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鈞濤
實施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涵蓋了教師作用、師生互動和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僅要提出怎樣增強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而且要對這些方法作出內涵界定。一是以教師作用為主導,推行教學理念型的有效教學。二是以師生互動為紐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型的有效教學。三是以資源整合為平臺,拓展教學規(guī)模型的有效教學。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方法有哪些呢?
一、要創(chuàng)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
要實現優(yōu)質課堂的創(chuàng)建,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生活,注重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和經驗的獲得,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富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長。優(yōu)質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較多的使用小組討論法、課堂提問法、師生交流法等方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徹底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出現了生動、活潑的探究型學習的場面,多了寬容,鼓勵、贊許、微笑乃至滿意的眼神;同時教師較多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實了課時內容,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和知識面,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現代教育一個核心是追求課堂效率,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而打造優(yōu)質課堂首先要把握住教學的本質,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教學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對問題解決的追求”。課堂教學要營造民主、交流的氛圍,師生在平等基礎上對話、交流,師生情感上的交融能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體現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多樣性、選擇性,體現了現代優(yōu)質教育的特點。在創(chuàng)建優(yōu)質課堂的探索中重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注意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將知識與學生個人生活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人格,認可個體差異。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尊重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出發(fā)的,它倡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意味著要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上的自由選擇,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學習觀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良好的自主學習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動機,形成需要,進而產生內驅力,使學生越學越愿學;可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積累、升華認識,形成自主意識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越來越會學。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三、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
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又應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和要求,并落實到每一堂課的課堂教學中,也就是說,練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由此,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練習。那種盲目的、機械的、重復的練習往往是無益的。同時。我們在練習設計中,目的性和針對性往往是相結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針對性,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首先應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其次,還應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計專項練習。根據作業(yè)中普遍存在的薄弱進行專項習題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識點。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要發(fā)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fā)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于想象力。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的創(chuàng)新性作業(yè),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實踐性作業(yè)可以是學科內容的擴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課內學習內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學大綱和教材,更具有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選擇、計劃、探究、體驗。
四、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也稱為“研究性學習”,它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
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而狹義的理解,則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要求我們突破傳統(tǒng)的認知性單一的課程目標,使情感目標具有與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并列的重要地位。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特別強調“體驗”的過程,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積累,其目的在于通過實驗,在改變學生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些“人的發(fā)展最深層的指標”上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