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我有了一個口頭禪,當(dāng)有人問我過得好不好,就會漫不經(jīng)心甩出一個詞——“活著”。
在很多場合,也都聽到過不少人會發(fā)出類似慨嘆——“活著唄,還能怎么著?”
不是刻意矯情。拿我來說,談不上富貴,倒也算衣食無憂。我不屬哪種教徒,也還有點文化偏好。不論是現(xiàn)實,還是精神,原本不應(yīng)該有這種沒著沒落的深沉無力感。
但是,有一種無助,已經(jīng)在血液中流淌。一些擁有更多物質(zhì)與精神財富的人,不也都是像我一樣,覺得“活著”實在不易?
說到“活著”,繞不開作家余華,繞不開他的《活著》。
20年前的九月,余華小說《活著》橫空出世;今年,孟京輝的話劇版《活著》打動了很多人,連余華都說,他看哭了。20年的時光流逝,余華更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時間并沒的賦予人們“活著”更多的價值元素,這才是悲哀。
這20年來,我讀過余華的小說原著,看過張藝謀的同名電影,還有那部改名叫《福貴》的電視劇?,F(xiàn)在,也很想去看孟京輝的話劇??吹么螖?shù)很多,每次,都會絕望地想,一個人,一個中國人,活了那么久,怎么還是要活得那么慘?
讀小說《活著》時,我在上大學(xué)。那時,日子過得有點慘。整整四年,我都在打工中度過,掙的錢,除了供學(xué)費生活費,還得用來養(yǎng)家。不過,想到小說中福貴那樣凄涼絕望,還覺得我自己生活多了些亮色。更何況,那時心里總是裝著一句詩——“相信未來”。于是,活著,累也不覺累,苦也不覺苦。
累終究還是累,苦也終究還是苦。這些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表面上擁有的越來越多,但一覺醒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一無所有。很多人也不像《活著》主人公福貴,曾經(jīng)是賭徒,是敗家子,輸光一切開始苦難歷程。他們一直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可是,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人生不是輸在牌桌上,而是輸給失范的公權(quán)力,輸給無良的資本,甚至,輸給看不清摸不著的人性。
我們這代人,站在生存、生活、生命的鏡子面前,映照出來的自己的表情,仍然是長期艱難奔突后的極度疲乏。還有很多人,已經(jīng)無法保持站立的姿式,躺著、趴著、睡著。永遠不能站起來的,還有死亡。
“一想到死,人就會特別善良?!薄暇┹x的話劇版《活著》?!痘钪愤@部作品用死亡傳遞了震憾與偉大。在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中國式非正常死亡,并沒有像《活著》里那些苦難者一樣被敘說和回憶,他們的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講,無異于一塊石頭,一朵野花,或一只飛禽走獸。
比艱難“活著”更殘忍的,也就是一些人曾經(jīng)的“活著”并不知曉。那些不被知曉的苦難,讓在現(xiàn)實中活著的人們更容易失去方向。
我覺得,個人在太多的苦難面前,如果找不到救贖路徑,人格與性格就會慢慢改變。比如,我現(xiàn)在就覺得自己活得越來越?jīng)]有銳氣。而我們這代人,也慢慢變成膽小、沉默、被動、逃避安于現(xiàn)狀、沒有冒險精神的東方的羊,生活在一個未曾死去的阿Q時代。
在雨果的《悲慘世界》中,曾經(jīng)逆來順受的主人公冉阿讓,在主教的憐憫和保護之下,終于重新主宰著自己的命運?;钪?,就應(yīng)該讓命運更加充滿厚度,就像作家喬葉在小說《最慢的是活著》中說,“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
現(xiàn)在,我們活著,要看到更多的博大和豐美,要擺脫太多傷懷與沉重,有必須有篤定的文化信仰,有堅實的制度正義,來為苦難的人性找到出口,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救贖。這是因為,人不應(yīng)該永遠只是為活著而活著的,而是要為活得更有意義而活著。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