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棟
【關(guān)鍵詞】近代;磁州窯;五彩瓷器;彭城
【摘要】磁州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其早期白地黑繪的裝飾技法對我國陶瓷燒造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到了近代,傳統(tǒng)的白地黑繪被青花和五彩取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近代磁州窯彩瓷。五彩是近代磁州窯裝飾技法的一種,其豐富的題材內(nèi)容和精湛的技法工藝對近代的陶瓷燒造藝術(shù)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磁州窯五彩瓷器的梳理來一窺近代磁州窯的面貌。
磁州窯中心窯場位于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漳河流域的觀臺鎮(zhèn)和峰峰礦區(qū)滏陽河流域的臨水、彭城鎮(zhèn)一帶,創(chuàng)燒于北朝時期,自北宋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規(guī)模較大的瓷器燒造中心,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故陶瓷學(xué)界有“磁州窯系”之稱。磁州窯傳承千余年,至今仍未中斷,從宋元時期的白地黑繪裝飾到近代的青花和五彩裝飾,對中國的陶瓷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開創(chuàng)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
一
近代磁州窯的窯場位于彭城鎮(zhèn)。彭城鎮(zhèn)在今邯鄲市西南37公里處的峰峰礦區(qū)滏陽河源頭,附近即為滏山石窟(響堂山石窟)。彭城地區(qū)在宋代末期已開始大量燒造瓷器,金元以后觀臺窯和臨水窯斷燒,磁州窯的燒造中心轉(zhuǎn)移到了彭城。明代《彰德府志》中記載:“彭城廠,在滏源里,官窯四十余所,歲造磁壇納于光祿寺?!盵1]此時,過去那種白地黑繪的裝飾在磁州窯瓷器上逐漸減少,而彭城地區(qū)通過“瓷業(yè)改良”[2],瓷器展現(xiàn)出新的風格面貌。所謂彭城地區(qū)的“瓷業(yè)改良”,是指清末地方政府通過派人去景德鎮(zhèn)學(xué)習青花和五彩技法,同時引進了工匠和原料,彭城開始燒造青花和五彩瓷器,規(guī)模逐漸擴大,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彩是繼青花之后在磁州窯流行的裝飾技術(shù),畫師通過對色彩的運用與我國傳統(tǒng)國畫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絢麗多彩的瓷器裝飾藝術(shù)。清末民國初期,彭城窯開始燒造五彩瓷器,早期五彩為釉上彩,通常是在已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因釉上彩的彩料易脫落,且有毒性,所以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大量釉下五彩在彭城窯流行起來。磁州窯釉下五彩的工藝是從湖南醴陵窯和河北唐山窯學(xué)習來的,因為不掉色且安全可靠,這種有著光鮮色彩圖案的瓷器受到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歡迎,逐漸取代了清末流行的青花瓷和釉上五彩瓷器。
近代磁州窯五彩的色彩較少,不像景德鎮(zhèn)等其它窯口五彩瓷器那樣色彩多樣,比較常見的是綠彩和墨彩充斥畫面。因為工藝等各種技法基本相同,所以在此把青花以外的彩瓷都歸入五彩范疇。雖然顏色顯得單調(diào),但是磁州窯的匠師們能夠靈活地掌握顏色濃淡的變化,使顏色單調(diào)的圖案也顯得生動多彩!
二
磁州窯五彩瓷器是相對其它磁州窯瓷器來說比較精致的品種,色彩光鮮,粗瓷中很少見,整體數(shù)量相對還是較少。根據(jù)這些五彩瓷器的種類和用途,大致可以分為日常生活用瓷、陳設(shè)用瓷、文房用瓷、宗教器物瓷等幾大類別。
(一)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盤、罐、枕等。這些器物涵蓋了當時生活的吃、住、用等方面,為日常所見所用之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碗的裝飾大都很簡單,只在碗口下方繪兩道弦紋,或者在碗腹部裝飾幾筆草葉紋(圖一,1)。相對青花碗來說,五彩碗的數(shù)量較少。
盤的種類樣式比較多,有深盤、淺盤、圓形盤、扇形盤、六方盤、八方盤等多種形狀,裝飾也很簡單,或幾筆草葉紋,或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花鳥。因為盤的底部平坦,適于作畫,所以也常常在盤內(nèi)底見到花、鳥、魚等稍微復(fù)雜的五彩圖案。有一種攢盤較具特點,由數(shù)個扇形小盤組成一個大圓盤狀,這種盤一般用五彩技法裝飾,圖案比較繁復(fù),制作和裝飾也很精致,堪稱盤中的精品(圖一,2)。
罐是常見的日常生活器具,部分罐也用于陳設(shè)。近代磁州窯罐的數(shù)量很多,種類也很豐富,按器形可分為將軍罐、瓜棱罐、瓜形罐、直腹短頸罐、筒形罐、葫蘆形罐等6種類型。罐的體型有大有小,大的能貯水盛油,小的則適于裝鹽、醬、醋、藥等。施有五彩裝飾的罐大都比較精致,有山水、人物、花鳥等圖案,繪于罐腹部。
將軍罐帶蓋,蓋面弧狀,邊緣外撇,形似將軍帽,罐直頸,深鼓腹。將軍罐的蓋有兩種樣式,一種頂部有寶珠狀鈕,一種頂部為扁圓形鈕(圖一,3、4)。
瓜棱罐自宋代已出現(xiàn),帶蓋,蓋和罐腹部外側(cè)有瓜棱紋,矮頸,弧腹(圖一,5)。
瓜形罐帶蓋,罐身與蓋渾然一體,呈瓜狀,有的有短小的頸部。蓋頂部有一尖狀凸起,似瓜蒂狀(圖一,6)。
直腹短頸罐的腹部與將軍罐類似,但略外凸,頸部很短甚至不明顯,蓋邊緣剛剛能覆蓋罐口沿,沒有將軍罐那樣的外撇寬沿。
筒形罐的罐身呈筒狀,略外凸,有的有蓋,蓋作扁平狀,有的呈鼓形。
葫蘆形罐發(fā)現(xiàn)的較少,罐身整體呈葫蘆形,上部有雙系,下部有折棱紋,在磁州窯瓷器中別具一格(圖一,7)。
瓷枕是磁州窯瓷器的一大特色,自宋代以來歷朝都有燒制。近代磁州窯的瓷枕已與古代瓷枕有很大的不同,宋元時期流行的方形出沿枕、八角枕、元寶枕、馬蹄形枕、束腰枕、人物枕、虎形枕等器型在明清時期逐漸消失,到了近代,臥貓枕、臥人枕、孩兒匍匐枕、長方形半圓面枕等類型流行起來。五彩裝飾技法的普遍應(yīng)用則是近代磁州窯瓷枕的又一重要特色,主要有長方形半圓面枕和貓形枕兩種類型。
長方形半圓面枕在近代磁州窯瓷枕中占主要地位,整體呈長方形,枕面為半圓形,中間略凹,又似馬鞍狀。這種枕制作很精致,枕面圖案大多用開光顯現(xiàn),題材以花鳥、山水為主,筆法細膩,枕的四個側(cè)面多以花草圖案相襯(圖一,8)。
貓形枕為一臥貓的形象,枕面即為貓的背部,貓的頭、眼、尾、爪俱現(xiàn),惟妙惟肖。貓身多用綠彩或青花的大圓點點綴,其它部位用褐彩或綠彩搭配(圖一,9)。
(二)陳設(shè)用瓷,有瓶、花盆、花觚、帽筒、條屏等。這些陳設(shè)器具主要用于日常擺設(shè),有的也具有實用功能。
近代磁州窯瓶的數(shù)量很多,但有大小差異,根據(jù)目前保留下來的瓷瓶情況,大致可分為通高在50厘米左右、36厘米左右、30厘米左右、20厘米左右及10厘米左右等5類。按照瓶的器身、器耳、口沿等部位的不同,又可將瓷瓶大致分為圓形、方形(包括四方瓶、六方瓶和八方瓶)、扁形、燈籠形、葫蘆形、棒槌形、筒形等多個種類。這些瓶的裝飾技法主要是青花和五彩,其中五彩裝飾與五彩罐類似,題材有山水風光、人物故事等,在圖案的旁邊或背后往往搭配名言警句,內(nèi)容大都是表現(xiàn)吉祥的寓意,有的也記敘歷史故事和當?shù)氐拿袼罪L情,有較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碗形口雙耳瓶,瓶口呈碗狀,束頸,頸部有兩凸起的獸首耳。這種類型的五彩瓶發(fā)現(xiàn)很少,而青花瓶則出現(xiàn)很多(圖二,1)。
盤口雙耳瓶,瓶口呈盤狀,口沿與頸部結(jié)合處彎折明顯,雙耳的種類較多,有蛙耳、蝶耳、獸首耳等,瓶腹部瘦長,有的有折肩,有的為溜肩(圖二,2)。
喇叭口瓶,這種瓶出現(xiàn)較多,口沿呈喇叭狀,從口沿至瓶底部的弧度曲線優(yōu)美,溜肩,多數(shù)有雙耳,少數(shù)無耳(圖二,3)。
棱瓶,一般為六棱瓶,也有八棱瓶。造型為敞口,折肩,斜直腹。六棱瓶外部一般裝飾有各種凸起的圖案,呈浮雕狀,又稱此類瓶為雜寶瓶(圖二,4)。
花盆也是常見的陳設(shè)用器,近代磁州窯的花盆基本上都是仿制景德鎮(zhèn)瓷器的造型和裝飾風格?;ㄅ栌写笮〔煌囊?guī)格,器表外施滿釉,內(nèi)施半釉,底部中間留有小圓孔,主要以青花和五彩裝飾為主,風格基本相同,不過五彩裝飾更顯清新淡雅。目前發(fā)現(xiàn)的五彩花盆主要是水仙盆,器型有長方形、橢圓形和圓形,盆身較淺,底部有圈足和支釘足兩種樣式,腹部為圓腹或斜直壁,口沿有卷沿和平沿兩種(圖二,5)?;ㄅ璧难b飾圖案都繪于盆腹外側(cè),題材以花鳥為主,間或搭配幾句詩詞。
花觚也是磁州窯瓷器中比較常見的陳設(shè)器物,為仿古青銅器造型,喇叭形口,器身中間有一鼓形外凸,整體器型瘦高?;系膱D案隨器型的變化分布于外腹部,題材也以花鳥紋為主(圖二,6)。
近代磁州窯中的帽筒也是典型的陳設(shè)器物,主要產(chǎn)生于民國時期,仿景德鎮(zhèn)器物制作,整體形狀為圓柱形直筒。帽筒腹部外側(cè)的裝飾圖案以花鳥為主,有的在紋飾旁邊或另一面寫有題記、制作時間和畫師姓名等(圖二,7)。
條屏是近代磁州窯新出現(xiàn)的陳設(shè)器物,一般為長方形的瓷板,上面繪制各種精美的圖案,一般四個一組(圖二,8)。
(三)文房用瓷,主要有畫缸、筆筒、筆架、硯等。
畫缸是缸類器物中裝飾最華麗的種類之一,體型很大,胎體厚重,腹部較深,略呈弧形。缸的五彩裝飾較多,因為其腹部面積寬且平坦,所以五彩圖案繪制得比較復(fù)雜,更顯生動艷麗,圖案的旁邊常常有題記,另一面有詩詞、制作時間和畫師姓名等文字內(nèi)容。
筆筒是文房瓷器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一般高12~13厘米,直徑在5~15厘米之間,有圓形、方形和組合形三種樣式。筆筒的圖案比畫缸簡單,主要以花鳥為主。
圓形筆筒,數(shù)量很多,器形為直筒狀,有的口部微外撇(圖三,1)。
方形筆筒,有四方和六方兩種樣式(圖三,2)。
組合形筆筒,兼具筆筒、筆架和水盂的功能,造型別致,為座屏狀,下方為多邊形水盂,中間有孔,可作筆架(圖三,3)。
(四)宗教器物瓷主要為供奉瓷器,有瓷塑和香爐等,以香爐居多。瓷塑主要塑造神話歷史人物,如福祿壽瓷塑。香爐有鼎式爐、圈足爐、棱形爐。
鼎式爐,最主要的特點是腹下附有三足,有的爐身有雙耳,五彩裝飾于爐腹部,有的爐身堆塑有各種圖案。
圈足爐,侈口,有兩個堆塑耳,圓鼓腹,圈足(圖三,4)。
六棱爐,與六棱罐相似,但腹部外凸,支釘足。
三
近代磁州窯五彩中的圖案種類多樣,有動物、植物、山水、人物等。這些圖案的選擇與青花裝飾基本相同,繪制多為寫意的形式。
(一)動物,在磁州窯五彩瓷器中,一般在稍大的器型上裝飾有較多的動物紋飾,如瓶、罐、盆、枕等,這些動物題材有鳥、魚、貓、牛、馬、獅子、蝶等,但動物圖案很少單獨出現(xiàn),大都與人物或花草搭配,顯得生動活潑而不單調(diào)。
鳥,多出現(xiàn)于瓶、罐、枕等大件器物上,小件器物如盤等偶有出現(xiàn)。磁州窯五彩中的鳥類形象有很多,種類豐富,有燕子、仙鶴、喜鵲、鷓鴣、白頭翁、公雞、鴨、孔雀等,旁邊常常有花草相襯,有的圖案中鳥作為中心呈現(xiàn),顏色較淡素,而旁邊的花朵顏色鮮艷,也很突出;有的整體色調(diào)素雅,鳥或佇立枝頭,或形單影只立于荒野,顯得古樸而有韻味,整個圖案就如同一幅中國畫躍然在瓷器上。這些鳥的圖案既表現(xiàn)了文人的雅趣,又暗含了普通大眾對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畫眉與菊花,畫眉即白頭翁,其與菊花搭配有長壽之意,寓“白頭偕老”或“富貴白頭”(圖四,1);公雞與牡丹或菊花,公雞暗指功名,牡丹、菊花代表富貴,意為“功名富貴”(圖四,2);喜鵲與梅花,喜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喜慶的象征,而梅花則是春天的使者,二者搭配意指“喜上眉梢”,好事連連;燕子和垂柳,兩者都是春天的象征,意指“柳燕爭春”,象征吉祥如意(圖四,3)。
魚,磁州窯五彩圖案中既有觀賞性的金魚,也有常見的鯉魚形象,有的魚單獨出現(xiàn),作甩尾狀,有的以孩童抱魚的形象出現(xiàn),多裝飾于盆和盤、碟中,繪于器物底部中央,也有的繪于茶壺的外側(cè),筆法簡潔,生動有趣。魚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屬于比較常見的表現(xiàn)形象,寓意年年有余(圖四,4)。
貓,多出現(xiàn)于枕、罐上,常常為慵懶的蹲臥狀,旁邊有蝴蝶翩飛,四周花朵環(huán)繞,有的貓仰頭張望,俏皮可愛。貓與蝶的組合諧音“耄耋”,古時稱七十歲為耄,八十歲為耋,寓意長壽幸福(圖四,5)。
牛,多出現(xiàn)于瓶上,與牧童相伴,牧童騎在牛背上,或嬉鬧,或吹笛牧歸,帶有濃郁的田園韻味(圖四,6)。
獅子,以紅獅子居多,雙眼圓睜,嘴巴大張,沒有猛獸的兇猛,卻有小狗般的可愛,多出現(xiàn)于枕、帽筒、筆筒、酒壺、花觚和瓶上,常常是單獨出現(xiàn),嬉戲打鬧,詼諧而有意趣(圖四,7)。
(二)植物,在磁州窯五彩瓷器的各種器物上均有出現(xiàn),在體型稍大的器物上,植物常作為附屬圖案搭配,而在體型較小的器物如花觚、筆筒等上面則作為主圖呈現(xiàn)。常見的繪于五彩瓷器上的植物有菊花(圖五,1)、梅花(圖五,2)、牡丹(圖五,3)、荷花(圖五,5)、竹(圖五,4)、蘭、松等,其中菊花出現(xiàn)得很多,既有觀賞性菊花,也有野菊花,繪法自由,枕的側(cè)面常常繪有佛手(圖五,6)或蘭花。花草多與鳥、蝶等組合一起,比較常見的組合方式有古瓶插花、花與鳥的組合、蘭花與蝶等昆蟲的組合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常把花卉視為美好的事物,有花開富貴、吉祥美滿之意,其中牡丹象征富貴,荷花象征高潔,菊花代表長壽,梅花象征高潔。近代彭城窯五彩瓷器上的植物圖案主要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這些植物花草充滿了富貴吉祥的含義,反映了廣大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心態(tài)和愿望。
(三)山水,在磁州窯五彩中占據(jù)相當大的比例,在各種器物上均有出現(xiàn)。金元時期的磁州窯瓷器上就出現(xiàn)大量山水圖案,如用白地黑繪方法繪制在瓷枕上的山水圖,章法簡潔,瀟散秀逸,境界高曠。近代磁州窯五彩上的山水圖可以看作是對以前的延續(xù),但通過五彩的技法,畫面更復(fù)雜多樣。磁州窯山水圖的內(nèi)容以瀟湘八景居多,“瀟湘八景”名稱的出現(xiàn)始于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對其由來有詳細的記載:北宋文人畫派的代表人物宋迪擅長描繪平林山水之景,表現(xiàn)蕭疏清曠的意境,他選取瀟湘一帶的自然美景,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山水畫,代表作有山市晴嵐、漁村落照、平沙落雁、遠浦帆歸、煙寺晚鐘、洞庭秋月、瀟湘夜雨、江天暮雪,被人稱為“無聲的詩”。 南宋書法家、詩人米芾看到這些山水秀美、氣象萬千的作品后拍案叫絕,并為每幅畫作詩題跋,定名為“瀟湘八景”。金元時期,瀟湘八景的題材內(nèi)容被用于磁州窯白地黑繪的技法中,多繪于瓷枕的枕面,近代磁州窯引進五彩技術(shù)后,仍繼續(xù)大量使用這種題材(圖六,1、2)。另外,除了瀟湘八景外,近代磁州窯五彩山水圖還常常采用太行山景色(圖六,3)等本地題材,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四)人物,多繪于瓶、罐上。磁州窯五彩人物圖案主要包括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戲劇人物等題材內(nèi)容,其中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所占的比例較大。這些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大都為家喻戶曉的內(nèi)容,比較常見的有“羲之愛鵝”、“淵明愛菊”、“文王訪賢”、“琴鶴相隨”、“孟母擇鄰”、“文姬歸漢”、“二喬觀書”、“西廂待月”、“攜琴訪友”、“晴雯撕扇”、“李白斗酒”、“麻姑獻壽”、“牛郎織女”、“太師圖”等。圖案把這些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定格在一個畫面場景中,如“攜琴訪友”講述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山道上俞伯牙攜琴登山造訪鐘子期,一童子正在觀琴(圖七,1)?!岸逃^書”講述三國時期大喬和小喬的故事,她們一個嫁與孫策,一個嫁給周瑜,可謂郎才女貌,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就在離彭城不遠的鄴城,為冀南民間熟知,流傳甚廣。畫面中,二喬在花園中一坐一立,正聚精會神地看手中之書(圖七,2)。“晴雯撕扇”講述《紅樓夢》中的故事,畫面中晴雯坐在榻上正撕手中之扇,旁邊的寶玉為討好她,似正在訓(xùn)斥一旁的小丫鬟,可見民國時期《紅樓夢》已在民間家喻戶曉了(圖七,3)。
戲劇人物在五彩中表現(xiàn)得也很突出,這些戲劇內(nèi)容除了選材宋詞元曲外,冀南地區(qū)的民間戲劇題材也比較多,常見的有《黃鶴樓》(圖七,5)、《甘露寺》、《蘆花蕩》、《彭公案》、《落馬湖》、《過五關(guān)》、《李白解表》、《看書瞞張》(圖七,6)、《雙鎖山》、《群英會》、《穆桂英掛帥》、《許狀元拜塔》等戲劇人物圖。這些戲劇人物多為民間流行的傳統(tǒng)戲劇中的重要人物,對世人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五)吉祥類,多繪于瓶、罐、枕上,有龍、鹿、麒麟等多種形象。該類型的圖案有著濃厚的地方民俗特色,表達了人們對吉祥如意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五彩中比較常見的吉祥圖案題材內(nèi)容還有“福祿壽”、“金玉滿堂”、“麒麟送子”、“龍鳳呈祥”、“天官賜?!薄ⅰ八生Q延年”等。這些圖案的內(nèi)容大多直接表達吉祥寓意,如“福祿壽”由南極仙翁、蒼鹿和蝙蝠組成,南極仙翁為壽星,蒼鹿為神話中的長壽神獸,寓意富貴長命?!镑梓胨妥印眻D中,一童子騎在麒麟背上,身旁有仙女和神人護送,不僅有早生貴子之祈愿,也有貴人相助的寓意(圖七,4)。
近代彭城窯器物在五彩裝飾圖案題材和內(nèi)容的選取上,既有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典故傳說,也有人們戲傳的宮廷佚事,既有地方傳統(tǒng)戲劇的名段畫面,也有當?shù)匦欧畹膹R宇土神及民間喜聞樂見的博聞趣事等,其核心內(nèi)涵是棄惡揚善、喜慶吉祥,不僅傳承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還反映了冀南地區(qū)的民俗風情。這些內(nèi)容不僅為磁州窯增添了新的內(nèi)涵和光彩,同時也是研究冀南地區(qū)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料。
四
五彩裝飾技法是近代磁州窯瓷器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不僅是當時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反映,也表現(xiàn)了當時人們審美情趣的追求和變化。絢麗多姿的五彩技法和磁州窯結(jié)合起來,其生動活潑的創(chuàng)造性是其它瓷窯所無法比擬的。
磁州窯的五彩器物與其它窯口的五彩器物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器物的胎體取材于本地大青土,胎體厚重,顏色為青灰色,胎體表面常常施以化妝土。其次,磁州窯五彩并不是像景德鎮(zhèn)那樣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五彩,景德鎮(zhèn)五彩色澤艷麗,顏色種類豐富,而磁州窯五彩則比較素凈,常常以大面積綠彩或墨彩為主彩,其間搭配其它顏色,而且注重顏色的濃淡變化,與中國畫如出一轍,濃淡相宜。其三,釉下五彩的廣泛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特點。
五彩圖案中涵蓋了各種題材,既有繁雜的山水花鳥,也有寥寥數(shù)筆的草葉,既有神仙戲曲傳說,也有花朵蟲魚鳥獸。這些圖案不僅代表了當時人們對美的追求和欣賞,也有精神層面上的向往,與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對民俗民風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總之,近代磁州窯在器物造型和裝飾藝術(shù)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順應(yīng)了時代的發(fā)展和廣大民眾的生活需求,形成了北方青花—五彩區(qū)系特點。五彩裝飾也為磁州窯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近代磁州窯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其技藝手法博采眾長,灑脫自如,大氣橫溢,使得近代磁州窯能夠獨樹一幟而立于不敗之地。
[1]明嘉靖《彰德府志》,載《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古籍書店影印,1982年。
[2]a.峰峰礦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峰峰志》,新華出版社,1996年,第1041頁;b.龐洪奇:《“清末新政”與磁州窯瓷業(yè)改良》,《邯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4期。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