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吳春波
摘 要:“有”字比較句的典型句法形式是“α+有+β+φ”(肯定式)和“α+沒有+β+φ”(否定式),φ是比較的結果,即比較值。在肯定式和否定式中充當比較值的形容詞呈不對稱分布狀況??隙ㄊ街袉我艄?jié)形容詞居多,否定式中單雙數(shù)量相當,性質形容詞在否定式中居多,狀態(tài)形容詞只分布在否定式中,負向的形容詞也僅出現(xiàn)在否定式“有”字比較句中充當比較值。造成這一不對稱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句法、語用、語義及認知等因素的相互制約。
關鍵詞:“有”字比較句 形容詞性比較值 不對稱
一、引言
比較句是對事物之間存在的量的差異如數(shù)量、體積、性質等性狀以及存在的程度差異等進行比較的句子?,F(xiàn)代漢語中表比較意義的句法結構很多,其中“有”字比較句是表示比較的一種特殊句法結構。例如:
(1)這花開得有碗口那么大。(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
(2)這條魚足足有四斤重。(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
(3)這座樓沒有那座樓高。(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
(4)她眼光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
(5)他們那里沒有這兒這么冷。(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表比較的“有”字句的肯定式表示兩種事物的性質或數(shù)量在某一方面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說,α和β兩種事物相比較時,以β為標準,α達到了β的標準,其典型句式是“α+有+β+φ”;否定式表示兩種事物或性質在某一方面不相同或不相似,其典型句式是“α+沒有+β+φ”。劉月華(2001)認為:“這種格式所表示的意義是A達不到B的程度,比較時以B為標準”,這里所說的A和B也就是本文討論所指的α和β。
在“有”字比較句的典型句式中,比較項α和β分別是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說話人站在α的角度,以β為參考標準,來說明α較之于β在某方面的特點或差別。由此,作為參考標準的比較項β,在句中扮演重要角色,否則,α的比較是無定的。但β有什么樣的性質、特點,得靠φ來體現(xiàn),我們把φ稱作“比較值”,也就是比較的結果。從檢索到的語料來看,“有”字比較句中φ位置上的成分即比較值,可以由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或名詞充當。
關于φ位置上形容詞的論述,學術界基本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它們大多由積極性形容詞充當。如:劉月華(1983)指出,這種“有”字句中所用的形容詞,一般都是“長、寬、高、粗、大、重、深”等,而不用“短、窄、矮、細、小、輕、淺”等。相原茂(1992)認為:在“沒有”型比較句中,表示比較面的形容詞,通常由肯定的、積極的詞語來承擔。史有為(1994)認為:一般要求使用人們所傾向、欣賞的性質。徐燕青(1997)指出:比較結果的構成可分成褒義的、中性的、貶義的,其中褒義形容詞出現(xiàn)的百分率最大。張豫峰(1998)從認知的角度來揭示充當C(即本文中的φ)的成分大多為“高大”類形容詞的原因。董秀梅(1999)指出:充當比較結果的多是量度形容詞,一般往大處說。如果是非量度形容詞,則多選擇褒義色彩的形容詞。第二種觀點認為只能是積極義或褒義的形容詞。如楊惠芬(1998)認為,如果是性狀形容詞,必須含有積極義或褒義,不能是含消極義或貶義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較少。
綜觀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較值,即能出現(xiàn)在φ位置上的形容詞,可概括為量度重(即“往大處說”之意)和愿望類(包括積極義、褒義、審美傾向等)兩類。這些研究結果都有科學道理,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有”字比較句提供了理論支撐。但學者們大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討論比較值為形容詞時沒有區(qū)分“有”字比較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我們認為給予區(qū)分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更深入、準確地描寫和解釋在φ位置上的形容詞的分布狀況。本文以華中師范大學小說語料庫語料為基礎,探討肯定式“α+有+β+φ”和否定式“α+沒有+β+φ”中比較值為形容詞的情況,即出現(xiàn)在φ位置上的形容詞的分布狀況及其原因。
二、“有”字比較句的形容詞性比較值
(一)形容詞性比較值不對稱的表現(xiàn)
比較句是對事物之間存在的量的差異如數(shù)量、體積、性質等性狀以及存在的程度差異等進行比較的句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事物、性狀的異同的,一類是比較性質、程度的差別、高低的”。因此,“有”字比較句中形容詞性比較值最為常見。基于此,我們在討論“有”字比較句中形容詞性比較值不對稱的表現(xiàn)之前,必須對形容詞的分類做必要的說明。
首先是“量度形容詞”,陸儉明(1989)指出,“能用來說明大小、長度、高度、寬度、厚度等量度的形容詞,稱為量度形容詞,它們都是成對的,也就是對稱的,包括大小、長短、高低(矮)、寬窄、厚薄、深淺、粗細、重輕、遠近、快慢、晚(遲)早、貴賤(便宜)、多少等”;其次是“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性質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性質,單音節(jié)形式居多;狀態(tài)形容詞是描寫性的,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這是按照形容詞的功能劃分的;第三是“正向形容詞和負向形容詞”,正向形容詞如“大、長、粗、厚、高、胖、熱、好、積極、美、聰明、快、熟”等,負向形容詞如“小、短、細、薄、矮、瘦、冷、壞、消極、丑、笨、慢、生”等。這是按照詞的語義色彩劃分出來的。盡管劃分的標準不同,但是它們所傳遞的語義信息是一致的。
下面我們分肯定式和否定式兩種情況,從以上三個標準劃分出的形容詞為切入點,分別描述和分析充當比較值的形容詞不對稱分布狀況。
我們以華中師范大學小說語料庫語料為分析語料,檢索得到1873個“有”字比較句,其中陳述句的肯定式“有”字比較句是485個例句,約占總數(shù)的25.89%,陳述句的否定式“有”字比較句的數(shù)量是1388例,約占總數(shù)的74.11%。
在這485個肯定式“有”字比較句“α+有+β+φ”結構中,φ的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有318個例句(含重復的,下面的數(shù)字中也包括重復的),約占肯定式比較句的65.57%,φ的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雙音節(jié)及多音節(jié)形容詞的有167個例句,約占肯定式比較句的34.43%。在肯定式“有”字比較句中出現(xiàn)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包括“高、低、多、少、硬、軟、長、短、厚、薄、寬、窄、大、小、重、輕、深、淺、粗、細、遠、近”等。按照量度形容詞的分類,即量度重形容詞如“高、多、硬、長、厚、寬、大、重、深、粗、遠”等共有192個,約占肯定式“有”字比較句總數(shù)的60.38%,而量度輕形容詞如“低、矮、少、短、軟、薄、窄、小、輕、淺、細、近”等則有126個,約占肯定式“有”字比較句總數(shù)的39.62%。在肯定式“有”字比較句中出現(xiàn)的雙音節(jié)及多音節(jié)形容詞,如“美麗、漂亮、舒服、順利、勇敢、優(yōu)秀、聰明”等,多屬于性質形容詞,雖然在肯定式“有”字比較句中出現(xiàn),但是它們基本出現(xiàn)在假設句中,表示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或性質特點。例如:
我要有你這么漂亮,我也去應聘這個職位。
我要是能有你過得這么舒服,我也整天在家不工作。
如果我也能有你這么順利的話,我早出去上班了。
在1388個否定式“有”字比較句“α+沒有+β+φ”結構中,如果按照形容詞的音節(jié)來劃分,“φ”位置上出現(xiàn)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句子有687例,且單音節(jié)形容詞大多為“笨、大、高、多、胖、壞”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49.50%;φ的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雙音節(jié)及其多音節(jié)的有701個例句,雙音節(jié)形容詞多為“荒唐、精明、難看、美麗、昏庸、糟糕、簡單、猖獗、勢利、老實”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50.50%。如果按形容詞的性質來劃分的話,φ位置上出現(xiàn)的量度形容詞的數(shù)量為218例,如“大、高、多、深、小”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15.71%;φ的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性質形容詞如“勇敢、優(yōu)秀、大方、聰明、糟糕、勢利”等的數(shù)量為723例,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52.09%;φ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狀態(tài)形容詞的數(shù)量為417例,例如“干干凈凈、清清楚楚、懶洋洋、糊里糊涂、滾圓、精瘦、噴香、漆黑、煞白、死沉”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30.04%。如果按形容詞的色彩義來劃分的話,φ位置上出現(xiàn)的形容詞為正面、積極性形容詞的數(shù)量為926例,如“漂亮、舒服、聰明、美麗、高興、老實、好、簡單”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66.71%,φ位置上出現(xiàn)的負面、消極性形容詞的數(shù)量為462例,如“荒唐、難看、昏庸、糟糕、猖獗、笨、傻、壞”等,約占否定式比較句的33.29%。
上述描寫和分析用圖表表示如下:
由以上描寫和分析可以看出,“有”字比較句的形容詞性比較值的不對稱表現(xiàn):
1.肯定式“有”字比較句的形容詞性比較值,即φ位置上的形容詞大部分為度量重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性質形容詞出現(xiàn)在φ位置上充當比較值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假設句中性質形容詞才出現(xiàn)在φ位置上充當比較值。
2.否定式“有”字比較句的形容詞性比較值,即φ位置上的形容詞,單音節(jié)形容詞、雙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形容詞的數(shù)量彼此相當,有大量的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出現(xiàn),而且φ位置上不僅出現(xiàn)了正向、積極性形容詞,還出現(xiàn)了相當一部分的負向、消極性形容詞。
3.對比分析“有”字比較句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形容詞性比較值,即φ位置上的形容詞,我們可以看出,形容詞分布呈不對稱狀況,肯定式中單音節(jié)形容詞居多,否定式中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數(shù)量相當,性質形容詞在否定式中居多,狀態(tài)形容詞只分布在否定式中,負向形容詞——即負面、消極語義色彩的形容詞也僅出現(xiàn)在否定式中。
(二)比較值不對稱現(xiàn)象之原因
1.句法與語義層面原因
“有”字比較句的否定句法形式是“α+沒有+β+φ”,其基本語義是α“不及”或“達不到”β的程度,也就是說,雖然它也表示α和β程度有差別,但最重要的不是顯示二者程度的具體差異,而是強調β的程度高,進而實現(xiàn)對α的否定。而狀態(tài)形容詞表示的正是一種程度極深的量,因此狀態(tài)形容詞可以進入“有”字比較句的否定式中,而很少充當肯定式“有”字比較句的比較值。
就名詞和形容詞的關系來說,性質形容詞的性狀是恒久的,性狀必須具有恒久性才具有區(qū)別性,才能在人腦中形成這類事物的顯著印象,其顯著度才高。而狀態(tài)形容詞的性狀是臨時的,不恒久的,因此顯著度低。但是,指示詞具有增加顯著度的功能:把某一樣不太顯著的東西指給別人看,就能使它成為注意的焦點。因此,為了突出強調β的程度深,說話人在狀態(tài)形容詞前加上指示代詞來進行指示和強調。例如“她沒有你想的那么好”,在狀態(tài)形容詞“好”之前加上指示代詞“那么”,意在凸顯“你想象中的她‘好的程度很深”,而“實際她是達不到的”,從而達到傳遞否定語義信息的目的。
2.語用與認知層面原因
通過以上對“有”字比較句語料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有”字比較句否定式中比較值多由負向形容詞充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認知焦點不同;二是語用環(huán)境導致語義不同。
沈家煊(1999)指出:認知上的肯定項是指對人的感知而言具有某些顯著的特征,因此更能引起人們注意的那一項。否定項則缺乏相應的顯著特征。如“高”比“矮”、“長”比“短”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一對反義詞中,正面義的往往是無標記詞,反面義的為有標記詞,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負面、消極性的形容詞可以進入“有”字比較句的否定式中,而不易進入肯定式中充當比較值。
在“有”字比較句的否定式中,也會有這樣的句子出現(xiàn),如“我沒有你矮”。如果這句話單獨出現(xiàn),就會給人一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的感覺,它必須出現(xiàn)在語篇中,必須有語用環(huán)境作為依托。假如上文中提到某人很矮,然后再說“我沒有他矮”,實際是表達“我比他高一點”,同時也傳遞出“兩人都不高”的語義信息。也就是說,負向形容詞充當否定式“有”字比較句的比較值,要依賴語用環(huán)境,句子才能成活。
三、結語
語言在由深層結構向表層結構轉化時,因為受句法和語用規(guī)則等因素的制約,往往會發(fā)生變化。如深層語義結構中的對稱關系,到表層結構可能會不對稱。上文我們對來源于語料庫中關于“有”字比較句的大量語料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重點探討了肯定式和否定式“有”字句的形容詞性比較值的分布狀況,最終發(fā)現(xiàn)在“有”字比較句的肯定式“α+有+β+φ”和否定式“α+沒有+β+φ”中充當比較值的形容詞呈不對稱分布狀況??隙ㄊ街袉我艄?jié)形容詞居多,否定式中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數(shù)量相當,性質形容詞在否定式中居多,狀態(tài)形容詞只分布在否定式中,負向的形容詞也僅出現(xiàn)在否定式“有”字比較句中充當比較值。本研究的出發(fā)點是分析“有”字比較句的肯定式“α+有+β+φ”和否定式“α+沒有+β+φ”中形容詞性比較值的不對稱分布狀況,并闡釋造成這一不對稱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句法、語用、語義及認知因素的相互制約,其最終目的是回到應用層面,即通過對這一現(xiàn)象所做的理論分析,使之能夠有益于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有”字比較句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
[2][日]相原茂.漢語比較句的兩種否定形式[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2,(3).
[3]史有為.說“沒有我水平低”[J].漢語學習,1994,(4).
[4]徐燕青.沒有型比較句的初步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1997,(1).
[5]張豫峰.表比較的有字句[J].語文研究,1998,(4).
[6]董秀梅.比較句A沒有BX[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9,(2).
[7]楊惠芬.表比較的“沒有”句句型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
(1).
[8]劉月華等.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9]陸儉明.說量度形容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3).
[10]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4.
[11]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2]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增訂本)[M].北京:北
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劉云 吳春波武漢大學文學院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