年體育學習一定會具備一些技巧方面的技能,而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學生前五年的學習中技巧比重占得很小,前滾翻、后滾翻都是初步學習過,肩肘倒立、側手翻、跪跳起等技術根本沒有學過。我們不能說前面的老師教學內容選擇有誤,他們所選的教學內容也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內容,只是比重分配的側重不同。
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因為《標準》沒有對教材比重加以限制,所以教師選擇時考慮的因素也較為單一,籃球專業(yè)的老師當然會把籃球教學的比重安排多一些,田徑專業(yè)的老師一定會多選一些田徑類項目,這樣一來初看學生是受益的,得到了專業(yè)學習和指導,自身素質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以提高,但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所學是不系統(tǒng)的。有的六年級才學前滾翻,有的學生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足球,還有的學生到了初中還不知道跑的正確擺臂姿勢,因為教材的選擇缺乏系統(tǒng)性。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連續(xù)性
體育教材包括很多“螺旋式”教學內容,比如跑的教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基本每個年級都有跑的教學內容,從小學到初中,只是每一次教學的目標不同,教學重點不同。這樣類型的教材應該具有連續(xù)性,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才可完全掌握動作技術。而由于教學內容的自主選擇,這樣類型的教材很容易被割裂,有的老師選,有的老師不選,還有重復教學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缺乏連續(xù)性。問學生學過沒有,他們說學過,讓他們做又做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教學內容選擇了,但沒有連續(xù)選擇,更沒有一個鞏固加深的過程。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整體性
到初中去聽課,老師們反映教學內容確定不了,我問為什么,他們講“班級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他們在小學階段所學的體育技能五花八門,有的學生只學過籃球運球,有的卻可以運球上籃;有的學生小學階段根本就沒有上過單杠課,甚至什么叫懸垂都不清楚,而有的學生卻可以單掛膝擺動上?!敝T如此類的情況很多,這就讓初中的體育教師很為難了,這樣的復雜學情如何來制定教學計劃?如何來選擇適合所教學生的教學內容?校校之間不均衡發(fā)展的情況,小學與初中的教材銜接不上的情況,暴露出學段間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整體性。
二、解決辦法
(一)在《大綱》和《標準》之間找臨界值
原有的《大綱》針對教學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系統(tǒng)的,對于每個年級,每個階段教師應該教些什么內容給予了必要規(guī)定,這樣的規(guī)定要求明確且方便教師實施操作,這是《大綱》的優(yōu)點。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大綱》的缺點也反映出來,個別內容陳舊,一些比重的要求過死,束縛了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現(xiàn)有的《標準》針對教學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校設施、學情、教師自身、校本、區(qū)域特色等因素合理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關注學生主體。其缺點是闡述不具體,讓本應該系統(tǒng)的教材分裂開來,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沒有明確的遵循指標和依據(jù)標準。
通過《大綱》和《標準》的對比后,筆者認為應該在兩者之間試著找出臨界值,以方便給予教師更多的空間選擇,另一方面也應該對所選內容給予必要的規(guī)定,換言之要明確必須課程,同時加大教師自選比重。為了能表達兩者的兼顧關系特編制表1加以說明。
表1是筆者所設計的小學部分六年的教學內容比重,自選教材的比重在原有《大綱》基礎上增加了10%~20%不等,給教師留有更多的空間,符合《標準》所提出的“根據(jù)學習目標選擇和設計適合于本地區(qū)學校和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理論。在內容類別上借鑒了《大綱》,對于內容的分類更加具體和清晰。
(二)以市或區(qū)為單位統(tǒng)一安排教學內容
有了比重并不能使教學內容具有承接性和完整性,市區(qū)教育主管部門還應該規(guī)定具體的必修內容?!墩n標》在教學內容選擇的靈活性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但針對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性沒有更多的關注,因此以地方為單位制定必修內容是十分必要的。必修內容中的重點教材也應是考核的內容,這有利于整個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系統(tǒng),承上啟下,由簡單到復雜,便于學生按部就班扎扎實實地學習(表2)。
有了必修內容和統(tǒng)一考試內容基本會杜絕學生因年級變化或是升學帶來的“接不上”現(xiàn)象。為了能更好地體現(xiàn)“運動形式活潑多樣”的特點以及《標準》評價方面的具體要求,在制定各年級必修課考試項目時還要給任選內容留有余地,讓老師自行制定考試項目,制定評價標準。同時也應兼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各年級的考試項目,力爭兩者的統(tǒng)一,做到不重復學習,不重復考試,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在保證不破壞教材完整性的前提下進行,教師自選教材也應在保證必選教材的前提下進行,使整所學?;蛘麄€地區(qū)的學生均衡發(fā)展,進而形成系統(tǒng)的、科學的、可持續(xù)的教材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