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雪,黃曉蓉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乳腺癌近年來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有年輕化的發(fā)展趨勢,對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不利影響,嚴重時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是造成婦女死亡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F(xiàn)將我院近年來5例改良根治術后皮瓣延遲愈合患者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233例,其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207例,術后皮瓣延遲愈合5例,均為女性,年齡55~68歲,平均62歲。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TNM分期為Ⅱ~Ⅲ期,術后7~10d均接受輔助化療。其中1例為糖尿病,1例為糖耐量異常,1例為術后營養(yǎng)不良。
1.2 手術方法:5例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即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術,全乳切除并胸肌筋膜一并切除,切口均采用橫梭形切口,術中均用電刀游離皮瓣,將全乳解剖至腋窩,然后行腋淋巴結清掃。乳腺癌術后采用雙乳腺引流管,1根置于腋下,另1根置于鎖骨下經胸骨旁向下,分別戳口引出,接壓力為 2.67 kPa,容量為 500 ml的閉式負壓引流盒引流[1]。手術接近完成時,使用電動吸引器將皮瓣下的空氣和積液吸出,術后持續(xù)負壓吸引,注意引流管不能扭曲折疊。術畢常規(guī)胸帶、棉墊加壓包扎。
1.3 術后處理:術后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抗生素預防感染支持治療。一般于術后第2天打開敷料行第一次換藥,在胸壁血漿引流量每天<10 ml時,拔除胸壁引流管。術后1~2 d開始活動患側肘關節(jié),術后3~5 d開始活動肩關節(jié),行上舉、外展、摸頭等運動。腋窩血漿引流量每天<10 ml,顏色淡紅色或微黃時,拔出腋窩血漿引流管。術后30d左右拆線。若出現(xiàn)皮下積液,根據皮下積液的范圍大小和有無拔管等情況,采取無菌注射器吸出積液、調整引流管位置、沖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暢。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積極控制血糖。
該5例患者出現(xiàn)皮下積液的患者,其中1例反復抽吸積液后出現(xiàn)皮瓣感染積膿,切開引流及抗感染治療,多次換藥后Ⅲ期愈合;其中3例每天抽吸積液>50 ml,再次安置負壓乳腺引流管,每天引流量均>50 ml,于15~25 d后出現(xiàn)皮瓣感染,拔出引流管,切開引流,多次換藥后Ⅲ期愈合;1例反復安置負壓乳腺引流管,每天引流量均>50 ml,未發(fā)生感染,但皮瓣不能粘連于創(chuàng)面上,注射無水乙醇、反復安置負壓泵后愈合。
5例病例均為皮下積液直接或感染后導致延遲愈合,因此,尋找導致皮下積液及感染的原因,減少皮下積液,或積液后預防感染發(fā)生,進一步改進處理皮瓣的措施來降低其發(fā)生率。
3.1 皮下積液及感染發(fā)生的原因:乳腺癌根治術后較易發(fā)生皮下積液,有報道認為其發(fā)生率10%~30%。原因在于:①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范圍廣、創(chuàng)面大、術后滲出,如創(chuàng)面滲液、滲血、脂肪液化等;②術后液體產生過多和引流不暢;③術后包扎時沒有將所有皮瓣壓實平貼于胸壁,造成局部死腔,瓣下積氣和胸帶包扎加壓不適度,使得皮瓣與胸壁間黏合不緊;④活動患側肩關節(jié)時間過早,造成腋下皮瓣與胸壁不能黏合出現(xiàn)皮下積液;⑤患者年齡過大,合并有其他基礎性疾病;⑥化療藥物影響愈合,化療時不良反應營養(yǎng)攝入不足也會影響術后切口愈合;⑦引流管拔除不及時,引流管的存在不僅會導致皮瓣與胸壁間隙及死腔存在,而且增加逆行感染的風險。
3.2 皮下積液及感染發(fā)生的預防和處理:①皮瓣設計恰當,皮瓣縫合后張力適中,皮瓣與胸壁及腋窩緊貼,不留空腔,消除了積液的空間;②控制脂肪液化:術中操作要細致,充分結扎血管、淋巴管,以減少血液、淋巴液的滲出;避免在同一部位過度電凝止血,術中降低電刀功率,功率過大引起傷口燙傷,局部出現(xiàn)炎性反應會增加滲出;③減少淋巴管瘺和術后滲血:術中止血要徹底,在行腋窩淋巴結清除時,常規(guī)結扎由上肢向腋窩走行的淋巴管,可減少出血及淋巴液滲出;④兩根引流管:充分引流腋窩、胸骨旁、胸壁上積液;引流管采用持續(xù)負壓吸引,以便充分引流,不僅可以使積液更充分引流,且可以減少對皮瓣的壓迫,同時可使皮瓣與手術創(chuàng)面密切貼合,促使毛細血管盡早再生,但引流管時間不宜安置過長,避免發(fā)生皮瓣與胸壁間隙死腔形成逆行感染[2];⑤胸帶適當加壓包扎,胸帶包扎前要在皮瓣表面放置棉墊,在鎖骨下區(qū)及腋下區(qū)多放置紗布團,這樣可使壓力均勻地分布在皮瓣上;胸帶包扎不能過緊,否則影響皮瓣的血液循環(huán),導致其壞死;胸帶加壓包扎72 h后打開換藥,以使皮瓣與手術創(chuàng)面有足夠的密切貼合時間;⑥患側上肢制動: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康復鍛煉,促使患肢功能恢復。過早活動患側上肢,引起腋窩及胸壁皮瓣移動,不易愈合,易形成積液;⑦對于年齡較大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病例,適當延長輔助化療的時間,糾正糖尿病、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等基礎性疾病;⑦對于已發(fā)生積液患者的處理方法:發(fā)生積液患者常為拔除引流管后,因此對于拔去引流管后的患者需要每天觀察有無積液,如有積液,使用無菌注射器穿刺抽吸出積液,最好每天密集抽取,避免積液過多撐開已貼附的皮瓣;對積液量較多,恢復時間就較長,此時應于積液明顯處重新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條,可使皮下積液短期內消失[3]。
[1]李樹根,胡進暉,陳 霞.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切口選擇對其愈合的影響[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6,14(5):554.
[2]嵇 宇,劉 雪.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預防與處理[J].安徽醫(yī)學,2008,29(3):308.
[3]陳文彰,呂春華.乳腺癌根治術后低負壓持續(xù)雙管引流治療皮瓣并發(fā)癥[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07,3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