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龍慧玲 鄧艷
1.1 一般資料 收治頸椎間盤突出患者103例,男64例,女39例;年齡16~71歲,平均39.7歲;全部病例均經臨床查體、頸椎CT或MRI檢查,符合頸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
1.2 診斷依據 ①外感風、寒、濕兼有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所致。②好發(fā)年齡在40歲左右,多為慢性病。③常伴有頭痛(多見于椎動脈型頸椎患者,多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眩暈、咽痛、耳下疼痛、頸項痛、肩部疼痛、胸痛及胸部裹束感、上肢疼痛(多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上肢麻木、腫脹、痙癥、痿癥、胃脾不適、心悸、胸痛、步態(tài)失穩(wěn)等等。④頸部壓痛點檢查:頸椎棘突叩痛,頸椎橫突處找到壓痛點,壓頂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前斜角肌加壓試驗均可出現陽性。⑤X線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有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等等。
1.3 方法 根據隨機化原則分為兩組,綜合治療組53例,單純牽引組50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椎間盤病變及并發(fā)癥無明顯差異。單純牽引組行頸椎牽引,采取坐位,連續(xù)牽引15 min(每牽引1 min,緩和1 s),牽引力一般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緩和力一般為牽引力的30%~40%,牽引1次/日。綜合組在單純組的基礎上增加中藥提速透化療法,采用SH-2000B電腦透化型中藥電磁儀,將裝有C型中藥包的電磁熱墊置于頸椎大椎穴,設定溫度為40度,每次90 min,7 d1個療程,每療程間歇3~5 d,連續(xù)2~3個療程。
1.4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標準[3]。①優(yōu):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②良:有稍微癥狀,活動輕度受限,對工作生活無影響。③好轉:癥狀減輕,活動受限,影響正常工作生活。④無效:治療前后無差別,甚至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治療前后的組間對照,兩樣本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用t檢驗,兩樣本率的差別顯著性檢驗用χ2檢驗。
經2個療程后,單純組50例治愈率為24%,有效率為60%;綜合組53例治愈率為71.7%,有效率為94.3%。
頸椎間盤突出癥又簡稱頸椎病,是因頸部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并因長期勞損或受風寒濕邪(包括咽喉部感染)加重退變,導致頸部動靜力平衡失調,產生椎間盤突出(或膨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從而刺激或壓迫頸部肌肉、神經、脊髓、血管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1]。頸椎間盤突出的基本病理變化是神經根的炎癥反應。小關節(jié)的錯縫、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障礙是頸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的病機關鍵。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對神經根的機械性壓迫,引起神經根反應異常,神經根傳導特性的損害和神經根的營養(yǎng)障礙。經根的機械性壓迫,引起神經根反應異常,神經根傳導特性的損害和神經根的營養(yǎng)障礙。因椎間盤突出而受壓的神經根或脊神經節(jié)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來源于退行性變椎間盤的許多物質,如乳酸、糖蛋白、氫離子、磷脂酶A2、IgG和基質溶素等[2]。來源于神經根周圍局部炎性反應組織所釋放的內源性化學性物質包括緩激肽、血清素、組胺、乙酰膽堿、前列腺素 E1、E2和白三烯等,均具有刺激炎性反應和致痛作用。
絕大多數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通過牽引,使椎間隙增寬,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增加椎間盤外壓力。促使突出物回納,同時擴大椎間孔和神經根管腔隙,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中藥提速透化療法主要原理是藥療可以舒筋活血、祛風勝濕、補益肝腎,藥物針對性強,透皮液具有強力擴張、滲透作用,可以攜帶中藥氣離子快速到達病灶,達到治療的目的。在電磁、電熱、遠紅外功能的綜合作用下可以加速炎性物質的吸收,松解粘連,修復頸部神經、血管,使病灶由病理狀態(tài)向生理狀態(tài)轉化,使疾病快速康復。
本研究中,牽引結合中藥提速透化療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牽引治療。觀察表明牽引結合中藥提速透化療法治療同時進行,患者感覺舒適,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療效,證明牽引加中藥提速透化治療在頸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中是值得采用的非手術療法之一。
[1]施杞譚.頸椎?。虾?萍冀逃霭嫔?,2004.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3]頸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治療.頸腰痛雜志,2000,2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