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風
摘要: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學習內容接近生活,豐富多彩并且充滿趣味性與人文性,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方面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提高教學效率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 全面發(fā)展 ; 存在問題;建議
一、語文學習對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意義
語文,不僅是社會精神的產物,更重要的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在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更需要學好語文來與人溝通交流,促進社會和諧。
學習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從小方面講,在做各種學科的題時,特別是分析題,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語文功底,要不然學生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從大的方面講, 語文是在二十一世紀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脫穎而出呢?如果學生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他在面臨競爭的時候才能抓住機遇。學好語文,在說話時就能旁征博引,字字珠璣,令人刮目相看。他將會在工作崗位上充滿自信,而不會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更好地全面發(fā)展。這就是為什么學生一定要學習語文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初中語文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特別是對于提高學生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感受到語文藝術魅力的所在,鍛煉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具有現實性意義。
二、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1. 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進而推動改革的進行。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卻發(fā)現依然有很多教師,可能因為各種考試的壓力,教學觀念比較陳舊。講課的時候,不去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一味的讓學生死背課本內容,這樣,不僅課堂教學氣氛沉悶,而且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2. 教師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十多年,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一部分教師還是喜歡用“一言堂”“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顯然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不利的。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按照以下流程進行:定好的教學目標——講述教學內容——課堂測試,就這樣單向傳遞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對于教學方法很少去研究,并且,教學內容嚴重依賴于教材,一切都以教材的標準為主,教師依然畏首畏尾。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定式。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上述問題,他們也想改革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又擔心會影響學生考試的成績,可謂進退維谷。
三、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建議
1. 教師要從“單純的課本教育”到“理性教育”的轉變
就初中語文學科特點來講,初中語文涉及的層面較其他學科繁瑣,為此,在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有深層的理解,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才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能力。要想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大力提倡學生的“質疑”,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總之,教師要從“單純的課本教育”到“理性教育”轉變,讓學生可以在文學的海洋中盡情地暢游。
2. 轉變教學方式,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教學更多強調了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讓自己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與學生實現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教師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那種沉悶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充分實現合作、民主、開放,在師生之間開展多維互動,只有這樣,理想的教學目標才能落實。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取開展專題討論的形式,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把學生分組,分別從旁觀者、我、父親的角度對課文進行探討,教學效果較好。
3. 適當進行課外教學,講授課本沒有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眼界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避免死板教條與照本宣讀,只是讓學生記住課本文章上的內容,忽視學生對外在知識的渴求。教師也不能有講解課外知識只會浪費教學時間的想法。課外知識的講解雖然會占用一定的教學時間,但會激起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欲望,從長遠看是非常有利于學習的。例如,在講《最后一課》的時候,課文十分感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寫作背景,我在講課的時候將有關普法戰(zhàn)的背景穿插進去,講了很多關于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三世的故事,這樣學生被驚心動魄的故事所吸引,對課文的了解更深刻了。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自己所在學校與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采用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充分發(fā)揮本學科的優(yōu)勢,保質保量的完成課堂任務,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麗麗.對中學語文活動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
2012.
(江蘇省邳州市占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