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魁 胡國兵 錢胤嘉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
學生評教是指學生利用一系列評價指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質量和效果的評價。目前,高職對學生評教越來越重視。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評教的現狀,筆者以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為例,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做了一次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找出了學生評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問卷信息 在本次學生評教調查中,筆者共發(fā)放了調查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76份。其中,有效問卷374份。本次調查涉及的專業(yè)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yè)、無線電技術專業(yè)、物聯網技術專業(yè),調查對象為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調查班級都為小班授課(50人以內)。經統計,調查問卷的基本信息為:男生占66.8%,女生占33.2%;一年級學生占43.3%,二年級學生占56.7%;成績排在班級前1/3的學生占37.3%,排在中間的占50.6%,排在后1/3的占12.1%;在對本專業(yè)的學習方面,學習興趣很大的占13.2%,較大的占27.3%,一般的占40.9%,不大的占13.2%,完全沒興趣的占5.5%;關于學生參與評教的態(tài)度方面,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占86.0%,不認真的占14.0%;在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中,認為評教沒有意義的占40.4%,認為評教跟自己沒關系的占12.8%,選擇其他或棄權的占46.8%??偟膩砜?,大部分學生參與評教的態(tài)度是認真而積極的,保證了本次調查的可靠性。調查問卷涉及的內容有:教師表達能力、講課預期、教學方法是否多樣、上課態(tài)度、年齡、外型、從教時間、著裝、言談、個別關注、是否尊重學生、要求是否嚴厲、學生是否害怕得罪教師、考試是否給自己低分、課程課業(yè)負擔、對課程是否感興趣、課程是否專業(yè)課、課程是否難學、教學條件、教師職稱、教師知識面、教師科研成果、評教量表是否合理、評教時間、教師考核晉升是否應與評教結果掛鉤、現有評教結果是否能真實反映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等共26個方面,這些內容既有教師主客觀方面、學生主客觀方面的,也有現有評教量表方面的。
調查結果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整理,得出如下結論:(1)有49.4%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表達能力;(2)有38.6%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講課預期,但也有36%的學生不太在意,可以看出教師講課效果是否達到預期取決于學生的主觀想法;(3)有79.2%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教學方法;(4)有75.4%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講課態(tài)度;(5)有69.2%的學生不太在意教師的年齡;(6)有60.5%的學生不太在意教師的外型;(7)有30.9%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從教時間,但也有39.9%的學生不太在意,對此學生的主觀因素起了主要作用;(8)有47.8%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著裝;(9)有46.6%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的言談;(10)有52.2%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是否給自己較多關注;(11)有73.5%的學生比較在意教師是否尊重學生;(12)有56.9%的學生表示不會因為教師要求很嚴厲而給他打低分;(13)有68.2%的學生不會因為害怕得罪教師而給他打高分;(14)有60.8%的學生認為不會因為教師給自己低分而給他打低分;(15)有60.9%的學生不會因為課業(yè)負擔重而給教師打低分;(16)有45.6%的學生會因為對課程感興趣而給教師打高分,但也有31.2%的學生不會如此,對此學生的主觀因素起主要作用;(17)有48.6%的學生不會因為課程是專業(yè)課而給教師打高分;(18)有70.9%的學生不會因為課程很難學而給教師打低分;(19)有58.9%的學生不會因為教學條件不好而給教師打低分;(20)有32.0%的學生會因為教師的職稱或學歷而給他打高分,但也有45.3%的學生不會受此客觀因素的影響,對此學生的主觀因素起主要作用;(21)有70.2%的學生會因為教師知識面廣博而給教師打高分;(22)有56.5%的學生會因為教師的科研成果豐富而給他打高分;(23)關于現有的評教量表是否合理,在該項的調查中,有162份問卷來自一年級新生,由于他們此前尚未參與過學校舉行的評教活動,故該部分問卷無效。二年級學生共回收212份問卷,有50.5%的學生認為學校目前關于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量表是合理的;(24)有64.4%的學生認為評教時間應該安排在考試以后、查詢成績之前;(25)有62.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考核晉升應該與評教的結果相掛鉤;(26)關于現有的學生評教結果能否較真實地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在該項調查中,同樣,未考慮一年級新生的意見,有48.6%的二年級學生對此較為認同。
基本不受影響的因素 在所有評教項目中,(1)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最為看重,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學生對教師的上課態(tài)度同樣非??粗?,如果教師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3)學生對教師是否尊重自己也很看重,作為成年人,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渴望得到理解、承認和尊重;(4)學生對教師的知識面是否廣博也是比較在意的,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希望了解或接觸更多的新知識;(5)學生對教師的年齡不太看重,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的年齡與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知識面等并不成正比關系;(6)大部分學生不會因為害怕得罪教師而給他打高分,也不會因為課程難學而給教師打低分,可以看出學生評教時有一定的客觀性,基本以事實為依據。
主觀因素 (1)對教師的表達能力、著裝、言談、對課程是否感興趣、課程是否專業(yè)課、評教是否真實反映教師的課題教學質量等6個方面,學生的主觀因素表現得不是很強烈;(2)對教師的講課預期、從教時間、職稱或學歷等3個方面,學生的主觀因素則表現得較為強烈。
其他影響因素 對教師的外型、是否給自己較多關注、要求是否很嚴厲、考試是否給自己低分、課業(yè)負擔、教學條件、教師的科研成果、評價量表是否合理、評教時間的安排、教師的考核晉升是否應該與評價結果掛鉤等10個方面,學生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
評教結果的可靠性 學生評教不僅限于對“什么是好的教學”有正確的認識,還有學生的好惡情感、責任心等因素。這些非理性的因素,讓人看到了學生評價能力的有限性,這些因素很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控制和排除。
教師迎合學生問題 有些教師為了在學生評教時獲得較高的分數,與學生打成一片或一味迎合學生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嚴格,這種現象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利益。
評教結果不公開,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機制 通過調查,80%的教師從未收到任何關于學生評教的結果信息,評教結果只對學院和各分院領導公布,由分院領導有選擇地反饋給教師本人。大部分教師不知道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真實看法,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改進教學也就無從談起。另外,學生基本上也從未得到過關于本班級對任課教師的最終評教結果的反饋,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導致參與評教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應加大對學生評教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 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主動性和自覺意識,學院管理者應該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評教的目的、作用和意義。首先,應教育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評教活動,要對教師和自己負責,要珍惜這份權利,履行好這份義務。其次,要讓學生知道學生評教不是走形式,評教結果不但會影響到教師的績效考核等級,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要從心理上使學生對評教活動引起足夠的重視。
及時反饋評教結果,發(fā)揮其診斷與改進功能 只有及時準確地將評教信息反饋給師生,征求師生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才能有助于改進教學,同時教學管理部門也能有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處理。
應科學合理地處理評教結果 評教結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教師的績效考核等級,所以對評教結果的使用和分析不能過于簡單,那樣會挫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結果處理得是否恰當,也關系到能否實現評教的目的。學院應該對評教結果加以確認后在各分院進行公示,各分院對一些有異議的結果要進行復審,保證評教結果的真實性,最終確定后在全院進行公示。評教結果可以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但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應與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等評價結果綜合運用。
關于評教時間 雖然有將近2/3的學生認為評教時間應安排在考試以后、查詢成績之前,但筆者認為,每個學期應該安排兩次學生評教活動,第一次安排在學期初期,第二次安排在學期中后期。學期初期的評教活動能幫助教師及早發(fā)現問題,使學生評教作用得以發(fā)揮,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到了學期中后期,因為經過大半個學期的教學,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基本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時也能避免期末考試成績等因素的影響,心態(tài)比較平和,有利于客觀地進行評價??荚囍髮W生往往急于回家,或者認為本學期已經結束,對評教活動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心態(tài)不是很端正,會導致評較結果失真。
本次調查只發(fā)放了400份問卷,調查結果的嚴謹性有待考證,問卷的設計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過對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的調查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希望能給同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1]張紅偉.高校學生評教的癥結與治理[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8(4):29-33.
[2]汪旭暉.高校學生評教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4):77-80.
[3]蔡連玉.學生評教:一種被過度闡釋的制度[J].江蘇高教,2009(1):78-80.
[4]李楠.高校教師績效考核中“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4):96-99.
[5]周繼良.破譯高校學生評教問題癥結之新解——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檢視[J].教育科學,2010(12):30-38.
[6]李文霞.試論高校學生評教制度的改進[J].教育與職業(yè),2009(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