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少華,盧 寧,盧彥杰
(深圳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與咨詢中心,廣東 深圳 518060)
本世紀以來,父親在位研究正在成為父子關系研究中一個嶄新的領域。Krampe和Newton等人在有關父子關系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礎上,從子女的視角和體驗出發(fā),基于家庭系統(tǒng)考察父子關系,建構了父親在位理論,提出了父親在位理論的動力學模型[1],將父親在位定義為子女的心理父親在位,即父親對子女的心理親近和可觸及。父親在位是子女內在的心理狀態(tài),無論其家庭結構如何,所有子女都可以擁有父親在位。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子女健康的心理發(fā)展和良好的發(fā)展結果;反之,如果父親在位處于消極狀態(tài),將不利于子女健康的心理發(fā)展[2]。
性別角色是社會規(guī)范和他人期望對男女兩性的行為模式的要求。性別角色的發(fā)展是個體社會化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影響個體性別角色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對性別角色具有最直接、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影響,而父親作為家庭中的核心對子女性別角色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3]。幾種心理學理論均支持父親在子女的性別角色認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精神分析觀點認為,男孩通過對父親的性別認同以釋放來自父親的焦慮,而父親則為女孩提供了一種男性甚至未來丈夫的基本模式。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子女在自身的社會化過程中通過處理大量不同的與性別有關的信息而形成對性別角色的理解,父母是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父親為男孩提供了一種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為強化模式,女孩也能在與父親的相處和關愛中獲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護性心理,并從父親那里獲得關于異性品質的參照。
有研究表明父親對子女的性別角色發(fā)展的影響同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密切關系。在家庭中如果父親是軟弱的而母親占據(jù)支配性地位,男孩性別同一性的形成就會受到嚴重傷害,他們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或者有挑釁行為;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親通常對子女持專橫或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5]。對父親缺失的研究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父親在子女性別角色發(fā)展中的作用,Biller[6]發(fā)現(xiàn)如果父親缺失發(fā)生在4歲前,則對子女尤其男孩性別角色的發(fā)展非常不利。張富洪等人[7]研究發(fā)現(xiàn)豪爽、威嚴、豁達、自信、獨立、遠見、安全、勇敢等“男性化”的父性意象特征對青少年學生的性別角色定向至關重要。沒有建立良好父性意象的子女,在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塑造方面容易出現(xiàn)問題:男孩會表現(xiàn)為性格脆弱、膽怯、懦弱、做事猶豫,缺少陽剛之氣,“女性化”趨向明顯;女孩則會因為缺少父愛,缺乏安全感,容易陷于早戀傾向。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性別角色發(fā)展和定型的關鍵時期[8]。本文擬從父親在位的角度探討其對大學生性別角色發(fā)展的影響,以期為父親家庭教養(yǎng)、青少年性別角色教育和性別行為指導提供有價值的借鑒,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提供理論指導。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在某綜合性大學大一~大三年級本科生中各抽取4個班,施測被試570名,得到有效問卷532份,有效回收率為93.3%。被試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級的學生分別為210名、142名和180名;男生230名,女生302名;平均年齡為19.72±1.22歲。
1.父親在位問卷中文修訂版(FPQ-R)
問卷英文版由Krampe和Newton[9]于2006年編制,蒲少華等人[10]修訂的父親在位問卷中文版用于測量成年子女(18歲及以上)對其父親的感知和體驗,共96個條目,包含與父親的關系、家庭代際關系、有關父親的信念3個高階維度,分為8個分量表:對父親的感情,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父親參與的感知,與父親的身體互動,父母關系,母親和外祖父的關系,父親與祖父的關系,父親影響的概念。采用5點評分:1=從不、2=很少、3=有時候、4=經(jīng)常、5=總是。得分越高,子女越具有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本研究中,3個高階維度和8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6~0.97。
2.中國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CSRI-50)
由劉電芝等人[11]于2011年編制,共3個分量表組成:男性化分量表包括領導力、男子氣、理性和大度4個維度及其16個項目;女性化分量表包括同理心、女子氣、勤儉心細3個維度及其16個項目;中性分量表包括18個項目,不計分,只起干擾作用。量表采用7點評分,施測時,被試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個等級上評定量表中形容詞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計1分至7分。男性化和女性化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89和0.84。
由研究者作為主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并回答被試的疑問,當場回收問卷,測驗過程約半小時。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錄入和處理分析。采用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
1.大學生性別角色在性別上的得分及差異檢驗
表1顯示大學生性別角色在性別上的得分及差異檢驗。男性化分量表及其4個維度(領導力、男子氣、理性、大度)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而女性化分量表及其3個維度中,只有女子氣在性別上呈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表1 大學生性別角色的得分及性別差異(n=532)
2.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分布
依據(jù)性別角色量表的評分標準,按男性分量表得分(M)和女性分量表得分(F)的中位數(shù)(男性4.8分,女性5.0分)將性別角色分為四類:未分化(M<4.8,F(xiàn)<5.0);女性化(M<4.8,F(xiàn)≥5.0);男性化(M≥4.8,F(xiàn)<5.0);雙性化(M≥4.8,F(xiàn)≥5.0)。各性別角色類型分布比例見表2。
表2 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的分布
由表2可見,總體上大學生雙性化、單性化(男性化和女性化)和未分化約各占三分之一左右,雙性化與未分化比例接近,有31.5%、37.1%的大學生屬于雙性化、未分化的性別角色類型。其中,男生中有39.8%、31.6%屬于雙性化和未分化,女生中24.5%、41.7%屬于雙性化和未分化,男生比女生更多呈現(xiàn)雙性化的發(fā)展趨勢,女生未分化比例顯著高于男生。
將大學生父親在位3個高階維度和8個分量表得分與性別角色2個分量表及其7個維度得分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父親在位與大學生性別角色之間存在廣泛的顯著相關,p<0.05~0.01,見表3-4。
表3 父親在位與男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維度的相關分析(r)
表4 父親在位與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維度的相關分析(r)
進一步探討父親在位對大學生性別角色的影響,以大學生性別角色2個分量表及其7個維度為因變量,父親在位8個分量表為自變量,運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6。
當以男性化分量表及其4個維度為因變量時,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與父親的身體互動、母親和外祖父的關系和父親影響的概念三個因子對領導力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父親與祖父的關系因子對男子氣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父親與祖父的關系和父親影響的概念兩個因子對理性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因子對大度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父親與祖父的關系和與父親的身體互動兩個因子對男性化氣質分量表有顯著預測作用。
表5 父親在位對男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維度的逐步回歸分析
當以女性化分量表及其3個維度為因變量時,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和父親影響的概念兩個因子對同理心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父母關系和父親影響的概念兩個因子對女子氣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因子對勤儉心細維度有顯著預測作用;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和父親影響的概念兩個因子對女性化氣質分量表有顯著預測作用。
表6 父親在位對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各維度的逐步回歸分析
大學生性別角色在性別上的差異檢驗結果表明:男生在領導力、男子氣、理性和大度等男性性別角色特征上表現(xiàn)突出,同時也在部分女性性別角色特征如同理心、勤儉心細等方面與女生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女生在領導力、男子氣、理性和大度等男性性別角色特征上得分顯著低于男生,僅在女子氣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這表明男生更兼具有男女雙性的性別角色特征,女生更具女性化性別角色特征,與張林等人[8]的研究結果一致。
大學生的性別角色類型中的雙性化、未分化和單性化各約占三分之一,傳統(tǒng)占優(yōu)勢的單性化已讓位于非單性化,理想的雙性化與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長,其比例遠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比例男大學生高于女大學生,女性化比例女大學生高于男大學生,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影響在減弱但依然存在,與劉電芝等人[11]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發(fā)現(xiàn)男生更多朝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類型發(fā)展,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同時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優(yōu)勢的人在各方面成功的機會更大些,也更受他人的歡迎,人們對兒童性別角色發(fā)展中雙性化平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但同時大學生中還存在較高比例的未分化類型,尤其是女生,性別角色尚未定型,更需要倡導積極的性別角色教育。
許多研究[8][12-13]表明父親與子女性別角色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本研究結果為此提供了支持性的證據(jù),大學生父親在位與性別角色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父親在位對大學生性別角色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是顯著的。
1.與父親的關系影響大學生的性別角色
高價維度一與父親的關系中,有3個因子顯著預測大學生的性別角色。
其一,“與父親的身體互動”因子顯著預測男性化分量表及其領導力維度。父子激活關系理論研究表明[3][14],父親在子女成長中的特殊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打鬧游戲中,父親通過展現(xiàn)給子女新的經(jīng)驗或新異刺激以激活子女的情感,它是子女社會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步驟。游戲是父子激活關系的核心內容,父親在與子女的打鬧游戲中不斷地鼓勵他們,使子女獲得更多成就感,這種激活關系是子女積極能力發(fā)展的基礎。因此,父親在子女的童年時期更多地養(yǎng)育了子女,與子女一起游戲,與子女有更多的肢體互動,子女將可能形成更男性化的、有領導風范的、有組織能力的、有支配力的性別角色特征。
其二,“父母關系”因子顯著預測女性化分量表中的女子氣維度,說明父母親關系親密、婚姻質量高、家庭和睦有助于子女形成文靜的、文雅的、溫柔的女子氣性別角色特征。
其三,“母親對父子關系的支持”因子顯著預測男性化分量表中的大度維度、以及女性化分量表及其同理心維度和勤儉心細維度,提示母親對父子關系持贊同和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母親積極鼓勵子女與父親之間的交流和親密關系,子女將更易形成心胸開闊、慷慨等男性大度的性別角色特征,以及更有親和力、更有愛心、善于傾聽、體諒人、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勤儉心細的女性同理心和勤儉心細的性別角色特征。Cummings等人[15]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親之間關系親密和諧,母親對父子關系的積極支持,子女與父親的關系也更容易親密,子女也更易具有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梢?,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有利于子女形成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雙性化性別角色特征。
2.家庭代際關系影響大學生的性別角色
高階維度二家庭代際關系考察父母親各自的父子關系對子女父親在位的影響[10]。本研究顯示家庭代際關系的兩個因子均可預測大學生的性別角色。“父親與祖父的關系”因子顯著預測男性化分量表及其男子氣維度和理性維度;“母親和外祖父的關系”因子顯著預測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領導力維度。依據(jù)家庭代際關系理論,父親和祖父的關系親密融洽,父親尊敬并愛戴祖父,父親則會將這種親密關系“傳遞”到自己與子女的關系中[2],父親也會為子女提供一種良好的角色示范和行為強化模式[4],父親會更多地鼓勵子女自信和勇敢,進而促進子女有領導能力的、理性的、男子氣的、有判斷力的男性化及其男子氣和理性性別角色特征的形成。母親和外祖父的關系親密融洽,她會積極支持配偶參與子女教養(yǎng)、更多地鼓勵子女與父親間的交流與親密,進而促進子女領導力性別角色特征的形成。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際關系有助于子女男性化性別角色特征的形成。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父母親各自的家庭代際關系對子女性別角色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父親與祖父的關系”因子預測男性化分量表及其男子氣維度和理性維度,“母親和外祖父的關系”因子預測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領導力維度?;诒狙芯康囊暯?,父親的父子關系對子女父親在位的影響或許比母親的父子關系對子女父親在位的影響更直接、更充分,因而父母親各自的父子關系對子女性別角色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這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加以探討。
3.有關父親的信念影響大學生的性別角色
高階維度三有關父親的信念中,“父親影響的概念”因子顯著預測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領導力和理性維度、以及女性化分量表中的同理心和女子氣維度。父親影響的概念分量表主要測量子女對父親影響的感知和體驗[10]。父親對子女的影響表現(xiàn)在子女對父子關系的看法和評價、子女看待父親的方式和態(tài)度、子女對父親重要性的理解、社會文化中有關父親意義和價值的信念等多個方面。子女對父親影響的良好感知和體驗將促進其高品質的父親在位。由此可見,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有利于子女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雙性化性別角色特征的形成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父親在位影響大學生的性別角色,高品質的父親在位有利于子女性別角色的形成和發(fā)展,父親能否承擔好相應的子女教養(yǎng)職能,對子女性別角色的正常發(fā)展和優(yōu)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蒲少華,李臣,盧寧等.國外“父親在位”理論研究新進展及啟示[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28(2):141-147.
[2]Krampe EM.When is the father really there?A conceptual reformulation of father presence[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7):875-897.
[3]蒲少華,盧寧.父親教養(yǎng)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0):1194-1197.
[4]Hirame EF,Mann T,Cabrera N,et al.Diversity in care giving contexts.In:Lerner M R(Ed),Handbook of psychology,Vol.6,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3.153.
[5]張麗華.試論父親在兒童性別化過程中的作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2):37-39.
[6]Biller HB.Father absence,maternal encouragement,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in kindergarten age boys[J].Child Development,1969,40(2):539-545.
[7]張富洪,申荷永.父性意象及其滿意度對父子關系的影響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9,(7):68-71.
[8]張林,鄧小平.高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身體自我認知對性別角色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24(3):53-57.
[9]Krampe EM,Newton RR.The Father Presence Questionnaire: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 new measure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being fathered[J].Fathering,2006,(4):159-190.
[10]蒲少華,盧寧,唐輝等.父親在位問卷的初步修訂[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2):139-142.
[11]劉電芝,黃會欣,賈鳳芹等.新編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揭示性別角色變遷[J].心理學報,2011,43(6):639-649.
[12]蔣玉娜,李朝旭,常文文等.單親家庭及單親家長性別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定位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6):544-546.
[13]韓大偉,車宣儀,王中會等.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高職生性別角色的影響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8,(2):157-159.
[14]Paquette D.Theorizing th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J].Human Development,2004,47(4):193-219.
[15]Cummings EM,O’Reilly AW.Fathers in family context:Effects of marital quality on child adjustment.In M.E.Lamb (Ed.),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M].New York:Wiley,1997.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