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中
很多教師認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性,是在學生知曉算理的基礎上多做練習得以實現(xiàn)的. 但真實的情形往往并非如此,具體表現(xiàn)為:新授課時課堂效果似乎很好,但三五天之后,部分學生就會想當然地寫出錯誤的得數(shù);很多教師、家長總反應越容易的題目學生做時越容易出錯;同樣的錯誤有的學生一再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都可以歸結為沒下工夫練習嗎?多練就等于擁有高的正確率嗎?我認為,新授課時如果老師能夠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緊抓學生易錯點,停下來故意犯錯,創(chuàng)設讓學生糾偏校正的情境,就能很好地防錯于學生練習、考試做題之時,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以下是我的一次課堂教學實例:
一年級學生在計算一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時,總容易在計算結果中把一位數(shù)寫在十位上,如5 + 30 = 53. 是學生不明白算理嗎?是學生不懂數(shù)的組成嗎?以前組織這部分課堂教學時,我是在學生知曉數(shù)的組成的基礎上按部就班進行的,由30 + 5直接過渡到5 + 30,學生當時也知道5個一和3個十合起來是35,整個教學過程流暢、自然,當堂的效果達成率很高,課后也趁熱打鐵進行了大量練習,可過了一段時間有的學生出現(xiàn)了5 + 30 = 53的錯誤. 經(jīng)過對以前教學的反復思考,面對新的一年級學生,我在新授課時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流程與模式做了以下的變動與嘗試.
師:同學們,由30 + 5老師想到了另外一道加法算式,你們能猜到會是哪一道算式嗎?
生:5 + 30.
師:你們能計算嗎?
生:能!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不急于指導)
師:這么簡單的題目還不好做,等于53. (老師隨手在黑板上寫出錯誤答案“53”,并加重音量讀出這一數(shù)字)
生:老師您做錯啦!
師:錯了?不會吧!有同學跟老師做的一樣嗎?
(有幾名同學舉手)
師:他們說我們做錯了,憑什么?總要給我們一個理由吧!生1:因為30 + 5 = 35,而5 + 30只是換了加數(shù)的位置,結果應該相同.
師:有道理!還有其他理由嗎?
生2:“5”表示5個一,“3”表示3個十,所以“5”應寫在個位上,“3”應寫在十位上.
師:噢!(做恍然大悟狀)謝謝你的幫助!我們一起把做錯的答案改正過來吧?。ㄔ诤诎迳喜寥ァ?3”,寫上醒目的“35”)
師:為了避免做錯,老師要請幾名同學當小老師出這類題目給大家練練.
生3:6 + 80.
生4:5 + 90.
……
這一教師故意出錯讓學生糾偏校正的環(huán)節(jié)占去了整節(jié)課不少時間,相應地,學生當堂進行練習的時間減少了,那教學效果究竟怎樣呢?在三天、五天、十天、半月的不同時段,我有意識地抽取部分學生口算,全都做得又對又快. 當問及是怎么想的時,他們都能明確告訴我一位數(shù)表示幾個一,應寫在個位上. 當問及為什么記得那么深刻時,有的說我為老師糾錯了呢,有的說我當小老師出題目給大家練了呢,還有的說我一開始和老師犯了同樣的錯誤,犯了錯要改?。∥衣犃诉@些回答,感到很欣慰,并回想起自己這次教學流程的處理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思考總結中加深感悟. 以往的計算教學,我走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計算無非是讓學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計算訓練,殊不知這種機械的訓練既耗時又低效. 這次計算教學的效果達成率很高,原因可以歸結于以下幾點:
(一)把教師真正融入學生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展示錯誤點
在小學生心中教師是高大的,教師是知識的代表,教師永遠是正確的. 俗話說:獨學不如訪友,訪友不如出丑. 這節(jié)課教師緊抓學生易錯點故意出錯,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中明白,做題時如果不認真仔細,自己比老師更容易出錯;同時,通過教師的出錯,讓教師處于學生的同等地位,更容易讓出錯的學生直面問題并積極改正.
(二)設境于授新,防錯于未然
按照以往的慣用教學法,學生在本節(jié)內容的掌握上表面看來效果不錯,通過練習教學,效果當場達成率也似乎很高,可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點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滲透,在頭腦中未能形成清晰、明朗、深刻的印象,一段時間過后,又會想當然做題,出現(xiàn)5 + 30 = 53的錯誤. 在本次新授課時,由于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糾偏校正的情境,置學生于主動地位,讓算理在學生腦部扎根,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此后做題時出錯的現(xiàn)象. (三)重要環(huán)節(jié)適當停留,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
這次教學流程看似沒有以前完整流暢,在一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教學過程中耗時較多. 但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急于趕路的人,欣賞不了沿途的風景;在某些時刻適當停留,才能發(fā)現(xiàn)與享受美麗,才能有豐富深刻的心得. 學習也是這樣,一味不停的往前趕,忽視了重要細節(jié),缺少思考與領悟,知識與技能就會得不到沉淀,就會掌握不牢靠、不長久,而如果在接觸新知識時形成了一種錯誤的理解,未能及時糾偏校正,則更是今后花再多的時間也難補回的. 拿一年級的計算教學來說,如一開始沒在學生腦中烙下算理,之后的大量練習,只會讓學生陷入“錯了改,改了做,做了錯”的枯燥乏味的循環(huán)之中,真正成了得不償失.
總之,不要把大量練習與計算的正確率等同起來. 我們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如能了解學生,注重細節(jié),抓住計算中學生易錯點停下來創(chuàng)設“犯錯”情境,讓算理在學生大腦中扎根,那么學生通過適量的練習就能掌握計算的技能,教學也自然會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