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論敦煌文書中的草書楷化字
張磊
(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敦煌寫卷中的草書楷化字是漢語俗字的重要來源之一。在草書楷化的過程中,部分字形出現(xiàn)了既區(qū)別于原字而又在部分構(gòu)件上與他字同形的情況,因而容易造成誤釋和誤錄。研究草書楷化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利于敦煌和傳世文獻(xiàn)的整理及辨?zhèn)巍?/p>
敦煌寫本;草書楷化字;校勘;辨?zhèn)?/p>
漢代形成的草書是對隸書的一種變革,即用勾連和簡省的方式來輔助隸書,從而達(dá)到書寫便利的目的。但草書不易辨認(rèn),需要改造成楷正而規(guī)范的字形以便抄寫。草書楷化字就是依據(jù)草書形體楷化而來的漢字,它們在由草而楷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形體或結(jié)構(gòu)的改變。當(dāng)然,文字的發(fā)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不可能僅通過某一階段來完成。這里所說的草書楷化字,僅就其中由草而楷的環(huán)節(jié)而言。敦煌寫本中存在大量的草書楷化字,對其進(jìn)行研究,有利于敦煌和傳世文獻(xiàn)的整理和釋讀。文中所引敦煌文獻(xiàn)除特別注明外,一般依據(jù)《法藏敦煌西域文獻(xiàn)》[1]和《英藏敦煌文獻(xiàn)(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2],其中“P.”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xiàn)伯希和(P.Pelliot)編號,“S.”指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xiàn)斯坦因(M.A.Stein)編號。
草書楷化是漢語俗字的重要來源之一。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多次提到因草書而形成的俗字,如卷八五《辯正論》第一卷音義:“濟(jì)濟(jì),孔注《尚書》云:‘濟(jì)濟(jì),眾盛之貌?!撐淖鳚?jì),草書不成字也。”敦煌寫本中常見的俗字如門作門、卒作卆、定作等,都是草書楷化字。再如:
敦煌俗字受時代、用途、材料、寫手等諸多因素影響而千差萬別,然而俗字有其發(fā)展和演變的內(nèi)在規(guī)律。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盛行,楷書字形繼承了唐代以來頒布的字樣標(biāo)準(zhǔn),俗字的發(fā)展逐漸趨緩。但雕版的普及并不意味著俗字的絕跡,事實上,宋代以后的刻本中,仍然夾雜了不少從寫本沿襲下來的草書楷化字。對其進(jìn)行研究,有利于傳世古籍的整理。例如:
此外,海峽兩岸頒布的規(guī)范漢字中,也有不少是繼承寫本中草書楷化而來的俗字。下面以繁體為例,前者為臺灣用字,后者為大陸用字(偏旁相同的可以類推)[10]:標(biāo) /標(biāo)、眾/衆(zhòng)、黃/黃、錄/録、戶/戶。可見,臺灣注重字形是否符合《說文》小篆的初形本義,大陸則注意字形的簡便通行。如“示”,臺灣第三劃為豎,大陸第三劃為豎提,這就是草書連筆在楷化之后留下的印跡。但臺灣同樣不能免“俗”,如用草書楷化字“為”,歸入火部,部首與字義無關(guān),也不合字源;大陸則用其正體“爲(wèi)”,屬爪部。此外,在兩岸各自的標(biāo)準(zhǔn)中,都有許多相承久遠(yuǎn)而又日用不知的草書楷化字,并不存在對錯問題。如開、形、研、妍、邢、并、拼等字,原字《說文》均從幵,現(xiàn)在則把“幵”省并為“開”。推本溯源、簡便易行,才能達(dá)到兩岸交流順暢的目的。
王念孫在校勘《淮南子》時歸納了數(shù)十條古書致誤之由,其一云:“《齊俗篇》:‘柱不可以摘齒,筳不可以持屋。’高注:‘筳,小簪也?!腹j讀若廷,言小簪可以摘齒,而不可以持屋也。筳與筐草書相似,而各本遂誤為筐矣?!保?1]47并揭示出“有因草書而誤者”的??睏l例。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草書楷化之后,很容易形成既區(qū)別于原字,而部分甚至全部構(gòu)件又與他字同形的情況,所以古書中存在一種據(jù)俗體回改為正體的傾向,但因字形彼此相近而又常常混同。敦煌文獻(xiàn)整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例如:
差誤作若。S.529V《諸山圣跡志》其中一句,郝春文先生校作“萬仞嵯”[12]46。按:第三字原卷作“”,應(yīng)為 “嵯”字變換偏旁位置的異體字,“山”下為“差”字草書形體,如 P.4625《五臺山贊》亦作“嵳峨”。又上揭文句末“嵯”字,當(dāng)為“嵯峨”之“峨”,因受其上字“嵯”而改換聲旁。萬仞嵯峨,指山勢高峻貌?!啊弊謿v代字書未見,當(dāng)為校者據(jù)寫本中的草書形體所造的楷化字。S.467《五臺山曲子》第一首:“嶺岫嵯峨朝圣地”,正作“嵯峨”。反之,“若”的草書也容易誤校作“差”。S.529V《諸山圣跡志》后文“倫(輪)差掃灑?!保?2]57“差”字原卷作“”,實為“若”字草書,表示如、似之義。《五經(jīng)文字·艸部》:“若,作訛?!笨芍叭簟迸c“差”的草書形近易混。
敦煌偽卷是近人采用各種方法仿制的寫本。學(xué)者多據(jù)紙張、墨跡、行款、內(nèi)容、題記等進(jìn)行辨別。判斷偽卷是十分復(fù)雜的問題,而運用字體來鑒別則具有特殊的功用。這是因為文字的發(fā)展和演變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特別是唐宋時期的俗字,模仿起來不免會露出破綻。《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xiàn)》[13]收錄了四件近代偽卷,為辨?zhèn)翁峁┝松鷦拥牟牧稀=褚云渲袃删頌槔?,說明草書楷化字在辨?zhèn)畏矫娴膬r值。
ZSD090號《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楷書寫本。“以諸因緣,種種譬喻?!薄耙颉弊鳌啊保c寫本中常見的“囙”迥異?!啊蓖ǔJ恰柏琛钡乃鬃郑纭侗蔽簵畲笱墼煜裼洝?、《魏靈藏薛法紹等造像記》:“凡及眾形,罔不備列?!薄柏琛苯宰鳌啊毙?。《龍龕手鏡·一部》:“,俗;罔,正?!贝送猓捌侦镀渲?,應(yīng)受供養(yǎng)?!薄办丁弊鳌啊保鱾握呦认缕?,緊接著再向上挑出行書連筆之勢,這種現(xiàn)象在佛經(jīng)抄本中極少。
ZSD093號《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楷書寫本,略帶隸書筆勢?!办短摽罩?, 雨曼陀羅華。”“於”作“一”;“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作“”,左半逆趯與順撇交替出現(xiàn)。再如“菩提”之“提”既有作趯劃之“一”,亦有作撇劃之“”,均與可靠的敦煌寫本同一寫卷字體基本一致的書寫習(xí)慣不符。
[1]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xiàn)[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等.英藏敦煌文獻(xiàn)(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995.
[3]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下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4]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榮寶齋,1991.
[5]顧藹吉.隸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秦公.碑別字新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7]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匯編(第4冊)[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8]丁度.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丁度.集韻[M].北京:線裝書局,2001.
[10]蘇培成.臺灣與大陸常用漢字對照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11]王念孫.讀書雜志(第15冊)[M].北京:中國書店,1985.
[12]郝春文.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xiàn)釋錄(第3卷)[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3.
[13]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xiàn)[M].北京:中國書店,2007.
A Study on the Cursive-regular Script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Zhang Lei
(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
The cursive-regular script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are an important origin of common characters. During the process from cursive to regular script, some of them formulate new characters which is related but different to previous one.Therefore,it may cause misunderstanding.It is beneficial for collection and distinguishing the false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with studying its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Dunhuang Manuscripts;cursive-regular script;proofreading;distinguish the false
H028
A
1672-3708(2012)02-0026-03
2012-03-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域外漢文辭書《新撰字鏡》研究”(11YJC740141)階段成果。
張 磊(1981- ),男,云南昆明人,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漢語史與敦煌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