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王 崴,宋志國,劉明妍,王 爽,吳慧哲,魏敏杰
(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1)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經過多年的理論實踐與探索,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的一種為中西方教育界所認同的自主學習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1]。PBL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末期加拿大McMaster大學,以問題情景法(Problem Scenario)取代傳統(tǒng)的問題授課法(Problem Resolving)[2]。PBL讓學生以病例或問題為基礎,主動尋找或探索相關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不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機械式的被動學習。學習的過程更為具體生動,并更有意義。PBL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學習模式,即學生為主體,老師應該是問題的提出者、理論的指導者、討論方向的引導者和討論結論的認定者。
基于課堂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學法,即傳統(tǒng)的教學法,是以授課為基礎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學習發(fā)法。LBL的優(yōu)點在于所學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尤其對于抽象性理論和概念的學習很重要[3]。但存在教條,死板,學生被動學習的缺點。
鑒于以上PBL和LBL的優(yōu)缺點,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4]。近年來,我們分別對五年制和七年制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就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做了相關研究,并試圖比較兩種不同學制的學生在接受和運用該教學方法中的不同,為PBL教學法進一步改革和推廣打基礎。
(一)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07級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和五年制臨床醫(yī)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七年制和五年制各5個班,每個學制的班隨機分為:七年制PBL班(SP)(30人);七年制 LBL班(SL)(29人)和七年制PBL+LBL班(SP+L)(分1、2、3班,共 86人)及五年制 PBL班(FP)(28人);五年制LBL班(FL)(30人)和五年制PBL+LBL班(FP+L)(分1、2、3班,共89人)所有學生均已修完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醫(yī)學基礎課程,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病理、病理生理知識,具有自學藥理知識的能力。
(二)方法。
將藥理學分為總論、傳出神經系統(tǒng)藥物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藥理學、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藥理學、內臟系統(tǒng)藥物藥理學、內分泌系統(tǒng)藥物藥理學、化學藥物藥理學等七篇。PBL組、LBL組與PBL+LBL組課時總數(shù)相同,即共68學時。SL和FL班采用LBL法逐章系統(tǒng)講授,其余組總論部分均采用LBL方法進行教學,之后的六篇,SP和FP班全部內容采用PBL教學法,SP+L和FP+L班進行分章節(jié)PBL+LBL相結合的教學法,具體如下:班進行傳出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理學20學時的PBL教學,其余部分用LBL教學;SP+L-2和FP+L-2班進行心血管和內分泌系統(tǒng)藥理學20學時的PBL教學,其余部分用LBL教學;SP+L-3和FP+L-3班進行內臟系統(tǒng)藥理學和化療藥18學時的PBL教學,其余部分用LBL教學。PBL教學法的學習程序始終遵循發(fā)放病例—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資料—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問題解決,其中討論是以8-10人的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選出組長組織同學輪流發(fā)言,輪流記錄。LBL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藥物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等方面的講授。
(三)考核與評估。
1.PBL、PBL+LBL教學法考核方法。(1)小班討論計分:通過學生的討論發(fā)言情況,對其課下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百分制,系數(shù)0.2;(2)大班討論計分:大班討論以每個小組長發(fā)言為主,必要時小組成員補充。百分制,系數(shù)0.1;(3)期末考試計分:與LBL組的試卷相同,系數(shù)0.7。平時成績即小班討論計分和大班討論計分占30%;(4)理論考試出題原則:客觀題占80%;病歷分析題占20%。
2.LBL教學考核方法。與PBL與LBL組的試卷相同,最后成績不乘系數(shù)。
3.在藥理學教學完成后,分別給三組學生發(fā)放了292份無記名調查問卷(PBL組58份,LBL組59份,PBL+LBL組175份),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我感覺情況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92份,進行統(tǒng)計分析。
PBL組、LBL組和PBL+LBL組三組的期末考試成績做統(tǒng)計分析。以上結果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檢驗水平定為α=0.05,即當P<0.05時有統(tǒng)計學差異。
(一)考試成績評估。
我們對以上六組學生的理論試卷的總成績、PBL試題分數(shù)分別進行統(tǒng)計(見表1)。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兩種學制、三種教學方法的六組學生成績總分和PBL成績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不同教學組別考試成績比較
(二)問卷調查分析。
1.學習情況比較分析。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就“提問次數(shù)”、“討論發(fā)言”、“查閱資料”和“自學時間”四個方面進行調查,通過分析回收的292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從教學方法的角度比較,PBL+LBL組學生的提問次數(shù)和查閱資料時間明顯增加(與LBL組相比),PBL組的討論發(fā)言次數(shù)明顯增加,優(yōu)于其他兩組;從學制角度比較,七年制學生的自學時間、查閱資料時間和討論發(fā)言次數(shù)均高于相應的五年制學生(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教學組別學生學習情況比較
2.自我感覺情況分析。在對學生“自我感覺情況”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對藥理知識的掌握、溝通和交流能力、檢索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互相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通過分析回收的292份有效問卷。
總體來說,PBL組和PBL+LBL組的自我感覺提高較為明顯。七年制學生比五年制學生自我感覺好一些。具體地說,藥理知識掌握方面,SP、SP+L、FP、FP+L均優(yōu)于其他兩組;溝通和交流能力方面,各組較為均衡;檢索和搜集資料能力方面,SP組表現(xiàn)最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SP、SP+L、FP、FP+L均優(yōu)于其他兩組,SP+L表現(xiàn)最佳;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方面,SP+L和FP+L均優(yōu)于相應的其他四組;互相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方面,FP和FP+L表現(xiàn)較好,SL和FL組在此方面基本不占優(yōu)勢。
本課題組針對PBL和PBL+LBL組的教學,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問題,學生通過病例討論,辨證分析和掌握知識,熟練解決相關臨床問題,建立多學科知識的立體框架,力爭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提高學生的自學、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相互交流、評估等能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5]。同時通過PBL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可以樹立整體醫(yī)學觀,系統(tǒng)掌握整體性的方法和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全面提高醫(yī)學生的綜合素質。
PBL+LBL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PBL和LBL相結合優(yōu)勢互補的特點。在藥理知識的掌握、檢索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互相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等五個方面,PBL和PBL+LBL組學生均有明顯提高,且PBL+LBL組學生提高更為明顯。特別是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方面,PBL+LBL組學生表現(xiàn)更為突出。同時結合LBL教學法,使知識更系統(tǒng),更全面,更扎實。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更寬的學習思路和多角度的學習方法。
七年制的學生入學成績比普通五年制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好,學生素質較高,學生的知識面廣,思維 敏銳,求知欲強,外語水平高,更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結果來看,經過PBL教學訓練后,七年制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綜上所述,PBL+LBL教學法能夠充分發(fā)揮PBL和LBL教學法各自的特點,形成優(yōu)勢互補。該教學法在學習主動性和個人能力發(fā)展及學習知識的扎實性方面體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在七年制學生教學中應加大對該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帶動七年制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1]杜翔云,鐘秉林,Anette Kolmos.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理念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08,2:20-24.
[2]KwanCY.Learning of medical pharmacology via innovation:a personal experience in McMaster and in Asia[J].Acta Pharmacol Sin,2004,25(9):1186-1194.
[3]K.Gehlhar,A.W ǜ ller,H.Lieverscheidt,M.R.Fischer and T.Sch ?fer.Is a PBL curriculum a better nutrient medium for student-generated learning issues than a PBL island[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10,15(5):671-683.
[4]張國偉.PBL+EB M教學模式引入肝膽外科研究生臨床培養(yǎng)階段中的嘗試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7):103-104.
[5]王 崴,魏敏杰,劉明妍等.七年制醫(yī)學生藥理學PBL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7:89-90,9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