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招聘季節(jié),又將有一批新記者充實到新聞戰(zhàn)線上來。怎樣才能快速從學生轉化為記者,筆者結合自身新聞從業(yè)經驗,從思想和業(yè)務兩方面總結出幾點經驗,希望能給新入職的記者些許幫助。
思想上做好準備
要吃記者的“苦”。車接車送寫不出好報道,打幾個電話更寫不出好稿子。最優(yōu)秀的新聞來自最一線,“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夠好,說明你離戰(zhàn)火不夠近”。要拿出肯吃苦、能吃苦、愛吃苦的精神,多跑基層、多跑一線、多跑現場,肯定能寫出生動有趣、讀者愛看的報道。
要適應記者的“獨”。此獨指的是獨立作戰(zhàn)的能力,不是離群索居的孤獨。雖然說現在大規(guī)模的策劃行動、集團作戰(zhàn)越來越多,對配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是記者必須有獨立思考、獨自作戰(zhàn)、獨當一面的能力。
學會獨立思考。一個新聞事件、一個新聞線索,最先接觸到的不是總編、主任,而是一線記者。對什么能報、什么不能報,什么能濃墨重彩、什么應輕描淡寫,必須有自己的判斷。一定要主動思考,主動自信地去給部門領導報選題,不能光指望領導給你派任務。
學會獨自作戰(zhàn)。要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很多采訪都是突發(fā)性、稍縱即逝的,沒有時間等待援助,這時候就要勇敢地沖上去。所以不僅要能獨立寫稿,而且最好能成為復合型記者,寫稿、攝影、攝像、組版、駕駛等都要會點。
能夠獨當一面。每個記者分的有不同的線口,一個蘿卜一個坑,不可能為新記者做個備份、備個保姆。凡事要努力自己完成,領導分下來的任務,執(zhí)行不要找借口。
要趕上記者的點。就是要適應記者的工作節(jié)奏,趕上記者的時間點。新聞事件就是命令,就是沖鋒號?,F在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新聞事件發(fā)生后,一定要在最近的出版時間把新聞趕出來。
要拿出記者的樣。這不僅是指記者要注意衣著外表,同時也要拿出記者應有的心理定位。要自信,不要自卑、不要自大,要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你代表的是所在的媒體,是這個媒體背后的所有讀者。不論面對的是偉人圣賢,還是三教九流,要不卑不亢,學會平視,不要仰視,也不要俯視。
要保持記者的心。簡而言之,就是要有新聞理想,要喜歡你的工作,熱愛這份職業(yè),愿意為追求一篇好新聞而付出、而奉獻。這也是決定一個記者能干多久、能干出多大成就的一個關鍵。
業(yè)務上做好準備
線索上廣開渠道。新聞線索的多少與好壞,直接決定著新聞的數量和質量,所以當記者必須不斷擴大新聞線索來源。首先,要廣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在自己負責的線口、社區(qū)、領域廣交朋友,將會給你帶來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跑口記者應注意發(fā)展“官民兩條線”,當有些話題讓官員直接表態(tài)不方便時,業(yè)內的專家、研究者的發(fā)言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其次,關注同類媒體。作為記者,應當養(yǎng)成每日看報、看電視、上網的習慣,這不僅是了解同行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給自己尋找新聞線索的靈感和啟發(fā)。再次,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圍繞這些熱點,深入思考,尋找熱點之后的冰點、重點。這里筆者介紹一些找到新聞線索的小竅門以饗讀者。
一是腦要活。記者要隨時保持新聞敏感性,無論值班還是不值班,畢竟更多的新聞是發(fā)生在辦公室外的生活中。
二是腿要勤。西方人講:“餡餅專砸勤快的人。”中國人道:“功夫不負有心人?!敝灰軇恿?,一定有收獲。在接到選題后,要在各事發(fā)現場有目的地跑動;在沒有明確選題時,要能夠在新聞高發(fā)區(qū)“掃街”,尋找挖掘新聞。
三是要會看。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記者要有福爾摩斯的觀察力。新聞現場往往有很多關鍵細節(jié)能反映出新聞的本質,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脈絡捋出。比如,有年冬天,在一條河邊發(fā)生一起婦女落水的事件,路人紛紛下河施救。記者趕到現場后,發(fā)現其中有一名見義勇為者穿著軍褲和病號服,十分特殊。經過采訪,發(fā)現他是一名在附近醫(yī)院治病的軍人,出來散步時發(fā)現此事,冒著加重病情的危險,跳入冰河。這個細節(jié)的加入,使一個普通突發(fā)事件多了一層人性的深度。
四是不要輕言這事報過。在報紙采編出版過程中,編輯、記者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的選題,不要急于說“這事報過了”,而應認真判讀這個選題究竟是舊聞還是在老事件的基礎上有了最新發(fā)展,抑或是對前面事件的徹底顛覆。在判讀過程中,很可能一則大新聞就孕育而生。
五是動態(tài)事件一追到底。我們常常忽略身邊的一類新聞資源——我們曾經報道過的新聞人物或事件現在怎樣了。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則常規(guī)報道,現在已發(fā)展成為重大的事件。因此無論編輯還是記者,都應當在留存報道資料的前提下,經常回顧一下,看那些似乎陳舊的選題,在今天能否生成一個新的主題。
采寫時瞄準細節(jié)。好的采訪是好的報道的基礎,好的新聞報道無一不是建立在扎實細致的采訪基礎上的,因此要想寫好報道,必須學會采訪,養(yǎng)成良好的采訪習慣,掌握足夠的采訪技巧。采訪要用“眼、耳、手、嘴”,不僅是用嘴問、用耳聽、用眼看,還可巧妙使用手中的數碼相機、錄音筆等為“眼看、耳聽”提供更好的幫助。
記者采訪前必須有提問大綱,一次采訪的成功取決于采訪前的準備是否充分。多提封閉性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訪效率,節(jié)省采訪時間。采訪前記者必須心中有數,將最重要的問題放在最前面,爭取最大限度地縮短采訪時間。避免與被采訪者“無邊閑聊”,提類似于“這事你怎么看”的問題。提問時要提封閉式問題,要想生動多問細節(jié)。讓文章生動起來的訣竅是多向被訪者提這樣的問題——“比如……”“您能舉個例子嗎?……”“這是不是像……”要將對方回答的方向引向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記者要學會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簡單的提問,不要期望被訪者會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問題。掌握滾動式采訪的技巧,第一個被訪者所談到的內容,要成為你對下一個被訪者的提問,滾動式采訪將使你成為一個受到別人尊敬的采訪者。
寫作時保持讀者意識。在現在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時代,記者寫的新聞稍微平庸一點,立馬就會被無數更平庸的泡沫包圍、淹沒。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迅速抓住讀者的心,就要心里始終裝著讀者,時刻把什么是讀者想看的、什么是讀者需要的、怎么樣對讀者是最方便的作為寫作選材、構架、作文的標準。
首先,寫標題要能抓住讀者、服務讀者。學會換位思考,從讀者角度考慮問題。例如,當高考分數即將出爐時,鄭州幾家媒體同時報道,以下是幾家媒體的標題?!洞蠛訄蟆罚焊呖挤謹稻€今日出爐(主)今夜12時后,考生可通過規(guī)定的五種渠道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副)?!稏|方今報》:高考錄取分數線今天公布(主)明天零時起,考生可通過四種渠道查成績(副)。《河南商報》:高考成績明天就能查(主)分數線同時出爐,第二次志愿填報開始(副)。仔細想想,今夜12:00就是明日0:00,但是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他們的查分行動幾乎都要從今夜12:00前開始,如果記者把自己想象成考生家長,很容易就能把非??茖W的“明日0:00”改成相對人性的“今夜12:00”,新聞事實沒變,但是跟讀者的距離感一下子提前了一天。
其次,寫導語要簡潔新奇、吸引讀者。寫導語之前,要站在讀者角度思考,考慮什么是新聞里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在組織語言時,注意凝練簡潔,出新出奇。如果在導語里舉了例子,那么例子必須清楚明了,能夠被立刻理解。
再次,語言風格要通俗易懂、流暢干凈。讀者水平參差不齊,如果稿子里面都是些專業(yè)詞匯,很快就把讀者嚇跑了。有些好稿子讓讀者覺得作者是在和自己單獨聊天,而不是在說教,不會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記者在寫稿子的時候要問自己: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是這樣說話的嗎?這并不是要求記者完全用說話的方式去寫作,而是說用接近說話的語氣,這樣語言就不再是中規(guī)中矩的。
總而言之,新聞工作是一個需要理想支撐的職業(yè),勤奮再加上天分,新入行的記者們,既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不同的記者有不同的風格,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揚長避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一定能夠成為新聞戰(zhàn)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社)
編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