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瑾
摘 要:本次調查以本校在校在讀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并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客觀分析,及時總結,認真思考,從教材現(xiàn)狀、課堂教學、課外閱讀、學生意見以及學生學習目標和經(jīng)歷方面形成了這份報告。力求實事求是、全面細致地了解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從而對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效的建議和方法,更加深入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實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本真教學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學?;厩闆r
和橋中等專業(yè)學校是一所省級三星級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服裝工藝與制作、動漫、電子商務、機械環(huán)保等7個專業(yè)。目前在籍學生數(shù)1629人,在校班級21個(其中高一9個班,高二10個班,高三2個班),班容量達50人左右。專任教師92名,其中語文教師11名,人均授課班級約2個。該校語文教學質量在宜興市名列前茅,多次在期末抽統(tǒng)考和對口單招高考中獲校均分第一名,對口單招本科過線率也一直是該校辦學質量中一張亮麗的名片,多次奪魁。優(yōu)異的教學質量帶來良好的生源,在宜興地區(qū)同類學校中,該校的生源素質相對較高。
(二)問卷設計內容
本調查問卷由五個部分29題組成。第一部分共2題,主要調查的是學生對目前所用教材的評價,主要是編排體例和選文內容兩方面;第二部分共15題,主要調查學生對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的印象與感受,側重點在課堂教學方式、寫作教學、課堂評價、考核手段、實踐活動等方面;第三部分共4題,主要調查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第四部分共3題,主要調查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看法;第五部分共3題,主要是調查學生的學習目標與經(jīng)歷,從中分析學生學習的動機水平。問卷題目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量表程度選擇等封閉型問題和若干問答式開放型問題。
(三)問卷調查范圍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發(fā)出問卷673份,回收有效問卷662,回收率為98.4%,調查范圍涵蓋學校已有的機電、計算機、服裝、動漫等專業(yè),數(shù)據(jù)翔實,可靠,參考性強。
二、調查結果統(tǒng)計與初步分析
(一)調查結果統(tǒng)計
1. 學生對目前使用的中職語文教材評價不高
首先,學生對語文課的喜愛程度不高:43%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而47%的學生則認為一般。(見圖表一)
其次,26%的學生滿意教材的選文,40%的學生表示大致滿意,32%的學生認為一般。
從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目前教材的看法并不理想,對選文的滿意度也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高,可見,在教材的編排和文本的選擇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見圖表二)
2. 學生對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不甚滿意
對課堂教學方面調查后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仍然偏重于課文分析和知識講解,66%的學生在課堂上仍然是以聽老師講解為主。只有17%的學生能夠與老師同學討論或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見圖表三)
(2)學生對課堂的要求與課堂的實際情況則是矛盾的。40.4%的學生希望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老師共同探討問題。但只有11%的師生做到這一點。35%的學生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將來的工作實踐有幫助。(見圖表四)所以他們希望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自主性:33%的學生喜歡以學生為主的討論交流形式,40%則傾向于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學習。(見圖表五)然而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卻不容樂觀:35.8%的班級一學期僅開展一次活動,35%的班級從來沒有開展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3)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48%的學生認為最迫切需要提升的語文能力是“說”,有49%的學生認為口語交際在對今后的實踐工作更有幫助,這批學生中又有53%的學生認為應側重“交談”方面的口語訓練。認為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學生占調查總數(shù)的24%,只有13%的學生認為需要提高閱讀能力。
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方面的調查,我們了解到54%的學生對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是“一般”;61%的學生是在老師的要求下才開始作文寫作,他們更希望老師多推薦好作品,多講評,做指導,學生自己修改。
在學生不重視的閱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的隨意性較大,閱讀的內容以課外名著、社科文學類以及網(wǎng)絡小說,言情武俠類為主。其中青春、人生、理想為主題的文章占前三位。(見圖表六)閱讀的手段方式中網(wǎng)絡媒體為主,其次是傳統(tǒng)書籍。
3. 對語文學科的看法要求雙元化,但更重視工具性
63%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對自己的健康成長很重要,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對自己認識人生社會有幫助,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陶冶自己的情感。對于語文學科的作用,51%的學生更傾向于能力培養(yǎng),32.6%的學生傾向文化熏陶,剩下16%的學生傾向于知識傳授。學生對語文新課程的期待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期待教材生動,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二是課堂教學能生動、互動;三是期待多一些實踐活動。
4. 受訪學生的動機水平較高,但傾向于功利化
一是考入對口的大學,占調查學生中的45%,二是想要找份較好的工作,占47%。
(二)回歸本真之路多障礙——調查初步分析
中職學生的來源大多是“分流生”,初中時候的學習狀態(tài)決定了他們身上有著這種或那種的不同問題。如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根據(jù)思想調查,認為讀書是混日子的占6.4%,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濃,自控能力又較差,這就直接導致了基礎較差,成績不理想,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較為困難。因而多數(shù)這類學生表現(xiàn)為書寫能力差,理解能力低,也就制約了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從而影響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當然,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新生事物,更喜歡通過交流學習新事物,善于遷移聯(lián)想。因此,他們更喜歡在活動中學習,也不畏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但是,中職語文脫胎于“普教”,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所使用的教材與普高也無實質區(qū)別,都是建立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之上的語文學習模式,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被沿用,加之多數(shù)文化課老師對專業(yè)缺乏了解,使得語文學習與專業(yè)學習無法溝通聯(lián)系,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發(fā)揮,也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發(fā)展。
由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迫切需要改革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處理好“教”與“學”,“學”與“考”,“考”與“用”之間的關系。真正從學生個體出發(fā),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地教學語文課程,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尷尬境地,讓語文學習真正地走進學生心里。
(宜興市和橋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