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興的紫砂陶業(yè)歷史悠久,陶瓷藝術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陶瓷,發(fā)達最早,首先使用釉及窯火的偉大藝術,千變萬化,無涯無盡,技術達世界最高峰。 大約在1萬年到7千~8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磨制石器、過著漁獵生活的時代,就開始創(chuàng)造了原始的陶器。制造的方法有籃制、模制、手捏、圈泥和轉盤等幾種。
關鍵詞:紫砂壺;宜興;傳統(tǒng)工藝
關于陶器的發(fā)明,恩格斯作過科學的闡明,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可以證明,在許多地方,也許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編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在這樣做時,人們不久便發(fā)現,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這個目的?!?br/> 原始陶器的制作和編織物的產生,是人類最古老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陶器的發(fā)明曾經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原始社會的彩陶和黑陶;商代的白陶、硬陶、釉陶;漢代的近似瓷的釉陶;西晉的青瓷。唐代的三彩陶,宋代的此砂陶,明代的青花、五彩瓷器,清三代瓷器,等等,都馳名中外。在英文字典里,陶瓷和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古代中國在世界上享有“陶瓷之國”之美稱。
陶器的發(fā)明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志之一。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古代人類發(fā)明了制陶技術。學會制陶,對農業(yè)的發(fā)展與定居生活有著重大意義。
中國產陶,歷史悠久,古代文獻上早有記載?!吨軙防镉小吧褚烁魈铡保堵肥贰防镉小办萑朔督鸷贤翞楦?,《資治通鑒》里有“黃帝命寧封為陶正”,《呂氏春秋》里有“黃帝有陶正昆吾作陶”,《物源》里有“軒轅作碗碟”,《周禮·考工記》里有“虞氏上陶”,《史記》里有“舜陶于河濱”等記載。
中國陶器始于何時?過去沒有確切的定論。近幾年來,考古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對出土古陶器進行科學測定,確定中國制陶工藝始于6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陶器以“彩陶”和“黑陶”為代表。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on)在中國河南省澠池仰韶村,首先發(fā)現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址中有一批精美的彩繪陶器,繪有紅、黑或紫色的幾何圖案,考古學家稱之為“彩陶”,并稱這一時代的文化為的“仰韶文化”。1928年,吳金鼎在山東省歷城龍山鎮(zhèn)城子崖,發(fā)現許多黑色陶器,這是新石器時代的末期繼仰韶文化之后發(fā)展起來的,器形渾圓端正,烏黑發(fā)亮,考古學家稱之為“黑陶”,并稱這一時代的文化為“龍山文化”。這就是中國史前文化階段的兩個主要系統(tǒng)。此外,還有與仰韶文化同時發(fā)展的“馬家濱文化”,有與龍山文化同時發(fā)展的“齊家文化”,以及“青蓮崗文化”、“屈家?guī)X文化”等等,也多以紅陶,灰陶、彩陶、黑陶為主。
廣義的陶器可分為四類:土器、炻器、陶器和瓷器。土器,坯質粗松,多孔,色澤不潔,成陶火度最低,有吸水性,音粗而韻短,如磚瓦缽;炻器,坯質致密堅硬,取天然泥色,成陶火度在1010oC~1020oC,無吸水性,音粗而韻長,如紫砂陶;陶器,坯質孔較細,上釉,成陶火度較高,有吸水性,音粗而韻短,如缸、甕、罐、壇;瓷器,坯質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最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如江西景德鎮(zhèn)的產品。
遠在石器時代宜興就開始制陶,宜興鼎蜀鎮(zhèn)窯場是世界炻器的發(fā)源地,它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已經大量生產陶器。每一時代都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并且或多或少地呈現一種獨特的生活樣式。因為隱患的使用在表示文化上連續(xù)時代開始的標準不如家畜、鐵或文字的使用等來得明顯,所以人們采用制陶術作為表示時代的標準,便需要說明理由。陶器的制造假定著村落生活的存在以及簡單技術的出現。
近年來,在文物普查工作中,考古學家陸續(xù)在宜興的鼎蜀、張渚和楊巷等地發(fā)現大量古文化遺址表明,早在氏族社會,這里的先民就開始從事農業(yè)和陶業(yè)勞動。距今約5000~6000年以前,宜興出現了原始部落。歸徑鄉(xiāng)的南唐村、駱駝墩,郵堂鄉(xiāng)的西溪村先后都發(fā)現了屬于這時期的原始文化遺址。駱駝墩是一處距今5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遺址。村落選擇在地勢高爽的土墩上。當時的人們已普遍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石斧、石鋤等開墾荒地、種植莊稼,過著以種植業(yè)為主的定居生活。還進行采集、漁獵和飼養(yǎng)家畜。駱駝墩原始人已能建造低矮簡陋的房屋。當時的手工業(yè)也有了發(fā)展,人們已普遍使用陶器(有紅陶盆、陶鼎、陶碗等),而且在西溪村原始文化遺址出土了陶壺和陶罐。在這些遺址上,與粗糙的或打磨的石器一起出土的豐富的夾砂工陶、泥質紅陶、白衣黑陶和灰陶的碎片。器皿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手制,也兼有輪制的,較晚的泥質紅陶上面,可以看到簡單的方格紋。駱駝墩原始人是按母親的血統(tǒng)來定親屬關系,處于母系氏族階段。
距今約4000~5000多年以前,宜興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村落逐步發(fā)展到近河旁的高地和山麓南坡上,由幾個相鄰的居民點組成一個村落。宜興的楊巷、鼎蜀、張澤、銅峰、新芳、善卷等地先后都發(fā)現了這一時期的原始文化遺址。其中以楊巷鎮(zhèn)一處新石器中晚期的文化遺址最為典型。在今楊巷東北部的三塊高地,以螄螺墩(也叫城頭地)為中心的原始村落有很大規(guī)模,周圍面積達300多畝。原始的農業(yè)已得到較快發(fā)展,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這時的石器工具出現了石鐮、雙翼形石耕田和半月形雙孔石刀、石犁。手工業(yè)主要是制陶業(yè)發(fā)展起來,出土了大批古陶器,其中有完整的紅陶鼎,大部分為日用器皿,造型多樣。燒造陶器的溫度達800oC~700oC。楊巷原始遺址還出土了多種陶紡輪,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原始的紡織技術。
?。ㄗ髡邌挝唬航K宜興紫砂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