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歡吟會”考論

2012-12-12 08:32:06胡媚媚
關(guān)鍵詞:年譜詩社集會

胡媚媚

(浙江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28)

“古歡吟會”考論

胡媚媚

(浙江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28)

“古歡吟會”是清代乾隆年間杭州地區(qū)的一個詩社,其創(chuàng)始人胡濤的年譜中保留了該詩社的一些資料?!肮艢g吟會”具有較為清晰的起止時間和歷次集會的社員構(gòu)成等,其個別社員和詩社整體的創(chuàng)作傾向可看作是對浙派詩風(fēng)的延續(xù)。“古歡吟會”作為一個規(guī)模成熟、風(fēng)格穩(wěn)定的詩社,具有其自身的研究價值,對于認識清代杭州地區(qū)結(jié)社情況也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古歡吟會”密切相關(guān)的詩社“瓣香吟會”,附此略論。

清詩;詩社;古歡吟會;杭州;浙派詩風(fēng)

“古歡吟會”是清代乾隆年間胡濤創(chuàng)立的一個詩歌社團。胡濤,字滄來,號葑唐,亦作葑塘、葑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正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八月二十四日,享年五十六歲。其子胡敬(號書農(nóng))撰有《胡葑塘先生年譜》。對于“古歡吟會”,學(xué)術(shù)界尚無研究,而《胡葑塘先生年譜》中則保留了大量與其相關(guān)的資料?,F(xiàn)在即以該年譜為主要線索,對“古歡吟會”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

一、“古歡吟會”的基本情況

“古歡吟會”成立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逗滋料壬曜V》“庚子四十七歲”條記載:“二月,結(jié)‘古歡吟會’。”①39b其終止時間,大概在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以后。該年譜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四十八歲”條依據(jù)有關(guān)原始資料列舉“古歡吟會”歷次集會,最后說:“記此會止于壬寅正月;自后之集,以錄無專編,題與人數(shù)無由追溯矣?!雹?4b“古歡吟會”在“壬寅正月”以后應(yīng)當(dāng)仍有集會活動,但具體情形已難以考知。

“古歡吟會”的命名,與胡濤的古歡書屋有關(guān)?!肮艢g”為舊友之義。胡濤向來熱情好客,喜歡交游。胡敬之子胡珵所撰《書農(nóng)府君年譜》“戊寅五十歲”條,曾敘及汪廷珍(謚文端)留宿古歡書屋一事:“文端公云:‘汝祖在時,吾自揚州至杭。汝祖款留,下榻至古歡書屋。其時,尊甫尚弱不勝衣。’”①409而《胡葑塘先生年譜》也提到:“府君愛交游?!雹?3b因此,胡濤創(chuàng)立這一詩社并且以“古歡”命名,與其書齋名為古歡書屋以及經(jīng)常在古歡書屋舉行集會密切相關(guān)。

“古歡吟會”的集會,第一次即發(fā)生在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據(jù)前及《胡葑塘先生年譜》該年條記載,本次集會的唱和題目是《集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①39b。第二次集會,在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二月。該年譜“辛丑四十八歲”條記載:“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結(jié)‘古歡吟會’。按:吟會,第二集無考。”①42a這里所說的“無考”,指該次的唱和題目和與會人員不得而知。年譜在該條之后,列舉歷次集會的人員和題目,一直到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正月的第十七次集會。此后的一些集會,則沒有能夠記錄。

“古歡吟會”的活動地點,最集中的就是古歡書屋。從目前所知的十七次集會來看,其中明確在古歡書屋的就有六次,具體為:第一集,題目見前;“第四集,分賦五古,題《春社日,同人醵飲古歡書屋》”;“第十一集,五古,題《冬日雨中集古歡書屋,喜槐塘先生病起,同用工部雨過蘇端韻》”;“第十二集,五古,題《古歡書屋梅蕊將放》”;“第十三集,五古,題《冬門過古歡書屋,適野人送酒至,喜而有作》”;“第十七集,七古,題《古歡書屋梅花》”。①42b-44a此外還有一些活動地點,但每個地點的集會次數(shù)均不多。例如:“第八集,在項丈秋子半舫齋。”①43a“第十六集,在項丈秋子半舫齋?!雹?4a可見第八次和第十六次是在項墉(秋子其號)的半舫齋。而第五次集會,根據(jù)詩題《葛嶺石橋行》①42b,可知應(yīng)當(dāng)是在西湖北面的葛嶺。另外,吳山、雙桂軒、云林寺等,也曾作為活動的地點。

現(xiàn)在專門說一下胡濤的古歡書屋?!逗滋料壬曜V》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五十二歲”條記載:“正月,古歡書屋落成?!雹?8b胡珵《書農(nóng)府君年譜》同年“乙巳十七歲”條,也有“正月,古歡書屋落成”一事?!稌r(nóng)府君年譜》中的一部分事跡,實際上采自《胡葑塘先生年譜》。此外,《書農(nóng)府君年譜》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十二歲”條記載:

是月[十二月],宿舟河下屋落成。張丈繼華董其事。屋本為俞燮堂先生理舊宅,遭回祿后,祖考[胡濤]購其地,營屋二進,屋東向。顏其堂曰“崇雅”、曰“樹樸”,面臨東河,當(dāng)淳祐、萬安兩橋之間,背負土阜,蓋南宋城基也。堂右為“古歡書屋”,先祖乙巳年葺。又其右為“思補軒”,府君[胡敬]乙未年葺?!八佳a軒”前為“貽遠堂”,府君庚子年葺。[1]378-379

這里明確記載了胡濤古歡書屋的落成時間為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而“古歡吟會”第一次集會“集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的時間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此處似有矛盾。然而事實上,古人的書屋,往往在新、舊住宅都可能存在,沿用其名。例如嘉慶、道光年間的杭州“潛園吟社”,其創(chuàng)始人屠倬的“潛園”,就先后有過兩個。[2]21胡濤的古歡書屋,應(yīng)當(dāng)也是如此。

又,丁丙輯《武林坊巷志》“北良坊·一”所屬“宿舟河下”條,曾節(jié)錄《胡葑塘先生年譜》:“正月,古歡書屋落成。同人見過,用香山春葺新居韻詩……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結(jié)‘古歡吟會’?!盵3]711此處省略了“正月”“二月”所對應(yīng)的年份,把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正月“古歡書屋落成”移到了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結(jié)‘古歡吟會’”之前。這樣很容易使讀者誤以為“古歡吟會”的成立時間是在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此外,關(guān)于“古歡吟會”的第一次集會,汪沆(號槐塘)所作也見于其自撰《槐塘詩稿》卷十五,題作《胡葑塘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分韻得“古”字》②8b?!痘碧猎姼濉穬?nèi)部作品沒有明確編年,但大致仍然按照寫作的時間先后排次。同卷其后第三題為《送袁簡齋歸金陵》②10a。根據(jù)筆者師姐鄭幸先生《袁枚年譜新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六十四歲”條“四月,子才離杭州,賦詩四首留別”云云,[4]455可知汪沆送袁枚(子才其字)回金陵應(yīng)當(dāng)在這個時候。汪沆把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所作《胡葑塘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分韻得“古”字》排在《送袁簡齋歸金陵》之前,可能屬于《槐塘詩稿》內(nèi)部編次上的細微錯誤,但可以從側(cè)面證實“古歡吟會”的初次集會時間更不可能遲至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二、“古歡吟會”的主要成員

“古歡吟會”是一個相對成熟和穩(wěn)定的詩社,規(guī)模及與會成員也相當(dāng)可觀。根據(jù)前及《胡葑塘先生年譜》的資料,可以推知“古歡吟會”各次集會的具體社員。

第一次集會,“與會者為汪槐塘、陳摩村、高愿圃、孫半峰、項秋子、俞秋府、奚鐵生諸丈及高丈令嗣邁庵、叔父云溪,凡十人”①39b,即汪沆、陳鏋(摩村其號)、高瀛洲(愿圃其號)、孫晉寧(半峰其號)、項墉、俞理(秋府其號)、奚岡(鐵生其字)、高樹程(邁庵其字)、胡灝(云溪其號),及胡濤。

第二次集會,社員無考。

第三次集會,“與會者吳西林、陳摩村、汪槐塘、余松屏、何春渚、朱朗齋、周樹村、孫半峰、奚鐵生、姚卓亭諸丈及方外黃含山,凡十二人”①42a,即吳穎芳(西林其字)、陳鏋、汪沆、余大觀(松屏其號)、何琪(春渚其號)、朱文藻(朗齋其號)、周宗楩(樹村其號)、孫晉寧、奚岡、姚士銘(卓亭其號)、黃含山和胡濤。

從第四次至第十二次集會,年譜中關(guān)于與會成員的記載,都是在其前一次的基礎(chǔ)上進行增減,具體如下。

第四次集會,“西林、摩村、槐塘丈及方外含山不與,項丈秋子來,凡九人”①42b,可知應(yīng)為胡濤、余大觀、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孫晉寧、奚岡、姚士銘、項墉。

第五次集會,“松屏、春渚、樹村、卓亭丈不與,孫丈南泠、項君蓮峰來,凡七人”①42b,可知應(yīng)為胡濤、朱文藻、孫晉寧、奚岡、項墉、孫法登(南泠其號)、項朝棻(蓮峰其號)。

第六次集會,“朗齋師不與,凡六人”①42b,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項墉、孫法登、項朝棻。

第七次集會,“項丈秋子不與,朗齋師來,凡六人”①43a,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孫法登、項朝棻、朱文藻。

第八次集會,“南泠丈不與,凡六人”①43a,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項朝棻、朱文藻、項墉。

第九次集會,“春渚、南泠丈來,凡八人”①43a,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項朝棻、朱文藻、項墉、何琪、孫法登。

第十次集會,“南泠丈不與,凡七人”①43a,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項朝棻、朱文藻、項墉、何琪。

第十一次集會,“朗齋、南泠丈暨蓮峰不與,槐塘、樹林[村]、應(yīng)叔雅丈來,凡八人”①43b,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項墉、何琪、汪沆、周宗楩、應(yīng)澧(叔雅其號)。

第十二次集會,“叔雅丈不與,蓮峰來,凡八人”①43b,可知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奚岡、何琪、項墉、汪沆、周宗楩、項朝棻。

第十三集會和第十四次集會,由于《胡葑塘先生年譜》表述上的模糊,只能得到部分與會成員。

第十三次集會,“槐塘、朗齋、南泠丈不與,凡五人”①43b,此次集會的社員只有五人。已知第十二次集會的社員,本來就沒有朱文藻、孫法登。這樣,這里所說的第十三次集會,實際上只需除去汪沆一人,剩下還有胡濤、孫晉寧、奚岡、何琪、項墉、周宗楩、項朝棻七人。然而,我們無法確定其中究竟是哪兩個人沒有與會。因此,第十三次集會能夠確定的與會成員只有胡濤。

第十四次集會,“春渚丈不與,高愿圃、楊湘石、朗齋、南泠丈及方外含山來,凡十二人”①43b,與會成員已知有胡濤、高瀛洲、楊元愷(湘石其號)、朱文藻、孫法登、黃含山六人。又,年譜第十四次集會后記錄了楊元愷、胡濤、孫晉寧、項墉、項朝棻的詩句①43b,說明這五人均曾參加此次集會。總起來,此次能夠確定的與會成員為胡濤、高瀛洲、楊元愷、朱文藻、孫法登、黃含山、孫晉寧、項墉、項朝棻九人。

第十五次集會,“槐塘、愿圃、朗齋、南泠、鐵生丈及方外含山不與,凡六人”①43b-44a,在第十四次集會已知部分社員名單的基礎(chǔ)上,可得與會成員有胡濤、楊元愷、孫晉寧、項墉、項朝棻五人。又,年譜第十五次集會后記錄了胡濤、周宗楩的詩句①44a,增加周宗楩一人??偲饋?,此次集會的與會成員為胡濤、楊元愷、孫晉寧、項墉、項朝棻、周宗楩,確為六人。

第十六次集會,“湘石丈不與,摩村、愿圃、松屏、春渚、南泠丈及方外含山來,凡十一人”①44a,在前次集會社員名單的基礎(chǔ)上,可得此次集會的與會成員為胡濤、孫晉寧、項墉、項朝棻、周宗楩、陳鏋、高瀛洲、余大觀、何琪、孫法登、黃含山十一人。此結(jié)論與如下三條已知材料互相印證:其一,第十六次集會在項墉的半舫齋舉行,因而項墉一定參加;其二,“槐塘、鐵生俱以事阻”①44a,汪沆、奚岡不參加;其三,年譜記錄了第十六次集會高瀛洲、何琪、胡濤、周宗楩、項墉、項朝的詩句,此六人均參加。

第十七次集會,“摩村、愿圃、松屏、南泠丈及方外含山不與,湘石、鐵生、秋府丈來,凡九人”①44a-44b,在前次集會社員的基礎(chǔ)上進行增減,可得與會成員應(yīng)為胡濤、孫晉寧、項墉、項朝棻、周宗楩、何琪、楊元愷、奚岡、俞理,確為九人。

根據(jù)上文所考,去除重復(fù),已知“古歡吟會”社員共有胡濤、汪沆、陳鏋、高瀛洲、孫晉寧、項墉、俞理、奚岡、高樹程、胡灝、吳穎芳、余大觀、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姚士銘、黃含山、孫法登、項朝棻、應(yīng)澧、楊元愷二十一人。

十七次集會,胡濤全部參加。無論從詩社的名稱、詩社的活動地點,還是胡濤參加的次數(shù),都能明確胡濤是“古歡吟會”的創(chuàng)始人即社長。其他社員能夠確定的與會次數(shù)見表1。

表1 社員與會次數(shù)

從表1可以看出,孫晉寧、項墉、奚岡、項朝棻、朱文藻、何琪、周宗楩及孫法登等人參加的次數(shù)較多,可以視為詩社的骨干成員。

詩社成員中,與胡濤個人交往比較密切、《胡葑塘先生年譜》有所記載的,主要有以下幾人:孫晉寧,字在鑒,號半峰,錢塘人,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舉人,工書。項墉,字金門,號秋子,錢塘人,著有《春及草堂詩集》等,當(dāng)時鄉(xiāng)賢先輩如杭世駿、厲鶚、丁敬、汪諧先后去世,項墉繼起,主持壇坫。奚岡(1746—1803),字鐵生,號蒙泉,工行草、篆刻,兼通詩詞,著有《冬花庵燼余稿》。項朝棻,字聚芬,仁和人。朱文藻(1736—1806),字映辰,號朗齋,仁和人,著有《碧溪草堂詩文集》《碧溪詩話》《碧溪叢鈔》等。何琪,字東甫,號春渚,錢塘人,著有《小山居詩稿》。周宗楩,字楚材,仁和諸生,著有《病余吟草》。孫法登,字端飲,錢塘諸生。汪沆(1707—1784),字西顥,號槐塘,錢塘諸生,著有《槐堂詩稿》《湛華軒雜錄》等。陳鏋(1704—1788),初名鏡,字存和,又字長明,號摩村,海寧人,著有《觀復(fù)堂詩鈔》。楊元愷(1744—?),字湘石,錢塘人,著有《是亦草堂詩稿》。吳穎芳(1702—1781),字西林,號臨江鄉(xiāng)人,仁和人,著有《臨江鄉(xiāng)人詩》。應(yīng)澧,字仔傳,號叔雅,又號藕泉,仁和人,著有《暗然室詩存》。

三、“古歡吟會”的創(chuàng)作傾向

關(guān)于“古歡吟會”的詩歌創(chuàng)作,《胡葑塘先生年譜》僅記錄有各次集會的體裁、題目,以及個別的詩句。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從中看出詩社基本的創(chuàng)作傾向。

首先,來看看創(chuàng)作的體裁和題目:

第一集,五古,題《集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

第二集,體裁、題目均無考。

第三集,七律,題《樹樸堂新居落成》。

第四集,五古,題《春社日,同人醵飲古歡書屋》。

第五集,七律,題《新竹》;七古,題《葛嶺石橋行》。

第六集,七律,題《望雨》;七古,題《夏白纻》。

第七集,七律,題《浴罷》;七古,題《陳章侯停[琴]聽阮圖》。

第八集,七律,題《素蘭》;七古,題《石臺孝經(jīng)歌》。

第九集,七律,題《吳山探桂》;七古,題《西湖打魚歌》。

第十集,五律,題《雙桂軒晚桂》;七古,題《云林寺古木歌》。

第十一集,五古,題《冬日雨中集古歡書屋,喜槐塘先生病起,同用工部雨過蘇端韻》。

第十二集,五古,題《古歡書屋梅蕊將放》。

第十三集,五古,題《冬門過古歡書屋,適野人送酒至,喜而有作》。

第十四集,七律,題《入冬久旱,大寒前一日微雨,頗有雪意》。

第十五集,五律,題《雪后憶湖上山》。

第十六集,七律,題《人日,半舫看梅》。

第十七集,七古,題《古歡書屋梅花》。

將上述可考據(jù)的十六次集會加以統(tǒng)計,得表2。

表2 “古歡吟會”集會唱和體裁一覽

由此可知,“古歡吟會”社員集會唱和,用得最多的體裁是七律和七古,其次為五古,再次為五律,而其他體裁如絕句、排律則都沒有用過,從中可以窺見“古歡吟會”的審美傾向。同時,“古歡吟會”的集會,還與時節(jié)氣候有較大關(guān)系,如春社日醵飲、夏日望雨、秋日探桂、冬日看梅等。詩作內(nèi)容,亦較多風(fēng)花雪月。當(dāng)然,這也是“盛世”時期一般詩社的共通特點。

其次,《胡葑塘先生年譜》中記錄的詩句為唱和中的佳句,也能反映出詩社的詩風(fēng)。該年譜依次記載有:第一次集會除胡濤外九名與會者的詩作;第三次集會吳穎芳、汪沆、余大觀、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奚岡、姚士銘八人的詩句;第五次集會胡濤、朱文藻、孫法登三人的詩句;第六次集會孫晉寧、項墉、奚岡三人的詩句;第七次集會胡濤、朱文藻、奚岡三人的詩句;第八次集會朱文藻的詩句;第九次集會何琪的詩句;第十四次集會楊元愷、胡濤、孫晉寧、項墉、項朝棻五人的詩句;第十五次集會胡濤、周宗楩的詩句;第十六次集會高瀛洲、何琪、胡濤、周宗楩、項墉、項朝棻六人的詩句。例如,第五次集會,題《新竹》,胡濤句:“稍被煙籠宜夜月,才經(jīng)雨灑便秋天”;朱文藻句:“便稱慈竹仍依母,恰傍疏梅早定交”;孫法登句:“筍衣乍解痕猶濕,個字新描影尚疏”;皆清新自然,富有韻味。

再次,分析一下“古歡吟會”個別社員的詩作。《胡葑塘先生年譜》記載第一次集會汪沆詩作如下:

踏青懶出門,潑火微微雨。遙想過溪亭,來茶人入塢。麥顆摘筠籃,焙之香溢戶。我嫌吟吻渴,無由津頰輔。靜侶有微尚,愛翻陸氏譜。一杯薦冰瓷,遠勝百壺醑。舌本淡彌甘,陋彼庵僧苦。頭綱大吏貢,臺符紛檄取。持較谷雨荈,利索三倍賈。百物近鶩先,根荄戕淺土。何如順其性,滋培反淳古。①39b

如前所說,汪沆《槐塘詩稿》卷十五也收錄了此詩,題作《胡葑塘古歡書屋試龍井明前茶,分韻得“古”字》,而正文卻略有改動:

踏青懶出門,潑火雨沾步。遙想過溪亭,采茶入山塢。麥顆摘筠籃,焙之香溢戶。我愁吟吻渴,無由津頰輔。我友有同嗜,朋儕招三五。揖客轉(zhuǎn)枳籬,風(fēng)爐響廊廡。一點薦冰瓷,遠勝百壺醹。舌本淡彌甘,余味沁心腑。云產(chǎn)清明前,價翔三倍取。茶新品足貴,旗槍不足數(shù)。長養(yǎng)不待大,取之在瘠土。爭先市朱門,芳鮮夸食譜。愿言戒不時,滋培反淳古。②卷十五,8b

顯然,汪沆在把此詩收入個人別集的時候,做了一番修改、潤色。但是,年譜所載詩作,恰恰最為原始、可信。汪沆的這首詩,也主要表現(xiàn)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交游唱和的愉快。

此外,奚岡的《冬花庵燼余稿》中有三首詩作與“古歡吟會”有關(guān),分別是《云林寺古木歌》③卷上,1a、《西湖打魚歌》③卷上,3b-4a、《題陳老蓮?fù)G俾犎顖D》③卷上,7a,分別與“古歡吟會”的第十次、第九次和第七次集會的詩題相對應(yīng),而與上文這三次集會奚岡均有參加的結(jié)論也相一致。其《西湖打魚歌》如下:

嵐容黯淡波光連,漁子曉集三潭前。小舟葉葉鳴榔先,輕如浮鷗相盤旋。長罛密網(wǎng)紛紛牽,中流一截百尾鮮。大魚競赴輸官錢,小魚戢戢亦可憐。銀刀撥刺跳滿船,就船買得縮項鳊。老饕一飽腹便便,醉來湖上夜不眠。清寒沁骨月滿川,展我尺幅滄州煙。疏鐙忽射葭菼邊,一漁猶唱明湖天。③卷上,3b-4a

這首七古畫面形象生動,描繪打魚的歡樂情狀,“蓋其人以畫名,詩亦具有畫意,故不求工而自工”③卷上,1a。

通過以上“古歡吟會”的詩題、佳句和個別社員詩作,可以了解其整體詩風(fēng)和創(chuàng)作傾向。詩社成員的作品清秀、淡雅,詩之意象也較為幽美,遠離社會政治和民生疾苦,關(guān)注四季景致,注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對交游的重視和與社友的情誼體現(xiàn)于詩作之中??梢哉f,“古歡吟會”是一個純文學(xué)的詩歌社團。

《胡葑塘先生年譜》記載:“《先友記》曰:袁簡齋先生,名枚,字子才,晚號隨園老人?!雹?7a《先友記》系胡濤所撰,可能已經(jīng)失傳;而從這個片斷,可以知道胡濤與袁枚有交往。袁枚為乾隆時期詩壇的盟主人物,他的思想傾向和乾隆后期的文化背景對“古歡吟會”的審美不無影響。又,“《先友記》曰:吳谷人先生,名錫麒,字圣征,錢塘人”①49a,則記錄了胡濤與吳錫麒的交往。又,“何春渚先生,名琪,字東甫,自號枯樹灣人,錢塘布衣,詩宗樊榭山房”①37b,可知社員何琪詩宗厲鶚。社員項朝棻著有《樊榭詩摘錄》一卷,說明厲鶚(1692─1752)對他的創(chuàng)作也應(yīng)有深遠的影響。由上可知,“浙西六家”中袁枚、吳錫麒、厲鶚與“古歡吟會”社員關(guān)系密切,可推知此詩社的創(chuàng)作應(yīng)帶有浙派詩的一些特征。厲鶚的詩詞多山水描寫,主要是西湖、西溪一帶的自然風(fēng)光,格局狹小但意境清幽,這與“古歡吟會”的整體風(fēng)格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肮艢g吟會”的詩作也有一種出世的僻靜,缺少一些開闊的視野與自信的胸懷。筆者認為,“古歡吟會”社員的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狹義浙派代表厲鶚詩風(fēng)的繼承。當(dāng)然,詩社內(nèi)部各成員受浙派詩歌的影響程度不同,無疑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單純就風(fēng)格來看,差異較小。

四、“古歡吟會”與“瓣香吟會”

在“古歡吟會”之前,胡濤曾參加過“瓣香吟會”?!鞍晗阋鲿钡那吧硎恰芭囡L(fēng)吟會”。胡濤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參加了“培風(fēng)吟會”,《胡葑塘先生年譜》“甲戌二十一歲”條“八月,始與‘培風(fēng)吟會’”①4a一事之下對此有所記載:

《碧溪草堂文集·培風(fēng)會稿跋》:甲戌之秋,嘗集同人飲酒賦詩為“培風(fēng)會”。預(yù)會者:吾師沈耕寸先生,魏柳州,嚴九峰、鐵橋昆弟,沈玉屏、菊人昆弟,胡葑唐、云溪昆弟,自家兄逸庵及余。①4a

由此可知,“培風(fēng)吟會”的社員有沈超(耕寸七號)、魏之琇(柳州其號)、嚴果(九峰其號)、嚴誠(鐵橋其號)、沈紹湘(玉屏其號)、沈萌(菊人其號)、胡濤、胡灝、朱文鍹(逸庵其號)、朱文藻十人。此詩社的社長為沈超。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秋天是“培風(fēng)詩社”的創(chuàng)立時間。

又《胡葑塘先生年譜》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二十三歲”條“正月,同人探梅西溪,嚴丈鐵橋為補圖”一事之下記載:

嚴丈鐵橋《西溪探梅圖記》:乾隆丙子春正月二十日,沈耕翁、桐溪、玉屏、菊人、魏柳州、胡葑唐、朱朗齋、兄九峰及予九人出北關(guān)訪何春渚高士。①5b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正月二十日西溪探梅,也應(yīng)為“培風(fēng)吟會”的一次詩社活動。根據(jù)“《碧溪草堂文集·西溪懷舊詩鈔序》:詩十二家,首為沈耕寸先生,次則沈桐溪、魏柳州、嚴九峰、沈玉屏、嚴鐵橋、何春渚、胡葑唐、沈菊人及文藻凡十人。皆丙子春日同游西溪者。自是吟會數(shù)舉,大都不外此西溪舊侶也”①7a-7b,社員增加何琪、沈鵬(桐溪其號),除去胡灝、朱文鍹,有十人:沈超、沈鵬、魏之琇、嚴果、沈紹湘、嚴誠、何琪、胡濤、沈萌和朱文藻。之后數(shù)次吟會與會社員大致就是以上人員。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八月,“培風(fēng)吟會”改名為“瓣香吟會”?!逗滋料壬曜V》“庚辰二十七歲”條“八月,始與‘瓣香吟會’”一事之下記載:

府君筆記:先是甲戌歲,沈耕寸師集同里魏柳州,嚴九峰、鐵橋,沈桐溪,何春渚暨及門三四人,為“培風(fēng)詩會”。及是,改名曰“瓣香”。①9a

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正月,“瓣香吟會”在近云山舍舉行集會?!逗滋料壬曜V》“甲申三十一歲”條“正月,同人結(jié)吟會于近云山舍”一事之下記載:

按:此即“瓣香吟會”也。其后集耕寸草堂,般若、點石二庵,亦如之。是歲,主其事者為孫丈半峰,與會者沈耕寸、魏柳州、王古鐵、沈桐溪、嚴九峰、鐵橋、朱朗齋諸丈及府君凡九人。會無常所,亦無定時,今可考者止此數(shù)集耳。①22b-23a

此次正月結(jié)社的主辦人為孫晉寧,與會者為孫晉寧、沈超、魏之琇、王承祖(古鐵其號)、沈鵬、嚴果、嚴誠、朱文藻和胡濤九人。由此得知,“瓣香吟會”在耕寸草堂、般若庵、點石庵各有集會,年譜均有記載,此三次集會的時間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之間。而可考的集會,也就只有這幾次。十余年后又重舉“瓣香吟會”,記有兩次集會,與會者大半皆非舊侶,但社員已不可考。

“瓣香吟會”與“古歡吟會”的共同社員有胡濤、朱文藻、孫晉寧等,大多數(shù)社員不同。到重舉“瓣香吟會”的時候,由于時間相隔太久,社員已發(fā)生整體的變動。而初結(jié)“古歡吟會”和重結(jié)“古歡吟會”時的社員構(gòu)成變動不大,主要是因為時間相隔不久,胡濤交往的友人群體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筆者推測,到重舉“瓣香吟會”時,其與會者可能與“古歡吟會”的社員有更多的重合。自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古歡吟會”創(chuàng)立,“瓣香吟會”應(yīng)是徹底結(jié)束。由此可推知,“古歡吟會”對“瓣香吟會”是一種時間上的繼承,伴隨著年輩的增長,胡濤則由與會者變?yōu)樯玳L。由《胡葑塘先生年譜》乾隆四年(1739)“己未六歲”條“始就外傅,受業(yè)于沈耕寸先生”①1b,可知沈超是胡濤的老師。“瓣香吟會”的社員有胡濤的師長和朋友,年齡大多長于胡濤,而“古歡吟會”的社員大多是胡濤的同時代友人。隨著“古歡吟會”的社員相繼病?;蛉ナ?,“古歡吟會”也逐漸衰落。社員的年歲之增長和住所之變遷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一個詩社的興衰。對于“瓣香吟會”和“古歡吟會”的其他聯(lián)系,比如社員的整體思想和創(chuàng)作傾向、集會的形式和活動內(nèi)容等方面,則有待更為豐富的資料和深入的考證。

五、結(jié) 論

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詩社的研究主要是從詩社的領(lǐng)袖人物或成員入手,以結(jié)社目的和詩學(xué)傾向作為其思想的一個方面來研究詩人。這樣一來,詩社研究就成了詩人研究的附屬。然而詩社研究具有自身的獨立意義,應(yīng)該受到重視。以詩社為中心,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對具有代表性的詩社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把整體詩人或者代表詩人作為詩社的一個要素進行研究,旨在探求詩社的創(chuàng)作傾向甚至政治傾向等,才能給予詩社在清代詩歌史上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

“古歡吟會”作為清代乾隆年間杭州地區(qū)的一個詩社,具有固定的社員、集會地點等,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詩歌社團。第一,相對于其他社團,“古歡吟會”的記載較為集中、豐富,對歷次結(jié)社人員和詩題的記錄也較為明確、詳細。遺憾的是,“古歡吟會”沒有社員的唱和詩集存留,無法對其整體創(chuàng)作進行評價。通過部分社員別集中與會唱和的詩作,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文學(xué)性較強的詩社,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guān)系。清初,遺民詩社眾多,有的詩社頗具影響力,到了乾隆時期,那種政治態(tài)度鮮明、結(jié)社目的復(fù)雜的詩社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文學(xué)性較為突出的詩歌社團。這些詩社雖然對后世的影響不大,但反映的是清代盛世的文學(xué)面貌,反映了杭州地區(qū)結(jié)社普遍、頻繁的現(xiàn)象。第二,根據(jù)上文論述,“古歡吟會”的詩風(fēng)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浙派詩風(fēng),部分社員可視為浙派的余響人物。通過對詩社的研究,可以探尋詩社與詩派或詩人群體的關(guān)系。通過對“古歡吟會”內(nèi)部交游、唱和活動的了解,來擴充人們對浙派這個詩歌派別原有的認識和研究。詩社研究對風(fēng)格流派、詩人群體研究具有另辟蹊徑的意義。第三,無論是“古歡吟會”自身興起、發(fā)展、演變、衰亡的過程,還是從“培風(fēng)吟會”到“瓣香吟會”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都能從中反映出詩人創(chuàng)作傾向的流變,反映詩社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從而為清詩史提供線索,使清代詩歌的淵源和面貌更為清晰。

清代詩社林立,主要是在江南地區(qū),而其中杭州地區(qū)的結(jié)社吟詠之風(fēng)頗為興盛?!肮艢g吟會”作為杭州詩社的一個代表,與其他地區(qū)如江蘇地區(qū)的一些同時代詩社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在詩學(xué)源流上具有地域特征?!肮艢g吟會”的部分社員對浙派詩學(xué)審美的繼承,可說明這一點。其次,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具有地域特征。該詩社的一些詩題和創(chuàng)作內(nèi)容與杭州當(dāng)?shù)氐淖匀?、人文景致有關(guān),詩社的集會活動也沒有離開杭州的范圍。此外,“古歡吟會”的社員多為杭州當(dāng)?shù)匚娜?,品位高雅,詩風(fēng)較為淡泊。

總之,“古歡吟會”作為一個文學(xué)性突出、地域性明顯的詩歌社團,延續(xù)了杭州地區(qū)的結(jié)社傳統(tǒng),又反映了乾隆時期當(dāng)?shù)氐慕Y(jié)社情況。雖然該詩社對后世的影響筆者還不敢輕易下結(jié)論,但作為一個從未得到研究的詩社,它應(yīng)該受到重視。而與“古歡吟會”相關(guān)或相類似的詩社,同樣都應(yīng)當(dāng)引起普遍的關(guān)注。

注釋:

① 胡敬:《胡葑塘先生年譜》,清道光刻本。

② 汪沆:《槐塘詩稿》,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刻本。

③ 奚岡:《冬花庵燼余稿》,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錢塘丁氏當(dāng)歸草堂刻《西泠五布衣遺著》本。

[1] 胡珵.書農(nóng)府君年譜[M]//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3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2] 朱則杰,李楊.“潛園吟社”考[J].文學(xué)遺產(chǎn),2010(6):21.

[3] 丁丙.武林坊巷志(第5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鄭幸.袁枚年譜新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責(zé)任編輯孟莉英)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of Gu Huan Yin Hui

HU Meimei

(Humanities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Gu Huan Yin Hui is a poetry society in Hangzhou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in Qing Dynasty. The chronicle of its founder, Hu Tao, retained some information of this society. The society had a clear beginning and end times and specific membership of each assembly. The writing style of its individual member and the whole society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Zhe poetic style. As a society with a mature size and style, Gu Huan Yin Hui has its own research value and certain signific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Qing societies in Hangzhou. Ban Xiang Yin Hui, a society closely related to Gu Huan Yin Hui, will also be briefly discussed.

Qing poetry; poetry society; Guhuan Yinhui; Hangzhou; Zhe poetic style

2012-05-05

胡媚媚(1988- ),女,浙江平陽人,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清代詩歌。

I206.2

A

1671-2714(2012)06-0071-07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6.013

猜你喜歡
年譜詩社集會
證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8)
鄭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2)
人員最“雜”的集會——玉山雅集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8
朱彝尊年譜新考
《清錢編年譜》(英文原版)訂購方法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5
The Prettiest Angel
时尚| 类乌齐县| 读书| 米林县| 鄂州市| 阿瓦提县| 娄底市| 那曲县| 辽中县| 苍梧县| 澄城县| 曲沃县| 绩溪县| 应城市| 蓬溪县| 正宁县| 商洛市| 谢通门县| 滦平县| 盐津县| 陆丰市| 启东市| 锡林浩特市| 高安市| 铁岭市| 张家川| 崇仁县| 凤山市| 于都县| 朝阳区| 聊城市| 同德县| 七台河市| 台北县| 芜湖县| 扶沟县| 塘沽区| 宝清县| 沁水县| 邻水|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