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勇,陳曉鋒,黃 瑜
(武鋼研究院信息研究所 《武鋼技術》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80)
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及當代科技論文美的缺失
江 勇,陳曉鋒,黃 瑜
(武鋼研究院信息研究所 《武鋼技術》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80)
了解、熟悉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特征,對避免目前科技論文美的缺失行為有所幫助。分析科技論文的形成和創(chuàng)作過程不同階段的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特征,指出當前科技期刊存在的學術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以及個別期刊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導致期刊內容質量嚴重下降等現象,造成了科技論文美的缺失。指出了對科技論文美的深層挖掘是科技期刊活力所在。
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學術不端
科技論文是科學研究的理論結晶,是科研工作者依據科學事實和試驗,運用科技語言,并經過邏輯推理,以事實為依據得出的理論實踐[1],因此,在美的形態(tài)上也與文學作品有所區(qū)別。了解、熟悉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特征,對于提高編輯質量有所裨益,同時對分析并避免目前科技論文美的缺失行為有所幫助。
對于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的探討,由于側重點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人員或編輯人員分別表達了各自不同的觀點[1-6]。有的通過編輯實踐活動來闡述科技論文美,并將之運用到具體的選稿和編輯加工中,使文稿在形式上更加和諧、規(guī)范,在內容上更加嚴謹、完整[5]。也有建議將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法靈活運用于科學研究中,引導人們重視科學研究中的科學美[3]。通過研究科技論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提煉出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特點更具現實意義。
科研立項階段是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前的準備階段。在該階段,科研人員將自然界作為審美對象,運用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和思維視角,確定科研選題。這一階段離不開對自然界的思考,故張漢文老師將此階段所產生的美稱為“自然美”[2],而張士瑛老師所指的“事實美”[1]大抵也是指該階段的美的形態(tài)。它是建立正確的科學研究的前提保證和方向。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和科學觀,通過充分的調查論證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才能在科學研究中事半功倍,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有價值的科技論文。因此,該階段的審美觀是科技論文技術含量高低的前提和關鍵。
實驗研究階段及實踐階段的美的形態(tài),有人稱之為“實驗美”[1],也有曰“科學美”[2]。它是對科研立項階段確定的科研選題進行的實驗研究,或是對科研選題中的“假說”的證明,或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理論,或是研發(fā)出新的產品和工藝。實驗研究過程中,離不開自然的基本規(guī)律,必須具有科學性;同時要具有科學思想的獨創(chuàng)性和方法的新穎性,以及科學思維的嚴密性和有序性,在繁雜的實驗中找到內部組織與結構體現的“變化中的一致”、“雜多中的整一”(英國美學家哈奇語)。同時,該階段往往不僅僅停留于實驗階段,更重要的是對實驗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實踐,體現出實踐美。特別對于工程學的研究來說,實驗室的理論研究放諸工業(yè)大生產中時往往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實踐生產才能找出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并對實驗研究成果不斷進行修正和完善,以期轉化為經得住實踐考驗的正確成果。它是科技論文核心內容的保障和論文觀點的有效佐證,其正確性和完備性對科技論文所產生的效益和價值具有直接關系。
論文創(chuàng)作階段是科研人員將科學實驗研究成果轉化為知識成果的過程,體現了作者科學思維的嚴密性和文字表達的確切性、邏輯性、簡明性,因此表現出文學作品的藝術美,科學思維的邏輯美,以及不同于文學作品語言表達方式的語言美。
(1)藝術美在于科技論文用詞的嚴謹性,如“示蹤”、“誘導”等詞,必須恰如其分地表達實驗過程中得出的某些行為和規(guī)律,因此在用詞上也必須反復推敲,像寫詩一樣一字千金[2]。
(2)邏輯美在于作者對科技論文整體框架的把握。盡管科技論文不似文學作品那樣可以采用多種敘述和表達方式——為了便于讀者對整個研究成果的理解,科技論文更多地采用的是順序的表達方式,即背景介紹、實驗、結果、分析、結論等——但這并不意味著其邏輯上的死板。相反地,作者嚴密的邏輯思維和邏輯表達的恰當組合,往往能讓一篇看似繁復專業(yè)的論文讀起來朗朗上口。筆者在工作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科研人員,他們在科研生產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在將其經驗總結和成果轉化為知識成果的時候往往不足,主要原因就是邏輯思維的不嚴密和邏輯表達上的欠缺。一篇行如流水、讓人醍醐灌頂的優(yōu)秀科技論文必然離不開邏輯思維和邏輯表達二者的絕佳組合。
(3)科技論文的語言不是簡單的文字搭配。其語言的組成元素包括文字和圖表,而圖表在科技論文中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們往往是對實驗結論和分析的有力證據,是科技論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圖表和敘述文字的合理搭配,能使科技論文在形式上更加生動活潑、易于接受,在表達上更加言簡意賅、簡明直觀,在版面上節(jié)省了用大量文字也可能說不清楚的版面,同時也讓版式看起來更加整齊美觀。這是科技論文獨有的語言美。
如果說科技論文在科研立項、實驗研究、作者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建設一幢堅固的房子,那么編輯加工就是對這幢房子內外的裝飾,以使之更加美觀、舒適、宜人,這就是編輯美。它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對科技論文進行組織、選擇、整理、加工,用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及物質載體,積累和傳播科學技術信息和知識的工作,是傳播人類優(yōu)秀精神產品的偉大事業(yè)[7]。作者的勞動產品必須經過編輯人員的鑒別、整理、加工和出版才能成為社會的精神財富[8]。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公平對待每一篇投稿;還要求編輯人員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能夠客觀評價科技論文質量的優(yōu)劣;特別是目前學科交叉程度越來越深,編輯工作不光要涉及各種科技專業(yè)知識,還要涉及哲學、美學、管理學、交際學等知識。因此,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不僅僅只是文字美化的再創(chuàng)造性工作,更是一個不斷學習新知識接觸新領域的過程。編輯職業(yè)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習型職業(yè)。一篇科技論文的正式出版無不融入了編輯人員的再加工創(chuàng)造勞動,看似短短的幾頁篇幅,確是編輯背后不斷學習充實知識儲備的結晶。這也正是編輯美的所在。
毋庸置疑,科技論文的社會美充分地體現在它正式發(fā)表后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它是科技論文美的延續(xù)和升華,是對作者和編輯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充分肯定,對于一些前瞻性很強的科技論文來說,這種延續(xù)可能會更加深遠。比如牛頓的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它們公諸于眾后,便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促進了社會、科技、經濟等領域的進步。從短期來看,這種美不僅僅體現在下載量、引用率、收錄情況等量化指標上,同樣體現在作者因此而產生的知名度上,比如不久前因破解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而知名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就是一個貼切的例子。
科技論文的整體美是以上各種美的集合體和統(tǒng)一體,缺少了其中的某一種形態(tài),就會破壞科技論文的整體美,從而導致科技論文美的缺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術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破壞科技論文的自然美、科學美以及藝術美,從而導致科技論文美的缺失。眾所周知,科技論文的基本特點在于它的科學性。通過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學術腐敗行為而產生的科技論文,因其失去了科學性,便毫無價值可言,毫無美感可言,甚至對企業(yè)、社會和個人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近幾年,學術不端行為愈加嚴重,學術丑聞也頻頻曝光,譬如浙江大學賀海波因論文造假而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西安交通大學李連生教授因“斡旋壓縮機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及系列產品開發(fā)”項目涉及成果剽竊而被收回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證書和獎金[9]。這種造假丑聞在國外也時有發(fā)生。美國朗訊公司貝爾實驗室研究員舍恩在1998-2010年之間造假或修改數據至少16次,而其造假的論文多刊登在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雜志《科學》和《自然》上,被視為科學界最大的丑聞之一。這種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造假水平越高越隱蔽,其對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的破壞性就越大。而目前對學術不端的檢測還比較有限,雖然中國知網推出了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并逐漸在各大高校、期刊社、研究院所普及推廣使用,但其只能在有限的程度內對論文的抄襲進行評價,對于更深層次的學術不端行為,比如偽造數據等,仍需要編輯、編委、主編們秉著科學、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論文進行甄別,以避免學術造假的論文發(fā)表,造成惡劣影響。
少數期刊社過于注重經濟效益,過分限制每篇科技論文的篇幅版面,而不重視科技論文本身的內容質量,導致了編輯美的嚴重扭曲。這些論文,或由于內容本身缺乏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或由于編輯人員為了版面需要刪除了關鍵內容,破壞了公諸于眾后的社會美,其社會效益非常低。這些都最終導致科技論文美的缺失,制造出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信息垃圾。
由于編輯人員加工粗糙,對論文修改完善程度不夠,如不按照編輯標準規(guī)范對論文進行修改完善,不對模糊不清、不標準的圖表進行重新描繪等,這些無疑影響了期刊的編輯美和期刊整體的美觀,對期刊質量也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科技論文在形成和出版過程中存在美。與人類追求真善美的行為一樣,對科技論文真善美的追求,是作者、編輯孜孜以求的職責和動力,也是科技期刊生存發(fā)展的關鍵。對科技論文更深層次的美的挖掘,需要編輯人員對編輯行為不懈努力的嘗試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科技期刊才會有更久遠的發(fā)展,才會表現出經久不衰的活力。
[1] 張士瑛,劉乃生,劉憲福.美與科技論文[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1996,21(2):111-113.
[2] 張漢文.科技論文美的形態(tài)和特征[J].編輯學報,1992,4(3):133-137.
[3] 劉夢溪.學術論文的科學美[J].韶關學院學報,2005,26(4):92-94.
[4] 李建軍.論學術論文語言美的特征[J].東疆學刊,2010,27(4):55-57.
[5] 張士瑛,劉憲福.美與科技論文編輯[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S1):229-231,189.
[6] 董洪翹.文莊義重美在其中——試論學術論文的美學特征[J].沈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 (4):1-3.
[7]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8] 李燕文,鄭琰琰,王國棟,等.編輯勞動與作者勞動的辯證關系[J].編輯學報,2004,16(6):397-398.
[9] 石幸利.學術不端及學術腐敗行為和防范與治理[J].重慶科學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59-160,202.
G232
A
1673-0143(2012)04-0076-03
2012-05-12
江 勇(1982—),男,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
(責任編輯:葉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