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在乳腺疾病中,主要的表現(xiàn)病征之一是乳頭增液。在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增液涂片細胞學檢查、乳管造影檢查、活組織病理檢查,以及對腫塊者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方法進行診斷[1]。但是,這些診斷方法都不能把病變情況直觀地顯示出來,所以診斷率很低,容易出現(xiàn)誤診。本院采用乳腺導管鏡檢查方法診斷乳腺疾病,診斷率高?,F(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38±2.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3.5年,平均病程7個月。均有乳腺增液的表現(xiàn)。其中,單側乳頭增液有68例(右側30例,左側38例),雙側乳頭增液10例。血性溢液38例,清水樣和乳汁樣溢液22例,乳頭乳暈處捫及腫塊者9例,黃色溢液7例,咖啡色溢液2例。
1.2 方法 ①心理護理。在檢查之前,先向患者介紹檢查的過程,并講清楚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有充分心理準備,才能配合檢查。②確定增液乳孔?;颊呷∑脚P體位,檢測的醫(yī)護人員以患者患側的乳頭作為中心,提起乳頭,并用適當?shù)牧α烤鶆虬磯喝闀灥闹車?,確定增液的乳孔,防止誤插非增液的導管。③插入。在確定開口的部位之后,把平頭針垂直于乳頭,1/4針頭垂直插入。插入時阻力不明顯,患者沒有刺烈的疼痛感,針內(nèi)可以抽到和增液相同顏色的小量液體,這是插入成功的標志。④開口。先給患者注入0.1~0.3 ml的1%利多卡因,進行濕潤麻醉。患者只有輕微的脹痛感。接著使用Bowmann淚囊探針,由細到粗,逐步把增液乳管開口增大。另外,為了讓增液乳管可以充分地擴張,應該適當?shù)匕烟结樍糁?。⑤插入纖維乳腺導管鏡。先用生理鹽水把停留在乳腺導管鏡中的氣體趕走,然后順著擴張的乳管插入外徑為0.45~0.55 mm的乳腺導管鏡,并注入1%的利多卡因生理鹽水,以擴張乳管并維持腔內(nèi)的壓力。等到充盈滿意之后,就可以看到乳管腔了,要順著乳管腔緩慢地進鏡,直至到達乳管的分叉處時候,適當?shù)卣{(diào)整分支開口和內(nèi)鏡的角度,選擇異常開口,若沒有腫物的阻擋,乳腺導管鏡一般可以深入到三級或四級的分支乳管中。在進鏡的過程中,要注意一邊觀察患者乳管壁有沒有隆起或毛糙,管腔內(nèi)是否狹窄,有沒有分泌物。另外,隆起的部位的大小、性質(zhì)、顏色、形態(tài)等方面都要仔細地觀察清楚。⑥檢查結束。觀察完畢后,要把乳管中的氣體以及生理鹽水排清。把含有2.5 mg地塞米松的80 kU慶大霉素注入到乳管中。如果患者只是乳腺滲出性的病變,就可以直接進行乳管灌洗治療[2]。在檢查或治療結束后,在乳頭涂上紅霉素軟膏,覆上無菌紗布,以免感染。
2.1 乳腺導管鏡診斷結果 所有患者的乳腺導管鏡檢查均成功,23例患者被診斷為乳管擴張;18例乳管炎,其中10例合并乳管擴張;37例乳管內(nèi)占位病變,其中2例是乳腺導管內(nèi)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瘤,8例是乳腺導管內(nèi)癌,27例是乳腺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另外,單側單孔乳頭增液的有45例,7例為黃色漿液,38例為血性溢液,在導管內(nèi)均有新生物出現(xiàn),主要聚集在距離乳頭表面的3.6~5.1 cm的乳腺導管中。10例雙側乳頭增液患者乳腺導管內(nèi)均無新生物。
2.2 手術結果 78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經(jīng)過病理檢驗,有27例患者確定為乳管內(nèi)乳頭狀瘤,8例患者術中的冰凍病理檢驗報告確定為乳腺導管內(nèi)癌,并已進行了改良根治手術,另外2例患者無法通過術中冰凍病理檢驗報告確定病因,但術后病理檢驗報告確診為乳腺導管內(nèi)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通過免疫組化檢驗顯示,突觸素、嗜鉻粒素以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均呈陽性,已實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成功治愈。
通過對比可知,乳腺導管鏡的診斷結果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
乳腺疾病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其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發(fā)生病變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從而威脅患者生命。乳腺疾病對女性有較大傷害,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一般包括乳腺囊腫、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纖維瘤五種。其中,乳腺增液是乳腺癌以及乳腺纖維瘤等的最主要表現(xiàn),患者一旦出現(xiàn)乳腺增液情況,就證明了該導管已發(fā)生器質(zhì)性的病變,從而引發(fā)各種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增液中的血性增液,其原發(fā)病變中,45% ~50%是導管狀的乳頭狀瘤,10% ~15%是乳腺癌[3]。
在傳統(tǒng)的乳腺疾病檢查中,一般采用的是生化檢查以及非特異性檢查兩種,生化檢查包括增液涂片細胞學檢查,而非特異性檢查則包括B超或病變導管選擇性造影等。但無論哪種方法,都不能直觀地反映病變的情況,確診率不理想,還是需要進行切撿病變組織的病理學檢查才能最終確診,這就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而且還有可能出現(xiàn)誤診的情況,用錯治療方案。而乳腺疾病一旦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就有可能發(fā)生病變,直接威脅到患者生命。
乳腺導管鏡是日本Okazaki等人[4]在1989年研制出來的,并成功引用于臨床醫(yī)學診斷中。經(jīng)過多年的醫(yī)學技術發(fā)展,乳腺導管鏡已成為現(xiàn)階段診斷乳腺疾病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準確診斷出乳腺導管有無病變,并觀察出病變的位置、大小、性質(zhì)等,從而為手術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其次,由于可以直接觀察到乳管內(nèi)病變的位置、范圍以及性質(zhì),甚至乳管內(nèi)一些極微小的病變,也可以呈現(xiàn)出來,定位、定性程度非常高,防止了病灶遺漏,也縮小了手術的范圍,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乳腺診斷不明確的弊端,避免了盲目切除病灶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手術成功率高。另外,乳腺導管性的操作比較簡單,創(chuàng)口小,受到很多女性患者的歡迎[5]。
通過本研究證明,乳腺導管鏡診斷乳腺疾病結果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確診率高,有效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提高治愈率。而且安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1]趙嫚.纖維乳腺導管鏡的臨床應用.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7,30(23):22-26.
[2]黃麗英.纖維乳腺導管鏡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福建醫(yī)藥雜志,2008,30(5):100-101.
[3]高學忠.乳管鏡對乳腺導管內(nèi)疾病的診斷及介入治療-附100例臨床分析.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6,12(1):14-16.
[4]鄒強.纖維乳管鏡的臨床應用.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0,16(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