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 文章就如何激發(fā)高中生化學學習動機的策略進行了闡述,從理論的高度找尋原因,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指導,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學習動機歸因理論化學學習動機高中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是指在一定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tài)變?yōu)榛顒訝顟B(tài),形成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那種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實際的主動學習的行為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動機理論中指出,在現(xiàn)實的學習活動中,存在著兩類學習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如前所述,當問題的難度系數為50%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僅僅讓學生簡單地重復已經學過的東西或者是學習力所不能及的過難的東西,學生都不會感興趣。只有在學習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東西時,學生才感興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那么,教師應怎樣創(chuàng)設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呢?
要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其次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tài),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發(fā)展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并且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二、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增強。但是,動機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增強。
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學時,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些;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營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心理學研究表明,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評定等級可以表明學生進步的大小,即評定的分數或等級并非表明個體的能力而是其進步快慢的指標。讓學生明白等級評定的作用,并且教師在評定等級后再加上適當的評語,兩者相結合,就會取得良好的結果。
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一)獎勵和懲罰對學習的影響。一般而言,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有效地進行表揚和獎勵。雖然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促進作用,但使用過多或者使用不當,也會產生消極作用。有許多研究表明,如果濫用外部獎勵,就不僅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可能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
五、合理設置課堂環(huán)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課堂中的合作與競爭環(huán)境無疑是影響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我們在成就目標理論中談到,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受到掌握目標、表現(xiàn)目標和社會目標的支配。至于個體具體選擇哪一種成就目標,一方面取決于他持有的內隱能力觀念,另一方面取決于外在的課堂環(huán)境。
(一)課堂目標結構。
(二)競爭型課堂結構激發(fā)以表現(xiàn)目標為中心的動機系統(tǒng)。
(三)合作型課堂結構激發(fā)以社會目標為中心的動機系統(tǒng)。
(四)個體化課堂結構激發(fā)以掌握目標為中心的動機系統(tǒng)。
總之,三種課堂結構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Slavin,1995),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改善同伴關系。
(五)正確認識并妥善組織競賽。
總之,學習競賽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影響。我們既不能簡單地全盤肯定,又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
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積極歸因訓練對于“差生”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差生”往往把失敗歸因為能力不足,產生習得無助感,造成學習積極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歸因訓練,他們學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努力,從失望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在對“差生”進行歸因訓練時,往往使學生多次體驗學習的成敗,引導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與否。如維納歸因模式所述,努力這一內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減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會帶來成功,人們就會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堅持不懈地努力,并極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所學的這些理論,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培養(yǎng)好學生的學習動機,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專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傳授和培養(yǎng),而且要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需要學習和體驗的還很多,我會不停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把教育工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