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波羅游記》在中西文獻交流史上具有典型的情報學意義,不僅為當時急于了解中國的歐洲人提供了大量的欲知而又未知的信息,而且較早地把中國古代文明介紹給西方,對歐洲早期的漢字研究和新航路的開辟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關鍵詞:馬克波羅;游記
十三世紀,蒙元版圖的擴大和蒙古軍三次西征,震動了歐洲,茫然不知所措的歐洲人,急需了解大汗帝國的內幕與國情民情成為普遍需求。有幸來中國的歐洲傳教士、外交使者、商人,看到和了解到中國的許多情況,他們就此撰寫了一批游記類書籍在歐洲書版,由此,有關中國的情況開始向歐洲傳播,為歐洲人了解中國提供了有益的情報。
元代,由來華歐洲人寫作出版的有關中國情況的游記,主要有意大利傳教士柏朗嘉賓(1245-1247在華)的《蒙古史錄》(又各《柏朗嘉賓行記》),法國使節(jié)盧白魯克(1253-1254年在華)(又各《盧白魯克東行記》),意大利商人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游記》。這批書籍開了歐洲人專意用文獻介紹中國古代文明的先河。其中以《馬克·波羅游記》最為著名。
《馬可·波羅游記》(以下簡稱《游記》),由馬可·波羅口述,比薩人魯斯梯切諾筆錄而成。馬可·波羅因他的《游記》而聞名。他1275年來華,在中國整整僑居了17年。曾受到忽必烈的熱情歡迎,參加過元朝的內政外務活動。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故鄉(xiāng)威尼斯城。因參加與熱那亞的戰(zhàn)爭,被俘。1298年在獄中同魯斯梯切諾合作完成此書。
《游記》分四卷和一篇序言。詳細介紹了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