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文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似乎是世間最不成器,最不爭氣,最沒尊嚴(yán)的讀書人之一。對于他的窮困潦倒,飽受恥辱的一生,人們雖也“哀其不幸”,但更多的則是“怒其不爭”。
“不爭”之一:胡子都花白了,卻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還不肯脫掉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惟恐失了讀書人的身份,忘了搏取功名,出人頭地的夢想。
在世人的眼里,孔乙已是個不自量力、好高騖遠(yuǎn)的人。他們以為,像他這樣的人,與其不切實際地整天做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美夢,倒還不如務(wù)實點,干些務(wù)農(nóng)、做工、經(jīng)商之類的事情,也不至于弄到生計無著,將要討飯的地步。這種觀點,雖說有一定的道理,可憑心而論,作為讀書人,哪個心中沒有夢?哪個不想“學(xué)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拿破侖說,不想當(dāng)元帥的兵不是一個好兵。我們同樣也可以這樣說,不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不是一個好的讀書人??滓壹菏莻€讀書人,他在生活如此困頓的情況下,仍執(zhí)著于心中的夢想,不失為可貴的堅守,不但無可厚非,實是應(yīng)該予以肯定的。
“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辈豢煞裾J(rèn),一個人的成功,除自身的努力外,有時是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助推的,它常常是內(nèi)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jié)果。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diào)自身因素的重要而忽視甚至否定外部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對而言,孔乙己的夢想之路是十分艱辛的:他沒有顯赫的家世,優(yōu)越的家境為其鋪就成功之路,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他沒有學(xué)識淵博、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為他指點,為他導(dǎo)航,讓他在知識的求取上事半功倍;他更沒有像范進(jìn)那樣有一個好的運氣,能遇到一位同病相憐的考官垂憐于他,給他機會。給他功名。所以我們不能因他“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就斷定他讀書不勤奮,不努力,是個胸?zé)o點墨之徒,他還是有一定的學(xué)問的。否則他不可能滿口“之乎者也”,也不可能把“君子固窮”、“多乎哉?不多也”等文言詞句引用得如此熟練而恰當(dāng)。凡事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蒲松齡、曹雪芹同樣也沒有考取功名,可又有哪個不承認(rèn)他們不是飽學(xué)之士?花開的結(jié)果是美麗的,但為了花開而努力付出的過程更是美麗的。不能因孔乙已沒有“開花”而否定他為之奮斗的整個過程的美麗,更不能因他這種“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的執(zhí)著而去嘲笑他。鄙視他。
“不爭”之二:有辱斯文——“偶然做些偷竊的事?!薄犊滓壹骸芬晃闹杏袃纱翁岬娇滓壹和禆|西:一次是偷啊家的,是書。另一次是偷丁舉人家的,但未說明偷什么,我想多半也是書吧?(因為在孔乙己看來竊書是不能算偷的,似乎與品格無關(guān),偶爾為之也無傷大雅。)孔乙己偷書干什么?總不至于是因為衣食無憂,閑得無聊而尋求刺激吧?最為合理的解釋是為了讀書,因為他買不起書啊!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不惜斯文掃地的這種做法,我們雖然不能茍同,但也是應(yīng)該予以同情和諒解的。
其實孔乙己的人品還是不錯的。他非常懇切地教小伙計寫字,見小伙計能寫“茴”字而“顯出極高興”的樣子,發(fā)現(xiàn)小伙計對他的“教誨”毫無興趣“便又嘆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這說明他是個熱心厚道而喜歡幫助別人的人;酒店里喝酒,所買茴香豆本就不多,見孩子們圍攏來,便分給他們吃;孩子們吃了還嫌不夠,他也沒惱火,而是耐心地解釋,這說明他是一個善良、富有愛心的人。他雖然很窮。卻誠信做人:“他在我們店里,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xiàn)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孔乙己的名字?!痹u價一個人,我們不能以瑕掩瑜,不能因他犯了某種過錯而全盤否定他的人品。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窮得將要討飯的孔乙己?!芭既蛔鲂┩蹈`的事”實也是一種痛苦的無奈之舉。這種痛苦,這種無奈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丁舉人之流永遠(yuǎn)也體驗不到的,我們應(yīng)用寬容、同情之心去看待之。
“不爭”之三:嗜酒成性,被打折了腿,還要爬著來喝最后一口酒??滓壹汉染?,以少量的茴香豆為下酒物,不像有錢的長衫主顧,可“踱進(jìn)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笨滓壹汉染婆c其說是一種享受,倒不如說是一種麻醉??滓壹夯畹脤嵲谑翘D難了:生活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功名越來越渺茫,花白胡子一大把,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更有甚者,這種苦無處訴說——他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周圍的人對他不是嘲諷便是不屑,連小伙計這樣的人都不愿搭理他,他仿佛是個多余的人,為整個社會所不容,他只能借酒澆愁,把自己滿腔的憂愁和郁悶,寄托于杯中之物了,唯有那飄飄欲仙的感覺才是他一時能獲得的最大快樂……
孔乙己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不幸也好,“不爭”也罷,大都是他生活的那個社會所致。所以對孔乙己這樣的人,我們在“哀其不幸”的同時實應(yīng)抱著一顆寬容之心去諒其“不爭”,與其恨鐵不成鋼,倒不如多一點惻隱之心,去同情他們,接納他們,關(guān)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之不再生活在自私和冷漠之中,不再成為社會的多余人,能像你我一樣,過上一個正常人應(yīng)有的生活。
(作者單位:紹興縣柯巖中心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