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東,王藝穎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商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失去獨生子女家庭問題現(xiàn)狀、原因和對策探析
——以湖南省為例
吳敬東,王藝穎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商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獨生子女年輕生命的逝去,使美滿的家庭破碎。失獨者成為繼空巢老人、務工子女之后又一大需要我們關注的群體。以湖南省為例,圍繞失獨者從其現(xiàn)狀和形成失獨之痛的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陳述和分析。對解決失獨問題,特別是政府和社會在失獨家庭的重構提出了合理建議。通過對失獨者的調查了解和對各類文獻資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心理援助、物質援助和健全養(yǎng)老體制等可行性較高的建議。
失獨;贍養(yǎng);養(yǎng)老機制;扶助補貼
失獨家庭為獨生子女意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yǎng)子女的家庭。通常失獨家庭中雙方父母都已年過五旬,在遭遇到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厄運后,他們面臨著無法生育、無人養(yǎng)老等一系列問題。2013年兩會上失獨問題開始被提及,社會對這個原本鮮為人知的群體的關注度在不斷的提高。失獨問題和失獨問題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都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們以湖南省為例,通過走訪和搜集資料,對失獨者的現(xiàn)狀、失獨之痛如此深沉的原因進行了陳述和分析,提出了幾點解決失獨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根據(jù)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和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2010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中國現(xiàn)有獨生子女2.18億,其中15—30歲年齡段的死亡率至少為40人/10萬,每年的獨生子女死亡人數(shù)至少有7.6萬人,這個數(shù)據(jù)帶來的是每年增加的7.6萬個失獨家庭?!洞髧粘病返淖髡摺⑷丝趯W專家易富賢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國現(xiàn)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在不久之后,將有1000萬家庭淪為失獨家庭。[1]
目前全國并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對失獨家庭的具體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國家也并沒有對失獨家庭的狀況進行統(tǒng)計調查。所有關于失獨者的數(shù)據(jù)都是通過其他輔助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推斷出來的。而我們通過對湖南省統(tǒng)計局人口普查辦的工作人員的采訪得知,目前湖南省也同樣沒有相關數(shù)據(jù),據(jù)工作人員透露,此類數(shù)據(jù)的采集相當不易,所以對于失獨者的統(tǒng)計工作尚在規(guī)劃之中。
我們在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材料》和對湖南省統(tǒng)計局人口審查辦工作人員的采訪記錄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和推算。根據(jù)計劃生育開始的年份,獨生子女出現(xiàn)的高峰期是在1980-1990年代;同時綜合考慮婦女的適合生育年齡上限是49歲,并排除特例,結果顯示失獨家庭失去的子女的年齡一般在15-29歲這個區(qū)間內。如果子女去世時未超過15歲,其父母通常還有再生育的能力,而如果超過了30歲,通常都有會一個甚至幾個兄弟姐妹,則不存在失獨的問題。在上一次的人口普查中,湖南省15-29歲年齡段共有15071690人,死亡人數(shù)7299人,年死亡率達到了0.0048‰。[2]如果按照致公黨對于失獨家庭數(shù)量的推算方法,推算出來的湖南省每年新增的失獨家庭數(shù)不少于5000個。不得不說,這個數(shù)據(jù)是非常殘酷的。而根據(jù)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2012年統(tǒng)計年鑒》,去年15-29歲個年齡段的死亡人數(shù)也是非常高的,這代表了更多家庭的破碎和痛苦。所以,湖南省政府不得不對這個問題提起重視。
湖南省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失獨者的生存現(xiàn)狀。湖南于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了關注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扶助制度,政策規(guī)定,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的家庭的可以享受每人每年600元的政府扶助金,并且此項扶助金在計算家庭收入時予以剔除,不影響享受其他政策待遇。經過數(shù)年推行,生活補助費用由制定政策時的每年每人政府補助600元,增加到了每年每人政府補助1600元。這項政策是全國第一個省級自行制定和實施、全面覆蓋城鄉(xiāng)、扶助資金省級全額承擔的、長期執(zhí)行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也是湖南省統(tǒng)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一大重要決策,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導向和先驅意義。但是解決失獨問題,湖南省政府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通過對個別失獨者的采訪、加入失獨者網絡交流平臺等一系列方法渠道,大致了解了失獨者目前心理生理各方面的現(xiàn)狀。
(一)心理現(xiàn)狀
失去獨生子對父母所帶來的心理傷痛是很難用語言去具體描述的,對他們而言,失去孩子之后的每個日子都變成了煎熬,他們自稱是“精神殘疾”,因為他們時刻遭到痛苦、悔恨和愧疚的折磨,無法忘記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殘酷事實。有些失獨父母因為無法承受,甚至都有自殺的想法甚至采取過自殺行動。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及養(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觀念,大多數(shù)父母都把孩子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yè)和希望,一旦失去了這個孩子,他們對未來就已絕望,人生構想已然崩塌,無法繼續(xù)獨立的人生。[3]而且很多失獨者因無法再擁有自己的孩子,就會有自己“沒有后代,會從地球上消失”的絕望情緒。
(二)健康程度
失獨父母由于長期憂郁壓抑,很可能都罹患一定的身體疾病。從醫(yī)學角度來說,長期情緒低落消沉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心血管疾病,最嚴重會導致各類癌癥。而且一般無法生育的失獨父母已經達到人生半百之歲,大部分的父母到了這個年齡都有一定的身體問題,有些也遭受著嚴重病癥的折磨。此時他們的身體狀況就算沒有心理狀況的干預,也是令人憂慮的。
(三)資金問題
有一部分失獨父母為了撫養(yǎng)培育子女,欠下了巨額債款無力償還。經調查,因子女傷殘求醫(yī)治病而導致家庭返貧的比例占到50%以上。所以他們在失去子女后,生活變得更加艱苦。本身就無子女可以依靠加上自身精力的衰退,很有可能無法再支撐自己的家庭。而根據(jù)上一條所述的失獨者生理狀況,有些失獨者所患的疾病若要治愈則需要高額的醫(yī)療費用,有些失獨父母甚至無力支付自己的醫(yī)藥費。
(四)家庭崩裂
在失去了孩子之后,很多失獨父母的婚姻都無法繼續(xù)維持下去,有一部分家庭因為失去了孩子這根紐帶,夫妻之間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感情聯(lián)系;還有些夫妻因為一方或者雙方無法忍受失子之痛,無法面對既成的殘酷事實,不得已結束現(xiàn)有的婚姻生活;還有一些夫妻因為還想再生育一個孩子延續(xù)血脈,便選擇離婚和更年輕的對象重組家庭。
(五)無力生育
大部分的失獨者都是因為育齡已過或者身體存在其他原因而無法再擁有第二個孩子。這讓他們只能一直沉浸在失去唯一孩子的痛苦中。而就算足夠年輕能夠在失去獨生子之后再生育一個孩子,第二次的生養(yǎng)所帶來的可能不僅是安慰和紓解,還有更大的生活壓力。因為在撫養(yǎng)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失獨者家庭可能已經付出了相當?shù)木εc金錢,在撫養(yǎng)第二個的孩子的時候也許會有一定物質上的負擔。[4]其次,在失去獨生子后,大部分失獨父母已經到了相對的高齡,在生育孩子的時候就要承擔較高的風險,其次在養(yǎng)育第二個孩子成人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六)生活不便
失去獨生子,帶來的不僅是心理上無盡的折磨,還有生活上的無奈與不便。隨著失獨現(xiàn)象而來的就是生活不便問題,很多失獨父母在達到一定年齡后由于年邁而難以自理,但是由于入住公辦敬老院需要兒女簽字,這些失獨父母就沒有辦法享受到社會型養(yǎng)老服務。同樣的情況還發(fā)生在就醫(yī)上,暫且不論失獨老人經濟負擔能力大多低弱,僅僅是手術前的家屬簽字問題就讓人無能為力。
我們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對失獨這個現(xiàn)象的形成和失獨之痛如此之深沉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計劃生育政策
新華社于1980年發(fā)表的中國人口發(fā)展進程百年預報聲稱,按照中國當時的生育水平推斷,2000年中國的人口會超過過14億,而到了2050年將達到驚人的40億。同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為達成“爭取在20世紀末把全國人口總數(shù)控制在12億以內”的目標,發(fā)布《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5]獨生子女時代的序幕由此拉開。此后,中國的基本家庭模式也固定為2+1模式——一對父母加一個孩子。
計劃生育政策在人口數(shù)量過高、增長速度過快的國情下提出,在當時的確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數(shù)量,遏制了因人口數(shù)量的過快增長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計劃生育政策的確起到了維系社會穩(wěn)定、保證社會和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劃生育政策所隱含的風險和負面影響也逐漸暴露出來。
就失獨問題來說,計劃生育政策是產生“2+1”家庭模式的直接原因。計劃生育政策下,中國普通家庭的2+1的結構實際上是一種沒有退路的風險投資。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個家庭未來幾乎唯一的希望。這種唯一性就意味著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在這種緊湊卻脆弱的家庭結構下,一旦孩子出現(xiàn)了半點的閃失,都將會帶給一家人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陰影。更何況是當孩子出現(xiàn)意外離世時,家庭的軸心突然抽離,整個家庭面臨的就是分崩離析的境況。這也是失獨家庭無法簡單的用物質上的幫助來撫慰的主要原因。
2.社會發(fā)展失衡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不均衡現(xiàn)象。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落實不到位致使教育、醫(yī)療和住房這三座“大山”(幾大沉重的包袱)仍牢牢的壓在中國普通家庭上。教育落后所帶來的就業(yè)的低齡化、安全防護意識缺乏導致了死亡率的增長。而醫(yī)療體系覆蓋的不全面不徹底,在醫(yī)療水平發(fā)達醫(yī)療體系建設完善的情況下很多生命不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更不會因為治療無效甚至是根本就沒有治療的機會和能力而死亡。
3.社會扶助不全
據(jù)調查了解,目前國家層面是沒有專門針對失獨家庭的保障制度的。目前所有政府對于失獨家庭的扶助都僅限于金錢補貼方面,并沒有從社會福利和心理關注方面有所助益。
在制度方面,失獨者面臨著許多不便和尷尬?!稏|方直播室》2012年8月播出的一期關注失獨者的節(jié)目中,失獨父親潘教授明確指出了目前自己的困境:潘教授想給自己和老伴找個養(yǎng)老院,但是卻沒有養(yǎng)老院可以接收像他們這樣的失獨父母,因為在監(jiān)護人簽字一欄,沒有人可以替他們負責。因此,他們被這樣的社會福利機構拒之門外了。[6]
在心理方面,當失獨父母深陷在痛苦中無法自拔,連普通的生活都沒有辦法維系下去時,不僅需要金錢和生活上的補助,也需要能對他們的心理問題給出專業(yè)治療和輔導意見的團隊來幫助他們。但是目前并沒有多少官方的機構或者官方承認的組織可以給失獨者提供此類的幫助。政府對于失獨者的補助政策中也并沒有涉及到心理領域。并且,在以往的志愿者服務中,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一對一的心理輔導也并不常見。
(二)內部原因
1.青少年心理問題
近年來,伴隨著升學、就業(yè)、住房等各種壓力的不斷增加,青少年無法正確的釋放各種壓力而誘發(fā)了各種心理疾病,例如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從而導致了偏激行為的產生,故意傷害他人或者自殺等現(xiàn)象日益嚴重。國家疾控中心與北京回龍觀醫(y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在中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已成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34歲的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7]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了失獨的主要誘因之一。
2.失獨者喪失希望的心理負擔
失獨問題之所以如此嚴重,是由于失獨者很難從失子之痛的陰影中走出去,繼續(xù)自己的生活。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一生的希望,是一生最重要的投資。一旦這個生活的“主心骨”不復存在之后,失獨父母就不知自己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也有失獨父母在自己孩子離世后,選擇領養(yǎng)一個孩子,但是他們發(fā)現(xiàn),與領養(yǎng)的孩子相處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喜歡把領養(yǎng)的孩子和已經過世的孩子進行對比。這種對比之下,容易產生家庭矛盾,由此引發(fā)更多的痛苦。這種情況雖然不是絕對的,但也十分常見。這種打擊在這些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身上就會擴大,甚至帶來更大的更嚴重的問題。
對于日益嚴重的失獨問題和它所帶來的影響,湖南省無論是論是黨政機關、政府部門還是社會福利機構,甚至是民間志愿者團體,都應當加以重視,并致力于改善失獨群體的現(xiàn)狀。
我們針對湖南省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全國各地目前對解決失獨群體困難的問題行之有效的政策進行了資料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以下建議。
(一)健全養(yǎng)老機制
1.提供養(yǎng)老房
在解決失獨家庭的住房問題時,政府可以出臺相應政策,拿出一定比例的經濟適用房作為失獨專用養(yǎng)老房,或者建立規(guī)模較小的養(yǎng)老社區(qū),為失獨家庭養(yǎng)老提供物質條件。另外,對于自有住房的失獨者,可以仿照國外銀行的“倒按揭”服務,即以房子為抵押,由銀行為失獨者提供生活費用,在其去世后,房子歸銀行所有,以提高失獨者的生活質量。[8]
2.建設養(yǎng)老機構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單獨設立失獨者敬老院。這樣既能解決進敬老院的監(jiān)護人缺位問題,又免于失獨者看到其他人子女探望時的失落。政府還可以發(fā)揮醫(yī)療單位的優(yōu)勢,鼓勵支持醫(yī)療機構和衛(wèi)校等機構創(chuàng)辦附設的養(yǎng)老機構。這種機構必須具有一定的互相競爭性,且公開透明、受社會監(jiān)督,以保障失獨者能夠真正的老有所養(yǎng)。同時,為了激發(fā)這類機構的積極性,政府可以采取獎勵機制。在同樣的服務標準下,哪家機構能夠更好地照顧失獨者就可以得到補貼。而對于生活貧困的失獨者,政府可以使用失獨者的養(yǎng)老護理和醫(yī)保掛鉤的體系的辦法,將其在養(yǎng)老機構護理費的一部分納入醫(yī)保報銷。
3.加強對失獨者的養(yǎng)老管理
政府應加強對失獨群體的管理,失獨家庭達到一定年齡可以以退休年齡為準)的,政府可以確定相關部門為法定監(jiān)護人,為失獨者提供生活護理,負責他們的養(yǎng)老、治病以及身后財產處理等事項。對醫(yī)療簽字、養(yǎng)老院簽字等問題由政府與各個機構協(xié)商,對失獨者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安排。
(二)提供心理救助
一個不再完整的家庭也依舊需要繼續(xù)維持,但是心理上的陰影時刻籠罩著失獨家庭。失獨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其內心的創(chuàng)傷與打擊的嚴重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最初涉入調查時的想象。他們把自己定位于弱勢群體、受歧視者,但又抵觸社會幫助,無法走出內心的籠牢。所以心理救助是失獨家庭重生的關鍵。
1.對失獨者提供心理援助
(1)在和失獨者群體的接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失獨者群體更愿意抱團取暖,而對身份“不同等”人的安慰勸告難以接受。他們更愿意在命運相同的失獨父母中傾訴內心。即使是擁有專業(yè)資歷的心理輔導師,也可能得不到失獨者內心的認同。所以對于失獨者的心理疏導和幫助或許可以采用“內部打入”的方式,即在失獨者人群中選擇具有心理輔導只是或者心態(tài)積極向上且希望幫助其他人的志愿者,在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訓指導后,讓這些失獨者來疏導安慰其他失獨者。
(2)政府可以從失獨者內部樹立積極生活的“典型形象”,在各個媒體上投放此類形象并大力宣傳,通過對這些堅強面對生活,樂觀向上的失獨典型形象的樹立,來鼓舞其他不堪生活重負的失獨者,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讓他們能重拾生活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重塑自己的人生。
(3)在心理援助中,有關社會組織有能力為失獨家庭提供心理援助的,應當盡其所能;并在社會導向方面也應加強這一方面的宣傳引導,各個民間社會組織機構如計劃生育協(xié)會、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和志愿者組織等,都可以從心理、精神、感情上去幫助,關懷失獨家庭,一方面陪伴他們度過心理危機,另一方面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現(xiàn)實,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
2.在網絡上建立咨詢交流平臺
政府可以安排專門人員建立具有一定引導性的失獨家庭咨詢交流平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上的各種現(xiàn)代手段為失獨家庭提供全面、完整、健康的信息資源,引導失獨者在分析和評判中選擇并吸收正確信息,更可以監(jiān)控、過濾可能為失獨家庭的積極轉變產生消極影響的信息。其次,可以在線上舉辦多種主題活動,豐富心理教育內涵。通過聊天、電子閱讀和BBS討論等活動,多方面提升失獨家庭對于內心傷痛的治療能力,也可以達到轉移其內心傷痛的效果。這些活動的開展,既有利于失獨者的心理問題的治療,也容易掌握失獨者的心理動向。在寓教于樂中,發(fā)現(xiàn)失獨者存在的問題,并輔助各項心理輔導,予以展開。
并且政府可以將建立的平臺連接到已經普及了的各類網絡交流載體。并且綜合利用此類網絡載體,達到和失獨者的思想交流的目的,讓政府成為失獨者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和幫助者。政府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可以經常參與到失獨者的交流與討論中,在失獨群體之中建立穩(wěn)定的、可信任的虛擬網絡形象。這種形象的建立和政府在失獨者心目中的形象建立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這種深入長期的交流,政府部門也可以深入了解失獨者的內心世界、了解失獨者的真實需求,為解決他們的問題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9]
(三)提供物質援助
1.提高扶助補貼標準
提高湖南省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標準,對原有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條例進行修改。根據(jù)政府財政收入狀況和上一年度的消費物價指數(shù),制定動態(tài)化的扶助標準,并確保及時、足額發(fā)放到位。因為各個市縣的財政收入和消費水平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各地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分級負擔的方法制定差異性的補貼方案。區(qū)分開來生活條件不同的家庭,以及他們所需要的不同的需求,因地制宜的讓失獨者獲得生活保障,繼續(xù)自己的人生。
2.成立專項基金
除了政府提供政策上的補助之外,還應建立“失獨者關愛基金”,為失獨者提供物質上的援助。政府可以參考各類基金的設立標準,鼓勵民間組織成立失獨者扶助基金,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在其帶頭作用下,團結社會上的力量,通過政府資助、計劃生育救助公益金劃撥、企事業(yè)單位捐助以及社會募捐等渠道,共同建立失獨者關愛基金。建立專項基金,用于失獨家庭的困難救助,安頓好應當受到重視的失獨者群體,才能夠將社會的安定和諧落在實處。
(四)完善政策體制
除了以上各項服務性措施,政府更應該在政策法規(guī)中將對失獨者的保護予以體現(xiàn),同時注重政策的落實,讓失獨者真正的認識到,他們是受到全社會關注與保護的。
1.增加贍養(yǎng)保障條款
政府應新增更多對獨生子女發(fā)生意外傷殘、死亡群體的贍養(yǎng)保障條款,涵蓋醫(yī)保養(yǎng)老等內容。在條款中明確計劃生育管理部門的法定監(jiān)護義務,并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或條例,提高失獨者的醫(yī)療補助水平,根據(jù)年齡和經濟收入等具體情況提供生活護理,幫助失獨者養(yǎng)老等。
2.失獨家庭領養(yǎng)孩子“特事特辦”
對于尚處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獨家庭,人口計生部門應主動積極幫助此類失獨家庭他們辦理相關生育證件,免費為夫婦雙方開展生理檢查、優(yōu)生監(jiān)測和、孕期保健等服務;對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養(yǎng)子女的家庭,應積極協(xié)調民政、公安部門辦理,并主動提供有關婚育信息;為失獨家庭辦理合法收養(yǎng)手續(xù)時,可以特事特辦,繁事從簡。
繁雜的手續(xù)和來自各方的壓力都會影響到失獨家庭的生活信心以及積極性。對于希望重振生活希望的失獨家庭,政府應當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幫助他們走出失獨的陰影,樂觀的迎接新的生活。
3.做好失獨統(tǒng)計
政府應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重視失獨者的群體,敦促相關部門,如湖南省統(tǒng)計局,盡快對這一群體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提供權威的數(shù)據(jù)。這樣不僅顯示了政府對于失獨者的重視和解決失獨問題的決心,同時也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失獨者群體,是社會中值得關注和同情的群體。他們是這個時代專屬的無奈,他們是擁護政策的“光榮一代”,卻遭遇了和貢獻不相稱的悲慘命運(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遭遇了人生的不幸)。政府必須將解決失獨問題的對策落到實處,真正的幫助這些飽受命運摧殘的失獨者,才能真正的將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負責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的將社會的安定和諧落到實處。[3]在2013年兩會期間,我們從新聞中得知了“失獨”這個詞以及其中蘊含的諸多無奈。雖然無法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但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可以對失獨者可能可以擁有的幸福生活做出一絲的貢獻,對推動政府關愛失獨者進程起到一絲的影響,我們都覺得這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是值得為之奮斗的事情。我們希望,這些綜合了全國各地成功經驗和我們反復探討研究的對策,能夠對改善失獨者的生活狀況起到積極的作用,讓這個社會真正的成為一個擁有大愛的和諧社會!
[1] 郝克明, 汪 明. 獨生子女群體與教育改革——我國獨生子女狀況研究報告[J]. 教育研究, 2009,(2):45.
[2]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 湖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材料[M]. 第一版.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 2010.
[3] 原 新. 獨生子女家庭的養(yǎng)老支持——從人口學視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 2004,(5):136-138.
[4] 肖富群, 風笑天. 我國獨生子女研究30年:兩種視角及其局限[J]. 南京社會科學, 2010,(7):8-11.
[5] 易富賢. 大國空巢: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M]. 第二版. 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2013.
[6] 姚金丹. 社會工作增能視角下失獨家庭的分析[J]. 社會工作,2012,(10):69-71.
[7] 中國統(tǒng)計局. 湖南省2012年統(tǒng)計年鑒[M]. 第一版.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 2012.
[8] 楊宏偉, 汪聞濤. 失獨家庭的缺失與重構[J]. 重慶社會科學,2012, (11):31-32.
[9] 風笑天. 從“依賴養(yǎng)老”到“獨立養(yǎng)老”——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觀念的重要轉變[J]. 河北學刊, 2006,(3):144.
Status Quo,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y-child Losing Problem——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WU Jing-dong, WANG Yi-ying
(School of B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Losing the only child may mean not only the passing of a young life but also the breaking of a happy family.Parents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have already become a large group that needs our concern succeedi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and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Hu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ain of losing the only child from two aspec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have particularly been proposed with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reconstruct the only-child-losing family.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r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types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with high feasibility such as psychological aid, material assist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ension system.
loss of the only child; support; pension mechanism; subsidy
C913.69
A
1673-9272(2013)06-0087-05
2013-10-21
吳敬東(1981-),男,遼寧朝陽人,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本文編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