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形成機制探析

2012-12-04 07:56:44楊河清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2年1期
關鍵詞:過度動機勞動者

● 王 丹 楊河清

■責編 韓樹杰 Tel:010-68345891 E-mail:hrdhsj@126.com

近年來,“過勞死”這個產生于發(fā)達國家的社會問題已經走進中國,知識工作者正成為“過勞死”的高危群體。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基本認可過度勞動問題的多層次性和多階段性,認識到“過勞”這一詞語的內涵隨著時代發(fā)展和人們對 “過勞問題”研究的進展而日益豐富,即從極端負面后果的“過勞死”(上田鐵之丞,1989),到全面描述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體驗(Maslach,2001),持續(xù)高強度、超負荷的過度勞動導致的健康問題(薄萌,2008),再到以勞動時間和強度為切入點加以研究(王艾青,2007)。

在我國,“過勞”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學者將注意力放在“過勞死”的析因、預防與應對上,僅有少數(shù)學者對過度勞動產生的原因和形成機理進行剖析。楊河清等(2009)從國家、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等三大主體層面簡要探討了過度勞動形成的原因,涉及社會轉型帶來的生存壓力、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用人單位用人理念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勞動者個體的成就動機等,為此類問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黃河(2010)在日本過度疲勞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長時間勞動是過度勞動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沉重的職業(yè)和生活壓力則迫使人們被動過勞。 張春雨等 (2010) 應用Bakker(2004,2007)提出的工作要求-資源模型,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解釋過度勞動的形成機理,將此類研究推向深入。王曉波(2010)從知識型員工的特征出發(fā),認為知識型員工“過勞死”是環(huán)境變量、個體變量和結構化變量交互作用的結果。然而,學界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影響因素的選取多圍繞知識工作者自身,缺乏對知識工作者群體特征、工作特性等的關注,各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制大多缺少系統(tǒng)而嚴謹?shù)恼撌觯蛔阋詮睦碚搶用娼馕鲋R工作者過度勞動問題的發(fā)生、發(fā)展機理。

一、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影響因素

(一)前因變量

前因變量是引發(fā)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深層次原因,對包含知識工作者在內的全體勞動者具有共性意義。

1.社會文化層面。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為基本價值導向的價值觀在當代中國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陳曉英,2009)。由此帶來人們自愿自發(fā)地長期超時、超強度的過度勞動,并將之視為與集體保持一致、為國家社會和經濟發(fā)展貢獻等,并不認為過度勞動對自身、對用人單位和國家乃至全社會的長期、持續(xù)、和諧發(fā)展不利。這種社會整體、無意識地過度勞動,又會影響本就處于其中以及后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者,使大家在這種集體氛圍中繼續(xù)付出過度勞動。

2.社會經濟層面。現(xiàn)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高、經濟文化落后等客觀國情,直接決定了我國還必須以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為第一要務,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地政府追求GDP的增長率、用人單位追求資本的原始積累或利益增值、勞動者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等,激發(fā)了勞動者過度勞動的動機和意愿。同時,經濟轉型期間,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震蕩、變遷及調整,各種壓力也日益滲透到勞動者生活的各個層面。這種經濟影響,促進了我國過度勞動的發(fā)生、發(fā)展,使其同日本、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當初面臨的過度勞動問題具有相似的社會經濟驅動力。

另一方面,消費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高低重要標志之一。為了謀求更為光鮮的生活,勞動者只能延長工作時間或增大工作強度,以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從而陷入過度勞動狀態(tài)。并非簡單地出于為生計奔波的超負荷工作,這一提高消費預期的心理因素,正是我國轉型期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的結果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勞動者過度勞動。

3.社會制度層面。主要表現(xiàn)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首先,勞動法未能明確落實勞動者休息權利的保障措施,勞動監(jiān)察部門對于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加班等行為缺乏主動介入,也有學者認為勞動法律法規(guī)中針對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休息權的處罰力度過輕(呂律,2003)。其次,我國勞動法律體系未對“過勞死”問題做出明確規(guī)定,存在法律空白。發(fā)生過度勞動致死,用人單位是否侵權、對“過勞死”是否負有責任也成為法律界的爭議難題 (王麗霞等,2008)。如此而言,用人單位有可能以較低的管理和違法成本,要求勞動者長期超時、超強度的過度勞動,從而謀取利潤最大化。最后,勞動法律法規(guī)在宣傳和普及上的不力,也是造成過度勞動的原因之一。

(二)決定變量

決定變量是在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產生、演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1.個體特質。知識工作者在受到社會文化、經濟和制度層面因素影響的前提下,依照個體所具備的特質,產生或消弭過度勞動的動機,進而出現(xiàn)過度勞動的行為并引發(fā)系列后果。在此,“三我沖突”是研究個體因素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問題影響的突破口?!叭摇笔侵笇嶋H的我(自我)、工作中的我(演我)和他人眼中的我(他我)?!叭摇敝g如果能夠協(xié)調一致,則工作中員工個人所耗費的心力和精力都會處于較低水平,體現(xiàn)在工作上,則更加容易保持高績效、高產出、情緒穩(wěn)定積極的狀態(tài)。更進一步地,為了達到“演我”對“自我”行事風格的要求,此知識工作者可能需要付出比“自我”和“演我”統(tǒng)一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于工作中,從而引發(fā)過度勞動。

2.管理因素。主要包含用人單位的管理理念、激勵機制、領導者行為和企業(yè)文化等。這些因素是否符合知識工作者的價值取向和群體特征,將直接影響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投入意愿與程度。很多用人單位不能合理制定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工作量,不注重營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過程管理不力,其人力資源部門的主要工作仍停留在傳統(tǒng)人事管理上,未能與知識工作者進行有效溝通,存在著以工作時間的長短作為提薪升職必要條件的現(xiàn)象,使得知識工作者缺乏工作自主權,其不合理因素往往成為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決定變量。

(三)調節(jié)變量

調節(jié)變量是指那些在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產生、演化和發(fā)展過程中雖然不起直接決定作用,但依然對其產生影響的變量。

1.知識工作者的群體特征。一般地,學界研究的知識工作者群體特征主要有:較高的工作自主性;受教育程度高;忠于職業(yè)勝過終于組織;具備較高的創(chuàng)造性;擅長無形勞動;知識及技能更新周期等(Nomiko ,1898;Vogt,1995;Dover,1998;廖建橋,2009)??梢钥闯?,知識工作者一方面有成就意愿和動機,另一方面也有工作需要,自動自發(fā)地超時、超強度工作,以求得自我實現(xiàn)和對工作創(chuàng)造性的要求。

2.工作任務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任務的復雜度、明確性、任務與知識工作者能力的匹配性等,一方面連結工作任務對知識工作者勝任特征的要求,一方面連結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動機、情緒和行為。任務過于復雜或者任務與知識工作者能力不匹配會通過影響其情緒和動機,進而影響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造成過度勞動的行為。

二、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形成機制

在對以上過度勞動的前因變量和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決定因素和調節(jié)因素進行宏觀分析的基礎上,筆者抽取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影響較大的影響因素構建了“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形成機制模型”(如圖1所示)。

根據心理學的成就動機理論,人的成就動機與管理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工作任務等有某種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因此,結合知識工作者自主性強、追求自我實現(xiàn)等群體特征,作如下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問題的形成機制分析:

1.總體而言,社會文化、經濟和制度等前因變量作為環(huán)境因素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動機產生潛移默化深層次的影響;個體特質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動機、意愿和行為有不同程度的決定性影響;管理因素直接影響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動機和行為,間接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意愿產生影響;工作任務因素通過影響知識工作者個人因素間接影響過度勞動行為。

2.社會文化、社會經濟和社會制度等前因變量,形成知識工作者賴以工作生活的環(huán)境,從而影響其價值觀、壓力感、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并對過度勞動的動機產生不容忽視的深遠的影響。

3.管理因素中不恰當?shù)募顧C制、領導者行為等,將激發(fā)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動機;組織(企業(yè))文化將強化或弱化知識工作者的過度勞動行為,如果是一個崇尚加班的組織,則這種加班文化會對工作于其中的知識工作者的行為產生強化作用,反之亦反之。

4.“三我沖突”、群體特征、情緒、認知模式和工作技能等構成個人因素。其中,“三我沖突”是影響過度勞動動機的誘導因素,并常常為知識工作者和管理者所忽視;工作自主性、追求自我實現(xiàn)、富于創(chuàng)造性等群體特征會激發(fā)知識工作者的工作主動性,強化其過度勞動動機;知識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影響其認知模式,認知模式與工作任務匹配因素影響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行為。

5.知識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因素會影響其工作情緒,進而影響其過度勞動的意愿和行為。

6.過度勞動的行為會對過度勞動的動機產生強化作用,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或行為慣性,使知識工作者陷入重復過度勞動的惡性循環(huán)中。

本模型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從知識工作者的工作行為模式出發(fā),分析了過度勞動各影響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理。需要予以特別關注的是,各影響因素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影響程度會因個體差異而不同,因而此形成機制模型并不能解決過度勞動程度的評定問題,而是將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產生機理做以理論層面的闡釋。至于知識工作者做出長期、超時、超強度的過度勞動行為后,將出現(xiàn)哪些肌體疲勞癥狀或心理狀況、對知識工作者或用人單位產生哪些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等,并非本模型涵蓋的內容。

三、實證研究

2010年9月至11月,筆者采用國外成熟的《哥本哈根量表》和Karasek《負荷-控制模型》及其衍生的中文版《工作內容問卷》,對北京市CBD地區(qū)的知識工作者進行方便抽樣調查,主要考察知識工作者工作特性與過度勞動之間的關系。共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228份,其中有效率為85%。受訪者中男性占41.8%,女性占58.2%,57.7%年齡集中在26-40歲,學歷以大學本科為多,占54.6%,涵蓋科研、律師、會計/審計、人力資源管理、醫(yī)師等11個職業(yè)類別。根據 Numnally(1975)、Ehurehill和 Peter(1984)建立的信度檢驗標準,若 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高于0.8,則認為調查問卷有較高的內在一致性;若在0.7-0.8之間,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信度值;若低于0.7,則應該重新修訂量表。本研究各問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數(sh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梢?,簡式健康量表、個人疲勞和服務對象疲勞問卷有很好的信度,其他量表的內在一致性可以接受。

研究表明:(1)工作負荷和工作壓力與四個疲勞量表都存在較小的正相關關系。(2)工作控制因素不會產生個人疲勞與工作疲勞,但會產生服務對象疲勞與工作過度疲勞,與前述研究提出的形成機制相吻合。工作控制因素包括“在工作中,我需要學習新的事物”、“我的工作內容有很多重復性工作”、“工作中我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想法”、“工作中,很多事我可以自己做主”、“我的工作需要高度技術”等,這些工作因素對知識工作者來說具有較高的挑戰(zhàn)性。(3)就業(yè)不安定性因素不會產生個人疲勞與工作過度疲勞,但會產生工作疲勞與服務對象疲勞。(4)主觀心理困擾因素與個人疲勞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與前述研究提出的形成機制相吻合。

表1 問卷的信度分析被檢驗子問卷 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工作心理負荷 0.724工作控制 0.744就業(yè)不安性 0.747簡式健康量表0.805個人疲勞 0.873工作疲勞 0.793服務對象疲勞 0.857工作過度疲勞 0.782

四、研究的評述與展望

總體而言,個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對知識工作者的過度勞動動機、意愿和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響,工作任務因素、社會文化、經濟和制度層面等深層次原因構成的環(huán)境因素則激勵或約束知識工作者,使其在具備一定動機和意愿的情況下,較其他勞動者更容易付出超強度的勞動強度和超長的勞動時間,由此引發(fā)各種過度疲勞的病理或心理表現(xiàn)。針對北京CBD地區(qū)知識工作者的實證研究結果也部分驗證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論模型。

我國經濟社會仍處于轉型階段,如果任由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問題發(fā)展下去,很可能演化為一系列不可逆的、有悖于科學發(fā)展觀及和諧社會價值觀念、勞動觀念的社會問題,進而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長期、持續(xù)和健康發(fā)展。因此,在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問題的進一步研究中,一方面,應通過大量實證數(shù)據,深入探究各種影響因素對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影響程度和規(guī)律;另一方面,可以從決定變量和調節(jié)變量入手,探討知識工作者過度勞動的干擾和預防策略與方法,為這一問題的緩解或解決找到理論依據,以推動政策制定或國家立法。

1.Dover. The Knowledge Worker.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Production,1998,110(6):26-28.

2.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1):397-422.

3.Nomiko S Ge.Managing Knowledge Worker for Productivity.National Productivity Review,1989,8(2):165-174.

4.Uehata T.Labour and circulatory diseases:a background of Karoshi.Kenko Kanri(Tokyo).1989,418:3-17.

5.Vogt E E.The Nature of Work in 2010.Telecommunication,1995,29(9):21-27.

6.薄萌:《透析“過勞”的背后》,載《科學教育家》,2008年第6期。

7.黃河:《從勞動時間論員工“過勞”現(xiàn)象及其防止》,載《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年第9期。

8.王艾青:《過度勞動及其就業(yè)擠出效應分析》,載《當代經濟研究》,2007年第1期。

9.王丹:《我國勞動者過度勞動的評定及其實證研究》,載《經濟經緯》2011年第2期。

10.楊河清、韓飛雪、肖紅梅:《北京地區(qū)員工過度勞動狀況的調查研究》,載《人口與經濟》,2009年第2期。

11.張春雨、張進輔、張?zhí)O平等:《員工過勞現(xiàn)象的形成機理與管理方法——立足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的分析》,載《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歡
過度動機勞動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勞動者
中藥煎煮前不宜過度泡洗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過度減肥導致閉經?
希望你沒在這里:對過度旅游的強烈抵制
英語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32
過度加班,咋就停不下來?
在云端
人力資源(2015年7期)2015-08-06 10:45:13
動機不純
密云县| 黑龙江省| 来宾市| 石河子市| 尼勒克县| 县级市| 宜章县| 邢台县| 东明县| 灵石县| 东方市| 呼和浩特市| 页游| 宿松县| 茂名市| 古丈县| 巫山县| 巴青县| 出国| 镇康县| 玉门市| 华安县| 长岭县| 池州市| 昆山市| 泾源县| 镇远县| 望奎县| 苗栗市| 宜昌市| 南汇区| 普洱| 苏州市| 沙雅县| 栖霞市| 武乡县| 鄱阳县| 龙口市| 亳州市| 文安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