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符合當今教育教學的普遍訴求,在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也逐漸走向深入。與此同時,對合作學習的實踐中存在的差距,也以各種問題的形式在課堂和實踐者的印象中生成?,F(xiàn)就筆者在實踐中與同事交流時產(chǎn)生的兩個問題,談談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思考。
一、原來學生獨立學習能學習好,為什么要搞合作學習呢?
為什么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呢?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自從1898年第一篇研究論文問世開始,合作學習的實踐已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在合作、競爭和獨立性工作方面,已經(jīng)進行了600多次試驗。這些眾多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分為三種類型:為成功而努力工作、積極的關系和健康的心理。這些研究表明,與競爭性工作和獨立性工作相比而言,合作性工作明顯具有以下優(yōu)點:
1.為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們將具有長期工作的持久力、內(nèi)在動機和進取動機,并能按時工作,還能夠具有高水平的推理能力和認真思考能力。
2.在同學之間形成更積極的依賴關系。這包括團結精神、相互關心和彼此忠誠的關系、個人和社會的支持,以及對復雜事物的評價能力和綜合能力等。
3.更加健康的心理。這包括一般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自我強大的力量、社會發(fā)展、社交能力、自尊、自我認同,以及應付復雜環(huán)境和壓力的能力。
由于諸多方面的積極效果,因此它在改善課堂內(nèi)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等方面實效顯著,被譽為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美國當代著名教育評論家艾利斯和福茨在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書中斷言:“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改革之一?!?/p>
所以我們?nèi)绾渭ぐl(fā)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不降低學習標準的前提下,智慧引導,在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中,填平比一般水準更高的課堂與班級里最差學生的問題水準之間的鴻溝,就迫切需要“合作學習”的相應理念和策略的指導,回到小組的“合作學習。唯有這樣,限于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才能擴展至所有學生,才能借助多樣的疑問和意見的交流,發(fā)展為“沖刺與挑戰(zhàn)的學習”。保障所有學生具有深度思維或者說具有挑戰(zhàn)性的思維,這正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
二、在學生合作學習時,老師需要做些什么呢?
在學生合作學習時,老師需要做些什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需要再次明確一下和合作學習相關或相對的另外一些詞。課堂中的合作是與“競爭”、“單干”相對而言的。競爭是一種你輸我贏的關系,其性質(zhì)如同網(wǎng)球比賽;而單干表現(xiàn)為學生借助自身的力量去努力達標,成績的好壞與別人達標與否無關。但在合作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成功,他人的失敗也是自己的失敗,其特點就如同足球比賽一樣,全體成員總是協(xié)調(diào)一致、利益分享。
那么在我們的課堂上進行的小組合作,是提高了課堂學習的質(zhì)量,還是妨礙了學生學習呢?
下面的一些分類可能幫助我們來進行診斷和判別小組的類型,從而為教學行為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jù)。
1.假冒的學習小組。學生被要求一起完成任務,但他們對此卻沒有興趣。他們認為他們將會按自己的表現(xiàn)從高到低地被評價。盡管學生們表面上的確在一起討論學習,但暗地里他們卻彼此競爭。他們把對方看做是必須打敗的競爭對手。他們互相妒忌,不信任對方。其結果就是小組的總體表現(xiàn)比單個成員的潛在表現(xiàn)還差。如果讓他們各自獨立地學習工作,那么最后的成績可能會更好。
2.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小組。學生被要求一起完成任務,而他們也必須這樣做。然而,這些所分配的任務并非必須通過合作才能完成。他們認為自己將作為個人被評價和獎勵,而不是作為小組的一員。他們不愿分享自己的思想。最終結果比一些較差成員表現(xiàn)好一些,但是如果讓他們各自獨立地完成任務,那些比較努力學習的同學可能會做得更好。
3.合作性學習小組。學生被要求一起完成任務,他們也非常樂意這樣做。他們相信他們的成功取決于小組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他們“同舟共濟”、“榮辱與共”。所有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為最終的工作績效而負責。其結果是團隊的總體表現(xiàn)比每個成員的單獨表現(xiàn)之和更加優(yōu)秀,所有團隊成員比各自獨立工作顯得更加出色。
4.這種小組符合小組學習的所有特征,又超越了所有的合理預期。高效小組與合作性小組的關鍵區(qū)別在于成員對彼此、對團隊具有更高的忠誠度。“他們不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我們還關心每位團隊成員的將來,當我們發(fā)現(xiàn)某個成員正遭受挫折時,我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边@樣的小組績效高,還充滿了樂趣,但這樣的小組實在太罕見了。
一般來說,實施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1.做好教學前的決策。
2.講解任務與合作關系。
3.督促與干預。要能督促學生的行為,為實現(xiàn)預定目標而合作。
4.評估與小組自治。在教師評價的同時,更應該發(fā)揮小組的功能,讓小組用自己的方式慶祝成功和反思不足之處。
那么具體說來,教師該以一個什么形象出現(xiàn)在教室里呢?很多時候,一般的在小組學習中教師的活動被稱為“桌間巡視”,在課桌間來來回回,記錄學生反應,以便改進日后教學。這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在小組學習中,豐富多彩的“合作學習”同時展開,因此難以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思考狀態(tài)。
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成敗因素非常多,相應地就產(chǎn)生了許多不能實現(xiàn)真實合作,抵達不到高效合作的彼岸。美國革命的口號“我們合則興,分則亡”,剛好說明了小組合作的關鍵因素。小組合作的關鍵在于“合”,我們必須在每一堂課中明確合作性工作和學習的五個基本要素: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要素是:“積極的依賴關系”。如果小組成員之間不存在積極的依賴關系,合作也就從談起。其他因素分別是:“面對面的促進式交流”,“個人責任和義務”“人際和小團隊技巧”“小組處理過程”。
偉大的使命往往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學習與旅行相似,盡管學生在確定了課程之后可以相互競爭或獨立完成或相互合作,然而合作對教學成果的影響最為有力。從深層次講,合作學習不單單是一個教學方法。它是一種致力于在課堂中創(chuàng)建一種以小組為單元的高績效的組織結構。在時間中運用并達到良好績效,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也同樣需要所有同仁共同合作,不斷修正航向,才能不斷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馬蘭.合作學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約翰遜(Johnson,P.)等.合作性學習ABC.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6.
[4]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進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