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教師職業(yè)道德及班級管理中的具體事例,詳細闡述只關愛后進生或優(yōu)秀生出現的有關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一視同仁,熱愛學生,教書育人。作者的觀點是熱愛學生應注重情感溝通,熱愛學生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用真情真愛教書育人。這一觀點對如何做好班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教育;優(yōu)秀生;后進生;情感溝通;換位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242-01
任何一個班集體都有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而且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個體。優(yōu)秀的學生令人欣賞、羨慕,后進的學生則令人生厭、岐視。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分優(yōu)劣,一視同仁地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具體表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是民主平等的。鄧小平同志說:“我們提倡尊敬師長,同時也提倡師長愛護學生。尊師愛生,教學相長,這是師生之間革命的同志式的關系。”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
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就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負責;要以身立教,以德立教,注重以人育人。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 班主任工作是艱苦的,許多人認為班主任工作的苦主要在于轉變后進生的工作艱苦。從基礎教育是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質和主化素質打基礎的根本目標來看,轉變后進生確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然而,我認為熱愛學生應不分優(yōu)劣,因為先進有其不足,后進亦有其閃光點,所以班主任應公平公開,先進和后進齊關愛。
一、教師在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容易出現偏差
教育要求教師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但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們往往容易出現偏差:一是只顧后進生,就是只注重對后進生的感化教育,而忽略了對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嚴格要求;二是對優(yōu)秀學生過分偏愛,造成班級教育教學的不公平現象。
二、教師在教育上給予每個學生同等的愛
為了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為了每一個學生的進步,我確立了一條明確的原則和堅定的取向,就是“不分優(yōu)劣,公平公開,嚴格要求,共同進步”。例如,前年我接任新班后發(fā)現一位外校轉來的尖子生張開開,學習情緒很不穩(wěn)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為了探究原因,我?guī)捉浿苷鄄耪业剿谥埔聫S做清潔工的母親,通過多次長談,了解到該生情緒低落的原因是他認為新老師不像原來的老師那樣關心愛護他,沒有專門對他進行輔導,使他覺得很委屈,很難受。為此,我多次找他談心,在思想上對這個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帶人。讓這個學生明白到每個學生都居于自己的集體,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是公平的,機會是均等的。如果總是自以為自己勝人一籌,高人一等,與眾不同,就容易使自己變成一個自私自利,不愛集體,目光短淺的人。我在日常教育中嚴格要求他,讓他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懷,強化他的集體觀念和責任感。經過耐心細致的教育,該學生認識到自己先前的優(yōu)越感是錯誤的,是不利于自己的進步的,認識提高后,該學生自覺關心集體,主動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并連續(xù)兩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三、教師與學生要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
我在工作中發(fā)現,教師只有關愛學生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和信任,才能建立起教育學生的良好感情基礎。師生感情融洽,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易于接受,能把教師的表揚或批評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1、傾注愛心,關心愛護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
后進生特別需要溫暖和愛護,因為他們經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自然地會與老師、同學、家長處于對抗狀態(tài)。這時,教師只有愛他們,并且愛得深究、愛得真、愛得持久,才能改變他們對人、對事的消極態(tài)度,教師的愛心、尊重是其進步的動力。作為班主任應注意引導學生的心理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的轉化提供內在動力。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一是師愛,但師愛不同于母愛,師愛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對后進生的思想工作應做實做細,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為主,教育為輔,以管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差生的自尊心。上學期我班新轉來了一個學生,叫羅一平,是從外省的學校轉過來的。他在原來的班級的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經常違反違反學校紀律,同學對他的意見挺大,對父母很不尊重,經常打架。我對他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之后,制定了比較詳細的教育方案,在這些措施中,我感覺到最應該指出的是要給他空間改變不良的心態(tài),要把他的余力引到正確的方向上去。
那是開學不久,先是同桌要求換座位;可沒過幾天,周圍的同學也開始不滿,其他科老師也向我反映他實在調皮。那天他在走廊打鬧,正好是早讀之前,我抓緊時機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轉來一個多月,感覺怎樣?他想了想說:“我總是不聽老師的話,好講閑話,老師和同學們都瞧不起我?!薄澳阕砸言鯓涌矗俊蔽覇?。于是我就摸撫著他的頭耐心地與他談心,讓他知道以班級為單位上課,如果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正常教學勢必無法進行。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乎全部同學的利益,所以大家都要克制。通過與他多次面談,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思自己,從而作出選擇。作為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變化,激勵學生的積極行為,糾正學生的偏離行為。最后在家長和學校的協助下,羅一平在思想、學習和紀律等方面都改正得很好,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作業(yè)也能及時完成了,逐步向一名好學生邁進。
2、抓住契機,適時教育
俗語說:四兩撥千斤,用的就是巧力。管班之道,應動腦善思,往往略施小計就可入木三分,達到四兩撥千斤之功效。教師對后進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注意適時、適地地進行,抓住契機,深入學生心靈深處。教育人為地拔高,違背常理,學生思想尚未“啟蒙”跟不上班主任的教育節(jié)拍,效果自然不會明顯。不能把握時機,思想教育也就成了“雨后傘”、“馬后炮”,也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有一次,一個后進生沒有做值日工作就回家了,不知是忘記了,還是有意逃避,教室里亂七八糟,臺上有許多廢紙。到第二天早晨,我并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是親自把紙片撿起來,整理好放進垃圾桶里,那個沒做好值日的學生看了羞愧難當,便主動幫我打掃衛(wèi)生。抓住這個時機,我幽默地說:“你不是忘記值日了,而是想和老師同甘共苦??!”學生們都會心地笑了。這件事不但教育了沒有值日的學生,其他學生也都受到了教育。此后,班內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了。
四、教師應本著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去教育每一個學生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孔子一方面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認為不論是貴族弟子還是平民子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另一方面,他熱愛所有的學生,因材施教。他說:“仁者,愛人?!辈⒅鲝垺敖滩痪耄室??!?/p>
對待學生,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我一貫本著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用自己真誠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的心。當看到班上的黃新劍同學沉默寡言,上課總是低頭不語,課間又可憐巴巴地獨自坐在課室,同學也不愿和他一起玩。我心里十分難過。經了解,才知道小黃的父母分居兩地,他與母親住在一起。他失去父愛,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于是,我以大姐姐的身份,百般地關心愛護他,發(fā)現他學習趕不上,就主動給他補課。知道他生活上有困難就主動幫助他。有空還跟他聊天,并鼓勵他多與同學一起玩。在大家的幫助下,小黃終于開腔了,上課也積極發(fā)言了,性格比以前開朗了??粗约旱膶W生健康成長,我的心里感到無比欣慰。
在學校里,不論先進,或是后進,我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我的弟弟、妹妹,都給他們同樣的關愛。獻給他們的都是無私的愛,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具體表現。愛護學生是教師特有的崇高的道德情感。
用愛心鼓勵增強學生自信的手段讓學生完成從自我中心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轉變。
教是為不教,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
力應當遵循其發(fā)展規(guī)律?,F代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大致為從“他律”發(fā)展到“自律”?!八伞笔侵改欠N不重視人的價值,靠外部力量使人接受一定的道德觀念和履行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并依靠社會輿論和社會獎懲等為動力,促使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循規(guī)蹈矩。 “自律”是指人們行為的約束力和驅動力依靠理性、信念和道德良知、依靠內心自覺,而不是靠外力強制。他律是低水平,自律是高層水平,人達到自律就能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他律是自律的基礎,自律是他律的升華,兩者互相協調,互相影響。關愛學生,也應立足于這一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有計劃地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能力,以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換位思考,體現愛的力量
烏申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家要從多方面來培養(yǎng)人,那么他首先應該在多方面來了解學生。”教師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興趣愛好等情況,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關愛學生,應不分優(yōu)秀生還是后進生,平等對待,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對人際關系的感受。學生從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信任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感情,從而更加熱愛同學、熱愛班集體、熱愛學校,并逐步養(yǎng)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道德品質。可見,教師關愛學生應注重情感溝通,它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p>
在教育過程中,我認為,作為班主任應不斷地進行換位思考,才能使教師對學生多些寬容,少些苛求;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尊重,少些斥責。在與暫時落后的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如果班主任能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往往就能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認同教師的教育。假如學生是自己的孩子,又將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真誠最無私的,從不奢求回報。教師若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學生也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父母來尊敬,就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師愛的溫暖,教師的威信、地位也就會不知不覺地得到提升?!凹偃缱约菏菍W生”,“假如學生是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這就是愛的力量。
然而,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也不理解教師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造成雙方的誤解,嚴重影響到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的老師認為,形成和建立起什么樣的師生關系,師生間的交往和溝通起著主導作用,而師生溝通的成敗關鍵取決于教師。在學校生活中,老師和學生產生矛盾,發(fā)生磨擦是經常發(fā)生的。為了不讓事情變得糟糕,甚至變得嚴重,我從不會跟學生硬碰硬,而是運用心理互換位置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立場去看問題,去感受,通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換位思考,說是心理互換位置,讓學生“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從對方的實際出發(fā),去理解對方、體諒對方,去分析對方的行為原因。換位思考的實質在于求得對他人的了解、理解和諒解,從而實現人際之間的和諧共處。
在一次自習課上,其他同學都很安靜且認真地復習功課,唯獨小何一直不能安靜下來,有時說話,有時隨便走動,極大地影響了其他同學。老師三番四次的勸說全不起效。我非常生氣,但絕不能因此和學生大聲爭吵。面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平靜下來。下課后,我請小何到辦公室,心平氣和地對他說:“老師想讓你來當紀律委員,管管班上的紀律。”在下一次自習課,小何站在講臺上,我卻坐在他的位置上看書,有時跟別的同學聊天說笑,甚至作弄其他同學。身為紀律委員的小何終于忍不住了,大聲叫同學們安靜下來。趁此機會,我立即進行引導,對小何說:“你現在就是老師一樣,我就是你。你從當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小何紅著臉低下了頭。這樣的換位思考,從心理位置互換來引導學生,比空口說大道理強多了,效果也就更快更明顯。
教書育人,甘當人梯。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師生關系問題,并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的基本美德??鬃又鲝埥處煂W生要“仁愛”,做到“誨人不倦”。孟子也很熱愛教育事業(yè),認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師的莫大快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塔洛齊提倡教師對學生有“母愛般的愛”。蘇霍姆林斯基把“愛孩子”看作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品德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p>
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注重情感溝通,理解是友誼的標志,是溝通的基礎。巧妙地運用心理位置互換,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能讓師生間加深理解,產生融洽的心理氣氛,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