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平(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 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5版)于2010年9月出版,其修訂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科與知識體系“吐故納新”的特點,使編目人員更易操作,但仍未臻完善。筆者僅就“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中圖形圖像處理類圖書分類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修訂建議提出自己的看法。
此次修訂新增類目1 631個,停用或刪除類目約2 500個,修改類目約5 200個[1]。其中,TP類增刪改幅度最大,《中圖法》(第4版)直接列類為623個,《中圖法》(第5版)新增89個類目[1],新增類目比例達到總數的14%,修改比例達到16%,刪除率達到8%。而“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新增下位類10個,停用類目3個,更改類名13個。這一變化反映出此次修訂的一個基本思路:對新學科、新事物、新主題的關注,體現出學科專業(yè)的最新發(fā)展方向?!吨袌D法》(第5版)“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的分類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的一級類目有3個已經被停用,反映出與之相關學科近年來的發(fā)展頹勢,同時也折射出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態(tài)勢,這空出來的3個類目為信息處理類圖書的進一步分類、優(yōu)化提供了空間。
《中圖法》(第5版)“TP391.4 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的分類如下:
《中圖法》(第5版)“TP391.4 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的設置存在明顯的問題,如“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已經不能涵蓋圖形圖像軟件的應用,不能準確反映計算機科學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及其所導致的館藏圖書的變化狀況。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館藏圖書達5 000多種,占用書架1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圖書都屬于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形圖像類,而屬于圖像識別的圖書不過寥寥數種。顯然,在計算機科學的最新發(fā)展中,計算機圖形學已經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其內容與圖形圖像識別僅在圖像的預處理上有所重疊,而大量圖形圖像軟件的應用完全與圖像識別無關。這導致在當前各圖書館藏書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類別的與現代設計活動中圖形圖像處理相關的信息處理方面的圖書,在分類時仍然被委屈地放置于“TP391.4 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下的“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中。而“模式識別是研究一些自動技術,依靠這些技術,計算機自動地(或者人進行少量干涉)把待識別的模式分到各自的模式類中去”[2]。這與我們常用的圖形圖像軟件(如Photoshop、Maya等)的運用基本沒有聯系。至于所謂“圖像識別”,是“對表征事物或物理現象的各種形式的物理數據、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對圖像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的過程”[3]。其目的是對圖像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雖然也有圖像的處理(一般被稱為圖像的“預處理”),但僅僅是簡單的處理,是為模式的辨析服務的。
從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應用的最初形態(tài)來看,圖形圖像識別中所包含的圖像預處理的內容正是各種圖形圖像軟件賴以形成的基礎,二者可以說是“同源”的。但是,隨著各種圖形圖像軟件的迅速發(fā)展,“模式識別”中的“圖像預處理”已經遠遠不能涵蓋現有的與設計相關的數字圖形圖像處理方面的內容,二者開始“分道揚鑣”?!巴炊惲鳌睖蚀_地概括了模式識別中的圖形圖像預處理與設計活動中的數字圖形圖像處理的關系,而這一理解未能成為《中圖法》(第5版)“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中的圖形圖像處理類圖書分類的準則。此處我們有必要對圖像識別中的圖像預處理與計算機圖形學中的圖形圖像處理做出區(qū)分。圖像識別中的圖像預處理有一個清晰的目的:為了理性的分類(即識別),它屬于計算機智能中的“認識”范疇;而計算機圖形學中的圖形圖像處理,其目的是獲得一個具體可感的形象,形象本身就是其目的,而這種形象往往與工業(yè)設計、建筑設計、藝術設計等可視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相聯系,它所對應的是計算機智能中的“創(chuàng)造”或“實踐”范疇。應該說做出這一區(qū)分并不困難,但問題在于人們習慣上認為,圖像的預處理也是圖像處理(這是對的),進而認為圖像處理就是圖像的預處理、就是圖像識別(這卻是錯誤的)。
《中圖法》(第5版)出現的這一問題恰恰是因為以往的計算機應用過分強調圖形圖像捕獲與識別,但目前圖形圖像的捕獲和識別與計算機圖形學已經分化為兩支,對圖形圖像的捕獲與處理則成為計算機圖形學的主體,而圖形圖像的捕獲與識別在計算機圖形學中雖然仍有基礎性作用,但已經不再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因而將“TP391.411計算機圖形學”類目從“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中分離出來非常有必要。而下面筆者提出的改進建議仍然與《中圖法》(第5版)的思路一致,即要反映出新學科、新知識增長點、快速增長的某類圖書等的新變化,對“TP391信息處理”類目進行完善,而這正是一個典型的“模式識別”。
根據《中圖法》歷次修訂的思路,對于計算機圖形學及數字圖形圖像處理類圖書的分類,筆者有如下建議:
(1)啟用已經停用的“TP391.5”類號,并將其重新命名為“計算機圖形學與圖形圖像處理”,使其與“TP391.4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同級。
(2)對“TP391.4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下的“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做出如下調整:取消“TP391.411 計算機圖形學”類目和“TP391.414三維動畫制作”類目,并對其余的類目重新排序,刪除現有注釋中的“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應用入此。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開發(fā)研制入TP317;計算機輔助制圖入TP391.72”,將這些注釋內容移入新的“TP391.5計算機圖形學與圖形圖像處理”類目中。 “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具體如下:
TP391.41 圖形圖像識別
TP391.411 圖形識別
TP391.412 圖像識別
(3)在“TP391.5計算機圖形學與圖形圖像處理”類目下設置如下類目:
TP391.5 計算機圖形學與圖形圖像處理
TP391.51 計算機圖形學
TP391.52 數字圖形處理
TP391.521 平面圖形
TP391.522 立體圖形
TP391.53 數字圖像處理
TP391.531 平面圖像
TP391.532 立體圖像
TP391.54 計算機動畫制作
TP391.541 平面動畫
TP391.542 立體動畫
以上看法僅為拋磚引玉,筆者希望能引起圖書館學專家對此類問題的重視,進而對未來的《中圖法》(第5版)的修訂做出貢獻。
[1]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5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7.
[2]肖健華.智能模式識別方法[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
[3]蔣先剛.數字圖像模式識別工程軟件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