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武魁,不如鍋盔”,舊時陜北鄉(xiāng)間俗語?!吨胁靠h志》解釋,“文魁武魁”是匾額上的字,“科舉時代,家有文武舉人,于門上懸此匾額”;而“鍋盔”,說的是又厚又大的面餅。本分的莊稼漢絕不好高鶩遠(yuǎn),不慕功名、淡泊自安的務(wù)實心態(tài),由這句老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幽默感不少,榮譽(yù)感是不是欠了點?倒也不必這樣看。因為社會永遠(yuǎn)不會缺乏的,正是進(jìn)取心。
匾額可裝點門戶,卻不能當(dāng)飯吃——所謂“不如鍋盔”。對于門匾那輕視的一瞥,是投給虛榮的。請讀1937年東北《海城縣志》:新宅落成,親戚朋友贈匾額,“或稱官階,或論齒德,然聲聞過情者居多,系一種粉飾門面之具,能否名副其實,則在所不計”。言過其實,溢美浮夸,甚至阿諛奉承,功名匾貶值,光榮匾掉價,對此,人們嗤之以鼻,說一句“不如鍋盔”,又有什么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