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育作為教育方針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教育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論述高職院校德育主課堂的特點,明確在德育主課堂進行美育滲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指明美育在德育主課堂滲透的途徑和方法,以此達到育人的最佳目的。
[關鍵詞] 德育 美育 高職院校 滲透
美育和德育作為教育方針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育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要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就要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互相交織,使這幾方面的教育呈現(xiàn)為一個統(tǒng)一的完整過程。”美育在高職院校不是一個獨立的課程,但由于它育人的獨特性,使德育教育脫離了生硬灌輸、強迫接受的情形,使德育教育更加人性化,因此怎樣把美育滲透在德育之中,應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美育與德育的關系
在我國,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美育只是德育的一部分或德育教育的手段,而不具有獨立性。隨著美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之后,美育逐漸在理論上從德育的工作中分離開來。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美育與德育在本質上有著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兩者在許多方面相互滲透、交融。可以說,美育與德育是相互補充與相互促進的,德育中蘊含著美育,美育滲透在德育之中。在當代,對大學生的教育最終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所以只有正確把握二者的關系,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使二者有機結合,達到一個理想的教育目標。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不可否認,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擴招,大部分高職學生入學分數(shù)較低,基礎較差。這些學生往往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樂于實踐,但理論認識不足;多才多藝,交際能力強,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差。針對他們的特點,在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選擇上,在教育的載體上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
三、美育在德育中滲透的可能性
在德育工作中,特別強調根據(jù)學生特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辨別美丑的能力以及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良好的、切實有效的德育途徑。對于20歲左右的大學生來說,審美需要體現(xiàn)得更為強烈,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特別喜愛小說、詩歌、音樂、舞蹈、繪畫等。正是通過這些藝術形式的學習,他們才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與自立。從這個方向來看,德育與美育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為了使人最終成為真正的、豐富的人,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四、美育在德育主課堂滲透的內容
美育在德育主課堂滲透的途徑是多樣的,德育課堂的各種因素都可以成為滲透美育的渠道,但就目前我國的德育教育狀況來說,教育主體即教師本身和教學內容這兩個因素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下面我們就這兩方面分別做一下論述。
(一)教師主體的滲透
在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德育課堂仍然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課程較少。這種狀況就決定了目前在德育課堂上主角仍然是教師。教師本人作為施教者,本身也是美育的客體,其人品是否高尚,知識是否淵博,談吐是否幽默,舉止是否優(yōu)雅,儀表是否端莊,是直接決定教師向學生傳遞美育知識、培養(yǎng)學生較高審美情趣成功與否的關鍵??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我們也經(jīng)常說,“言傳不如身教”。其實很簡單,作為一個教育者,特別是一名德育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這樣才能有能力感染和引導學生,讓學生信服。所以在選拔德育教師時,德應該放在首位,教師應以自己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信服、敬佩??梢哉f,一個渾身散發(fā)個人魅力的老師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的載體。
從職業(yè)道德的角度看,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德行外,那就是應該擁有職業(yè)所要求的淵博的知識。從我自身的經(jīng)歷來看,我覺得做一名德育課教師并不容易,與專業(yè)課老師相比,德育教師應該具有更廣的知識面,用淵博來形容絲毫不過分。除了具有德育和美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外,德育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永遠站在社會思想的前沿。只有這樣,他才能跟上社會的發(fā)展,將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從不斷發(fā)展的角度灌輸給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教育出的學生才能明辨是非善惡,提高審美能力,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能夠很好適應社會的人。
?。ǘ┙虒W內容的滲透
目前,高職院校的德育課有兩門必修課,其中一門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在教學實踐中,這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高職學生。其內容包括理想信念、人生觀、愛國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識。教師在實際講授的過程中,將美育內容滲透在課堂上是非常自然的,當然,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將美育內容插入其中,效果當然會更好。下面我們具體地從這門課的某些章節(jié)中深入研究一下這個過程。
1.在愛國教育中滲透自然美?!独^承愛國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這一章中,闡述了愛國主義的內涵,愛國主義基本要求第一項就是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國主義從來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那么,到底具體在哪里?最直接、最形象的,當然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展示。教師在講到這里的時候,一般在課件中會穿插許多中國自然景觀的一些圖片,比如長城、西湖、珠穆朗瑪峰、泰山、長江、黃河等,而且這些圖片拍得都非常美、非常壯觀,學生看了以后,自然而然會對自己的國家產(chǎn)生一種自豪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祖國的大好河山首先在視覺上給學生們美的感受,學生看到祖國疆域遼闊,物產(chǎn)豐富,景色秀麗,一種美的愉悅油然而生,這必將激發(fā)學生本能的意識,并逐漸上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所以說德育與美育從來就不是分離的,而是能夠共同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
2.在品德教育中滲透人格美。在道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將人格美的內容滲透在課堂中。道德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guī)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實際上道德就是評價善惡美丑的標尺,品德教育就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行為是提倡的,什么行為是禁止的。品德教育可以通過社會中人們的實例來加以印證,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放一些視頻資料,通過真實事例,讓學生們感受到人性中高尚的美、極致的善,就在我們身邊真實地發(fā)生著。那這種品德教育的效果比空洞的說教要好上百倍千倍。我們通過課堂的講授,給學生培養(yǎng)一種能力,一種對人、對事正確判別的能力。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只有具備了辨別真善美的能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這正是我們在德育課堂上滲透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
3.在人生價值教育中滲透社會美。在講人生價值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們在大學時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們知道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以及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途徑。在我們國家,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判,主要是以他對社會的貢獻為標準的。個體對社會和對他人生存發(fā)展貢獻越大,其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我們可以自然地將社會美的內容滲透進來。因為對于個人來說,要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必須向社會和他人付出和貢獻。因此,如果人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多向社會付出,少向社會索取,那我們這個社會將是其樂融融、和諧快樂的。這也就上升到美的高度,一種社會美,一種人類大同的、和諧的美。這和我們這個時代提倡的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一致的。所以,社會美的這樣一個審美教育,毫無疑問是通過人生價值的教育來實現(xiàn)的。
在德育主課堂上滲透美育的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我們德育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盡管現(xiàn)在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專門設立美育課,但如果我們能在德育與美育結合的這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德育主課堂會更加吸引學生,教學效果也會更好?!?br/> 參考文獻:
[1]周濟.努力使“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yōu)秀課程[R].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研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2]蔡儀.美學原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常宏.圖說美學[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