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牡丹亭》在當(dāng)代戲曲舞臺

2013-03-23 00:27:15趙天為
關(guān)鍵詞:昆劇團柳夢梅花神

趙天為

(東南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江蘇南京 210096)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但是任何一個劇本在搬上舞臺的時候,都會因為時間、場地、時代、審美等等原因而面臨二度創(chuàng)作,即便著名如《牡丹亭》也無法例外。作為案頭文學(xué)來閱讀,《牡丹亭》當(dāng)然是無可挑剔的杰作,但作為舞臺演出的“場上之曲”,《牡丹亭》卻不免有其不足。許多人評說:此“案頭之書”,非場上之曲。于是《牡丹亭》“欲付當(dāng)場敷演,即欲不稍加竄改而不可得也”[1]2028。由是,《牡丹亭》自萬歷二十六年(1598)問世后不久,就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改竄,自明而清而近現(xiàn)代,綿延未絕。在當(dāng)代舞臺上,原封不動地搬演《牡丹亭》,同樣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整個篇幅太長,許多文辭過雅,某些場次中科諢的俗惡,古代題材和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然而劇作家們的改編熱情并沒有消退,雅部、花部、國內(nèi)、海外,《牡丹亭》的身影在舞臺上層現(xiàn)疊出,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姹紫嫣紅開遍。

國內(nèi)當(dāng)代戲曲舞臺上的《牡丹亭》改編本迄今已有三十余部。其中昆劇改編本有:上海市戲曲學(xué)校蘇雪安改編本(1957年),北京昆曲研習(xí)社華粹深改編本(1959年),郴州專區(qū)湘昆劇團余懋盛改編本(1962年),北方昆曲劇院時弢、傅雪漪改編本(1980年),上海昆劇團陸兼之、劉明今改編本(1982年),江蘇省昆劇院胡忌改編本(1982年),江蘇省昆劇院丁修詢改編本(1986年),浙江昆劇團周世瑞、王奉梅整理本(1993年),上海昆劇團唐葆祥改編本(1994年),上海昆劇團方家驥改編本(1997年),上海昆劇團王仁杰改編本(1999年)、浙江京昆劇院谷兆申改編本(2000年),上海昆劇團王仁杰縮編本(2003年),蘇州昆劇團白先勇青春版改編本(2004年),江蘇省昆劇院張弘改編本(2004年)等。其他地方戲改編本有:粵劇《牡丹亭》,譚青霜改編本(1953-1957年間);粵劇《牡丹亭驚夢》,唐滌生改編本(1956年);贛劇弋陽腔《還魂記》,石凌鶴改編本(1957年);豫劇《牡丹亭》,張景恒改編本(1957年);北路梆子《牡丹亭》,項在瑜改編本(1961年);青海平弦戲《游園驚夢》,袁靜波改編本(1962年);采茶戲(撫州采茶調(diào))《還魂記》,張齊改編本(1982年);傳奇清唱《還魂曲》,黃文錫改編本(1986年);華劇《風(fēng)流夢》,朱學(xué)改編本(1993年);越劇《牡丹亭》,呂建華改編本(1995年);贛劇弋陽腔《還魂后記》,黃文錫改編本(1997年、2000年);黃梅戲《牡丹亭》,林青改編本(2002年);贛劇《牡丹亭》,曹路生改編本(2003年);小劇場越劇《牡丹亭》,劉平改編本(2004年)等。另有串演性質(zhì)的北京皇家糧倉版《牡丹亭》(2007年)、南京多媒體版《牡丹亭》(2009年)、上海實景園林版《牡丹亭》(2010年),京昆合演版《牡丹亭》(2005年),坂東玉三郎版《牡丹亭》(2009年)等。海外上演的《牡丹亭》也非常豐富,最著名的莫如美籍華人陳士爭執(zhí)導(dǎo)的五十五出全本《牡丹亭》。一時間,整個世界都掀起了《牡丹亭》熱,這與以前中國傳統(tǒng)戲曲只在華人社區(qū)演出已不可同日而語。限于篇幅,本文只對當(dāng)代舞臺上的戲曲改編本加以考量,串演本和全本暫不涉及。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改編者心中也都有自己的一本《牡丹亭》。改編者不同的理解與斧斫?jīng)Q定了《牡丹亭》不同的舞臺面貌。本文試從主旨、情節(jié)、人物、語言、表演等方面探討當(dāng)代改編者對《牡丹亭》的不同解讀,以期對當(dāng)代戲曲舞臺上的戲曲名著改編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主旨——突出對“情”的謳歌

《牡丹亭》的主旨是什么?上海昆劇團1999年本導(dǎo)演郭小男說:“湯氏只寫了一個字:情。”[2]6改編者們牢牢抓住了這一點,以歌頌“至情”作為改編的出發(fā)點和基石。近年風(fēng)靡海內(nèi)的青春版《牡丹亭》編劇之一白先勇認(rèn)為:“改編是必要的,但改編要與湯顯祖時代以‘情’頌為美的原則相一致,充分體現(xiàn)情深、情真、情致的主題?!币蛑木幍纳现邢氯尽赌档ねぁ贩謩e標(biāo)作了“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

更多的改編者為了突出“情”的主題不約而同地刪去了原作中反映宋金矛盾的李全一條線,以期濃縮精華、凸現(xiàn)主線。如北方昆曲劇院1980年本的編劇之一傅雪漪說:“整理時我們經(jīng)過縝密思考,決定抓住‘情’與‘理’(封建禮法)斗爭這個核心,……減去了不必要的頭緒和‘姻緣之分’、‘功名之念’等封建迷信色彩,刪去了可剪裁的毋關(guān)緊要以及跡近猥褻的詞語?!保?]11新版贛劇本《牡丹亭》的編劇曹路生更把新版《牡丹亭》比作是贛劇的《人鬼情未了》,因此主要圍繞“杜麗娘為情而死,為情而生”這一脈絡(luò)設(shè)計劇情,盡行刪去了湯顯祖原著中有關(guān)宋金戰(zhàn)爭、社會、民俗等其他內(nèi)容。目前就筆者所知的國內(nèi)三十余個改編本中,除了上海昆劇團1999年本和蘇州昆劇團白先勇本這兩個力圖反映《牡丹亭》全貌的改編本外,其他改編本莫不如是。

上海昆劇團1999年本《牡丹亭》的編劇王仁杰卻認(rèn)為:“湯顯祖是偉大的作家,百科全書式的,《牡丹亭》絕對不只是表現(xiàn)一對癡男女死去活來的愛情。”因此“全演才好,字字珠璣?!保?]10演全本《牡丹亭》,當(dāng)然是最理想的,然而卻不現(xiàn)實。美籍華人陳士爭執(zhí)導(dǎo)的五十五出全本《牡丹亭》,分為六集,劇長二十小時,用三個下午和三個晚上才能演完。這是五十五出《牡丹亭》首次在舞臺上得到全本演出,其意義是重大的。然而,盡管該劇組還分別于1999年11月、2000年2月參加了巴黎藝術(shù)節(jié)和澳大利亞帕斯藝術(shù)節(jié)的演出,但終究屬曇花一現(xiàn)。就近年國內(nèi)上海昆劇團王仁杰改編本的演出情況來說,先是排演了連演三個下午和晚上的55出全本《牡丹亭》(未公演),后縮編為演出三個晚上共九個小時的35出上中下本《牡丹亭》(1999年公演),后又縮編為演出兩個晚上六個小時的27出上下本《牡丹亭》(2003年公演)。這不能不說是出于現(xiàn)實的演出時間、觀眾需求等考慮而做出的修改了。

當(dāng)然,除了“至情”,“《牡丹亭》里還寫了另外的一些人和事,表現(xiàn)了湯氏對政治、社會、歷史、宗教、世俗、戰(zhàn)爭等諸多問題的態(tài)度和看法。這些內(nèi)容構(gòu)成了表達湯氏傳奇理念的主客觀環(huán)境,組合成戲劇開展的多條線索,對應(yīng)出主要人物的終極目標(biāo)?!保?]7那么,怎樣選擇才能準(zhǔn)確而全面地傳達原著的思想意蘊?總之,既要尊重原著,反映原著的意趣神色;又要面對觀眾,考慮觀眾的現(xiàn)實需求?!赌档ねぁ窡o疑向改編者提出了高難度的課題。然從大部分改編者的選擇來看,刪去枝蔓,突出對“情”的謳歌還是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因為只有刪去了龐雜的事件與人物,突出主旨,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加鮮明有力地表達原作的基本精神,才能更清晰地凸顯湯氏的思想精髓。

二、情節(jié)——切入與收煞的選擇

湯顯祖《牡丹亭》的情節(jié),起于《言懷》,終于《圓駕》,然而縱觀當(dāng)代舞臺上的《牡丹亭》改編本,除了上海昆劇團王仁杰縮編的上中下三本《牡丹亭》外,幾乎沒有遵循此例的。

大部分改編者選擇了“訓(xùn)女”(包括“學(xué)堂”)或“游園”(包括“肅苑”)作為全劇的切入點。從“訓(xùn)女”切入者,無疑是在強調(diào)環(huán)境(“理”)對杜麗娘的束縛、壓抑;從“游園”切入者當(dāng)然是要突出自然(“情”)的美好,表現(xiàn)人物對自然的熱愛。前者的色調(diào)是陰暗的;后者的色調(diào)是明麗的。學(xué)堂也好、花園也好,切入的目地都是要凸現(xiàn)人與環(huán)境的矛盾,凸現(xiàn)“情”與“理”的沖突,為下文杜麗娘對“情”的不懈追尋設(shè)下鋪墊。事實證明,其效果都是好的。

全劇的收煞就不這么簡單了。絕大多數(shù)當(dāng)代的改編者們不約而同的舍棄了《圓駕》,選擇了《回生》作為故事的結(jié)束,但回生及其后的情形又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順利還魂

如上海昆劇團唐葆祥改編本《掘墳回生》:由花神幻化成尼姑和園子,試探柳夢梅的真情,幫助其開棺,與還魂復(fù)生的杜麗娘重圓。又如浙江京昆劇院谷兆申改編本《圓夢》:陳最良約柳生掃麗娘墓,促使麗娘還魂后一對有情人即晚拜堂成婚,最后由石姑姑陪著,駕一葉輕舟離開杜家故宅。而且讓人物在水上行舟的動作中下場,以顯出意境幽遠、意在言外。

2.還魂受阻

有陳最良阻攔的,如石凌鶴改編的贛劇弋陽腔本《還魂記》第九場《花發(fā)還魂》:賴大奉觀主命為柳夢梅挖墳,陳最良前來阻攔。但真正舉起鋤頭時,陳最良卻無了下文,不了了之。也有杜寶前來阻攔的,如黃文錫改編的傳奇清唱本《還魂曲》第四樂章《還魂》:柳夢梅要開墳,杜寶阻攔,最終花神喚來了狂風(fēng)怒嘯,將杜寶卷下,麗娘得以還魂。更有強調(diào)柳夢梅的至情,加進了柳夢梅欲撞墳殉情的情節(jié)的,如上海昆劇團陸兼之、劉明今的改編本《回生夢圓》。還魂受阻說明了現(xiàn)實阻力的強大,雖然結(jié)尾有些草草,但還是引人思考,有一定的意義。

3.還魂迫認(rèn)

杜麗娘回生了,但怎樣解決與父親的矛盾呢?蘇雪安改編的昆劇本《硬拷迫認(rèn)》是:杜母威脅杜寶,如不相認(rèn)便要與女兒、女婿一道出走。杜寶只得同意。張齊改編的采茶戲本《硬拷鬧喜》是:最后由花神逼杜寶允婚,杜、柳團圓。項在瑜改編的北路梆子本《牡丹亭》則是麗娘還魂后與柳夢梅結(jié)為夫妻,同拜杜寶,杜寶因麗娘自婚而賤之,不肯相認(rèn)。麗娘氣惱之下,隨夢梅毅然而去。這里的杜麗娘更增加了果敢和堅強,原著中《回生》至《圓駕》所展示的杜麗娘重新為人后與現(xiàn)實的矛盾也提了出來。

4.還魂見柳

在林青改編的黃梅戲本《牡丹亭》中,杜麗娘是因“與柳夢梅犯有私情”,被閻王罰了三年女監(jiān),期滿還魂后才來尋找柳夢梅的,二人相見時,她已是人而不是鬼了。因而刪去了幽媾情節(jié),二人攜手牡丹亭,共憶夢境,被石道姑撞見,恰逢杜母、春香趕來祭奠,一家團圓。這種處理很少見,有獨特處,但也有不足。杜麗娘的還魂靠的不是情的力量,而是閻王的恩賜,帶有了宿命論色彩,反而削弱了杜麗娘對“情”不懈追求的精神。

關(guān)于《牡丹亭》之《圓駕》的結(jié)局,前人多有論及,或者斥為大團圓的俗套,或者認(rèn)為這個矛盾依舊尖銳、團而不圓的結(jié)局安排正是湯顯祖的過人之處。選擇在《回生》收煞,改編者或認(rèn)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驚夢》是個夢,《回生》也仍是夢,是人生大夢的結(jié)局,是愛情想望的完成。”[5]387但也有學(xué)者不以為然,如夏寫時先生認(rèn)為《牡丹亭》當(dāng)然歌頌了生死不渝的愛情,但更歌頌了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而杜、柳“得到朝廷和父母的認(rèn)可則是追求精神的勝利”,所以“《回生》后二十折之不可廢”[6]41。平心而論,《回生》留給觀眾想象的空間,《圓駕》同樣留給人們深深的思考。但全本而外改編者們還是選擇了前者,出于篇幅的考慮當(dāng)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相比而言,把《圓駕》的矛盾移到《回生》來展現(xiàn),走“還魂受阻”或“還魂迫認(rèn)”的路子,倒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三、人物——提升與典型化

作為第一主人公的杜麗娘,湯顯祖強調(diào)了她對“情”生生死死的執(zhí)著追求,歷來的改編本也都抓住了這一點。但是,更多受到改編者關(guān)注并改動的人物是柳夢梅。

湯顯祖筆下的柳夢梅是杜麗娘的夢中情人,但在杜麗娘為情而死、死而復(fù)生的整個過程中一直比較被動,比起杜麗娘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的執(zhí)著,他要遜色許多。因此許多人認(rèn)為《牡丹亭》中的柳夢梅這一形象留有遺憾。明代馮夢龍就認(rèn)為:“真容叫喚,一片血誠,一遇魂交,置之不問,生無解于薄情矣。”[1]2034所以改編者們不約而同地為其“補過”。不僅如此,當(dāng)代的改編者們還由此深入,將柳夢梅的形象進行人格提升與典型化——削減他世俗的一面,強化他的浪漫、癡情、堅定與專一。具體的做法是:

其一,突出追求的執(zhí)著。

湯顯祖原本中,美妙迷離的“驚夢”,在杜麗娘是青春的渴望、生死的追尋,在柳夢梅則不過“夢短夢長俱是夢”(《言懷》)——雖然值得記憶,但也只是一“夢”而已。因而此后,柳夢梅仍然延續(xù)著自己的生活軌跡:到趙佗王臺訪友、去香山奧多寶寺干謁、赴京城應(yīng)試,直至旅寄南安才有幸拾得春容、遇到杜麗娘鬼魂。這樣的柳夢梅未免太俗氣,當(dāng)代改編者就此著手,將柳夢梅到南安的原因由求功名路過改為專去尋夢。如上海昆劇團陸兼之、劉明今改編本,增添了“訪園”一節(jié),寫柳夢梅“訪園不憚途程杳”,專門為尋找夢中所見的女子,跋山涉水、風(fēng)餐露宿,以致身染沉疴,最后才找到梅花觀。呂建華改編的越劇本第三場,柳夢梅“讀盡十年寒窗月,如今始覺夢中有真情,……今日是,大夢初醒離家去,游學(xué)四方覓知音”。于是他賣掉果園,攜跎孫而去。又上海昆劇團方家驥改編本,柳夢梅離家的初衷是游學(xué),而途中一夢使他“常掛在心”,因而改變了主意,轉(zhuǎn)而去尋“夢中去處”了。

其二,強調(diào)感情的專一。

湯顯祖原本中的柳夢梅,旅寄南安與麗娘相見,“并未認(rèn)出是畫中人,便欣然接受這位午夜來訪的陌生女子,一度春風(fēng)之后還盼她每晚都來。這種表現(xiàn),有損題旨,也破壞了柳生的形象?!保?]384較之杜麗娘的至情至性,柳夢梅未免顯得輕浮和寡情。當(dāng)代的改編者幾乎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通過情節(jié)的銜接,將夢中人、畫中人、眼前人統(tǒng)一起來提升柳夢梅的形象。江蘇昆劇院張弘先生的改編本最為突出,充分利用了柳夢梅與杜麗娘相對應(yīng)的幾個情節(jié),以“柳夢梅三會夢中人”為線索,通過夢會(對應(yīng)“驚夢”)、畫會(對應(yīng)“寫真”)、幽會(即“幽媾”)的層層渲染,將夢中人、畫中人、眼前人勾連起來,針線細(xì)密。特別在《幽媾》中,柳夢梅見到麗娘之魂,驚呼:“畫中人、夢中人、眼前人,豈不就是我柳夢梅心中之人呵!”這樣處理,突出了柳夢梅對情的專一。

至此,經(jīng)由夢會、畫會、幽會,一個浪漫多情的書生、一個至誠可愛的君子形象躍然紙上。原來那個并不怎么可愛的柳夢梅,在當(dāng)代舞臺上已是一個被贊作“義深情奇”的形象了。

《牡丹亭》中另一個改動較多的人物是杜寶。原著中的杜寶是一個復(fù)雜的人物。有他的正統(tǒng)和頑固,也有他作為一個父親的人之常情。章詒和先生認(rèn)為:“當(dāng)觀眾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有疼愛之心的父親,阻礙著女兒走向幸福的道路,也就更加理解了這個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思想根由:不是膚淺地痛恨一個美滿婚姻的破壞者,而是能夠認(rèn)識批判杜麗娘所處的環(huán)境,即那個令人窒息的可怕社會。”[7]18然而,許多的改編本中,杜寶是作為阻止麗娘還魂、反對柳、杜婚姻的反動勢力出現(xiàn)的,如呂建華改編的越劇本《牡丹亭》、項在瑜改編的北路梆子本《牡丹亭》等。有的改編本甚至將杜寶進一步極端化,改造成了一個封建衛(wèi)道士的典型,如黃文錫改編的傳奇清唱本《還魂曲》。朱學(xué)改編的華劇本《風(fēng)流夢》則不但強化了杜、柳和封建衛(wèi)道士杜寶的沖突,而且增加了杜寶把麗娘許與“兩淮節(jié)度王大人的公子”并嚴(yán)厲逼嫁的情節(jié)。其實,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是“死于對愛情的徒然渴望”[8]387,而非哪個具體人物的阻撓破壞。杜麗娘是那個壓抑人性的時代的對立者,她所要反抗的“理”不是某一簡單行動就可以代表得了的。改編本的這些改動,不僅將杜寶的形象簡單化了,而且縮小了杜麗娘和《牡丹亭》的豐富意蘊,落入了一般言情劇的俗套,不如原著感動人心。正如夏寫時先生所說:“雙方的‘立場’鮮明了,沖突尖銳了,但無視人物間的規(guī)定關(guān)系,背離生活邏輯,以人所共知的斗爭公式,代替原著中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這是否為種種據(jù)名著改編之作無法如原著般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呢?”[6]47——值得思考。

四、語言——通俗化與現(xiàn)代化

《牡丹亭》的語言是典雅的,這是它的特點,但對普通觀眾來說,理解起來又有一定難度,這又是它的不足。清代李漁曾指出:“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9]48所以如果不愿意把這樣經(jīng)典的戲曲鎖進歷史博物館,就必須將曲詞、賓白改深從淺,使之通俗化,讓現(xiàn)代普通觀眾們接受。

對語言的處理上,昆劇改編本更尊重原著,大部分改編者對詞句只縮不改,保持了劇作的原有風(fēng)貌。地方戲的改編,則更為通俗一些,但也注意了保持原著的意趣。贛劇弋陽腔本《還魂記》的改編者石凌鶴是這樣把握的:“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盡可能改譯得比較通俗一些?!庇械牡胤健半m然換了曲牌,并因樂曲規(guī)定而改動了不易理解的若干詞句,但沒有改變原詞句的本色,藉以存真?!保?0]8以《驚夢》中的【步步嬌】“裊晴絲”為例,石凌鶴改作【桂枝香】:“嫵媚春光、吹進深閨庭院,裊娜柔如線。理秀發(fā)、整花鈿,才對著菱化偷窺半面,斜梳發(fā)髻恰似彩云偏;小步出香閨,怎便把全身現(xiàn)?!敝皇菍⒃~稍作布局和淺釋,通俗而不失原作意趣,被認(rèn)為“達到雅俗共賞”,較為成功。

當(dāng)然,通俗化也有個“度”,王季思先生認(rèn)為這個界限即“盡可能的少用現(xiàn)代漢語,避免把古人現(xiàn)代化,而要適當(dāng)采用宋元話本、元人雜劇中的白話,改寫那些駢四儷六的賓白,靈活的運用傳統(tǒng)詩詞散曲的句法,改寫唱詞中有些過于艱深的句子。即既要改深從淺,又要保持古代那些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物的優(yōu)雅風(fēng)格”[11]。

而新版贛劇《牡丹亭》的舞臺呈現(xiàn)中(非文本),臺詞也融進了許多時髦的現(xiàn)代語匯。如《拾畫》一場,石道姑見到英俊的柳夢梅時,驚呼:他真是“帥呆了,酷斃了”。當(dāng)被陳最良拖著下場時,石道姑還沖著柳夢梅“Good-bye”,并不斷地拋出飛吻。這樣的安排,輕松搞笑的效果是有的,但石道姑也變成了“跨時代”的小丑,失去了原作的意趣,顯得不倫不類。倒是《幽媾》中,地府里的黑白無常與牛頭馬面一起來捉拿杜麗娘時所說“得饒鬼處且饒鬼”,還有“讓天下有情鬼終成眷屬”等詞句,相比之下更幽默、恰切些。

五、表演——花神歌舞的運用

《牡丹亭》的表演是日益豐富起來的,最突出的是花神。

在湯顯祖原本中,花神是作為杜麗娘“情”的見證而出現(xiàn)的。一次是“驚夢”時,花神上場,“保護他,要他云雨十分歡幸也”;一次是“冥判”時,為麗娘證明“慕色而亡”的因由。但劇中的花神只有一個,且是男性的“末扮”,“束發(fā)冠,紅衣插花上”。他上場后,念引子,唱一段【鮑老催】,然后拋下花片驚醒杜、柳,就離開了。至乾隆年間,臺本演出已增至十二月花神,另有“末”扮大花神和閏月花神。眾花神“依次一對徐徐并上”,合唱【出隊子】、【畫眉序】、【滴溜子】諸曲,大花神唱【鮑老催】、【五般宜】兩曲?;ㄉ窀栉璧脑黾樱秩玖斯适虑楣?jié)的浪漫主義色彩,憑添了舞臺表演的變化形式,在一出生、旦的對戲中,加入了群舞、合唱的熱鬧場面,冷熱相劑,感官效果上較原本增色許多。

當(dāng)代的許多《牡丹亭》改編本中都充分發(fā)揮了花神在劇中的作用,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如上海昆劇院唐葆祥改編本,在《游園驚夢》前加寫了《花神巡游》一場,敘生前相愛的花公花婆,受天帝敕封為護花之神,催開南安府后花園凋零的百花。在最后一場《掘墳回生》中,花公花婆又幻化成尼姑和園子,試探柳夢梅的真情,幫助他開棺,與還魂復(fù)生的杜麗娘團圓。這里的花神不但是杜麗娘“情”的見證者,而且是其維護者、幫助者。另如黃文錫改編的傳奇清唱本《還魂曲》中,花神喚來了狂風(fēng)怒嘯,將杜寶卷下,使麗娘得以還魂。張齊改編的采茶戲本《還魂記》中,花神逼杜寶允婚,使杜、柳團圓,都屬此類。

在呂建華改編的越劇本和林青改編的黃梅戲本中,花神還以歌舞的形式擔(dān)起了詮釋主題、渲染氣氛的作用。如黃梅戲改編本:杜麗娘游園入夢時,眾花神翩翩起舞,引柳夢梅上場;杜麗娘“寫真”時,花神在一旁伴唱;杜麗娘傷情而亡時,哀樂聲陣陣傳來,花神托舉著身著白色衣裙的杜麗娘緩緩走來,其余花神悲傷伴舞、伴唱。這一改編本中花神歌舞貫穿始終,不僅詮釋主題、渲染氣氛,而且?guī)椭鷶⑹潞褪闱?,最大可能地運用了黃梅的載歌載舞,視覺效果很好。與原作相比,花神歌舞的成分、作用顯然已大大增加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牡丹亭》原本中的花神在當(dāng)代已發(fā)生了性別的轉(zhuǎn)化——由“末”扮的男性花神變成了女性的花神花仙。在唐葆祥的上昆本中,還有一個男性的“花公”,而到了石凌鶴改譯的贛劇本中,便已在出場人物中特意注出:“大花神(女性,年可二十左右)、眾花神(均為妙齡女郎)”。表演的氛圍當(dāng)然也與原本大有差異了。張庚先生曾回憶說:“《牡丹亭》過去的演出,大花神是由男角擔(dān)任,副末扮,當(dāng)杜麗娘和柳夢梅兩情歡好時,花神在嚴(yán)肅的歌唱。場面處理得莊嚴(yán)。記得我從前看《牡丹亭》,看到這里便感到氣氛肅然,感受到湯顯祖那‘人情即天理’的精神力量?!保?2]45當(dāng)代的改編本用女性花神,則更側(cè)重于對“情”的美好的歌頌和渲染。如越劇改編本中于開場、游園、驚夢、回生等幾處反復(fù)出現(xiàn)的花神花仙的載歌載舞。更如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花神由三位男神和十二位女神組成,并特意請著名編舞家吳素君為《牡丹亭》編排了三段花神的舞蹈。在三段舞蹈中,還別出心裁的設(shè)計了大花神手中飄揚的長幡:“驚夢”中的幡為綠色,表現(xiàn)純潔的男女之愛;“離魂”中的幡為白色,表現(xiàn)伊人逝去的傷痛;“回生”中的幡為紅色,表現(xiàn)還魂團圓的喜悅。三種顏色的幡配合舞蹈,形象地傳達出劇中的情景和氣氛。

對于戲曲中的歌舞形式,是有不同看法的?;蛘J(rèn)為:“大量的新編舞蹈取代了傳統(tǒng)的戲曲程式,使戲曲看起來更像是歌舞劇?!薄爸袊鴳蚯毺氐拿缹W(xué)精神被‘解構(gòu)’了。”或認(rèn)為:“戲曲藝術(shù)在觀念上應(yīng)該是多元的,不應(yīng)該拘泥于傳統(tǒng)的演劇方式?!保?3]41這無疑要牽扯到戲曲的繼承與革新問題。

其實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有段話說得非常好:“至于傳奇一道,尤是新人耳目之事”,“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9]136。車爾尼雪夫斯基也在《生活與美學(xué)》中說:“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應(yīng)該為那一代而存在……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給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滿足它們?!睉蚯?dāng)然要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更何況戲曲所屬的俗文學(xué)其特質(zhì)就是:大眾的、新鮮的、想象力奔放的、勇于引進新的東西的。[14]3

當(dāng)然,“新”也要有度,李漁將之界定為“仍其體質(zhì),變其豐姿”,具體說來,“曲文與大段關(guān)目不可改”,“科諢與細(xì)微說白不可不變”[9]142。所謂“改編”,當(dāng)然會包括兩個方面的革新:一是思想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二是藝術(shù)形式的變革。將古典戲曲搬上舞臺,當(dāng)代的改編者們都力爭做到“好看好聽”,既要留住老觀眾,又要爭取年輕的新觀眾,添加進一些現(xiàn)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是可以理解的。青春版《牡丹亭》策劃者白先勇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臺灣萬象”采訪時這樣詮釋他們對與古典與現(xiàn)代的把握:“我們是按照正宗、正派、正統(tǒng)的演做方法??梢赃@么說,我們尊敬、遵從古典,但不因循古典;我們利用現(xiàn)代,但不濫用現(xiàn)代。”對此,香港的王堂純先生提出了“新舊并行”的改革思想,并推崇一位專家陳守仁的觀點:“我們自不能希望所有年輕人具有耐性欣賞戲曲,但青年人也總會有成熟及有耐性的一天,革新性的嘗試當(dāng)然值得鼓勵,但應(yīng)以傳統(tǒng)戲曲音樂并進,而非以前者取代后者。”[15]13——這的確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1]馮夢龍.風(fēng)流夢小引[M]//馮夢龍全集·墨憨齋定本傳奇:第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郭小男.摯情與夢幻[J].上海戲劇,1999(10).

[3]傅雪漪.意、趣、神、色——整理《牡丹亭》淺識,兼談臧晉叔改編本[J].戲劇學(xué)習(xí),1982(2).

[4]感受《牡丹亭》[J].上海戲劇,1999(10).

[5]谷兆申.情系生死說牡丹——昆劇《牡丹亭》上下本改編說明[M]//古蒼梧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

[6]夏寫時.談《牡丹亭》的改編問題[J].戲劇藝術(shù),1983(1).

[7]賞心樂事《牡丹亭》[J].中國戲劇,2000(1).

[8]徐朔方.論《牡丹亭》[M]//徐朔方集(第一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9]李漁.閑情偶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10]石凌鶴.關(guān)于《臨川四夢》的改譯[M].湯顯祖劇作改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11]王季思.從《牡丹亭》的改編演出看昆劇的前途[J].光明日報,1982-6-28.

[12]張庚.和上昆同志談《牡丹亭》[J].戲劇報,1983(1).

[13]陳世雄.當(dāng)代戲曲舞臺值得關(guān)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戲劇,2004(3).

[14]鄭振鐸.中國俗文學(xué)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8.

[15]王堂純.從新版《牡丹亭》談昆劇改革[J].上海戲劇,2000(4).

猜你喜歡
昆劇團柳夢梅花神
《牡丹亭》之柳夢梅人物分析
劇影月報(2022年3期)2022-06-17 02:34:38
《驚夢》的情與愛
傳統(tǒng)花朝節(jié):漢服青少年祭花神祈福
海峽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50
器物美學(xué)——十二花神杯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1:02
津港兩地劇團將聯(lián)袂演出推動京劇傳承發(fā)展
紀(jì)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上演劇目掠影
不一樣的《柳夢梅》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論臺灣蘭庭昆劇團《尋找游園驚夢》之展演文本與跨界對話
戲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54
花朝節(jié)祭花神祈福春天
海峽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0
花神
红原县| 岳阳县| 清镇市| 上林县| 大余县| 鹤峰县| 宝山区| 大港区| 汶上县| 称多县| 黄大仙区| 五原县| 濉溪县| 赤壁市| 汝城县| 尉犁县| 易门县| 昌都县| 五华县| 荥阳市| 黑山县| 湟源县| 民权县| 大同县| 丹棱县| 淮北市| 巴楚县| 天门市| 大兴区| 合江县| 布尔津县| 马关县| 石狮市| 札达县| 深州市| 舞钢市| 江油市| 富平县| 宁明县| 仙游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