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珂
【摘要】作者結合多年的新聞實踐,提出了新聞報道中應掌握的幾種敘事技巧,揭示了新聞報道的內部機制和運作規(guī)律,對于如何使新聞報道兼具客觀公正和生動感性,從而使新聞兼具真實與美感,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敘事學;新聞報道;運用體會
敘事學在新聞領域作用顯著
敘事學(Narratology)源于法文中的“敘述學”(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詞根narrato(敘述)加上希臘文詞尾logie(科學)構成的。新版《羅伯特法語詞典》對該詞所下的定義則是:“關于敘事作品、敘述、敘述結構以及敘述性的理論”?!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把“敘述”定義為: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記載下來或說出來。
盡管對敘事學的定義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原則是相同的,即:敘事學是關于敘述文本的理論,它著重對敘述文本作技術分析。
筆者非常贊同新聞界老前輩穆青先生提倡的“用散文的筆法來寫新聞”。筆者認為,這句話并非指一定要用散文的筆法來寫新聞,而是指新聞寫法無定式,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敘事手法,把新聞報道完成得更出色。
如今,新聞界對于新聞報道可以適當使用敘事方法的認識基本上趨于一致。隨著新聞競爭的加劇,記者為了使新聞作品吸引讀者,競相在寫作手法創(chuàng)新上下工夫,在各種媒體上到處可見小說化的新聞、散文化的新聞。
近年來筆者在新聞實踐中,不斷嘗試新聞寫作的創(chuàng)新,注重研究敘事策略,堅持把新聞當成故事講,而且運用各種技巧把故事講得生動、講得吸引人,從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新聞報道中要掌握的幾種敘事技巧
挖掘敘事細節(jié),使新聞細膩生動。新聞報道要吸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須突出細節(jié)。在敘述情節(jié)時,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非常關鍵。細節(jié)對于刻畫人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斗爭,人物間的矛盾沖突,事件的跌宕起伏都是靠細節(jié)來完成的。
在榮獲全國郵電新聞一等獎的通訊《情系企業(yè)鑄忠魂》里,筆者寫道:
接受了CT檢查后,邢玉芬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醫(yī)生的診斷結果。醫(yī)生十分惋惜地告訴她:“由于你錯過了治療時機,右膝蓋滑膜已經(jīng)完全損壞,不能再修復。今后你要長期經(jīng)受右膝疼痛的折磨,目前只能靠藥物維持來減輕疼痛,到了忍受不了的時候,要動手術,你的右腿可能要落下殘疾?!贝蠓虻脑挭q如晴天霹靂,使邢玉芬霎時眼前一片漆黑,差一點兒昏了過去。她鎮(zhèn)靜片刻,拿著醫(yī)生的處方,在別人的攙扶下,眼里噙著淚水,帶著惆悵,無奈地一步一瘸離開了。獲知此訊,邢玉芬的父母和公婆潸然淚下。她的丈夫祁洪波長嘆一聲:“勸她就是不聽,她的右腿膝關節(jié)硬是被工作累壞了?!?/p>
這一段具有文學色彩的敘事細節(jié)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很多人讀到這里眼淚奪眶而出。通過對人物得到診斷結果時的情緒描寫和行為描寫,一名負重前行的女領導干部形象躍然紙上,讀者也體會到了一名成功者內心承受的巨大煎熬??梢栽O想,假如沒有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僅僅用幾句概括性的、結論性的句子,是無法把人物寫活的。這篇人物報道的成功再次表明,新聞的魅力來自細節(jié)。
描述敘事場景,使新聞身臨其境。場景描寫是新聞報道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采用場景、畫面組合的結構方式展現(xiàn)事件,會使事件的敘述曲折而生動。筆者常常從攝影技術中受到啟發(fā),在對事件的敘述中,將一個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畫面剪接、串聯(lián)、組合起來,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讀者構建場景,更直觀地感受新聞沖擊力,避免因傳統(tǒng)新聞報道中常用的依據(jù)時間、空間或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先后順序來安排造成的結構的呆板,使敘述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
例如:《河南通信報》2007年8月9日《會戰(zhàn)洪水奏凱歌》一文中有這么一段:“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渾濁的河水洶涌而下。李獻富和另一名員工將作業(yè)時用的滑板掛在尚未斷裂的鋼編絞線上,兩人的腰上分別系上光纜、電纜,在滔滔的洪水中一寸一寸地向對岸滑去。在河中間,他們的身子幾乎全部浸在水中,只有死死地抓住鋼編絞線,才不至于被狂嘯而來的洪水卷走。經(jīng)過艱難的攀援,他們終于跨過澗河,來到對岸。”筆者通過采用完全寫實的手法,把搶險動作和視覺感受表達了出來,把搶修通信線路的異常艱苦也呈現(xiàn)了出來,讀者讀后猶如置身滔滔洪水之中,體驗到了搶險隊員的艱辛。
設置敘事懸念,使新聞引人入勝?!白源螂娨曔B續(xù)劇《八路軍》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一位83歲的老人便成了它的忠實觀眾。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隨著劇情的起伏,時悲時喜,仿佛又置身于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尤其當看到劉伯承、鄧小平出場時,他就興奮地抬起手,告訴家人:‘看,這是我們的劉師長、鄧政委!”
這是筆者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前夕報道一位八路軍老戰(zhàn)士時,在稿件開頭寫下的文字。相信,很多讀者在看了這個開頭后,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何一位老人對這部電視劇這么感興趣?為什么對劉伯承、鄧小平這么有感情?”接下來,筆者寫道:“這位老人,便是原八路軍129師司令部電話班戰(zhàn)士,現(xiàn)省網(wǎng)通公司離休干部杜同仁?!敝链?,疑問被解開,人物的傳奇經(jīng)歷打動了讀者。敘事懸念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情節(jié)就這樣扣人心弦、充滿懸念地展開,讀起來像一部情節(jié)生動、故事曲折的微型小說,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報道因此顯得與眾不同,富有質感。
控制敘事節(jié)奏,使新聞跌宕起伏。節(jié)奏表示一種連續(xù)而又有間歇的運動。由于受眾對于平淡無奇的內容容易疲倦,因此要在敘事中通過速率和強弱的變化來形成起伏變幻的節(jié)奏。以人物為主的敘事中,正反情況的對比、人與人的對比,本身就是一種節(jié)奏,應該讓它們清晰地顯示出來,讓受眾的情緒緊跟著人物的對比而起伏;以事件為主的敘事,事件發(fā)展進程本身也是有節(jié)奏的,有時候風平浪靜,有時候卻狂風暴雨,這種形勢緩急的強弱和快慢形成的速率也是一種節(jié)奏。
筆者在《奉獻之樹長青》中是這樣描述英雄飛行員李劍英生活清貧的:“李劍英的妻子是部隊職工,倆人的月收入加起來有八千多塊錢。按說,倆人的收入加起來足夠日常開銷和孩子上學了。但是,李劍英的妻子偏偏患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每月都要化驗尿和血常規(guī),吃激素和中藥。前年她到北京治病,一下子就花去五萬多塊錢。此外,他們還要從收入中抽出一部分,接濟李劍英患腦血栓的父親、李月平癱瘓在床的父親。所以,倆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這里,筆者先把英雄飛行員的家庭收入總和寫出來,告訴大家他本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然后,筆者的筆鋒一轉,轉而寫出他家里有兩個需要常年治療的病人。隨著人物境遇的急轉而下,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起伏。如果筆者沒有精心設計這些節(jié)奏,便不會有報道跌宕起伏的變化,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的文字肯定吸引不了讀者的注意力。
把握敘事方式,使新聞情理交融。敘事的目的是為了傳遞信息,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客觀。如果能把敘述與議論相結合,把客觀報道與理性分析相結合,把作者的思想、觀點、風格和氣息融入報道中,就會使報道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筆者在《人心思進向未來》中有這么一段話:“在濮陽聯(lián)通采訪,記者常常看到淚水。它不是難過的淚、委曲的淚、傷心的淚,而是感激的淚、信任的淚、自豪的淚,眼淚流過,是一番豪情和勇氣的涌動?!边@就是把客觀報道與理性分析相結合的典型例子。筆者在采訪時,多次看到員工在不同情況下流淚,筆者于是把各種流淚進行了總結,提煉出員工心中的感激、信任、自豪等思想情緒,說出了員工的心聲,從而把報道推向了一個高潮。
結 論
敘事在新聞報道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寫好新聞報道的前提是掌握好敘事技巧。而要掌握好敘事技巧,僅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記者把敘事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懷著熱愛新聞報道工作的激情,把新聞作品當做藝術作品,用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精神,鉆研寫作藝術,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完美。具體地說,需要記者腳心向下,丟掉材料,放下電話,到新聞現(xiàn)場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靈感受、用大腦思考;寫作稿件時以敘事理論為指導,把創(chuàng)新的方法、奔放的情感、縝密的思維相融合,努力做到描寫具體、細節(jié)感人、情節(jié)曲折、視角獨特、思想生動、不落俗套。
(作者單位:河南通信報社)
編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