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盤灣中學(224312) 曹 軍
指導學生做些地理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模仿或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去年3月,我申報市級教育課題“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小學布局調整研究”,該課題既與經濟、政治有關,也與地理有關。我嘗試著把課題引進課堂,讓學生參與研討。有人說,教師的課題學生不會感興趣,但事實情況卻并非如此。
首先,我設計幾個學生“敏感”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既與我的研究課題有關,也與學生的成長經歷有關,學生都有話說。①你小學在哪所學校讀的?那所學?,F在還存在嗎?②你是否希望進縣城讀高中?為什么?③如果我校(盤灣中學)并到縣城,你贊成嗎?問題一提出,學生議論紛紛,都想最先發(fā)言,“我是在中北小學讀的,那所小學現在被撤并了”“我讀的慶南小學并到鎮(zhèn)里了”“我在四明小學讀的,那學?,F在沒幾個學生了”…… 高一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以前讀的小學大多是村小或教學點,很多被撤并了。我問他們想不想恢復那些學校,絕大多數學生表示不希望恢復,因為那些小學“學生少”“條件差”“教學質量不好”。這給我很大啟示,對一些薄弱學校不能只顧改造、挖潛、增加援助,撤并也是一個措施,而且有時可能更有效,更得人心。
對是否希望進縣城讀高中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幾乎是一樣的:都想進縣城讀高中,因為那里交通方便、條件好、升學率高。但是當被問及為什么沒去成,原因卻多樣:中考分數不夠;收的名額少,競爭太激烈;要集資一大筆錢等等,學生說到這里,神情是暗淡的,無不流露出無奈和悔恨,學生對接受優(yōu)質教育是多么的渴望!對第三個問題,學生異口同聲地表示贊成,而且希望學校能夠早日撤并,因為“盤灣中學位置偏僻”,“學生越來越少,有那么多教室空著”,“教師走了不少,升學率不高”等等,學生說的都是事實(在考入一個學校之前,誰不先去了解這個學校的情況呢?)。在過去的10年里縣里先后撤并了4所高中,目前全縣鄉(xiāng)鎮(zhèn)僅剩我校和陳洋中學2所高中,但是教育部門沒有撤并我校的計劃,因為教育要“均衡發(fā)展”,學生聽我這樣一說,又感到困惑了。
其次,我要求學生就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提出自己的意見,寫成小論文上交。由于問題理論性較強,我估計學生難以完成,但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幾天后學生交上來的材料內容還真豐富!有的談地理區(qū)位對學校發(fā)展的影響,有的寫學校布局調整的必要性,有的寫盤灣中學合并到縣城的好處等等,還有甚至對教育均衡發(fā)展提出質疑,有個學生提出了“教育城市化”的假說。觀點新穎,我選擇幾篇學生的論文用實物投影儀“晾曬”給大家看,并請他們介紹自己的“理論”:
“我國正處在城市化的加速階段,農村人口在減少,農村學校減少是正?,F象”“我國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城市是區(qū)域的經濟增長中心、服務和管理中心,而教育能實現在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嗎?”“凡是沒有生源、留不住教師、群眾不滿意的學校就應該撤并”“現在各個城市中小學數量和規(guī)模都在增加,農村學校減少,教育發(fā)展應該順應城市化的潮流,教育城市化是大勢所趨”…… 學生講的難道沒有道理嗎?雖然不一定全部可行,但從大家的掌聲中我知道預想的目標實現了。課后我了解到,學生的“理論”有的來自書籍,有的來自和父母的交流,更多的是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從以上這個案例看出,教師引導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背景選擇和發(fā)現問題,只要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可以作為地理研究課題。當然,我們不必過于強求學生研究過程的嚴密性和結論的科學性,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思考,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這對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