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書英
摘 要:現(xiàn)在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寶寶,怎樣讓寶寶更好地成長?這是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家園共育,效果更好。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怎樣與家長更好地溝通,才能讓家長易于接受,樂于配合,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關鍵字:家園溝通;教師;家長;幼兒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120-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奔覉@合作是幼兒園搞好各項工作,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家園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園雙方通過交流彼此的觀點、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
一、校信通——家園溝通的平臺
家園雙方只有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在觀念上取得共識,在行動上達成一致,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幼兒的實際問題。
一方面,通過校信通,教師可傳遞給家長各種信息,如:提醒家長幼兒需帶的物品,并告知為什么要帶這些物品;一日教學活動的重點,孩子在活動中應達到的目標;幼兒在園的情緒表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對家長的提問進行回答。也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發(fā)給某個家長。如:某階段您的孩子對什么特別感興趣,逐漸養(yǎng)成了什么習慣,在哪些方面有進步了,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肯定孩子。還可針對某個家長進行溫馨提醒。如教師已給所有家長說明服藥記錄應該怎樣登記,可個別家長還是不按要求填寫,教師可針對這幾位家長,發(fā)出詳細的要求,并舉出例子:藥名要填寫清楚,服藥時間要明確,家長簽字可別忘。讓家長一目了然,下次填時留點心就不會錯了。
教師本著為孩子的健康著想,以負責、誠懇的態(tài)度,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這樣,家長就會感覺老師的工作做得很細,對自己的孩子很關注,家長就會很放心。
另一方面,家長也可通過校信通,向老師反饋自己的建議、困惑、問題,教師能了解家長的要求,消除他們的疑慮,回答他們的問題,并向他們提供一些教育方法和策略。在家園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逐漸培養(yǎng)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校信通,為經常性的雙向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它的好處是:(1)積累了幼兒日常活動資料;(2)協(xié)調教育策略;(3)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園互助,幫助孩子更和諧地成長。
二、教師與家長語言的溝通
教師與家長語言的溝通需要注意多個方面。剛到幼兒園工作時,我跟家長在語言溝通時有點緊張,既想如實告知家長孩子的在園情況,又怕家長誤解,認為我對他的孩子有偏見,所以我很怕與家長進行語言溝通,但又不得不面對這個現(xiàn)實的問題。幾年來,我嘗試著各種方法和方式與家長進行語言溝通,逐漸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配合,現(xiàn)將我的溝通策略與大家一起分享。
1.選擇一定的時間和地點
(1)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在走廊或活動室溝通。這類溝通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訴家長孩子現(xiàn)在跳繩進步很大,今天都能連續(xù)跳了;您的孩子回答問題的思路與眾不同,說明他很愛動腦筋,但他回答問題不夠積極,需要點到名才說,我們要多鼓勵他大膽地說,等等。這類溝通能有效拉近與家長的距離,為進一步溝通打下良好基礎。
(2)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請某位家長暫留步,在活動室或某個地方溝通。這類溝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長一般不大愿意讓別人知道,所以教師應單獨與家長溝通,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告訴家長孩子有攻擊性性行為,經常為一點小事出手打人,請家長回去教育孩子應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一起分享快樂;孩子把幼兒園的小玩具偷偷裝在自己的口袋里帶回家,家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提醒孩子以后不能這樣做,等等。應該注意,在這類溝通時教師語氣應溫和,態(tài)度應誠懇,千萬不能表現(xiàn)出指責孩子和家長的意思,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關心孩子而不是煩孩子。
(3)在班上所有幼兒離園后,在幼兒園辦公室或其它不受干擾的地方溝通。這類溝通內容往往比較復雜,涉及的問題也比較嚴重。此時教師可委婉地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性,并和家長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通過我們的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我班有一個孩子自入園以來一直不愿跟小朋友玩,對老師的要求和指令置之不理,好像沒聽懂似的。他總是按自己的意愿活動,如果不如自己的意愿就大哭大鬧。當我把這一情況匯報給家長時,這位家長點點頭說孩子在家也是這樣,她也很發(fā)愁。我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咨詢一下心理醫(yī)生或上網查查,家園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2.運用恰當的談話方式
(1)即使你想告知家長孩子的缺點,也要遵循“先表揚后批評再表揚”的原則。中國有句古話叫“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先對孩子的一些優(yōu)點加以肯定,再引出并比較孩子的缺點,最后老師一定要說相信孩子能做好。這樣家長既了解了孩子的缺點,又容易接受,也更愿意配合教師的工作。
(2)要多傾聽家長的意見和看法,不要隨便打斷家長說話,與此同時還要巧妙答復與引導。教師越是愿意傾聽,家長就越愿意交流。傾聽時可多用開發(fā)式的提問,如“為什么”“怎么樣”等,盡量少用封閉式的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等。
交談是一種近距離的溝通方式,如果教師和家長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溝通、多體諒,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其結果必定是“雙贏”的。
總之,和家長溝通不僅是人際方面的交流學習,是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只要幼兒教師做有心人,充分發(fā)揮家長園地、開放互動、親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定會取得家長的信任,實現(xiàn)家園共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出版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浙江教育出版社:《幼兒教育》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