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氣相色譜從實驗室的研究技術(shù)變成了常規(guī)分析手段,在煙草行業(yè)也不例外,原材料的進廠檢驗、煙葉的質(zhì)量檢驗、卷煙在制品及卷煙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監(jiān)控,都離不開氣相色譜分析,因此從事氣相色譜分析的技術(shù)人員掌握分析操作的技能尤為重要。文章對氣相色譜分析操作進行了概述。
關(guān)鍵詞:氣相色譜;檢測器;色譜柱
中圖分類號:X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2)04-0099-03
一、氣相色譜法基本原理
1.氣相色譜分析的分離原理:基于不同物質(zhì)在兩相間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shù),當兩相作相對運動時,試樣中的各組分就在兩相中進行反復(fù)多次的分配,使得原來分配系數(shù)只有微小差異的各組分產(chǎn)生很大的分離效果,從而各組分彼此分離開來。
2.色譜分離的塔板理論:將色譜分離過程比擬作蒸餾過程,引用了處理蒸餾過程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來處理色譜過程。把色譜柱比作一個分餾塔,色譜柱可由許多假想的塔板組成(既色譜柱可分成許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塔板)內(nèi),一部分空間為涂在擔體上的液相占據(jù),另一部分空間充滿著載氣(氣相),載氣占據(jù)的空間稱為板體積△V。當欲分離的組分隨載氣進入色譜柱后,就在兩相間進行分配。
3.氣相色譜的速率理論:吸收了塔板理論中板高和載氣流速的概念,并充分考慮了組分在兩相間的擴散和傳質(zhì)過程,從而在動力學(xué)基礎(chǔ)上較好地解釋了影響板高的各種因素,建立了定量關(guān)系式,,式中u為流動相的線速度;A,B,C為常數(shù),分別代表渦流擴散項系數(shù)、分子擴散項系數(shù)、傳質(zhì)阻力項系數(shù)。
二、氣相色譜儀的組成部分
(1)載氣系統(tǒng):包括氣源、氣體凈化、氣體流速控制和測量;(2)進樣系統(tǒng):包括進樣器、汽化室(將液體樣品瞬間汽化為蒸氣);(3)色譜柱和柱溫:包括恒溫控制裝置(將多組分樣品分離為單個);(4)檢測系統(tǒng):包括檢測器,控溫裝置;(5)記錄系統(tǒng):包括放大器、記錄儀、或數(shù)據(jù)處理裝置、工作站。
三、氣相色譜的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氣相色譜的定性分析主要有相對保留值定性法、保留值規(guī)律定性法、已知物增加峰高定性法、化學(xué)試劑定性法、文獻值對照定性法和檢測器定性法。
(二)定量方法
1.歸一化法:如果試樣中所有組分均能流出色譜柱,并在檢測器上都有響應(yīng)信號,都能出現(xiàn)色譜峰,可用此法計算各待測組分的含量。
2.內(nèi)標法:在試樣中加入一定量的純物質(zhì)作為內(nèi)標物來測定組分的含量。內(nèi)標物應(yīng)選用試樣中不存在的純物質(zhì),其色譜峰應(yīng)位于待測組分色譜峰附近或幾個待測組分色譜峰的中間,并與待測組分完全分離,內(nèi)標物的加入量也應(yīng)接近試樣中待測組分的含量。
3.外標法:取待測試樣的純物質(zhì)配成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分別取一定體積,進樣分析。從色譜圖上測出峰面積(或峰高),以峰面積(或峰高)對含量作圖即為標準曲線。然后在相同的色譜操作條件,分析待測試樣,從色譜圖上測出試樣的峰面積(或峰高),由上述標準曲線查出待測組分的含量。
四、樣品前處理技術(shù)
1.樣品前處理是指樣品的制備及對樣品中被測組分進行提取、凈化、濃縮或衍生化處理以滿足分析需要的過程,其目的是消除基質(zhì)干擾、保護儀器、提高方法的準確度、精密度、選擇性和靈敏度。
2.樣品制備的基本要求,因為樣品為實驗室樣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試樣,制備均勻的有代表性得的實驗室測試樣品是樣品前處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制備中應(yīng)防止被測組分發(fā)生變化、降解、污染。
3.制備樣品的技術(shù)。(1)樣品萃取。采用索氏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加速溶劑萃取、微波輔助萃取等技術(shù),實現(xiàn)被測組分的分離,提高分析的準確性。(2)樣品凈化。利用化學(xué)平衡下的分配定律,采用液液分配、固相萃取、凝膠滲透色譜分離、分子印記技術(shù)、衍生化等方法,達到樣品的濃縮、富集、凈化,提高檢測靈敏度、準確度。
五、氣相色譜柱
1.氣相色譜柱的分類,按照尺寸、主要以色譜柱的內(nèi)經(jīng)分類為毛細管色譜空心柱和填充色譜柱;按色譜柱中固定相類型分類,可將色譜柱分為吸附柱和分配柱。
2.固定液的選擇和固定液的配比,試樣在色譜柱中兩相間的分配行為決定于試樣中各組分本身性質(zhì)與固定液,因而固定液對于試樣能否被有效分離起決定性作用,固定液的選擇是在基本原則指導(dǎo)下,多根據(jù)操作者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固定液選擇的總原則是“相似相溶”。
(1)固定液的選擇,分離非極性組分時,通常選擇用非極性固定相,各組分按沸點順序出峰,低沸點組分先出峰;分離極性組分時,一般選擇用極性固定液,各組分按極性大小順序流出色譜柱,極性小的先出峰;分離非極性和極性的混合物,一般選用極性固定液,此時非極性(或易被極化的)組分后出峰;醇、胺、水等強極性和能形成氫鍵化合物的分離,通常選擇極性或氫鍵性的固定液;組成復(fù)雜、較難分離的試樣,通常使用特殊固定液或混合固定相。
(2)固定液配比的選擇,固定液在擔體上涂漬量,一般指的是固定液與擔體的百分比,配比通常在5%~25%之間,配比越低,在擔體上形成的液膜越薄,傳質(zhì)阻力越小,柱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配比較低時,固定相的負載量低,允許的進樣量較小,分析工作中通常傾向于使用較低的配比。
3.分離柱長和柱內(nèi)徑的選擇,填充色譜柱的柱長通常為1~3m,內(nèi)徑3~4mm,材質(zhì)有玻璃、石英玻璃、不銹鋼(較常用)。增加柱長對提高分離度有利,但組分的保留時間增加,且柱阻力增加,不便操作。柱長的選擇原則是在能滿足分離目的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較短的柱,有利于縮短分析時間。對于空心毛細管色譜柱其選用原則相似,不過空心毛細管色譜柱不存在固定液配比之說,但講液層厚度,一般液層厚度在0.1~0.6um之間,液層薄、柱效高,但柱容量小。
4.色譜柱選擇原則,在滿足分析要求的條件下,先填充柱后毛細管柱,選毛細管柱,先大口徑后小口徑;柱長越短越好,固定相用量越少越好;非極性比記性好,最高使用溫度越高越好,自身穩(wěn)定性好,抗污染能力強、老化、活化、再生簡單、時間短、使用周期長。
六、檢測器
(一)TCD檢測器
1.原理:在一個處于熱平衡的TCD中,組分進入測量臂池腔,就會由于氣體組成的改變,引起氣體熱導(dǎo)系數(shù)的變化,從而引起熱敏元件溫度的變化,熱敏元件的溫度變化,就會引起熱敏元件阻值的變化,熱敏元件阻值的變化使惠斯頓電橋輸出信號的變化。信號大小與被測物質(zhì)濃度成函數(shù)關(guān)系。
2.TCD檢測條件的選擇。
(1)載氣種類,TCD檢測器通常使用氫氣或者氦氣作為載氣,因為它們的熱導(dǎo)系數(shù)遠遠大于其它化合物,故靈敏度高,且易于定量,線性范圍寬。從理論上講用氦氣較合理,但它價格昂貴,因此在我國一般都選用氫氣作載氣。
(2)載氣純度,載氣純度影響靈敏度,實驗證明:在電橋電流120~200mA 范圍內(nèi),用99.999%的超純氫氣比用99%的普氫靈敏度高6%~13%,同時,基線漂移和噪聲也可以大大降低。載氣純度對峰形也有影響,用TCD作高純氣中雜質(zhì)檢測時,載氣純度應(yīng)比被測氣體高十倍以上,否則易出倒峰。
(3)載氣流速,TCD為濃度型檢測器,對流速波動很敏感,TCD的峰面積響應(yīng)值反比于載氣流速。因此,在檢測過程中載氣流速必須保持恒定。在柱分離許可的情況下以低一些為妥。流速波動可能導(dǎo)致基線噪聲和漂移增大。
(4)電橋電流,電橋電流可以顯著提高TCD的靈敏度。一般認為S值與電流的3次方成正比。但是電流的提高又受到噪聲和使用壽命的限制。橋流設(shè)定與TCD檢測池的溫度及使用的載氣種類密切相關(guān)。
(二)FID檢測器
1.原理:當有機物經(jīng)過檢測器時,在火焰那里會產(chǎn)生離子,在極化電壓的作用下,噴嘴和收集極之間的電流會增大,對這個電流信號進行檢測和記錄即可得到相應(yīng)的譜圖。只有選擇最佳氣流比,使火焰達到穩(wěn)定的擴撒型火焰時,才能得到較高的靈敏度。
2.特點:FID是目前所有檢測器中最令人滿意,近似理想的一個通用檢測器,其檢測限低,由屬于質(zhì)量型檢測器,故對操作條件變化相對不夠敏感,穩(wěn)定性好,特別適合用于常量至微量的常規(guī)分析;FID對水、空氣沒有什么響應(yīng),故而特別適合于生物物質(zhì)的水相樣品盒空氣污染物的測定;FID響應(yīng)時間快,和毛細管分析技術(shù)配合使用,能完成痕量及快速分析。
作者簡介:胡林軍(1971-),男,陜西安康人,供職于陜西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理化檢測及儀器管理。
(責任編輯:趙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