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兵
〔關鍵詞〕 語文教學;讀后感;指
導思路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7—0080—01
讀后感是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表達、思維等語文能力,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從書本走向生活,完全脫離了“讀死書”、“死讀書”的狹隘境界,使“感”源于書本、融入生活,又高于生活。
讀后感,顧名思義,就是讀了某本書、某篇文章或警句格言的感受或體會。我在作文訓練中一貫堅持“引”、“議”、“聯(lián)”、“結”的指導思路。
一、“引”
即引出“感受點”。文章的開頭不要拐彎抹角,要迅速入題,只需幾句話簡述與自己感受有關的原文內容,以便引出自己的“感受點”來。引出“感受點”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取原文內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可以是一個情節(jié),或是一個人物,或是一句警句;二是就原文的中心思想來談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做好這一步,要做到細讀課文,深入理解,把握中心,在此基礎上選出自己感受最深而又便于理解,最有話要說的某一點作為“感受點”。要“讀”中出感,“讀”是“感”的前提,“感”是“讀”的深化。千萬不要“為文造感”。
我在教學中指導“引”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結合課文《燈光》寫出了“引”,供學生參考:
“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末來的憧憬里?!边@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王愿堅《燈光》的一段白描。我之所以對他情有獨鐘,是因為他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感動了我。他——就是小說的主人公郝幅營長,一位無名英雄。
——《燈光》之引
“引”是直接服務于題目的,“引”是“題目”的微型拓展,“題目”是“引”的高度濃縮。從某種意義上講,寫好了題目,就等于寫好了“引”。在指導“引”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供選擇的材料很多,可以是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中心方面的,還可以是較深層次的寫作特色研究方面的,這完全取決于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能力。我在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所擬的題名如:一切為了下一代 ——讀《燈光》有感;邁出天才的第一步 ——讀《月光曲》有感;讓我們的胸懷寬闊起來吧 ——讀《草船借箭》有感等等。
這些題目,視角獨特,構思新穎,既注重課文內容,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為后面的“議”和“聯(liá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議”和“聯(lián)”
即圍繞“感受點”發(fā)表議論,并以感受點為線索,圍繞自己要談的感受,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實際,由小到大的發(fā)揮聯(lián)想,從自己和社會生活中選取有關的材料作為讀后感的內容,進一步說明問題,這是全文的主體。寫好這一部分,要恰當?shù)靥幚怼白x”與“感”、“敘”與“議”的關系。“讀”是為了寫“感”,“讀”是為“感”服務的,“感”是“讀”的結果,是全文的中心和靈魂?!皵ⅰ焙汀白h”的關系也要擺正,“敘”是基礎,“議”是關鍵?!白h”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的感想,是“敘”的深化。
我在教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以《草船借箭》為例,引導學生提煉觀點,學生沉思后各抒己見。其中“諸葛亮胸懷寬闊”這一觀點引起了我的關注,為了使學生在寫作中把觀點寫深寫透,我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質疑: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胸懷寬闊,他如果不這樣做,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2.我們周圍是否也存在這樣的人或現(xiàn)象(正反均可),你是怎樣看待的?
學生在習作中,就恰當?shù)靥幚砹恕白h”與“聯(lián)”二者的關系,做到了“議”中有“聯(lián)”,“聯(lián)”中有“議”。由此及彼,從小到大的聯(lián)系實際,從正面意義、負面影響兩方面著手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表達方式上,大量應用反問、對比、引用等修辭手法,文思敏捷,語言詼諧,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結”
即歸納自己的看法,總結全文。結論要照應開頭的“感受點”,或在這個基礎上,把觀點向前推進一步,點明現(xiàn)實意義,深化主題?!敖Y”要畫龍點睛,語言要干脆有力。
在教育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學會學習,為人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今天,語文教師要在樹立大語文觀的教育思想前提下,正確地教給學生寫讀后感的方法,從讀中悟情,從讀中明理,從讀中立志,以讀促寫,實現(xiàn)書本與社會的溝通和跨越。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