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迄今為止,我們黨已經召開了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這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怎樣召開的?會議的時間和地點、會議的議程和議題各有什么特點?會議的代表和代表的黨員情況是怎樣的?開會的方式有哪些類型?會議上的講話有哪些形式?特邀哪些人參加?讓什么人列席?會議上奏唱哪些樂曲和歌曲?大會選舉是怎樣進行的?是如何對會議進行宣傳報道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歷史的重大作用和影響是怎樣的?弄清這些問題,對我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經驗,進一步發(fā)揚黨內民主,健全各項制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述評
[中圖分類號] D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2)04-0005-04
三、會議的代表和代表的黨員
黨的一大召開時,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一大代表選舉產生了3人組成的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黨的二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二大代表選舉產生了5名正式委員、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
黨的三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420名,出席三大的代表30多人。三大代表選舉產生了9名委員、5名候補委員組成的新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由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
黨的四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994名,出席四大的代表20人。四大代表選舉產生了9名委員、5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四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選出5人組成中央局,中央局決定陳獨秀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
黨的五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57967名,出席五大的正式代表82人。五大代表選舉產生了31名委員、1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五屆一中全會選出8名中央政治局委員、2名政治局候補委員、3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陳獨秀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大會第一次在黨的歷史上選出了7名委員、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
黨的六大召開時,全國黨員沒有準確的統(tǒng)計數字。李維漢在回憶錄中估計當時大約有黨員1萬余名。出席六大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代表84人。六大代表選舉產生了23名委員、1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六屆一中全會選出7名中央政治局委員、7名政治局候補委員、5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3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選舉向忠發(fā)為DVitkDqKnDoq4qKfAw0rnZLnpmBimuJVTtLj501pEdo=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主席。
黨的七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121萬名,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七大代表選舉產生了44名委員、3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七屆一中全會選出13名委員組成中央政治局,5名同志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黨的八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1073萬名,出席八大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八大代表選舉產生了97名委員、7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八屆一中全會選出17名中央政治局委員、6名政治局候補委員、6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
黨的九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2200萬名,出席九大的代表1512人。九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70名委員、109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九屆一中全會選出21名中央政治局委員、4名政治局候補委員、5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林彪為副主席。
黨的十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2800萬名,出席十大的代表1249人。十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95名委員、12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十屆一中全會選出21名中央政治局委員、4名政治局候補委員、9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為副主席。
黨的十一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3500多萬名,出席十一大的代表1510人。十一大代表選舉產生了201名委員、132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十一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5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
黨的十二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3900多萬名,出席十二大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補代表145人。十二大代表選舉產生了210名委員、138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7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2人。十二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3名政治局候補委員、6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批準鄧小平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云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
黨的十三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4600多萬名,十三大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十三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75名委員、11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委員會委員69人。十三屆一中全會選出了17名中央政治局委員、1名政治局候補委員、5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陳云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黨的十四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5100萬名,十四大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十四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89名委員、13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08人。十四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0名中央政治局委員、2名政治局候補委員、7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大會決定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黨的十五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5800多萬名,十五大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十五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93名委員、15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15人。十五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2名中央政治局委員、2名政治局候補委員、7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黨的十六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6600多萬名,十六大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十六大代表選舉產生了198名委員、158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1人。十六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1名政治局候補委員、9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黨的十七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7300多萬名,十七大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十七大代表選舉產生了204名委員、167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7人。十七屆一中全會選出了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9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綜上所述,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數量總體上是隨著黨員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我們黨確定的大會代表有正式代表,也有候補代表,還有特邀代表;一大是大會代表直接選舉中央局,二大和三大是由大會代表直接選舉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中央局,這個中央局是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之上的領導機構,與一大的中央局職能已不相同,一大的中央局相當于二大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二大的中央局則相當于以后的中央政治局,從四大開始則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選舉中央局(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對于中央委員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中央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人數的設定是根據工作需要來確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四、會議的開會方式和宣傳報道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會類型,有預備會,正式會;有大會,小會;有主席團會,分團分組會;有新聞發(fā)布會,記者見面會等。從有關資料看,預備會是從黨的六大開始的,六大至九大、十一大至十七大都開了預備會。大會外,召開小會進行分組討論,從黨的二大就已經開始。召開主席團會議是從黨的六大開始。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當時叫中外記者招待會)是從黨的十二大開始,記者見面會(當時叫中外記者酒會)是從黨的十三大開始。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形式,有報告,有講話;有致辭,有發(fā)言。報告有政治報告、工作報告、專題報告、報告之分。從黨的二大的中央局,從黨的三大至十七大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都要向大會作報告,有時稱政治報告,有時稱工作報告,有時稱報告。二大至四大稱工作報告,五大稱政治與組織的報告,六大至十一大稱政治報告,從十二大至十七大稱報告,十二大以后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后來存在了10年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向大會的報告稱工作報告。還有像在黨的二大以后一直到八大都有向大會的專題報告。早期有些地方組織的代表向大會匯報工作,在會議上的發(fā)言也稱報告。報告有在大會上正式作的,也有書面作的。在黨的七大上曾出現(xiàn)了發(fā)給會議代表的正式報告,而毛澤東在會上還另外作了口頭報告。在黨的若干次代表大會上,除大會的報告外,黨內其他領導同志的發(fā)言,有時為了強調其重要性,在會議上是作為講話來安排的。大會的致辭,分為致辭、祝詞、開幕詞、閉幕詞。致辭、祝詞一般為來賓所作。黨的八大的致辭、祝詞是由民主黨派人士、外國共產黨、工人黨的代表所致。開幕詞、閉幕詞是由黨的領導人在開會前和會議結束時所作。大會的發(fā)言就是除報告、講話、致辭等以外的講話,這種講話與上述所說的內容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黨的七大、八大在大會上安排發(fā)言比較多,是1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發(fā)言比較多的兩次會議,最多的是八大,發(fā)言人數有上百位之多。從發(fā)言人的情況來看,發(fā)言的代表代表不同的層次,來自方方面面。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邀請的對象和列席會議的人員,各次會議有所不同,有的大會有共產國際的代表,有國民黨的要員;有的大會有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民族宗教人士;有的大會還有外國共產黨、工人黨的代表,部分老同志,黨內有關負責同志等。黨的一大、三大至六大都有共產國際的代表參加。五大國民黨要員譚延闿、徐謙、孫科應邀出席大會,汪精衛(wèi)代表國民黨致賀詞。黨的八大邀請了許多外國共產黨、工人黨的代表參加大會。八大還邀請黨外人士列席大會,黨的十三大至十七大都還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外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黨外副主席、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lián)負責人和無黨派愛國人士,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黨內部分老同志和黨內有關負責同志列席開幕和閉幕大會。在黨的八大上,出席和列席大會的外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和我國民主黨派人士還向大會獻禮。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奏唱的樂曲和歌曲,有《國際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黨的三大結束時,瞿秋白領著大家高唱許多代表剛剛在會議期間學會的《國際歌》。以后在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或閉幕時基本都奏唱《國際歌》。有資料顯示,黨的七大開幕和閉幕時都唱《國際歌》,八大閉幕時唱《國際歌》,十四大在開幕和閉幕時都奏唱《國際歌》,但到黨的十五大至十七大時,在開幕大會上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閉幕大會結束時奏唱《國際歌》,這以后基本成為定制。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的方法,有等額,有差額,有人工記票,有電子計票。早期和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主要實行的是等額選舉,后來采取差額選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差額的比例和數字增大。選舉在長時期內主要采取人工記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子計票開始出現(xiàn)。從黨的十三大以后基本上采取電子計票。
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傳報道,有秘密狀態(tài)下的不宣傳,有內部黨刊一定范圍內的宣傳,有革命根據地區(qū)域范圍內報刊的公開宣傳,有對全國范圍和全世界范圍,用各種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從刊物的宣傳,到報紙的宣傳,再到廣播、電視和網絡、手機的宣傳,宣傳的手段和載體越來越多。黨的八大和黨的十二大至十七大都公開發(fā)布了預開會的消息,十二大舉行了3次中外記者招待會,十三大舉行了5次中外記者招待會,并5次安排大會代表與中外記者面對面交流。十三大允許中外記者采訪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并由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實況轉播開幕式盛況。十四大至十七大,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開幕式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對十六大、十七大開幕式進行了實時報道。
五、會議的歷史作用和影響
黨的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除個別幾次大會外,都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作用和影響,主要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前進和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和影響。當然,個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也起了消極作用和影響。
黨的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出現(xiàn)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黨的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qū)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黨的三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黨的四大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比較完全的規(guī)定。黨的五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提出了爭取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建立革命民主政權和實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確原則,但對領導權如何爭取、對土地革命如何實行、對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如何對待,特別是對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如何建立,都沒有提出有效措施,所以,這次大會沒有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黨的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了基本正確的回答,集中解決了在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兩大問題上的錯誤認識。但在階級關系、工作重心、革命長期性等問題上也存在一些缺點。黨的七大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于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黨的八大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的主要矛盾變化,確定了正確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針。這次大會對我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長遠意義的成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黨的九大肯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并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黨章。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黨的十大繼續(xù)了九大的“左”傾錯誤。黨的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了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強國,但是,未能從根本上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黨的十二大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和進行全面改革的綱領,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把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進行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旗幟。黨的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黨的十四大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將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入黨章。黨的十五大提出了21世紀前50年“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將其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六大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闡述了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黨章。黨的十七大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大會把科學發(fā)展觀寫入了黨章。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新時期黨的建設大事記(1978.12-2007.10)[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6]李穎.從一大到十七大(上冊、下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