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工具學科,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根本目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強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基于以上要求,信息教師要實現(xiàn)“有效性”這個目標,就要在課堂的組織上關注“三個生長點”,即興趣培養(yǎng)、實踐操作、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三方面,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生長點 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但是預期教學目標實現(xiàn)程度的綜合反映,而且是評價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和整個教學過程動作狀態(tài)良好的重要標志。如何提高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重視興趣培養(yǎng)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高,學習的效率就越高。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是為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這門課程奠定基礎。在信息技術課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探究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
通過各種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和懸念,學生每堂課從計算機上都有新發(fā)現(xiàn)、新收獲,感受到計算機所蘊含的知識、技巧之多,激發(fā)求知欲、探究欲。例如,剛開始學習電腦,許多學生沒碰過電腦,對鼠標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別是鼠標的雙擊和拖動更是難以掌握,而練習鼠標的操作是相當枯燥的,因此筆者在教學鼠標各種基本操作時,巧妙地引入了“七巧板”這一教學內容,將單擊、右擊、拖動融入其中,通過對不同形狀的分析,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練習,從而鞏固了鼠標的五種操作。通過游戲,一方面消除了學生對電腦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讓學生熟練地運用了鼠標操作。
2.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融合各種教學手段。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改變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除了采用理論與上機結合的傳統(tǒng)教法外,還可運用游戲激發(fā)興趣,如利用所學的上網(wǎng)技能到網(wǎng)上下載自己喜歡的游戲,“搬運工”練習上下鍵的移動,“打地鼠”進行指法練習等,還可進行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的各種擂臺賽,對學生的操作速度、運用能力進行測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
3.結合多種方式進行科學評價,完善評價體系。
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的任務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蓪W生的實際操作或學生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靈活多樣,如教師評分,同學之間不記名互評,以及作品展示欣賞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程度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陀^、科學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取成功的喜悅,及時改進自己學習上的不足,滿懷信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由此實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喚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
二、重視實踐操作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在這一現(xiàn)代化的學科教學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掌握科學的方法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即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也進一步落實了課堂的“有效性”?!叭蝿镇寗印钡慕虒W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被看做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許多學習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地、有目的地獲取材料、實踐操作來實現(xiàn);學生從知識接受者轉化為知識發(fā)現(xiàn)者,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學習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這一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為學生設計恰當?shù)慕虒W活動、有價值的教學任務,開發(fā)和提供充分的課程資源,做到收放自如、價值引領,積極為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如學習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建立文件夾,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將其他同學的文件復制、移動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夾內等;學習Word字處理軟件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樣本并布置具體錄入和編輯、排版任務等??傊?,要通過具體的任務、明確的目標約束學生的操作練習,避免上機課的盲目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認知潛能,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非常有效。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應著重問題的設置,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他們的“協(xié)助者”。
三、重視信息素養(yǎng)提升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最終目的,是有效性課堂的一種延伸。從廣義上看,信息技術教育亦是一項信息文化活動,一方面,社會道德、倫理、價值觀影響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影響著它們的生成和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1.立足信息技術課堂,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
許多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當教師遇到問題時,常常利用計算機解決,無形之中告訴學生什么問題可以用計算機解決,甚至更明確地顯示可以用什么應用軟件解決。當學生自己遇到類似和問題時也能快速地意識到用計算機解決,從而培養(yǎng)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教師有意識地采用基于信息的問題教學法,學生就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自主學習,又和別的同學合作學習,在學習中體味到使用信息技術的快樂。完成任務的時候,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其使用信息技術的信心不斷增強。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在網(wǎng)上遞交作業(yè),尤其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作業(yè),學生不會覺得太困難,也滲透了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積極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2.加強學科課程整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單靠信息技術課程是無法完成的。新課改理念指出信息技術教育理念必須提升到文化層面。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可塑時期,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guī),促進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把信息技術教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收集與利用信息的道德觀,使學生具有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xiàn)象影響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出發(fā)點在效果、效率、效用與效益,有效教學的著重點在課堂,有效教學的生長點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新興學科對信息技術課堂的研究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不斷實踐、總結,找出更佳、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