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華 陳開珠 陳偉霖
靜脈化療是腫瘤治療的一中常用方法,但由于化療藥物的刺激作用,常易造成靜脈炎。有報道稱,輸注化療藥物局部靜脈炎發(fā)生率高達57.6%[1]。化療性靜脈炎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影響化療效果。紅花是傳統(tǒng)名貴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淤、消腫止痛的作用,對癰腫、疔瘡等效果明顯。我科應(yīng)用自制紅花酊治療化療性靜脈炎,效果滿意?,F(xiàn)介紹如下。
1.1 一般材料 選擇我科室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室住院接受化療而出現(xiàn)靜脈炎的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5~71歲。將80例靜脈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類型、化療方案及靜脈炎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藥物制備 紅花酊1000 ml:紅花80 g;黃柏60 g;白芍60 g;赤芍60 g;川蓮60 g;地榆60 g,最后加95%的酒精至1000 ml。
1.3 用藥方法 在發(fā)生化療性靜脈炎患者的治療組血管外用紅花酊濕敷,30 min/次,3~4次/d;對照組用50%硫酸鎂濕敷,30 min/次,3~4次/d;對照組用50%硫酸鎂濕敷,30 min/次,2 次/d。
1.4 化療靜脈炎分級 靜脈炎按癥狀及程度輕重分為5°。0度僅穿刺局部不適感,無其他異常;Ⅰ度靜脈周圍有硬結(jié),可有壓痛,但無血管痛;Ⅱ度局部輕度不適,插管尖端壓痛、發(fā)紅,滴速加快時局部不適感加重;Ⅲ度局部中等度不適,滴速加快時出現(xiàn)血管痛,插管尖端皮膚發(fā)紅并擴延5 cm左右;Ⅳ度局部明顯不適感,輸液速度有時突然減慢,插管尖端皮膚發(fā)紅擴延>5 cm;Ⅴ度不僅具有Ⅳ度癥狀外,拔管時針尖可見膿液[2]。
1.5 評價方法 治愈:局部皮膚紅,腫脹,疼痛,灼熱癥狀及沿靜脈走向的條索狀紅線消失;顯效:用藥后灼熱疼痛消失,紅,腫脹消退≥80%;有效:用藥后灼熱,疼痛減輕,紅腫面積≥80%,條索狀紅線變軟,未完全消失;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3]。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化療性靜脈炎多由反復(fù)多次的靜脈穿刺、輸注藥液的濃度及藥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患者自身血管情況等多種因素刺激和損傷局部組織細胞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細胞溶解,溶媒體破裂,釋放化學介質(zhì),使血管痙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而發(fā)生靜脈炎。輕者局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重者則成條索狀改變乃至皮膚潰瘍[4]。中醫(yī)理論認為,化療性靜脈炎屬于藥石攻伐,致血脈瘀滯,不通則痛;蘊而化熱,瘀熱內(nèi)積,則局部紅腫。治療當以清熱、化瘀、散結(jié)為主。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紅花酊由紅花、黃柏、白芍、赤芍、川蓮和地榆組成,其機理在于紅花有活血通絡(luò)、祛淤止痛作用,黃柏可促進皮下溢血吸收,白芍、赤芍可緩中止痛抗炎,川蓮和地榆均具有止血抗炎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應(yīng)用自制紅花酊治療化療性靜脈炎方法簡單、效果理想、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劉英玲,石會玲.化療不良反應(yīng)的護理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57-858.
[2]王敏.化療性靜脈炎的分級及護理.現(xiàn)代護理,2009,6(10):147.
[3]徐玉花,宋秋桂,孫靜.六味醇外用防治輸液所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2,31(7):543-545.
[4]胡華莉,曹梅生,王文娟,等.蘆薈外敷預(yù)防化療性靜脈炎的臨床研究.護理學雜志,2006,2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