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飛
20世紀60年代,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幾乎與雷鋒齊名的英雄——王杰。他的事跡感動了一代中國人。但人們也許不知道,王杰險些被埋沒,甚至險些被冤枉。
1942年10月,王杰出生于山東省金鄉(xiāng)縣,后過繼給伯父。1961年8月入伍。1962年2月加入共青團。
王杰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戰(zhàn)士,兩次榮立三等功,并被評為模范共青團員和一級爆破技術能手。1964年1月,王杰任副班長,后任班長。
1958年毛澤東提出“大辦民兵師”后,全國各地都辦有民兵組織。1962年,毛澤東提出民兵工作要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后,各地民兵的訓練也特別嚴格。解放軍除了平時的訓練外,還擔負幫助地方武裝部訓練民兵的任務。1965年6月,王杰所在的工兵營來到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野營,在運河里進行游泳訓練。6月底,邳縣人民武裝部領導找到營長,請求工兵營選派教練員幫助訓練張樓公社民兵地雷班。營長和教導員決定派王杰去當教練員。
王杰接受任務后,再次溫習了已經(jīng)很熟悉的教材,對訓練器材也進行反復檢點,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訓練民兵外,他還繼續(xù)參加部隊的訓練。為了把民兵訓練和自己的訓練都搞好,他每天很早即起床,到民兵集訓地,5點準時給民兵上課,8點結束,然后再回到部隊參加游泳訓練。
7月14日,王杰給民兵們上課,內容是絆發(fā)防步兵應用地雷實爆。這種地雷不加導火索,要求瞬間爆炸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抗日戰(zhàn)爭期間就在民兵中廣泛運用,但在實物訓練時,帶有一定危險性。這天清晨,王杰一早起來給當?shù)亍拔灞簟碧敉晁螅酮氉缘綆资淄獾男『舆呌美鸸苓B接雷管試爆,一是為實物教學做準備,二是先搞好試驗以防止發(fā)生意外。他試爆了兩次,都是成功的。
7點30分左右,王杰帶領一個民兵班和人武干部共12人來到古連河附近的訓練場。他先講解了實爆要領,下達完訓練課目后,開始做實爆示范。他捆好炸藥包,將導火索、雷管、拉火管連在一起,然后把雷管插入炸藥包中。這一切都做得十分熟練、順利。做好示范后,王杰向圍成一圈的12人講解道:“我剛才所做的,就是炸藥包的實爆連接步驟。做完這些后,下一步拉去拉火管的拉火栓,導火索就會點燃……”在場的民兵和人武干部認真地看著。
就在王杰進行講解時,意外發(fā)生了:拉火裝置失控,發(fā)生自燃,導火索突然燃燒起來,埋炸藥包的土層里冒出白煙,火星噴濺著。有著豐富爆破經(jīng)驗的王杰知道,此時自己只要身體向后一仰,就可以脫離危險,但是在場的其他人并沒有受過這方面訓練,沒有這個知識,都驚恐地呆在原地一動不動。就在導火索馬上要燒完的那一刻,王杰大聲喊道:“快閃開!”與此同時,他縱身躍起,撲向炸藥包,用自己的身體把炸藥包完全蓋住。這時,轟的一聲巨響,炸藥包爆炸了。年僅23歲的王杰犧牲了,他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拯救了在場的12個人的生命。
得救的民兵和人武干部迅速將王杰犧牲的情況報告給王杰所在的工兵營和縣武裝部。工兵營營長和教導員,縣武裝部部長和政委都來到現(xiàn)場。在炸藥包炸出的大坑旁邊,散落著一些王杰的碎骨碎肉和破碎衣服。他們聽了當時在場的12個人的介紹后,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工兵營立即將王杰犧牲的情況上報師黨委。師黨委決定,派師政治部主任劉德一帶領調查組到王杰所在的營、連和張樓公社,找當事人了解事情經(jīng)過,做好王杰的烈士認定和宣傳他的事跡的工作。劉德一等到工兵營和張樓公社后,也被王杰的事跡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劉德一決定按因公犧牲的烈士來擬定并上報材料。
起草調查報告時,最關鍵的是要寫清王杰犧牲的具體情節(jié)。在寫具體情節(jié)時,調查組遇到一個問題:拉火管為什么會自燃?到底是因為拉火管自燃,還是因為王杰操作失誤造成的爆炸?這個問題直接關系王杰犧牲的性質認定。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并進行詳細回答,報上去的材料也會因為存在疑問而被退回。
調查組和當時在現(xiàn)場的12個人一個一個談話,聽他們介紹當時的具體情況。這時離王杰犧牲的時間還不算長,在場的人都清楚地記著當時的情節(jié)。許多人還把筆記本拿來請調查組核對。王杰現(xiàn)場操作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都是現(xiàn)場12個人共同看見的,他們所回憶的王杰操作的情節(jié)完全一樣。這說明:王杰的操作完全正確,根本不存在操作失當?shù)膯栴}。
但是,拉火管自燃仍然是困惑大家的一個問題,因為這樣的事,實在是少之又少。在有調查組全體成員列席的營黨委擴大會議上,大家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拉火管怎么會自燃呢?這不可能,除非有人預先在拉火管上做了手腳。甚至有人說:這是一起人為的惡性事故。這個說法一提出,立即改變了調查組的調查方向。于是,調查組開始著手進行是否有人搞破壞活動的調查。
調查組同邳縣人武部、張樓公社的一些干部對王杰犧牲前幾天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特別是對王杰犧牲當天是否有人經(jīng)手武器裝備或者接觸炸藥的情況進行反復調查。那個年代,地主、富農以及參加過反革命組織等有歷史問題的人,是專政對象。調查組對張樓的這類人在那幾天的活動都進行了詳細調查,連他們家屬的活動也調查了,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有接觸武器裝備特別是炸藥的行動。調查組又擴大范圍,對那幾天可能接觸武器和炸藥的人都進行了調查,結果仍然是沒有人在那幾天接觸武器特別是炸藥。于是,“有階級敵人做手腳”的疑點被排除了。
這時,有人對王杰提出了懷疑。因為經(jīng)過調查,那幾天接觸武器裝備特別是炸藥的,王杰最多,而且在王杰犧牲當天,只有他接觸過炸藥。但這種懷疑又站不住腳,如果說王杰故意搞破壞活動,鬧出事故,怎么也說不通。有的人說:王杰可能在入黨問題上搞投機,想通過制造炸藥爆炸時自己英勇救人的假象,來撈取政治資本。
朱德為王杰所作的題詞。
王杰所在連連長、指導員都站出來為王杰辯護。他們反駁道:王杰如果是投機,決不會把自己炸死。自己都犧牲了,人都不在了,又怎么能談得上入黨問題?
這時,師黨委打來電話,催促調查組盡快拿出調查結果。劉德一只好將調查的情況和關于王杰犧牲性質認定的不同意見加以綜合,寫成一個匯報提綱。匯報提綱中把王杰故意搞破壞排除了。
王杰的犧牲也驚動了軍里,軍黨委也在向師黨委要調查結果,因此,師黨委接到劉德一等電話報來的情況后,馬上召開師黨委會議。會上,師黨委大多數(shù)成員認定,王杰是好同志,是因公犧牲的。他們同意排除王杰個人故意搞破壞活動或者王杰為入黨而制造英勇救人假象的說法。但是,根據(jù)調查組報來的情況,當時只有王杰自己接觸過爆炸設備和材料,又排除了階級敵人破壞的可能,而營黨委擴大會議上又有很多人提出拉火管不可能自燃,這樣,就只剩下王杰個人操作失誤的一種可能了。師黨委經(jīng)過反復研究后,最后只好根據(jù)調查組的電話報告,把王杰的犧牲定性為“一起由于違反操作規(guī)定而造成的責任亡人事故”。這樣認定的話,王杰不但不能被認定為英雄,而且將被認定為有錯誤。
師黨委的結論傳到王杰生前所在部隊后,戰(zhàn)友們很不服氣。他們認為,王杰能夠舍身掩護他人,本身就證明了他道德的高尚,本身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其他一切胡亂猜疑。
有關王杰的連環(huán)畫封面。
王杰的一個戰(zhàn)友向組織講述了一件事:有一次,王杰對他講了這樣的心里話:“入黨是我的迫切要求,也是我的努力方向,我知道自己還存在著不少個人雜念,我決不能帶著一大堆缺點加入自己的組織?!边@個戰(zhàn)友還說,王杰在入黨問題上一點功利之心都沒有,怎么能說他為了入黨而制造英勇獻身的假象呢?
戰(zhàn)友們還說,在戰(zhàn)爭中,董存瑞舉炸藥包炸碉堡,黃繼光用身體堵槍眼,是大英雄,人們無比敬佩。在和平年代,王杰為了掩護當?shù)孛癖腿宋涓刹浚x無反顧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撲向炸藥包的英雄壯舉,顯得更加突出。誰都知道,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沒有極高的覺悟和境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無比崇敬他。王杰平時是一個不張揚的人,從來不表現(xiàn)自己,只是默默奉獻,默默做好事。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跡,應該得到肯定。
當時,張樓公社的領導和群眾還不知道師黨委的結論,但對部隊遲遲未確定王杰的烈士身份不理解。他們認為,像王杰這樣平時就默默為群眾做好事,甘心情愿作奉獻的人,在生死關頭為了掩護別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人,是解放軍中的突出代表,是新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為掩護別人犧牲后,怎么還不能被認定為英雄模范呢?
時值盛夏,天氣炎熱,當?shù)馗刹俊⑷罕姾筒筷爲?zhàn)友收集到的王杰遺體保存不住,因此,張樓公社黨委和王杰生前所在營黨委商量后,決定先將王杰安葬。將王杰安葬在何處,又成為一個問題。如果王杰被認定為英雄,自然要被安葬在烈士陵園,但目前王杰沒有被認定為英雄,安葬在哪里?怎么安葬?正當王杰所在營討論這個問題時,張樓公社黨委書記來到部隊說:王杰犧牲后,當?shù)馗刹亢腿罕娨辉偬岢?,要將烈士安葬在當?shù)?。營黨委考慮到當?shù)馗刹?、群眾有這樣強烈的要求,便同意把王杰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
張樓公社的干部和群眾得知部隊作出這個決定后,買來了上好木料,請來當?shù)赜忻哪窘常瑸橥踅茏隽艘豢诠撞?。用上好木料做棺材,可見群眾對于英雄的真心崇敬。張樓公社黨委還和部隊商量,7月16日上午,先由地方按照當?shù)仫L俗安葬王杰,下午再由部隊舉行追悼會。部隊同意了。
7月16日上午,張樓的群眾聽說為王杰送葬,男女老少都來了。不僅如此,方圓幾十里的群眾聽說王杰的事跡后,深受感動,也自發(fā)地來了。張樓公社黨委書記在王杰的靈柩前領路,得救的人和家屬以及公社干部扶著王杰的靈柩一步一步緩慢地走向墓地,群眾和部隊官兵跟隨,一起組成了一支從頭到尾有十幾里長的送葬隊伍。人們?yōu)橥踅芩托校宦房蘼?,感天動地。在按照當?shù)仫L俗將王杰下葬時,哭聲更烈。將王杰下葬后,大家自發(fā)地守在墓旁,久久不愿離去。
由于師黨委已經(jīng)作出了王杰的死是由于“違反操作規(guī)定”造成的,王杰又是唯一要負責任的人的結論,所以當天下午部隊為王杰舉行的追悼會,就與地方為王杰送葬完全不同。這個追悼會是在王杰生前所在營里舉行的,全營官兵參加,當?shù)攸h委領導也來了。
會上,沒有介紹王杰的事跡,而著重于介紹當時的情況,像是一個情況通報會。教導員在致悼詞時,按照師黨委定下來的結論,說了這樣的話:“王杰身為班長、一級技術能手,釀成了不該發(fā)生的惡性事故,給部隊建設和人民群眾造成了損失……”
這個追悼會立即引起全營官兵的不理解。追悼會結束后,大家議論紛紛:不管怎么說,王杰為了掩護在場的12個人,躍身撲向炸藥包,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救了其他人的生命,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出來的。這個行動本身就說明,王杰是偉大的,他不是英雄,還有誰能當英雄?
王杰生前所在連官兵對此更是不理解。該連官兵都認識王杰,與王杰朝夕相處,他們最了解王杰。他們無法接受師黨委的結論。他們說:王杰平時踏實肯干,從不表現(xiàn)自己,他做的好事難以計數(shù),他自己從來不說。我們知道的他入伍四年所做的許多好事,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到的。他是一個真誠而富有奉獻精神的人,平時最苦最累的活、最難最險的事,他總是搶在前頭。王杰平時總是默默做好事。他為戰(zhàn)友和群眾做的好事多得說不完,但他從不表現(xiàn)自己,這樣的先進戰(zhàn)士怎么會制造撈取政治資本的假象呢?
王杰的戰(zhàn)友們對“違反操作規(guī)定”的結論提出質疑。他們說:在連隊,王杰的爆破技術水平最高,責任心非常強,心非常細,是連隊干部最放心的實爆手,他怎么會“違反操作規(guī)定”呢?
戰(zhàn)友們還寫了許多懷念王杰的文章,刊登在連黑板報上。在他們寫的文章中,戰(zhàn)友們所回憶到的王杰平時的事跡,大多數(shù)是連里干部不知道的。戰(zhàn)友們還把自己寫的回憶王杰的文章投給部隊報紙,表達對王杰的哀思,也期望王杰的事跡能夠得到廣泛宣傳。
得知部隊對王杰作出的結論后,被救的民兵和人武干部又悲痛又氣憤。他們既是被王杰救下來的人,又是王杰英勇獻身的見證人,他們的話才最有權威。他們聯(lián)名給部隊領導寫信,詳細介紹事發(fā)時王杰操作的每一個步驟,記述王杰在生死攸關面前舍己救人的壯舉。他們呼吁:“王杰教員是為我們死的,不能冤枉他呀!”
劉德一在張樓聽到了王杰戰(zhàn)友和當?shù)厝罕妼燑h委結論的不同看法,并把意見帶回師里。在師黨委會議上,他提議,要對王杰犧牲的原因重新進行調查,并請求由自己帶隊。他強調:一定要對九泉之下的王杰負責,不能草率了事。師黨委經(jīng)過研究后,同意了劉德一的意見。
調查組到張樓后,除了重新走訪被救的12個人,詳細了解王杰犧牲之前的講解和示范情節(jié)外,還到王杰生前所在連了解情況,著重了解王杰的成長經(jīng)歷和日常表現(xiàn)。這次,戰(zhàn)友們向調查組介紹了王杰生前做的許多好事。
調查組到王杰所在連后,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原來,戰(zhàn)友們在處理王杰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20多本日記。這些日記是王杰自1963年開始到1965年7月寫的,是他最私密的東西,從不示人,因此也是他真實思想的記錄。戰(zhàn)友們將這些日記交給了教導員。教導員在劉德一帶領調查組重新來調查時,把這些日記交給了他。劉德一翻開日記本,被王杰的崇高品德所吸引:
王杰 (后左)與戰(zhàn)友合影。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業(yè)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為黨的事業(yè)忠心耿耿,為革命勝利勇于犧牲。是共產黨員哪能不視死如歸,做革命軍人豈能管個人安危。
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
……
王杰在日記中,幾十次提到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英模的名字,記述這些英模的事跡,并且對照英模,不斷尋找差距。
看著看著,劉德一流下了眼淚。這些日記正是王杰崇高品德的真實記錄。有這樣高的思想境界的人,才能在生死攸關時刻做出英勇的壯舉。這些日記以鐵的事實證明:王杰作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有其深厚思想基礎的。我們不但差一點埋沒了英雄,而且差一點冤枉了英雄。
第二次深入調查之后,劉德一帶著王杰的20多本日記返回師部。劉德一在回師部途中的火車上,巧遇濟南軍區(qū)青年部副部長崔毅,并向他講述了王杰的事跡。崔毅覺得王杰是一個特殊的典型,決不能冤枉了英雄,而且要樹立這個榜樣。他立即改變行程,與劉德一一起來到師部,一方面和師黨委一起聽取重新調查的詳細匯報,另一方面向劉德一進一步了解王杰的情況。
崔毅回到濟南后,專門就此事向濟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寫了一份報告。7月下旬,軍區(qū)決定派出調查組,到張樓對王杰的事情進行復查。調查組在王杰犧牲的現(xiàn)場,訪問了受王杰掩護脫險的12個人。軍區(qū)調查組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調查,認定這是一次意外爆炸,王杰是舍己救人的英雄,同時根據(jù)在王杰所在營了解到的情況,初步整理出了王杰的許多感人事跡。
就在軍區(qū)調查組赴張樓調查時,劉德一也向師黨委常委匯報了王杰犧牲當天詳細操作情況,又特別匯報了新了解到的王杰的成長經(jīng)歷及其許多感人事跡。他在常委會上把王杰的20多本日記鄭重地擺到桌面上。常委們聽完匯報后,又傳閱了王杰的日記。大家被王杰日記中的閃光語言深深吸引,無不為王杰的事跡和精神所感動。
常委會對以前所作的結論進行重新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我們當初對王杰犧牲的定性比較草率,要重新作出結論。他們在重新研究時,作出的結論中認定王杰是英勇救人的英雄。由于此前他們已經(jīng)向上級遞交了王杰的結論材料,這次是重新作出結論,需要立即向上級匯報。會后,師黨委立即向濟南軍區(qū)裝甲兵黨委報告了新的調查情況和師黨委新的意見,并且請求撤回原來的結論材料。
師黨委先后報來兩個完全不同的關于王杰事情的結論材料,使?jié)宪妳^(qū)裝甲兵黨委感到這件事很不簡單,關系到對一個是英勇烈士還是一個事故責任人的認定,事關重大。但是,在有人提出是否是王杰操作失誤而造成事故的質疑的情況下,又必須拿出最有力的證明材料,證明王杰的清白。軍區(qū)裝甲兵黨委經(jīng)研究決定,為了徹底還王杰一個清白,邀請炸藥和爆破專家到現(xiàn)場進行鑒定。決定作出后,軍區(qū)裝甲兵黨委請的一個專家小組很快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對王杰所使用的炸藥和拉火管進行檢測。
專家們非常負責。他們不但對實物進行檢測,而且找在場的見證人詳細了解王杰的操作過程,包括王杰當時所處的位置,王杰操作演示的每一個步驟,等等。他們還在現(xiàn)場找到許多爆炸后的遺留物,進行科學鑒定。專家們還用王杰使用的同類爆炸材料進行了30多次爆炸試驗。
最后,專家們作出了一個權威結論:一、當時所用的拉火管已過期,拉火裝置處于失控狀態(tài),當王杰把拉火管接上連接炸藥包的導火索時,拉火管突然引爆。這時,采取任何補救措施都已經(jīng)來不及,只需幾秒鐘,炸藥包就會爆炸。二、在事發(fā)地點,從王杰處的位置看,在炸藥包爆炸前的瞬間,只要他向后仰倒,完全可以躲過爆炸時形成的45度最大殺傷角,保住自己的生命。
專家們還指出,拉火管過期,只有火藥專家進行實物檢測時才能發(fā)現(xiàn),作為一般的爆破作業(yè)專門人員,是發(fā)現(xiàn)不了的。他們進一步指出:王杰作為一級爆破技術能手,拉火管過期,他當然發(fā)現(xiàn)不了,但怎樣躲避炸藥包爆炸時的殺傷角,他是完全清楚的。專家的鑒定,不僅推倒了先前作出的“王杰操作失當”、“違反操作規(guī)定”的結論,而且通過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王杰是為了救別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真正的英雄。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靈魂是高尚的。
專家的鑒定結論一出來,一切都清楚了。濟南軍區(qū)裝甲兵黨委把專家鑒定結論反饋給師黨委。師黨委再次開會,在將王杰確認為革命烈士的基礎上,又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同時決定由師黨委主持召開王杰追悼大會。
濟南軍區(qū)裝甲兵黨委將王杰的情況上報到裝甲兵總部,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政治委員黃志勇深受感動。9月6日,師黨委在大操場為王杰舉行追悼大會時,許光達和黃志勇敬獻了挽聯(lián):“毫不利己實一心服務人民,臨危不懼真人民英雄本色”。參加這次王杰追悼大會的有軍委裝甲兵、濟南軍區(qū)、濟南軍區(qū)裝甲兵和來自山東、江蘇、徐州、徐州軍分區(qū)、邳縣、金鄉(xiāng)縣的領導和戰(zhàn)士7000余人。11月4日,王杰生前所在營重新為王杰舉行追悼大會。在追悼大會上,宣布了上級認定王杰為英雄,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的決定。
在王杰所在部隊將他的英雄事跡逐級上報的同時,他的日記也被逐級上傳。原來,自從崔毅在火車上讀到王杰的日記后,在深受感動之余,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回到軍區(qū)后,經(jīng)領導同意,直接給劉德一打電話,提出由師黨委把王杰日記打印200份,由軍區(qū)黨委上報給上級首長,同時轉給一些報社。劉德一很快就安排人把王杰的20多本日記,按照時間先后打印成文,共印出200份,于1965年8月分別上報總政、軍委裝甲兵、濟南軍區(qū)和濟南軍區(qū)裝甲兵等領導機關和新華社、人民日報社、解放軍報社、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報社等新聞單位。
師政治部還組織師里的宣傳干部和通訊員,根據(jù)王杰的事跡,寫出一篇篇稿件,投給部隊和地方的報刊,宣傳報道王杰的事跡。不久,《前衛(wèi)報》、《徐州日報》及駐地廣播電臺,都突出報道了王杰救人的英雄事跡,并刊登了王杰的部分日記。師政治部還搞了王杰烈士事跡展覽,組織干部戰(zhàn)士參觀。地方干部、群眾得知辦王杰事跡展覽后,也成批地前來參觀。參觀者無不為王杰的事跡所感動。
周恩來為王杰所作的題詞。
不久,王杰的事跡就在更大范圍內傳開了。特別是師政治部打印的200份王杰的日記稿報送給軍隊高級首長閱讀后,這些老革命也深受感動。
9月25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中播發(fā)了王杰的事跡和部分日記。9月26日,當時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擔任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的羅瑞卿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重播的宣傳王杰事跡的廣播后,當即打電話責問有關部門:這樣優(yōu)秀的戰(zhàn)士和感人的事跡,為什么不向總部報告?他要求大力宣傳王杰的事跡。10月下旬,他又進一步作出了“要在全軍全國像宣傳雷鋒一樣宣傳王杰”的重要指示。這個指示下達后,部隊和地方宣傳王杰的力度更大了。各部隊紛紛派出記者或通訊員到王杰生前所在部隊采訪。
據(jù)當時負責接待新聞媒體的人員回憶,僅10月上旬,就有70多名記者來到師里采訪王杰的事跡。他們?yōu)榱藸帗尩谝皇志€索,紛紛要求師部安排住進王杰生前所在連。王杰生前所在連就住了20多個記者。為記者準備的房間住滿了,有的記者干脆到戰(zhàn)士住的排房里與戰(zhàn)士同住,就近采訪。后來,戰(zhàn)士宿舍也住不下了,有的記者就打地鋪住下采訪。
10月30日和31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分別刊登和廣播了王杰日記摘抄。經(jīng)新華社記者、《解放軍報》記者聯(lián)合采訪,發(fā)表了長篇通訊《革命青春的贊歌》?!督夥跑妶蟆废群笤谝话姘l(fā)表了《一心為革命,一切為革命》、《學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從雷鋒到王杰》4篇社論,并用12個頭版頭條、21個整版刊登王杰事跡、王杰日記、王杰詩歌以及全軍指戰(zhàn)員學習王杰的情況。這種宣傳規(guī)模在《解放軍報》的歷史上是很少見的。11月2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通訊稿《革命青春的贊歌——記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王杰》,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反響。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1965年第四季度,全國各大報刊、電臺發(fā)表與王杰有關的報道多達1300多篇。
王杰的事跡和日記也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贊揚。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陸定一等,或發(fā)表講話,或為王杰題詞,高度評價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11月9日,朱德為王杰題詞:“學習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11月15日,周恩來為王杰題詞,題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號召:“一定要學習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第二部分是他親筆抄寫的王杰日記中的一首詩:“座座高山聳入云,我們施工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獻人民?!泵珴蓶|高度贊揚王杰的革命精神,他說: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此后,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學習王杰的熱潮?!锻踅苋沼洝氛匠霭婧螅鞯匦氯A書店門前排起了長龍,王杰的事跡和日記的廣泛傳播,影響了一代中國人。1992年1月19日,江澤民到王杰生前所在連視察,稱贊“王杰是一面旗幟”,并題詞:“弘揚‘兩不怕’精神,培育‘四有’革命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