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源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口語交際;敢說;想說;會說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34—02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生活必備的能力之一。《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因此,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敢說話
教育家斯第多惠說過:“教育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教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毙W低年級學生大多膽小、說話聲音輕、說話不規(guī)范,怕說不好老師批評,怕說錯話同學笑話。針對這些情況,教師首先要消除他們的怯場心理,鼓勵他們大膽說話。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說話,以后再上臺說話;也可以先讓學生悄悄地對老師說,然后再對大家說;當學生一時說不出或說不準確時,教師要耐心地加以引導,先讓學生采用“填空式”的說話方法,然后再讓學生重新說一遍,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其次,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說話的寬松氛圍。教學中,教師必須走向?qū)W生、親近學生,要作為一個聽眾、一個朋友與學生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從而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信任的關(guān)系,營造出自由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還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既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懂得尊重別人說話,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從而能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輕松地進行交流。
二、激發(fā)表達欲望,讓學生想說話
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們拓展更為廣闊、更能夠自主參與的口語交際空間,為學生的口語交際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獲得內(nèi)在的、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他們表達的強烈欲望,激發(fā)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達到讓他們敢說話、想說話的目的。
一要重視課間交流。對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說話方式,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際的主要形式之一,說話具有即時性。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流利、準確、有條理,形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二要注意活動交流。學校或班級要經(jīng)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班隊會活動、體育比賽、普通話演講比賽等。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余興未盡,對活動中的趣人趣事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都有想說并“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勢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的興趣濃厚,而且有話可說。同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在口述時條理要清晰,用詞要恰當,語言要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要注意日常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中各種行業(yè)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要適當?shù)夭贾媒浑H作業(yè),讓學生在社會、家庭生活中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加強交際訓練,讓學生會說話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訓練,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意識地設計師與生、生與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訓練,讓學生會說話。
人教版低年級《語文》教材,在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內(nèi)容富有童趣,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由于時間不多,訓練面有限。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呢?
一要充分利用課本插圖。低年級課本內(nèi)容豐富、插圖多。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例如,在教《我該怎么辦》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了解畫面的內(nèi)容;再讓學生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由此啟發(fā)學生注意畫面上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讓學生個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組互說,班上介紹;最后,讓學生自己動腦,想一想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并把想出的辦法說給同學們聽。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觀察、聯(lián)想和表達的興趣。
二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童話、寓言故事,借助里面的人物或擬人化的角色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受到典范語言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還可將教材內(nèi)容設置成現(xiàn)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分小組進行對話訓練。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可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變化,鯉魚、烏龜、青蛙媽媽的善良表演得生動富有童趣。從而在具體的對話語言中,讓學生領(lǐng)悟到了對話的應答性,體驗到了人物對話由于情境、身份、說話內(nèi)容的不同而語氣、語調(diào)的不同,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口語交際的訓練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研究,認清其實質(zhì),才能摸索、總結(jié)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