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尼夫·庫雷西小說《親密》的婚姻觀念與男性敘事

2013-02-15 02:21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氣概自傳觀念

王 進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一、引言

哈尼夫·庫雷西是近年來活躍在英國文壇上的巴基斯坦裔小說家,評論界普遍視其為繼薩爾曼·拉什迪和V. S.奈保爾之后最重要的南亞移民作家。他本人2008年初被《時代》雜志評為“1945年以來五十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對當代英國移民家庭生活和族裔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真實再現(xiàn)。庫雷西1998年出版的《親密》被公認為是最具有闡釋張力,也是最負有爭議的自傳體小說,同名改編電影也因此獲得2001年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這部小說圍繞中年男主人公杰的家庭生活和婚姻危機,關(guān)注他在拋棄妻兒離家出走之夜的忐忑心理和焦慮狀況??抵Z利(Connolly,1999:18)極力批判《親密》“作為一本讓人惡心的小書,充滿了一些精神病態(tài)的冷酷”,強調(diào)“庫雷西的自我中心和厭女情結(jié),值得批評家將其等同于自我封閉的自慰者”。然而,本文認為,女性主義者批判的“自我中心”實際上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庫雷西的自傳敘事結(jié)構(gòu),“厭女情節(jié)”呈現(xiàn)的也恰恰是中年男性的婚姻危機和權(quán)力焦慮。結(jié)合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男性氣質(zhì)研究話語,本文針對庫雷西小說《親密》的性別意識和婚姻觀念,在家庭生活層面考察“七年之癢”現(xiàn)象反映出的男性主體的焦慮心理,在“自傳敘事”層面分析敘述聲音的性別意識,在“政治無意識”層面探討男性書寫的隱喻結(jié)構(gòu)。

二、“七年之癢”:男性權(quán)力的危機意識

幸福的家庭多種多樣,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模一樣。但是,家庭生活的幸福與否往往也取決于人們的觀念差異。小說《親密》的男主人公杰就是這樣一個觀念決定命運的典型案例。在杰的家庭成員當中,他自己是作為一個小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妻子蘇珊擁有一份還算不錯的顧問工作,兩個學齡的兒子聰明伶俐。杰和家人過的是英國中產(chǎn)階級的富足生活,他在同事和朋友圈子里面也是作為事業(yè)有成、家庭和睦和責任心強的模范男士。然而,如此幸福的家庭生活,卻要因為杰自己的婚姻焦慮,經(jīng)歷一段“七年之癢”的危機考驗。在決意離家出走的前夜,杰不斷回憶與妻子蘇珊、情人妮娜和朋友維克多之間發(fā)生過的段段往事,無法回避自己面對愛情的躊躇情緒和面對婚姻的焦慮心理。他自己將這種復雜情感定義為“親密”,認為“傷害一個人,其實正是一種并非出于自愿的親密表現(xiàn)”(p.2)。 對此,批評家蒲洛克(Proctor,1999:38)指出:“《親密》是關(guān)于失去愛情的一本書,它考察家庭、責任、激情以及我們?nèi)绾握{(diào)和這些事情。”然而,筆者認為,《親密》首先是關(guān)于婚姻的一本小說,它更多考察的是當代英國男性主體在家庭生活當中的危機意識和焦慮心理。

在男權(quán)社會主導的文化傳統(tǒng)當中,“男性氣質(zhì)長久以來一直是作為文化權(quán)威和‘真理’的一種超驗證據(jù)”,因此對它的研究是對各種男性欲望和焦慮的多方位“凝視”,也是對男性氣質(zhì)本身建構(gòu)性和物質(zhì)性的“厚度描寫”(Bryce,2000:274)。杰的敘述視角集中在充滿矛盾和危機的家庭生活,對于讀者來說則是各種欲望和焦慮的凝視效果。在對家庭生活的敘述當中,他最無法忍受、最感到焦慮的就是妻子蘇珊的強勢性格和世俗興趣。作為作家的他將自我封閉在文學想象的創(chuàng)作理想,營造以自我為中心的內(nèi)心世界;妻子分別從事過編輯和顧問的多種工作,具有比較豐富和社會經(jīng)驗和更加緊迫的認同訴求。因此,男性意識比較強烈的杰,不太愿意欣賞悍妻格格不入的家庭主見,不愿傾聽她對同事關(guān)系的牢騷怨言,無法分享她對物質(zhì)生活的世俗欲望,更加不能忍受她對自己丈夫工作成績和生活方式的奚落言語。杰每次面對自己的尷尬狀況,只能自我悲憫的承認“在她的面前我是個弱者,這讓她感覺自己更強大”;然而他卻無法回避自己的焦慮心理,只能自我解嘲地認為:“如果我也是個強硬的有能力的人,我就不會需要她了,那樣我們勢必分手?!保╬.28)面對長期強勢的妻子,杰自然而然的選擇并且習慣了屬于弱者的沉默方式,借用沉默這種無聲的抗爭語言,杰犧牲的或許是自己名存實亡的家庭地位,緩解的卻是男性權(quán)力的焦慮心理,維系的卻是男性氣概的自我意識。

雖然杰在婚姻生活當中是作為弱勢和沉默的他者形象,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在社交生活當中繼續(xù)維系和建構(gòu)他強勢的社會地位和強者的男性氣概。針對男性氣概的建構(gòu)本質(zhì),康奈爾(Connell, 1987: 85)強調(diào)它實際上是“主流、壓制和邊緣的各種男性氣概相互交織,為彼此的存在改變各種條件,在此過程當中也同時改造自身”。對于杰來說,他從家庭生活當中獲得的不是“親密”的精神支持,而是“沉默”的焦慮心理,結(jié)果是他在強勢的妻子面前日益趨向一種沉默化和邊緣化的生存狀態(tài)。然而,他卻從社交生活當中尋得“親密關(guān)系”的另類表達,改造和強化男性氣概的自我意識。面對熱情似火的情人妮娜,杰緬懷的是自己在愛情生活當中曾經(jīng)扮演過的所謂主流和強勢的男性氣概;面對循規(guī)蹈矩同學阿西夫,他鄙視的是其在婚姻生活當中樂于擔當?shù)娜鮿莺蛪阂值哪行缘匚?;面對同性戀朋友的維克多,他憧憬的是其在單身生活當中正在享受的邊緣而自由的男性權(quán)力。杰的自我意識在主流、壓制和邊緣的各種男性氣概之間相互碰撞。糾結(jié)于婚姻生活的焦慮心理和男性氣概的危機意識,他更加堅定自己離家出走、做回“倫敦單身漢”的內(nèi)心想法,但是他卻無法美化自己對婚姻生活的背棄行為,只能自我安慰“這是一種樂觀積極的、充滿希望的舉動,是對未來的信心的保障”(p.4)。

然而,僅僅因為對婚姻危機的焦慮心理就離家出走,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弱者思維。拒絕家庭義務和回避男性責任的簡單做法,也只是社會異化和自我放棄的極端表現(xiàn)。杰陷入的是一個兩難境地:如果不選擇離家出走,他就得在婚姻關(guān)系當中維系沉默弱者的生活狀況,像同學阿西夫那樣自我壓抑所謂男性主體的權(quán)力意識;如果選擇離家出走,他就得在社會生活當中承受弱者思維的異化心理,像朋友維克多那樣自我否定所謂男性氣概的文化傳統(tǒng)。針對這種男性氣質(zhì)與權(quán)力意識的矛盾關(guān)系,康奈爾(Connell,1995:198)提出“作為霸權(quán)的男性氣概”,認為它“讓那些在其他方面處于劣勢的男性們保持他們對于男性優(yōu)勢的信念,延續(xù)這一觀念所生發(fā)出的各種壓迫實踐”。處于婚姻弱者的杰,最終選擇拋家棄子的想法,其實內(nèi)心也是充滿著自己作為男性主體的自我矛盾和糾結(jié)情緒。然而,由于這種“作為霸權(quán)的男性氣概”的心理作祟,他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對男性優(yōu)勢的信念,完全轉(zhuǎn)嫁給了同樣處于絕對劣勢的兩個孩子。雖然妻子蘇珊平時已經(jīng)承擔照顧孩子的絕大部分工作,杰本人在家庭當中的男性身份只是局限于名義上的父親角色,但是,他現(xiàn)在卻可以義憤填膺的辯解,“我離開的是她!”(p.116)堂而皇之的宣稱,“我和我的兒子需要的是同一種東西:更多的人生”(p.15)。因此,杰的婚姻生活集中體現(xiàn)出他對男性權(quán)力的危機意識和焦慮心理,他對婚姻觀念的矛盾態(tài)度則直接呈現(xiàn)“作為男性的自我意識”和“作為霸權(quán)的男性氣概”。

三、“自傳敘事”:敘述聲音的自我夢囈

作為這部小說的唯一敘述者,杰不僅在講訴“七年之癢”的婚姻危機,同時在建構(gòu)男性氣概的自傳敘事。庫雷西多次將自己的作品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的移民書寫相互比較,認為奈保爾小說只是關(guān)注文化沖突當中的男性個體命運,他本人則更加擅長描寫移民家庭生活和兩性婚姻關(guān)系?!队H密》正是庫雷西書寫婚姻觀念和敘述家庭生活的得意之作。對此,他闡明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衷,“這本書是關(guān)于婚姻破裂的痛苦感受,這是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也是發(fā)生在多大多數(shù)我這代人身上的事情;我書寫的是關(guān)于你離去前夜的事情,以及它的殘酷”,但是他無法理解的是“人們?yōu)榇顺鹨曃遥俏也恢浪麄優(yōu)槭裁催@樣。對于我來說,這種事情確實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間不斷繼續(xù)著”(Amitava,2001:114)。庫雷西的困惑實際上反映出敘述視角和閱讀期待之間的沖突問題。從敘事作品的分析視角看來,敘述內(nèi)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書寫主體”的敘述視角,它的敘述聲音在呈現(xiàn)敘述者自我觀念和身份意識的同時,往往忽視和遮蔽其他視角的多元意識和主體差異(唐偉勝,2007:76)。庫雷西關(guān)注的是婚姻觀念和家庭生活,書寫主題本身并沒有多大問題,然而,真正成問題的是他在自己作品當中的書寫視角以及杰作為敘述聲音的性別意識。正如杰本人坦言,他面對自己的婚姻生活,內(nèi)心糾結(jié)著“那種混雜著沮喪與消沉的氛圍”;面對妻子和朋友,“郁悶和悲傷才是我愿意傾聽的東西”(p.39)。無論是展現(xiàn)自我,還是再現(xiàn)他者,杰的敘述聲音總是充滿著所謂男性氣概的危機意識和焦慮心理。他對家庭生活的自傳敘述,更多表露出他本人性別焦慮的男性獨白,呈現(xiàn)出的只是弱勢男性對父權(quán)文化的自我夢囈。

對于自傳文體的敘述特征,勞拉·馬庫斯(Marcus,1994:183)指出:“盡管它是作為探討和建構(gòu)自我和身份的重要場地,但是對于普世主體性的關(guān)注,或是對這種可能的斷然拒絕,卻會忽視族裔和性別多樣性,以及具有差異的主體性以及高度抽象的身份觀念?!弊詡魑捏w的敘事模式,有效聚焦和突出敘述者本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自我意識。但是,如果這種敘述視角的自我意識被非理性的無限放大,或者說它的敘述聲音走向“普世主體性”的極端思維,那么,自傳敘述者本人呈現(xiàn)的就只能是張揚自我和排斥差異的心理獨白,各種主體差異和他者經(jīng)驗也就自然成為自傳主體敘述視角的犧牲品。在杰對于婚姻生活的自傳敘述當中,他的敘述聲音調(diào)整和過濾具有差異的主體意識和高度抽象的身份觀念。妻子蘇珊雖然沒有成為斯皮瓦克眼中“無法言說的臣下屬民”,但是她本人作為強勢他者的在場過程,卻只能通過杰作為自傳主體的認知視角和敘述聲音。然而,杰對妻子蘇珊的敘述視角,總是充滿著男性弱者的焦慮心理,以及前后矛盾的自我意識。杰是作為弱勢的男性自我,為自己在家庭生活當中的各種非理性行為極力辯解;蘇珊作為強勢的女性他者,反而是在極力喚醒杰的男性氣概和家庭責任。雖然杰在婚姻生活的親密關(guān)系當中憎恨扮演男性弱者的尷尬角色,但是當妻子要求他承擔作為丈夫和父親的男性責任的時候,他卻又恢復起自我異化的弱者思維,聲稱“有些時候我會順從蘇珊,不過會用一種滑稽可笑的方式”(p.32)。盡管他自己非常清楚,“一個擁有意志、勇氣和責任心的男人完全應該有不同的表現(xiàn)”(p.44),他卻最終仍然選擇拋棄責任和離家出走這樣一種極度自私的懦夫行為。因此,頗具反諷意味的是:杰的最終目的是恢復所謂男性氣概的理性秩序,但是他為此選擇的方式卻是毫無男性氣概和理性意識可言的弱者思維。

正如自傳批評家戈默爾(Gilmore,1994:xiii)指出:“男性是自主的各種個體,帶著各種固定的自我辯解書寫自傳,習慣將自我放在故事的中央”,然而“女性則恰恰相反,她們具有靈活的自我邊界,發(fā)展成一種由各種關(guān)系為特征的視角,因此她的自我再現(xiàn)是在與‘他者’的關(guān)系之中”。這種自傳書寫的性別差異同樣體現(xiàn)在杰與妻子之間的聚焦和反聚焦敘述聲音。作為自傳書寫的男性主體,杰通過自己的敘述聲音不斷聚焦在他本人對婚姻關(guān)系和男性權(quán)力的焦慮心理,千方百計地辯解和開脫自我矛盾的弱者思維。然而,作為自傳敘事的女性他者,蘇珊本人雖然并沒有多少言語和行為,而且都是通過杰的敘述聲音得到間接轉(zhuǎn)述,但是她的只言片語卻對后者的聚焦視角形成一種反聚焦的敘述效果,在重新調(diào)整后者與讀者之間敘述距離的同時,不斷呈現(xiàn)出杰作為自傳敘述者對男性氣概的焦慮心理,以及對女性他者的自我囈語。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抱怨“婚姻中幾乎沒有什么快樂,它只包含著無盡的忍耐”(p.100),卻又借助忍耐的美名享受著理所當然的弱者思維,逃避男性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他可以義正詞嚴的斷言“你可以拿自己的人生做實驗,不過,也許你不應該拿別人的人生來當實驗品”(p.49),卻又憑借體驗人生的名義心安理得的拋家棄子,辯解自己極度自私的懦夫行為,堂而皇之的幻想自己離家行為的積極效應。從自傳書寫的敘事結(jié)構(gòu)來看,杰的敘述聲音同時充滿著自我辯解和臆想他者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關(guān)系,但是他的矛盾邏輯和焦慮心理在當代英國的社會語境當中更多的是透露出多元文化家庭關(guān)系和婚姻觀念的各種“政治無意識”。

四、“政治無意識”:男性書寫的隱喻結(jié)構(gòu)

對于男性視角的自傳書寫,布拉夫頓(Broughton, 1991:137)強調(diào)“重新閱讀‘男性’小說同樣可以使得女性主義讀者對男性氣概主體運用相同的分析手段,它通常是‘男性書寫’的‘隱含’主題”,因此,我們通常發(fā)現(xiàn)的是“聆聽一個小男孩講訴自己的故事,通過性別差異的各種等級結(jié)構(gòu)重新建構(gòu)自我主體”。同樣,杰通過講訴自己“七年之癢”的婚姻危機,目的也在于要通過性別意識和婚姻觀念的等級結(jié)構(gòu)重新建構(gòu)充滿焦慮的男性氣概和極度矛盾的主體意識。他面對強勢的妻子蘇珊處處表現(xiàn)的是男性權(quán)力的危機意識和男性氣概的焦慮心理,面對昔日情人妮娜卻無時不呈現(xiàn)出父權(quán)文化的傳統(tǒng)意識和權(quán)力欲望,面對同性戀人維克多則完全體現(xiàn)出邊緣文化的性別意識和男性權(quán)力?;橐鲫P(guān)系和家庭觀念對于杰來說,更多的是牽涉到兩性關(guān)系和婚戀觀念的社會問題,他的雙性戀取向更是暴露出多元文化的性別觀念與家庭問題。正如他本人反思:“我在這場嚴酷考驗中學到的比在別處學到的要多。這是一場心靈的教育。”(p.150)庫雷西在談論電影版《親密》的時候直接挑明這是一種男性氣概的心靈教育,更是一種男性書寫的隱喻結(jié)構(gòu)。他認為,自1980年代后期的多元文化時代以來,“英國沉浸在快樂的享受主義和政治的麻木遲鈍,政治已經(jīng)內(nèi)轉(zhuǎn),并且進入到我們的身體,在人際關(guān)系、個人需求、性別、婚姻、性欲、子女地位等等方面的政治形式已經(jīng)替代了以往似乎不能控制的社會政治”(Kureishi,2011:1)。因此,杰對于男性氣概的自我建構(gòu)或許是庫雷西本人男性書寫的隱含主題,但是前者對主體意識的邊緣視角卻是后者建構(gòu)自傳敘事的隱喻空間。

小說《親密》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當代英國日趨多元的社會文化,它的書寫視角指向的是各種社會觀念轉(zhuǎn)型過程的主體意識。英國社會從1960年代以來風生水起的女權(quán)運動,極大地沖擊和改變著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傳統(tǒng)觀念,不斷推進性別觀念的平等意識;從1980年代以來如火如荼的后殖民思潮,更是挑戰(zhàn)和顛覆人們對于階級和種族的身份觀念,不斷強化多元文化的共存意識(陳洪富,2011:74)。庫雷西關(guān)注性別和種族這兩個社會問題對男性氣概和父權(quán)文化的顛覆效果,以及它對婚姻關(guān)系和家庭觀念的重塑作用。然而,男主人公杰的種族身份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寓言結(jié)構(gòu),他的性別身份也是一種變化不定的文化隱喻。有些批評家甚至認為,“杰的故事(也是庫雷西的故事)呈現(xiàn)出純正黑皮膚英國人主體的另外一種再現(xiàn)模式,它抵抗和超越的是白人、異性戀和中產(chǎn)階級霸權(quán)邏輯”(Aldama, 1999:1097)。首先,杰的性別身份,或者說他的男性氣概,實質(zhì)上是一種享樂主義式的自我臆想,結(jié)果自然是沉溺在雙性戀思維的主體意識;再者,他的種族身份也是非常模糊的,不少批評家主張聯(lián)系到作家本人的族裔經(jīng)驗,但是這樣的種族邊界似乎并不明顯,因此更加增添了男性自傳書寫的隱喻色彩。杰在小說結(jié)尾宣稱,“我們一起漫步,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以及“這一刻,最美好的事物都積聚在身旁。而這,只能是愛情”(p.153)。然而,杰本人的性別和種族身份尚且無法徹底探明,他的神秘他/她者戀人在多元社會的當代英國社會更是充滿不可預知的各種可能性。我們或許無法得知,這究竟是一種異性還是同性之間的性別親密關(guān)系,抑或更是一種在性別層面之上的種族親密關(guān)系。

事實上,在當代英國的多元文化社會,性別和種族的兩個身份觀念之間不斷形成相互交融的親密關(guān)系,它們正在改變著異性戀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和父權(quán)文化意識的家庭結(jié)構(gòu)。對于庫雷西來說,兩者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不但使得原本已經(jīng)復雜的種族或者性別問題呈現(xiàn)出更加錯綜復雜的多元導向,而且也同時揭示出以往被白人異性戀、基督教和中產(chǎn)階級思維邏輯所遮蔽和銷聲的邊緣視角和他者經(jīng)驗。正如阿達瑪(ibid.)強調(diào),“親密關(guān)系真實記錄的是世紀末他者(fi-de-siècle otherness)的政治無意識”,它反映出的是“庫雷西本人在黑人與白人,異性戀與同性戀,以及英國政治無意識各種矛盾關(guān)系之間的親密摩擦”。日趨多元的性別意識沖擊并改變著男性氣概和異性戀的傳統(tǒng)思維,日益開放的種族觀念則改寫和重塑婚姻關(guān)系和家庭生活的族裔經(jīng)驗,性別和種族的雙重他者視角則聚焦并呈現(xiàn)出多元文化英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因此,如果說杰在小說當中對男性氣概和同性傾向的焦慮心理是表現(xiàn)出婚姻觀念和家庭生活的性別書寫,那么他對自己族裔身份的刻意隱瞞無疑昭示著多元文化和他者意識的政治寓言。他對婚姻危機的自傳書寫指向的是男性主體的權(quán)力危機和性別意識,對族裔經(jīng)驗的寓言敘事則更多的是通向多元文化的政治無意識。對于庫雷西這樣的散居作家來說,“世紀末他者”既包括被異性戀傳統(tǒng)壓制的性別他者,也同樣包括被主流文化遮蔽的族裔他者,他們的政治無意識就在于性別和種族兩種邊界之間的這種“親密關(guān)系”和“親密摩擦”。

[1]Aldama, F. L. A Review of Hanif Kureishi’s Intimacy[J]. Callaloo, 1999,(4):1097-1100.

[2]Amitava, K. & H. Kureishi. A Bang and a Whimper: A Conversation with Hanif Kureishi[J]. Transation,2001, (4): 114-131.

[3]Broughton, L. Portrait of the Subject as a Young Man[A]. In P. Shaw & P. Stockwell (eds.) Subjectivity and Literature from the Romantics to the Present Day[C].London: Pinter, 1991.137.

[4]Bryce, T. Academic Viagra: The Rise of American Masculinity Studies[J]. American Quarterly.2000, (2):274-304.

[5]Connolly, c.Married with Children[J]. Observer, 1999,(3):18.

[6]Connell, R. W. Gender and Powers[M]. Cambridge: Polity, 1987.

[7]Connell, R. W. Masculiniti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8]Gilmore, L. Autobiographic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

[9]Kureishi, H. The Two of Us[OL]. http://www.hanifkureishi.com/twoofus.html,2011/7/18.

[10]Kumar, a.& H. Kureishi. A Bang and a Whimper: A Conversation with Hanif Kureishi [J]. Transition,2001,(4): 114-131.

[11]Marcus, Laura.Auto/Biographical Discourses[M].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4.

[12]Proctor, M. Buddha Leaves Suburbia[J]. The Nation, 1999,(4):38.

[13]Traister, b.Academic Viagra: The Rise of American Masculinity Studies[J]. American Quarterly,2000,(2):274-304.

[14]陳洪富. 從《紫色》看沃克對傳統(tǒng)男性霸權(quán)氣質(zhì)的顛覆與理想男性形象的重構(gòu)[J].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5): 71-76.

[15]哈尼夫·庫雷西. 親密[M]. 王瑩瑩譯.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

[16]唐偉勝. 性別、身份與敘事話語[J].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 (3): 73-80.

猜你喜歡
氣概自傳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男性氣概是天生的還是養(yǎng)成的?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男子漢
健康觀念治療
入學考試——比爾吉特·尼爾森自傳(四)
對古茹曲旺自傳中的“夢”的幾點另類思考
男子氣概
我是鯊魚 沙奎爾·奧尼爾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