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雙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高中武術模塊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
李繼雙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選擇武術模塊進行分層教學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因為武術運動既是中華傳統(tǒng)體育,又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武術運動的教學內容豐富,易取材,它既有基本功練習,又有套路練習;既有徒手,又有器械;形式多樣。既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重武德教育,在社會上特別是廣大學生中具有豐富的活動基礎,可以作為分層次教學的典范,同時也為其它模塊教學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借鑒。
高中武術 模塊教學 分層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實施“必修+選修”的教學模式。我校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在高一年級的下學期開始進行了選項分班制的教學模式,學校根據(jù)自身的師資力量以及體育設施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了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4個項目的教學,由學生自主選項進行重新編班教學。通過對高二年級武術選項分層教學的調查分析表明,在武術實施選項分層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當前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班級人數(shù)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懸殊;教師的專項水平低,場地器材不足;學生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學生層次分明,教師的教法單一;教學分層與評價不一致等,很多教師習慣運用傳統(tǒng)的組織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很難解決“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阻礙了學生興趣的激發(fā)。為解決這一矛盾,使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學習和鍛煉,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更好地完成體育課的學習任務,在教學班的劃分上應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層次性、發(fā)展性,實施分層次教學,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本課題名稱為“高中武術模塊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沭陽縣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在研究對象上本課題選擇的是高二武術選項學生,在內容上本課題研究的是模塊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這部分學生的武術學習狀況。
(1)高中武術:自2006年初,我校引進胡啟賢老師的青少年太極拳以來,武術在我校已經深深的扎下了根。經過近四年沭中人的共同努力,十七式青少年太極拳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大體育特色,吸引很多外地參觀者前來觀摩學習,也得到各界人士的認同。
(2)模塊教學: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實施,在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分模塊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愛好和特長,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注重學生的主體,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3)分層教學:從學生的生理、體能和個性特征等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學對象的實際,在總的教學模式和體系下,建立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使不同的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特長都得到充分的選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分層次教學模式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
表1 初始狀況時,武術選項學生中各類學生占總人數(shù)﹙318人﹚的百分比
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
2009級武術選項學生,共318人。
研究的方法有:問卷調查法、統(tǒng)計法、對比法。
4.1 首先,要了解武術選項這部分學生的初始水平
即高一升高二時,武術選項學生在高一第二學期期末的體育選項成績,這一成績作為其初始成績,并根據(jù)這一初始成績將學生分成A、B、C、D四類。所謂A類,就是平時練習積極性很高,基本功基礎較好,考核的武術套路能熟練完成并打出武術的風格的學生。所謂B類,就是平時練習很積極,基本功也很好,但是在考核武術套路時不能很熟練的完成。所謂C類,就是在平時練習很積極,但由于自身基本功基礎較差,在考核套路時完成的動作不規(guī)范、不熟練。最后一類是D類,這一部分學生當初選項時選修武術只是圖新鮮,根本不是真心練習武術,他們的基礎不是很好,平時練習又不認真,所以考核時有的同學竟然不參加測試,即使參加了打的動作也很不規(guī)范。
4.2 其次,對于武術選項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我實行每學期考查兩次,即期中階段左右抽測一次基本功,期末時考核所學內容
4.3 第三,平時練習過程中根據(jù)個人的具體變現(xiàn)及基本功抽測情況重新調整A、B、C、D類學生
4.4 第四,制定符合各類學生的切實可行的練習計劃,讓每一位選項武術的學生通過練習都有所提高
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
通過近兩年時間的調查研究,就武術選項這部分學生而言,總體來講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無論是武術學習,還是文化學習以及思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據(jù)(表1、2)的顯示,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A類學生人數(shù)逐漸增多,即A類學生由初始的33人增加到第二學期第二次測試的78人,共增加了45人達14.5個百分點,我們說增幅是巨大的;而B類生在各次測試中總人數(shù)基本持平,極差只有3.2個百分點,人數(shù)上也只有10人;C、D兩類學生的人數(shù)都在逐漸減少,即C類生由初始的90人減少到后來的68人。占總人數(shù)接近7個百分點,其中D類生的減幅更大,由初始的67人減少到后面的42人,減少了25人,約占8個百分點。
表2 高二年級歷次統(tǒng)計武術選項學生A、B、C、D流動情況
依據(jù)上述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說,通過兩年多時間的課題研究,在武術選項這部分學生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措施是正確、合理、有效的。它讓我們在模塊教學中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為我校的體育特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實踐證明,敢做、敢拼、敢闖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堅信,通過該課題的實踐研究,我們的思路定會更加清晰,經驗也定會更加成熟,并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推向更大的范圍。
[1]王建華,王曉東,高嶸.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建設與改革的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
[2]杜建軍,李靜華.對中小學引入武術散打運動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2).
[3]陳雁飛.中小學武術教學新嘗試[J].中國學校體育,2004(6).
[4]陳和霖.中小學武術課間操初探[J].新體育,2003(11).
[5]昌滄.武術進中小學難在哪[J].體育文化導刊,2003(1).
G633
A
2095-2813(2012)04(c)-0074-02
李繼雙:1976年3月5日出生,男,江蘇沭陽,本科,中教一級,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