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顯
一、問題緣起
最近在引導學生應用數(shù)列性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涉及一道題的兩種不同解法,感覺非常有道理有依據(jù)的兩種思路方法在針對同一題目的解答中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究竟錯在哪里?錯因是什么?怎樣糾正?問題探究和解決的過程,看似曲折,卻始終讓人興趣盎然,使師生在應用和實踐中更加深了對數(shù)列知識的正確理解,促進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這個數(shù)列問題敘述如下:
設{a璶},{b璶}均為等差數(shù)列,S璶,T璶分別為{a璶},{b璶}的前n項和,且S璶T璶=7n+2n+3,試求a7b7的值.
這是一道考查數(shù)列公式和性質的經(jīng)典題,大多數(shù)人習慣于使用以下第一種思路來解決.
先來看第一種方法思路的依據(jù)和證明:
等差數(shù)列性質1:m,n,p,q∈N*,若m+n=p+q,則a璵+a璶=a璸+a璹;
特別地,如果2m=p+q,則2a璵=a璸+a璹.(證明略)
等差數(shù)列性質2:若{a璶},{b璶}均為等差數(shù)列,S璶,T璶分別為{a璶},{b璶}的前n項和,則
a璶b璶=S2n-1T2n-1(n∈N*).
性質2證明:?。┤鬾=1,則a1b1=S1T1,顯然成立;
ⅱ)當n≥2,n∈N*時,由性質1,2a璶=a1+a2n-1,2b璶=b1+b2n-1,所以
a璶b璶=2a璶2b璶=a1+a2n-1b1+b2n-1=2n-12a1+a2n-12n-12(b1+b2n-1)①, 因為等差數(shù)列前n項和公式為S璶=n(a1+a璶)2,所以
①式變?yōu)椋篴璶b璶=2n-12a1+a2n-12n-12b1+b2n-1=S2n-1T2n-1.
性質2的結論,當n為奇數(shù)時的證明,也可以采用將“S璶=na中” 這一等差數(shù)列和的性質逆向應用到上面比例式而得到結論的方法.
直接應用性質2就是解決上面例題的第一種方法思路:
因為S璶,T璶分別為等差數(shù)列{a璶},{b璶}的前n項和,又S璶T璶=7n+2n+3,
所以a7b7=S13T13=7×13+213+3=9316.
再來看第二種方法思路的依據(jù):
數(shù)列的基本性質:若S璶為數(shù)列{a璶}的前n項和,則a璶=S1,(n=1),S璶-S璶-1,(n≥2,n∈N*).
根據(jù)上面數(shù)列的基本性質,可得到解決例題的方法思路2:
由基本性質a7=S7-S6,b7=T7-T6,
因為S璶T璶=7n+2n+3,設S璶=(7n+2)k,T璶=(n+3)k(k為非零常數(shù)),
則a7b7=S7-S6T7-T6=51k-44k10k-9k=7.
使用第一種思路方法得到a7b7=9316,使用第二種思路方法得到a7b7=7.
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兩種方法使用的依據(jù)都是正確的,按理兩種思路方法都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并產生正確的結果.分析起來,肯定還是有一種思路方法的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易發(fā)覺的錯誤!
二、找出“美麗”錯誤,增進問題理解
首先,性質1和性質2是等差數(shù)列和的重要性質,是經(jīng)過嚴格證明成立和認可的.第一種方法是使用性質2代入n=7直接得到結果,即a7b7=S13T13=7×13+213+3=9316,中間沒有其他推理和變形,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這種解答的結果是正確的.那就初步斷定第二種思路方法得到的結果肯定是錯誤的! 弄清錯在何處和錯誤原因是我們希望研究清楚的問題.我們需要對使用第二種思路方法解答的每一步驟進行細致的分析!
對所有數(shù)列來說,若S璶為數(shù)列a璶的前n項和,則a璶=S1,(n=1),S璶-S璶-1,(n≥2,n∈N*),這個性質也是恒成立的,因此a7=S7-S6,b7=T7-T6的使用不存在任何問題.
這樣,可供反思的環(huán)節(jié)就落在根據(jù)S璶T璶=7n+2n+3,設S璶=(7n+2)k,T璶=(n+3)k(k為非零常數(shù))這個看似順理成章的步驟上了.在解決有關比例問題的題目中,我們經(jīng)常把比例式設為上述形式,例如“已知ab=35,求2a-b3a+2b的值”的問題中,我們就是設a=3k,y=5k(k≠0),代入目標式也就可以馬上得到正確結果了.
因此, 由題意條件S璶T璶=7n+2n+3,設S璶=(7n+2)k,T璶=(n+3)k(k為非零常數(shù))看起來順理成章,剩下后面計算也沒有錯,這個解答似乎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確信方法1正確的基礎上,肯定是第二種的解答出現(xiàn)了問題,但究竟錯在哪一步驟呢?找錯似乎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實,本題第二種思路的解答過程中確實犯了一個隱蔽的“美麗”錯誤!
要找出其中的錯誤,我們有必要從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特點說起:
若S璶為等差數(shù)列a璶的前n項和,a1為首項,d為公差,則S璶=n(a1+a璶)2=na1+n(n-1)2d.
由S璶=na1+n(n-1)2d,可得S璶=d2n2+a1-d2n,可以看出:S璶是關于變量n的不含常數(shù)項的二次函數(shù).當然,也可以證明,S璶是關于變量n的含常數(shù)項的二次函數(shù)時,a璶不成等差數(shù)列(證明略).
回歸例題,已知S璶,T璶分別為等差數(shù)列{a璶},{b璶}的前n項和,而S璶T璶=7n+2n+3,形式卻是兩個關于變量n的一次函數(shù)的比值,因此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出問題了,在第二種方法思路解答過程中,我們根據(jù)S璶T璶=7n+2n+3,設S璶=(7n+2)k,T璶=(n+3)k(k為非零常數(shù)),得到的兩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S璶 ,T璶還是一次函數(shù)的形式,根本就不符合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特點,結果出錯也就在所難免了!
三、糾錯使好方法變得完美,讓研究者能力提升
單單找到了方法2致錯的原因,還很不夠,如果把這樣的錯誤再直接歸結為題目給出的信息不直接的話,則就更大錯特錯了,這就會失去很好的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我們還應該找出正確的解決辦法.
若S璶,T璶分別為等差數(shù)列{a璶},{b璶}的前n項和,在S璶T璶=7n+2n+3形式下,能否有滿足題意的S璶和T璶的二次形式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逆向將一次變?yōu)槎?,使形式符合要求?/p>
在已知S璶T璶的比例中,S璶=na1+n-12d1,T璶=nb1+n-12d2,可以看出,得到S璶T璶=7n+2n+3,比例是由n的二次之比變?yōu)橐淮沃?,首先約去了變量n,又常數(shù)a1,d1以及b1,d2也可能出現(xiàn)相同的常數(shù)公約數(shù),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分子分母約去了一個關于n的正比例系數(shù)kn(k為非零常數(shù)),這樣可以設S璶=(7n+2)kn,T璶=(n+3)kn(k為非零常數(shù)),仍然使用上面的思路方法2來解決上面的例題.
a7=S7-S6=(7×7+2)·7k-(7×6+2)·6k=93k,
b7=T7-T6=(7+3)·7k-(6+3)·6k=16k,
所以a7b7=S7-S6T7-T6=93k16k=9316.
這樣就得到和依據(jù)思路方法1相同的結果了. 因此,開始得到不同結果,既不是思路方法的問題,也不是題目自身的問題,還是解題過程我們不顧條件盲目套用公式導致矛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