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靜,李 鐸,李文歌,張 凌,馬丹丹★
(1.中日友好醫(yī)院 口腔醫(yī)學(xué)中心,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yī)院 腎內(nèi)科,北京 100029)
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在1953年美國醫(yī)生Cohen和Diamond[1]就報告了1例慢性腎衰竭并發(fā)SHPT導(dǎo)致面部畸形改變的病例。從1991年始,陸續(xù)有巴西、美國等國外學(xué)者報告了20余例類似病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被描述為“獅樣面容”[2~4],也有被描述為“大頭”[5]、“腫脹臉”[6]等。2004年,土耳其的Sagliker醫(yī)生報道了這種面部容貌的變化,并將面部改變及其他伴發(fā)的一系列的相關(guān)癥狀首次命名為Sagliker綜合征(Sagliker syndrome,SS)[7]。
目前,對SS相關(guān)的病因研究還很少。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比SHPT伴發(fā)Sagliker綜合征的患者和單純SHPT患者之間的透析齡和骨代謝血液指標(biāo),為進一步的SS病因探索提供依據(jù)。
選擇自2005年至今由中日友好醫(yī)院腎內(nèi)科收治的規(guī)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34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腎內(nèi)科確診為繼發(fā)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同時,由3名該院口腔醫(yī)學(xué)中心副主任醫(yī)師根據(jù)X線頭影測量值是否有變化分為2組,X線頭影測量有變化的8例患者為繼發(fā)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伴發(fā)Sagliker綜合征組(SS組),X線頭影測量無變化的26例患者為單純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組(單純SHPT組)。見圖1,封二。
對SS組及單純SHPT組的患者分別在透析齡和各項骨代謝相關(guān)的血液指標(biāo)上進行對比。
測定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血清全段甲狀旁腺激素(serum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所有標(biāo)本均為清晨透析前采血,血清生化檢測使用日本日立7600型血生化自動分析儀,鈣、磷、ALP采用比色法,正常值:鈣2.00~2.75mmol/L,磷0.81~1.78mmol/L,ALP 40~150IU/L。血清iPTH采用美國DLS公司intact-PTH 10-8000藥盒,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正常值12~88pg/ml。
采用SPSS13.0進行均數(shù)及標(biāo)準(zhǔn)差統(tǒng)計,并對有關(guān)聯(lián)的骨代謝血液指標(biāo)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透析齡均值SS組為146±45個月,單純SHPT組為125±24個月,總均值為130±20個月。
SS組和單純SHPT組的血鈣、血磷、ALP濃度及iPTH濃度見表1。2組患者的ALP濃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透析齡對2組患者血鈣和血磷的影響見圖2、圖3??梢钥闯?,2組患者透析齡基本分布在50~200個月之間。在透析齡為100~200個月時,SS組血鈣濃度保持2.4~2.5mmol/L的水平;單純SHPT組在2.4~2.8mmol/L的水平。SS組血磷濃度隨透析齡增加呈現(xiàn)不規(guī)律變化,單純SHPT組的血磷濃度基本在1.5~2.5mmol/L的范圍內(nèi)。
表1 2組患者骨代謝相關(guān)的血液指標(biāo)
透析齡對患者的ALP和iPTH影響的差異見圖4、圖5。由圖4可見,SS組的ALP濃度基本保持在500U/L以上,而單純SHPT組大部分處于500U/L以下。在透析齡相同時,SS組的ALP濃度均高于單純SHPT組。在透析齡為100~150個月的范圍內(nèi),單純SHPT組的ALP濃度跳升至500~1000U/L的區(qū)間。
由圖5可見,單純SHPT組的iPTH濃度隨透析齡的增加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且在透析齡為100個月以后維持2000pg/ml以上的水平,部分病例甚至保持在3000pg/ml以上。SS組的iPTH濃度隨透析齡的變化不明顯,一半左右保持在2000pg/ml的水平。
表2 不同透析齡的2組患者指標(biāo)對比差異樣本
因2組患者透析齡基本分布在50~200個月,觀察此范圍內(nèi)的不同透析齡的2組患者血液指標(biāo)的差異,見表2??梢?,透析齡相近的2組患者,血鈣濃度均值基本相近,但SS組的ALP均值均顯著高于單純SHPT組(均P<0.01)。2組患者的iPTH均值均為正常值的25~32倍。隨著透析齡的增加,SS組的血磷濃度由低于單純SHPT患者,變化為高于單純SHPT患者。
圖6分別給出了SS組和單純SHPT組血鈣濃度和iPTH濃度的關(guān)系。SS組血鈣濃度在2.4~2.5mmol/L時,iPTH濃度并未隨血鈣濃度增加而下降,而單純SPTH組血鈣濃度在2.2~2.5mmol/L時,iPTH濃度隨著血鈣濃度增加而有所下降。
2組患者ALP濃度和iPTH濃度的關(guān)系見圖7。結(jié)果顯示,對SS組iPTH濃度而言,每增加100pg/ml,ALP濃度增 加118.8U/L(y=1.1875x-1320.8,R2=0.4923),對于單純SHPT組,iPTH濃度每增加100pg/ml,ALP濃度增加24.6U/L(y=0.2461x-92.311,R2=0.2468)。
Sagliker綜合征患者因面部頜骨、身高、全身骨骼等方面的改變,生活質(zhì)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張凌等[8]對10例行甲狀旁腺全切除術(shù)后的Sagliker綜合征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iPTH顯著下降,骨骼畸形停止發(fā)展,營養(yǎng)不良得到改善。然而,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對Sagliker綜合征患者的病因進行探討,本文從透析齡及骨代謝相關(guān)血液指標(biāo)方面,將Sagliker綜合征患者與單純SHPT患者進行對比,初步探討其發(fā)病原因。
本研究從透析齡上來看,SS組(146個月)要長于單純SHPT組(125個月),在透析齡分別為50~100個月、100~150個月、150~200個月的區(qū)間,SS組的ALP濃度均值均顯著高于單純SHPT組(均P<0.01)。堿性磷酸酶(ALP)作為成骨細胞活性的一種標(biāo)志物,參與礦化且有利于成骨過程。由以上兩點來看,SHPT患者透析時間越長,發(fā)展成為Sagliker綜合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透析齡可能也是Sagliker綜合征的一個危險因素。
從血鈣濃度均值上看,SS組(2.55mmol/L)和單純SHPT組(2.55mmol/L)基本在同一水平,并且都在較正常的范圍內(nèi)。但值得注意的是,SS組的血磷濃度(1.93mmol/L)雖略低于單純SHPT組(2.21mmol/L),但隨著透析齡的增加,SS組的血磷是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單純SHPT組卻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趨勢,但所有值都比正常值高。2組患者的血磷均值都高于正常值,這可能是由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長期進行透析治療,雖然可維持血中鈣離子的濃度,但是患者血液中的高磷卻不能很好的排泄到體外,并且可能出現(xiàn)透析不充分的現(xiàn)象,因而血鈣值接近正常但血磷偏高。因本文所獲取的原始數(shù)據(jù)中未引用與透析充分性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因而不能從透析充分性上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另外,SS組隨著透析齡的增加血磷均值逐漸上升,而單純SHPT組并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因而可能說明隨著透析時間的增加,血磷值控制越差的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發(fā)展成為Sagliker綜合征的可能性更大。這也提示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不僅要監(jiān)控血鈣值,還要密切監(jiān)控及調(diào)整血磷。
本研究中,SS組的ALP濃度均值(1185U/L)顯著高于單純SHPT組(491U/L,P<0.01),而iPTH濃度在2組(2109pg/ml vs 2371pg/ml)的差異并不明顯,雖然其iPTH濃度均處在非常高的水平。這可能表明,Sagliker綜合征患者體內(nèi)存在某種機制,使iPTH濃度處于高水平的情況下,ALP濃度遠高于單純SHPT患者。因ALP參與礦化且有利于成骨過程,這正與Sagliker綜合征患者上下頜骨畸形增生的臨床表現(xiàn)相符,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人體內(nèi)源性PTH調(diào)節(jié)的最終結(jié)果是降低血磷、升高血鈣,而鈣是調(diào)節(jié)PTH分泌的最重要因素。Hoenderop等[9]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dāng)血鈣在1.88~2.63mmol/L時,低血鈣刺激甲狀旁腺分泌PTH,高血鈣抑制PTH的分泌。當(dāng)血鈣超出此范圍時,PTH的分泌僅有輕度的改變。對于SS組而言,血鈣濃度在2.4~2.5mmol/L時,并沒有出現(xiàn)高血鈣抑制iPTH分泌的現(xiàn)象。但單純SHPT組的血鈣濃度在此范圍內(nèi)時,隨著血鈣濃度的增加出現(xiàn)了iPTH下降的情況,這與Hoenderop等人的研究情況相符合。
堿性磷酸酶(ALP)作為成骨細胞活性的一種標(biāo)志物,在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隨著血清中iPTH的升高也出現(xiàn)升高[10]。從擬合的結(jié)果顯示,Sagliker綜合征患者ALP濃度對iPTH濃度的變化較單純SHPT患者更為敏感。這提示我們,當(dāng)單純SHPT患者iPTH濃度升高時,ALP上升幅度隨iPTH上升幅度較以前明顯增加時,其發(fā)展成為Sagliker綜合征患者的可能性加大。
本研究初步探討了Sagliker綜合征患者的部分病因,但由于樣本量有限,關(guān)于Sagliker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1] Cohen J,Diamond I.Leontiasis ossea,slipped epiphyses,and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estis with renal disease:report of a case with autopsy findings[J].AMA Arch Pathol,1953,56(5):488-500.
[2] Dantas M,Costa RS,Jorgetti V,et al.Facial leontiasis ossea:a rare presentation of hyperparathyroidism secondary to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J].Nephron,1991,58(4):475-478.
[3] Lee VS,Martinez S.Leontiasis ossea in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J].J Bone Miner Res,1997,12(11):1952-1953.
[4] Reidy JM,Motamedi K,Berens D,et al.Renal osteodystrophy with leontiasis ossea deformit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8,119(5):525-527.
[5] Lee VS,Webb MS,Martinez S,et al.Uremic leontiasis ossea:"bighead"disease in humans? Radiologic,clinical,and pathologic features[J].Radiology,1996,199:233-240.
[6] Fisher D,Hiller N,Drukker A.Nephroquiz for the beginner:A swollen face in a girl on haemodialysis.Diagnosis:renal osteodystroph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7):1797-1798.
[7] Sagliker Y,Balal M,Sagliker Ozkaynak P,et al.Sagliker syndrome:uglifying human face appearance in late and severe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J].Semin Nephrol,2004,24(5):449-455.
[8] 張凌,姚力,花瞻,等.甲狀旁腺全切除術(shù)治療10例Sagliker綜合征療效評估[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1,50(7):562-567.
[9] Hoenderop JG,Nilius B,Bindels RJ.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ve Ca2+reabsorption in the distal nephron[J].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2002,64:529-549.
[10] 張建榮,張凌.慢性腎臟病繼發(fā)性甲旁亢[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